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玉虛之令擾八宗
“玉虛令?” 韓俱看著那道光,露出了愕然之色。 “什么是玉虛令?” 身后的男女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天下仙門出玉虛,是那昆侖大宗的源頭,可以稱為祖庭,而今昆侖為干,開枝散葉,有幾大正統,這太華山云霄宗就是其中之一,這些門派的掌教,可以發起玉虛令,召集其他門派議事!” “昆侖各宗?” 男女對視一眼,都品味到了里面的厚重。 . . “師兄,此番玉虛令,是哪家所發?” 落下云頭,言隱子來到了道隱子的身后,問了出來。 奚然已經離去,堂中只有道隱子一人。 “昆侖?!?/br> 老道士吐出一個名字,將手里的一塊玉佩扔出。 那玉佩當即泛起點點晶瑩。 光輝匯聚,化作一人,乃一白須老道。 “見過師兄?!?/br> 道隱子、言隱子同時行禮。 “兩位師弟客氣了,”那老道的虛影微微一笑,“今日施令,為的是轉世之仙,老夫聽說,太華山招攬了一位轉世仙?” “不錯?!钡离[子點點頭,“已入貧道門下?!?/br> 那老道深深看了道隱子一眼,笑道:“師弟還是這般心急,與年輕時的瀟灑隨性,大不相同了?!?/br> 言隱子插話道:“咱們太華山可不比昆侖,瞧見了好苗子,肯定要趕緊抓在手里,”說著說著,他話鋒一轉,“不過,師兄你開門見山,就問轉世仙的事,莫非昆侖發出玉虛令,就和轉世仙人有關?” “不錯,”老道士收起笑容,鄭重道:“事關重大,傳言之術不好明言,老夫正收斂桃源,梳理心念,待得過些時候,會以桃源門戶接引各大宗門的師兄、師弟,到時八家共議此事!今日,只是先通報諸位師兄弟,好讓你們提前做好準備,該處理的事提前處理,來不及的,就往后推一推,省得到時候缺席了?!?/br> 說著,他微微行禮,道:“此番還有其他幾家要通報,就不多耽擱了,兩位師弟也該能瞧出緩急,切莫缺席!” 話落,虛影轉眼消散。 只留下面色凝重的師兄弟二人。 言隱子眉頭一皺,道:“居然是八家共議?竟有這般嚴重?還說牽扯到了轉世仙人,到底是什么事?那五位仙人轉世下來,不就是為了那座神藏嗎?何以會驚動八大宗門,還要在桃源之中,親自議事?” 太華山招攬了一位轉世仙人,對此當然會重視疑惑。 “到時候自然就知道了?!?/br> 道隱子則面色如常,但眼里閃過擔憂和疑惑之色,他走出廳堂,看向遠方的那座書山。 那山上的異象,已經緩緩平息。 . . 一旦沒有了迷霧籠罩,一座書山再是險峻、連綿,其實對于修士而言,要攀至峰頂,都沒有多大困難。 此時,陳錯就已經走到了書山的頂上。 他放眼望去,首先入目的,自是那幾座古樸典雅的樓閣。 粗略一算,足有七座,多數都是三層,但也有兩層和四層的。 念頭一動,陳錯的靈識延伸過去,微微探查。 但得到的都是尋常反饋,沒什么特殊的地方。 七座樓閣之中,該是堆滿了書冊、竹簡,但皆不見異樣之處,甚至不如東觀后殿的藏書,既無人念聚集,人念香火結晶之類的,更是一點跡象都沒有。 不過,他并不是毫無發現,只不過不是在七座樓內。 陳錯已經朝著邊上看去。 入目的乃是一洞口,位于幾座樓閣之側的山壁上,洞內隱隱能看到光芒。 方才他以靈識探查,在收攏之際,便感到這座洞口,散發著陣陣意識漣漪,有一種要將自身靈識拉扯進去的意思。 “古怪?!?/br> 思慮著,陳錯靠近兩步,隨即神色一變,低頭看向懷中。 那枚五銖錢,正隱隱顫動。 他抬起手,隔著衣衫摸著五銖錢,心中當即生出幾縷混亂念頭,腦海中更是衍生出一片幻境—— 書山學海之景,隱隱浮現眼前。 “有意思,還有這等聯動?!?/br> 掐滅諸多念頭,驅散心頭幻境,陳錯并不猶豫,一步就邁入洞中! 只是他這一步落下,忽然就有一陣清風吹來,繞著陳錯一轉,便消散無蹤,跟著前方忽然景象一變! 原本的淡淡光芒瞬間增強,照亮了一排一排的書架,只不過,這些書架都是空的。 陳錯眉頭一皺,停下腳步,視線掃過洞窟—— 這座山洞比他想象中要小得多,只是尋常一間堂屋的大小,洞壁和洞頂打磨的十分光滑,有光芒從中透出,照亮了整個洞窟。 這時,忽有一點光輝飛來,落到了陳錯的面前。 他凝神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幾分。 “居然這般神奇!此處是夢中書洞,探手入書架,將念頭傳入,會有相應的書冊出現,前提是,過去幾千年中太華山積累了相應的知識和智慧?!?/br> 念頭一落,陳錯也不耽擱,來到了一座書架前面,探入手入內,卻沒有立刻去想心中猿猴或五銖錢的奧秘,而是想著那頭在夢澤重生的兇獸。 果然,跟著就有一卷竹簡成型,被陳錯拿在手中。 他沒有急著翻開,而是回憶起,剛才那竹簡成型的過程。 “似是人念聚集化形而成,但又有不同?!?/br> 感悟了片刻,他這才展開那卷竹簡,入目的就是一列字—— 狴犴,龍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訟。 “狴犴……” 陳錯點點頭,他初見兇獸之時,便蹦出了這個名字,因為在東觀閱書的時候,就看到過相關的內容。 再往后面看,入目的則是這狴犴過去做過什么事,以及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個體。 以太華山的底蘊,其中記載的,很多是當時的門人親耳聽聞,乃至親身經歷的,所以在記錄上更為可信,也頗為詳實。 很快,陳錯就鎖定了記載中的一頭,那竹簡上如此記載—— 商周之時,九龍島有四圣,其中有一人名王魔,乃造化道外門之修士,以狴犴為坐騎,在牧野之戰中身亡后,其坐騎亦不知去向。 “造化道……牧野之戰……不知去向?!?/br> 品味著這么幾個詞,陳錯思索起來。 “從那頭兇獸的相關言行來看,很有可能就是這頭,這可是商周時期的修士坐騎,而且那牧野之戰,正是商周交替的關鍵,只是上面并未提及封神,不知是沒有這件事,還是篇幅所限……” 看著看著,陳錯將竹簡收起,放了回去。 這一卷竹簡的內容本就有限,能找到這么一個有效信息,已是不小的收獲了。 更何況,這也提醒了陳錯,讓他有了新的目標和主意,所以這邊一放下“狴犴”竹簡,那邊心里就已經泛起了四個字來—— “造化之道?!?/br>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帶著這般念頭,陳錯再次伸手探入書架。 嗡! 頓時,書架震顫了一下,清風吹過,十幾個竹簡同時成型,堆滿了一排! 陳錯一看,眼中就是一亮,當即抽出最邊上的一卷,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