反逆襲法則[快穿]_分節閱讀_62
蕭燁在得知這些消息時,臉上也沒有多余的表情,不悲不喜,不傷不怒,他目光幽沉的眺望著遠方,淡聲道:“誅!” 接下來的幾日,晉都都處于血雨腥風中,晉國的貴族皆處于惶恐中,沒有誰再敢質疑新王的手段,也沒有誰敢再反駁他的決定。一場洗刷過后,所有的朝臣都恨不得夾著尾巴做人,生怕懸掛在頭頂的屠刀落了下來。 陸陸續續的清洗過后,晉國的朝堂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明。蕭燁在紀知年,莊良等人的協助下處理國事也越發的得心應手,整個晉國的頹勢緩緩散去,露出蓬勃的生機來。 晉都的血腥還沒完全消散,宋柯在將士的護送下入了晉都。因為他是陸珩舉薦的謀士,蕭燁自然親自接見了他,并在肯定了他的才能后在朝中給他安排了相應的官職。 宋柯是受過謀害的人,對在朝所有人都有著極強的戒備心,除了紀知年。在得知紀知年的遭遇后,就與他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之感,在紀知年的開導下,宋柯也逐漸敞開了心扉,在晉國的朝堂發光發熱。 朝堂日漸穩定后,蕭燁和朝臣們就著手穩固民生民心,讓晉國從上到下都變得強大。民生民心的穩定,關系到邊關將士的牽掛,要穩定民心,首先就得讓他們吃飽穿暖。 在蕭燁與朝臣商議過后,晉國關于稅收的新令頒發。 首先,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不收任何稅。 其次,往后三年的稅收都只收全部收成的兩成,多種多得。 最后,鼓勵多生孩子,每家每戶,若是十歲以下的孩子數目超過六個,都可以領取朝堂的救濟糧。 晉國的情況日漸好轉,趙國和梁國間的明爭暗斗卻是進入了白熱化,梁國試圖染指躍城的礦脈,趙國當然不肯答應,兩國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步。 為了守住躍城的礦脈,趙王直接派了趙國的戰神趙明信駐守在躍城,而正與晉國對峙的趙營,則是派了個名聲極顯,本事卻不大的朱姓將軍。 趙陳兩軍十數名將領被殺,他除了跳著腳罵了人,收編了已死將領手下將士來壯大自己的勢力,有用的事是半件都沒做。 接二連三的失去將領,趙陳兩軍的軍心亂成一團,士氣也迅速衰竭,而朱將軍思考的不是要怎么重振士氣,他想的是把排除異己壯大自身,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心理,讓趙陳兩軍的局面是雪上加霜,亂中添亂。 更是因為朱將軍有這種‘添油加柴’的本事,才讓陸珩再三從紀知意的手中把刻了野豬的石子拿出來,沒讓他死在紀知意的狼牙棒下。 送走宋柯和羅言鳴后,陸瑜就把六千重騎交給了陸珩,讓他負責訓練。同時,他也憑借虎符著手整頓晉軍,收攏軍心。 有了正事,陸珩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山間訓練六千重騎,經過幾天的觀察后,他發現重騎軍中有些人更適合做其它的事,比如刺客,比如輕騎,比如探子…… 秉著人盡其才的想法,陸珩把有著獨特本事的挑選出來,對他們進行單獨的訓練。至于絕大部分的重騎,他直接把人交給了紀知意,紀知意的訓練方式更加適合他們。 訓練了小半月后,陸珩帶著他負責訓練的百十人前往趙營偷襲,目標是運走趙營的糧草,收割三名趙國將軍的頭顱。 陸珩是來查收訓練成果的,他不會參與作戰,也不會給他們的計劃提意見。 所以,陸珩在給人下達指令后,就帶著紀知意走開了。 他要打造一支無孔不入的軍,人數不必太多,但每個人都必須發揮最重要的作用,他要讓這支軍叫人聞風喪膽。 陸珩給這支軍取名‘鬼蹤’。意如其名,他要這支軍神出鬼沒,讓人防不勝防。 三日后,鬼蹤與陸珩匯合,兩個任務都完成了,人卻失了三成。 陸珩在聽完鬼蹤的計劃后,沉默了須臾,最終還是什么都沒有說。在回到西陵關后,訓練他們的人中又多了個李傳。 陸珩的行為最終還是惹怒了趙陳兩國,盡管士氣低廉,趙陳兩國還是朝西陵關下了戰帖,準備攻打西陵關。 陸瑜召集所有將士商議戰略,陸珩也在其中,在聽完部分將士的謀略后,他覺得晉國被打得連連敗退好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有的將士知道在戰場上布陣,有的將士卻只會古板的殺戮。 陸瑜見陸珩靜默的坐在角落中,便問道:“陸珩將軍,你可有什么想法?” 陸珩若有所思的說道:“此時天寒地凍,我軍又還未完全將養好,實在不宜與敵軍對戰,不如來演場空城計,將人嚇退,如何?” 陸瑜問:“何為空城計?” 陸珩道:“城中無人,卻開門迎客,淡然處之,讓人心疑不敢進?!?/br> 陸瑜并未兀自作下決定,而是問道:“眾將士以為如何?” 有將領答道:“將軍,我以為不可,若是那趙陳兩軍不上當,我等不是把西陵關拱手讓人么?” 有將領答道:“將軍,我覺得陸珩將軍的策略極好,若能不費一兵一卒叫趙陳退兵,這對我們來說是個重振士氣的好機會,不可放過?!?/br> 陸瑜又問了幾個將領,都持有不同的意見,讓他也難以作下決定。 他沉吟許久,把目光放在了將領楊昌身上,問道:“楊昌將軍有何想法?” 楊昌道:“回將軍,我也贊同陸珩將軍的策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