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獨孤逸走進去,見那四人看了獨孤逸一眼,又低下頭繼續說話,聽得斷斷續續的說什么:“那愣小子比不上這個?!豹毠乱萦X得奇怪,便進去坐在了另一桌上。 不一會,見門里又進來了四個白衣女子,與之前那四個點了點頭,坐在了剩下的唯一一張桌上。 茶剛上好,可看門外又來一人,卻是個又矮又胖的猥瑣漢子,乘在馬上猶如個大rou團一般。 此人手短足短,沒有脖子,一個頭大得出奇,卻又縮在雙肩之中。 見他下馬來,那憨厚蒙古小子叫了聲“三師父”,趕忙迎上去說了些什么,兩人一同回來坐下,只見這人滿臉都是紅色的酒糟粒子,一個酒糟鼻又大又圓,就如一只紅柿子粘在臉上,丑極了。 獨孤逸想,自出山這大半年還未見過如此奇怪之人,聽那少年叫三師父,想來還有大師傅二師父。扭頭確看到旁邊新來的四個白衣女子表情似有嫌惡。 只聽那矮胖子說道:“我曾聽先師說道,西域大宛有一種天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日行千里。然而那只是傳說而已,誰都沒有見過,我也不大相信,不料竟會給你得到了?!?/br> 說話之間,又來了五人,只看那領頭的一人五十來歲年紀,尖嘴削腮,臉色灰撲撲地,鬢角的頭發都白了,右手握著一根粗大的鐵杖,雖然是個瞎子,但走路步伐穩健,頗有兇惡之態。 這瞎子身后跟著三男一女,一個書生似笑非笑,一副憊懶神氣,全身油膩,衣冠不整,滿面污垢,看來少說也有十多天沒洗澡了,拿著一柄破爛的油紙黑扇,從馬上跳下來。 一個樵夫大約四十多歲年紀,一身青布衣褲,腰里束了條粗草繩,足穿草鞋,粗手大腳,神情木訥。 一個女子約莫三十歲年紀,身形苗條,大眼睛,長睫毛,只是皮膚稍顯粗糙,但看眉目卻像是個江南的女子。 最后跟著的居然是個小販,比那被稱為三師父的矮胖子高了一些,頭戴小氈帽,白凈面皮,手里提了一桿秤,一個竹簍。 這幾人倒是奇怪,各行各業都占全了,獨孤逸不免多看了幾眼,那矮胖子哼一聲到:“看什么看!”說完,那憨厚小子和這后來的五人均向獨孤逸望來。 獨孤逸趕忙站起來,說道:“幾位大俠有理,見幾位大俠身手不凡,非同尋常,想來定是江湖少見的高人,小子出入江湖,少見多怪,不免多看幾眼,誤怪誤怪?!?/br>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那矮胖子聽聞倒是不生氣,說道:“便叫你小子知道下,也算見識過我們江南七怪。你叫什么名字?” 獨孤逸拉過一張椅子,給那三十多歲的女子讓座,抱拳說道:“鄙人姓獨孤,單名逸字,也是剛到這店里喝點茶水修整一二,這幾位如果不嫌,可坐在我這邊稍作歇息,剛剛聽聞三俠講著天馬的故事,甚是精彩,還望三爺繼續說說?!?/br> 那矮胖子聽獨孤逸一口江南口音,倍感親切,于是說道:“你這小子,倒挺聰明。你且坐下聽我二哥給你說來?!?/br> 那落魄書生對獨孤逸點點頭,笑了笑,說道:“那在史記和漢書上都寫得明明白白的。當年博望候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宛國貳師城見了汗血寶馬,回來奏知漢武帝?;实勐犃?,欣羨異常,命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又鑄了一匹與真馬一般大的金馬,送到大宛國去,求換一匹汗血寶馬。那大宛國王言道:’貳師天馬,乃大宛國寶,不能送給漢人?!菨h使自居是**上國的使者,登時大怒,在大宛王朝廷上出口無狀,椎破金馬。大宛王見漢使無禮,命人殺死使者,將黃金和金馬都奪了去?!?/br> 那憨厚的蒙古少年“啊”了一聲,見那落魄書生舉碗喝茶,忙問:“二師父,后來怎樣?” 那八個白衣人也出了神,側耳傾聽這二師父寶馬的故事。那二師父喝了口茶,說道:“三弟,你是養馬名家,可知道那寶馬從何而來?” 那矮胖子說道:“我曾聽先師說,那是家馬與野馬**而生?!?/br> 書生又道:“不錯,據史書上說,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生了一個妙計,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了。靖兒,你這匹小紅馬,只怕是從大宛國萬里而來的呢?!?/br> 那三十多歲的女子坐在獨孤逸左側,問道:“漢武帝得不到寶馬,難道就此罷手了不成?” 書生又答道:“他怎肯罷手?當下發兵數萬,令大將李廣利統率,到大宛國貳師城取馬,為了志在必得,把李廣利封為貳師將軍。但從長安到大宛國,西出嘉峪關后一路都是沙漠,無糧無水,途中士兵死亡枕藉,未到大宛,軍隊已只剩下了三成。李廣利兵困馬乏,一戰不利,退回敦煌,向皇帝請援。漢武帝大怒,命使者帶劍守在玉門關,下旨言道:遠征兵將,有敢進關者一概斬首。李廣利進退不得,只得留在敦煌。漢武帝心想,寶馬得不到,還喪了數萬士卒,豈不是讓外國看輕了我大漢天子?于是大發邊騎,一共二十余萬人,牛馬糧草,不計其數,還怕兵力不足,又下旨令全國犯罪小吏、贅婿、商人,一概從軍出征,弄得天下sao然。還封了兩名著名的馬師做大官,一個官拜驅馬校尉,一個官拜執馬校尉,只待破了大宛,選取駿馬。六弟,漢朝重農輕商,你若生在漢武帝時可就倒了大霉,三弟卻可官拜驅馬校尉、執馬校尉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