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書迷正在閱讀:緋色貪戀、女神她總是高高在上、霸總甜寵:抱緊大佬好逆襲、奶味總監太撩人、和資方大佬隱婚后gl[娛樂圈]、傾世獨寵:妖孽太子纏上癮、重生后,我成了首富、我是特種兵之火影系統、一胎三寶:總裁大人追妻難、哈士奇
與此同時,他對這次的合作也稍微賦予了點信心,畢竟宋玉延從此事便可看出,她是個聰明又機敏,同時還守信的人——本來他因為宋玉延曾經當過無賴,而不敢完全信賴她的人品。 可是他從白粲那兒得知,制作蠟燭、養殖白蠟蟲等都是宋玉延琢磨出來的,他完全是因為跟她認識,而占了便宜。本來宋玉延找到了樓家這樣的大靠山,完全可以撇開白粲,跟樓杲五五分賬,可是她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拉白粲一把,可見她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君子五德:仁、義、禮、智、信,宋玉延幾乎都占了,跟這樣一個人合作,也不是什么壞事。 后來他又去跟宋玉延了解竹雕的事情,不過這些日子他跟宋玉延往來的時候倒是隱約有些明白,宋玉延雕刻竹子不為牟利,純粹是興趣所在。 宋玉延送了他一個詩筒,回去后朱氏與他說詩筒的含義,他心里更加高興了,覺得宋玉延這是真正地認可了他的為人。 樓皓想要他的詩筒時,他都一副被割了血rou的模樣,氣得樓皓道:“行了,我不要你的詩筒了。你若不給嘛,別人說你不孝,你若給了,心里又不痛快。君子不奪人所好,我是個正人君子,自然不能奪兒子所好?!?/br> 樓二直夸父親:“爹這話說得很有水平,學問離君子又邁進了一大步!” 樓皓對于兒子的馬屁很是受用,不過面上還是板著臉訓了他一頓,然后才喜滋滋地跟兒子嘀咕起了衙門的事情:“這劉知州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本來急不可耐地組織大家疏浚兩湖淤泥,最近倒是沒什么動靜了。前些日子通判問了他,他才道,等百姓交了夏稅再說這事?!?/br> 在知州眼皮子底下干活的父親都不知道劉綽是怎么一回事了,樓二就更不知道了,好在他覺得這事暫時擱置下來也好,否則定要生出一些亂子來。 第49章 魅力 劉綽擱置召集民夫疏浚兩湖的事情, 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那日宋玉延的竹雕所說的故事讓他心中不悅, 所以沒有見宋玉延, 可是那些竹雕上雕刻的故事到底還是印在了他的心底。 他雖然能琢磨出這其中的用意,可是又擔心自己猜錯了。而且事后他也有些后悔那日自己居然這么剛愎自用,沒有聽見對方的解釋就將人趕走了。 想了幾日也沒個結果,偏偏他的妻子外出到廟里上香時,又聽見百姓因為在農忙時期征召民夫而發出的怨言,回來告訴了他。 他道:“百姓目不識丁, 不知道我這是為了他們好,以后他們便會感激我了?!?/br> 他的妻子翻白眼:“你在這兒最多待三年,等百姓知道你的好的時候,你也不在這兒了。況且人人都說楊廣修運河弊在當時,功在千秋,可楊廣是個什么下場, 難道官人也想學楊廣?” 劉綽被嗆住了,不過他確實無法反駁, 與此同時他的心里就積攢下了更多問題, 他不清楚明州的情況是否也如妻子所說。 終于, 他趁一日休務, 換下官服,穿上短褐,打扮得跟一個普通百姓一樣走出了衙門,并且讓人去邀請宋玉延到大寶山踏青。 之所以選在這兒,是因為竹雕上的畫, 劉綽認為那畫只刻了一部分,理應還有別的景致,他想欣賞一下全畫。 宋玉延帶著畫來了,見了他也不像尋常百姓見了官那樣緊張和害怕。當然,她該有的禮儀還是很周全的,沒讓劉綽感受到半分不敬。 劉綽沒有提那日的事情,而是將宋玉延當成一個單純的“藝人”來看待,與之交談的過程中,他起了考驗宋玉延文化功課的心思。 宋玉延:“……” 她對系統說:“竹雕這條路太艱難了,我還以為看見了我爺爺和老師,抓我的文化課都抓到古代來了?!?/br> 雖然在心里跟系統調侃劉綽的做法,不過她還是認真地回答了劉綽的問題,答得上的就詳細說,答不上的也不裝懂,而是虛心求教。 對此,劉綽還是較為滿意的。雖然宋玉延看的書不多,可是她所學的《論語》和《爾雅》都能背出來了,日夜鉆研下,也有了自己的見解。若是再學習一下別的經典,去考個學究也是沒問題的。 只是學究畢竟是諸科,不是進士科,而進士科出身的他還是有些看不起諸科出身的人的。不過他沒有想太多,因為宋玉延在書畫方面的才藝又迅速地將他心里的評價給拉高了一些。 倆人交流了一下書畫,劉綽才切入主題。 他沒有要問罪宋玉延的意思,畢竟經過交流,他也明白了宋玉延的用意——她是不希望他在此踢到了鐵板卻仍舊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這時,宋玉延才道:“其實小的并不通曉典籍,故而這些留青竹刻上的畫,雖然是我所雕刻的,可是這說故事的,卻另有其人。而今日,他恰巧也在此?!?/br> 劉綽越發感到好奇了,讓宋玉延把那人叫來。 唐浩根便在忐忑中來到了劉綽的面前,他跟宋玉延不一樣,畢竟他接觸過的最高級的官員就是縣令,面對一州之長的知州,他心頭還是有些緊張的。 雖然心里緊張,可他到底還是把話捋順了,而且結合明州的情況,分析了劉綽的政令之利弊。 劉綽聽了他的話,臉上的神情沒什么變化,倆人也看不出他的心思如何,所以在唐浩根說完,劉綽陷入了沉默的時候,唐浩根心里倍覺煎熬,連宋玉延也忍不住在心里打起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