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清純而濃烈。 像沾了露水的西府海棠。 他看著看著,忽然就來了神。 對她的凝視也在那一瞬間變得野心勃勃。 也許是對方的行為太過坦率,坦率得叫人難頂,她拿著湯匙的手開始變得僵硬,在這樣緊迫的注視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無所遁形。 一根煙的時間甚至還沒到。 孟聿崢的風度與耐心卻已經耗盡。 心情總算稍緩,抬手慢條斯理地摁滅了煙,敲敲桌子,直接打斷了對方再次發起的話題。 樊小雨的話被卡了一半,不明所以地看著他起身,連個告別都沒能來得及說出口。 孟聿崢走得很干脆。 干脆到人走后樊小雨在座位上呆滯了幾秒,才猛地站起來跟上去。 嬌嗔隱約傳來:“孟聿崢,你讓著點我怎么了嘛?!?/br> 歸要其實已經記不清那天的湯羹是什么味道。 冉冉在說宿舍里幾個人下周想去校外浪一浪,她的余光卻一直跟隨他們直到消失不見。 后來那一周過得也沒什么意思,過了周三課程便不再緊湊,周譽出差去了外地,不需要她幫忙,只偶爾下午值個班幫忙處理文件,其余空閑時她就呆在宿舍看一下午的《酒國》。 架上那排書已經有些發舊,唯有一本《酒國》還未被她造作,尚且還有七成新。 她看書有個習慣,同一本書看過一遍后會反復翻閱。 溫故而知新。 這是母親生前親口對她說的話。 所以一本能被她擱置于頂的書,一定是被她反反復復品析過無數次。 后來這個習慣也完美延續在她的學業。 曾經讀書備考的時候一套題能堅持反復刷五次甚至更多,同一知識的不同題型被她大面積搜索、匯總,夜以繼日地練習、復盤、分析、總結,這個過程一堅持就是三年,練到最后,能將出題人背后的套路與邏輯摸得清清楚楚,許多考題幾乎是一眼便能出核心答案。 一中在望城是出了名的文科優勢學校,重文輕理,年年都是文科登峰,她考進一中時原就是因為擅長文科,是高一上學年中途突然聽聞京大心理學最權威,且只招理科生,加之她的理科基礎也不算太差,于是才臨時決定要學理。 這個決定很艱難,走得也很艱難。 她想考京大,拼了命地也想考上京大。 所以那個時候恨不能把命交代在自習室,除了吃飯睡覺,生活里就只剩了學習。有段時間,誰都知道理科班有個叫歸要的,比誰都拼命,每天學到凌晨一兩點,考了第一名不滿足,雄心勃勃瘋了魔地想考京大。 只是在望城赤手空拳的就想考京大,簡直癡人說夢。 說得殘忍點,孟聿崢人家能創一中競賽神話保送京大那是打小的基礎,有資質也有人帶路,更何況大少爺即便不去京大,也壓根不缺好學校讀,可她歸要有什么? 幾本草稿紙,幾套練習題,不走競賽和計劃,還是個女娃,在一中的理科梯隊想考京大,實在難如登天。 彼時流言蜚語漫天飛,難聽的、委婉的、陰陽怪氣的歸要全聽了個遍。 可后來誰都沒想到,在孟聿崢被京大錄取走后的第二年,歸要竟然真的成為了那個打破望城一中紀錄,繼孟聿崢的輝煌之后,再次考取京大的理科生。 一舉奪魁,攻下京大。 那是真從谷底單槍匹馬地殺出來的。 錄取消息傳出來那天整個望城的學校再次沸騰震驚,而那一天她也終于可以徹底釋放自己壓抑許久的心思,提筆寫下楊絳先生當年那句—— “我考清華,一為讀書,二為鐘書?!?/br> 筆跡瀟灑縱橫,揮斥方遒,至今都還留在一中校門外的榮譽榜上,僅次孟聿崢之后。 隱晦至極,旁人難以看懂。 但這卻算是她難得的唯一一點關于孟聿崢的痕跡。 還是確定他不會再回望城后,才敢袒露的一點真心。 歸要靠進椅子里,腦袋往后仰,目光是陷入沉思的渙散,手里捧著那本《酒國》,鼻尖無意識輕碰,紙墨香縈繞。 最近思緒總會不知不覺地轉到他。 甚至某個角落莫名蠢蠢欲動,迸生出一點妄想。 天花板白花花的,看得人神思恍惚一下。 她拿過一旁的手機,點進京大表白墻的某個頁面。 經歷這些天的輿論發酵,底下的評論區高喊著“嫂子”的人是一批又一批。 看得出,樊小雨在男生群里很受歡迎。 且程度遠超她的想象。 歸要又翻到原來那個打賭樓,停下。 她瞅見那個發起者聲稱自己已經截了圖,到時候誰都跑不掉。 正準備去刪掉評論的她:“……” 無端有種大禍臨頭的不祥預感。 要完。 -- 那天晚上她被宿舍幾個人拖著去了spinage酒吧。 本意是不愿去,一方面怕周譽隨時會召喚她,一方面的確覺得酒吧沒什么好玩。 可她拗不過冉冉,一路折騰著被架到了酒吧門口。 酒吧嘈雜,歇斯底的重金屬音響幾乎貼著心跳狂烈律動。外頭寒風凜冽,里頭卻分外火熱,熱得歸要身上那件大衣顯得多余,剛一進門便被冉冉嫌棄礙眼扒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