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節閱讀_183
天空變得更黑了,兩人靜靜的坐著,彼此的手握在一起,都聽到了對方血脈的跳動之聲。 直到天邊第一縷霞光展現的時候,趙瑗猛然扭頭,深深的吻住了蕭山。 長吻過后,趙瑗微微的閉上眼:“那就這樣辦吧!但你要知道,不管你在哪里,我……我的心都會和你在一起?!?/br> 天亮的時候,蕭山帶著趙瑗的手札離開了京城,而最后的處理結果,在蕭山離開京城三天后,趙瑗才在朝會上向眾臣宣布。 陳俊卿卻不肯罷休,不依不饒道:“陛下,不可如此大意,蕭山雖只帶四千精銳,但真定一帶駐守的大軍,皆是他的親信,萬一有變,不堪設想!” 虞允文在這次的風波中始終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在此刻站了出來,向趙瑗道:“陛下,陳相公所慮并不為過,但若能夠奪回燕云,于國于家,都是一件大好事。臣愿做蕭山的監軍,前去監視他,若有異動,臣親手取其首級!” 虞允文作為文官首領,最后的表態一錘定音。 在蕭山抵達真定的第三天,虞允文作為監軍,也趕到了真定。 果然如同陳俊卿所料,雖然蕭山已經是四品武將,但其在軍中的威望依舊不容任何人忽視,沒有人把他當作一個四品武將對待,依舊將其當作最高將領,聽其指揮。 半年后,蕭山率兵和蒙古部落合圍一處,內外夾擊,將金人驅除出長城以外,并且再次布置重兵,加強防備。 金主為了抱住自己最后的一塊地方,主動將當年靖康之難時,所俘獲的尚未死掉的宋氏皇族盡數歸還,虞允文負責將其送回汴京。 在抵達汴京后,趙構很郁悶的見到了自己的大哥趙桓,兩兄弟互訴別情,但談話并不愉快,多有爭執。 虞允文在一次對趙瑗的談話中,頗為感嘆:“往日我一直覺得,蕭正平執意奪回燕云是想要自己封王,有著私心,但在見過蒙古部落的鐵騎之后,才明白他的深意。他此舉并非為了自己的名利,而是為了大宋百年以后的事情做打算?!?/br> 趙瑗眼圈微紅,過了片刻問道:“他現在怎么樣?” 虞允文的神色有些黯然:“長年獨居,其實就算是不獨居,他心中只有陛下一人,不會開心的?!?/br> 趙瑗低著頭,說不出話來,過了許久,才道:“朕和他身份在這里擺著,是不允許的。他既然不肯回來,也不肯讓步,那兩個人之間,必須有一個人做出讓步的?!?/br> 在趙愉十六歲的那年,宋軍和蒙古部落發生了一些沖突,虞允文上書請求當趁此機會,讓太子多鍛煉鍛煉,現在天下安定,也該居安思危。讓太子見識到蒙古人的兇悍,使其不至于放松警惕。 趙瑗同意了虞允文的這個建議,把趙愉送到了蕭山的軍中,希望其能夠不忘當日北伐之辛苦,多接觸一些兵事。 于此同時,趙瑗也重振精神,開始構架社會改革的方向,這件事情歷時長久,并不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趙瑗所能夠做的,只是描繪出一些大致的方向,具體如何辦,只能看后人如何了。 趙愉初到蕭山軍中時,對蕭山成見很深,根本不愿和他說話,但在兩人相處了四五年后,隨著趙愉一天天的長大,他開始變得不那么仇恨蕭山了。 趙愉二十一歲的時候,忽然感染了一場重病,蕭山生怕這個趙瑗唯一的后嗣出問題,親侍湯藥,不離左右。 在一個月過后,趙愉轉危為安,當他病好的時候,見到蕭山獨自站在城墻上,一個人孤獨的背影映著身后的斜陽,蕭山在朝著汴京的方向遙望。 趙愉忽然覺得自己有些理解蕭山的這種感情了,這些年他一直獨身,盡管有些女子甚至有些長得還不錯的男人向他示好,但蕭山都從未為其所動過。 “也許,這樣對他和對父親來說,都過于殘酷了?!壁w愉在心中默默的說著,三天后便啟程出發,返回了京城。 趙愉走的時候蕭山去送他,趙愉發現蕭山原本烏黑的頭發上,已經有了一絲白發,細細算來,今年的蕭山已經三十七歲了。 他忽然想起當年第一次聽說蕭山的名字時,曾經把他當成美女,并且天真的問趙瑗:“阿爹,蕭山是誰,是不是長得很漂亮,他會做我的繼母么?” 三年后,蕭山帶著一隊士兵在塞外巡邏,碰到了蒙古兩個部落之間的交戰。蒙古到現在為止,依舊是松散的部落,各個部落之間會互相攻占。 蕭山并沒有猶豫的幫了其中一支一直對大宋示好的部落,在清掃戰場的時候,他見到一名婦女在抱著一個約莫四歲的男童尸體哭泣。這是戰敗的部落常有的事情,蕭山并不怎么注意,但那個婦女口中喊出的名字卻讓蕭山的腳步停留了一下。 那名婦女抱著在戰爭中死去的男孩,哭喊著:“鐵木真,鐵木真你醒醒!” 蕭山走了過去,男童的臉上看不出任何奇怪和詫異的地方,他在之前很警惕成吉思汗,但如今大宋已經有長城作為屏障,而內政在趙瑗的精心治理下,已經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他并不是很在意這些事情了。因為他相信,即便有著蒙古崛起的一天,必然會有一道鋼鐵長城駐守在邊關。這道鋼鐵長城,是他親手所建,除了修筑的工事,還有一支不可撼動的隊伍。 他不認為這個鐵木真就是歷史上的成吉思汗,因為蒙古叫做鐵木真的人很多,并非只有那一個,但這些事情,并不是蕭山所擔憂的了。 他現在想的最多的,便是那個人的身影,在汴梁皇宮中,那個人是否也會思念自己呢?蕭山伸出手,握住當年出征前趙瑗送給他的護身符,趙瑗的話在他耳邊響起:“不管相距多遠,我的心一直會和你在一起?!?/br> 這天是冬夜,邊關苦寒之地早就落過數次大雪,在白天的時候蕭山收到了朝廷傳來的趙瑗的退位詔書,他有些難以忍耐的想要回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從他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就在收拾自己的行裝。 正當一切都收拾停當的時候,忽然聽見門外傳來通告:“將軍,有人找!” 蕭山感覺頗為意外,這么深更半夜的,會是誰來找自己?在這種苦寒之地? 蕭山拉開門,門外站著一個人,身穿灰色披風,頭戴斗笠,斗笠上還有著殘留的落雪。 蕭山只覺得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這種氣味讓他在深夜中都不能忘懷,讓他此刻顫抖。 他伸出手,輕輕的揭掉來著的斗笠。 斗笠下,是一雙沉靜的眼睛,白皙的面容猶如玉石雕刻成的一般,而那人的嘴角微微揚起,唇卻嫣紅。 蕭山將他一把擁入懷中,肆無忌憚的親吻起來。 不需要說任何話,不需要任何解釋,更不需要任何述說別情,深深的吻最能夠表達他現在的心情。 直到趙瑗被吻得窒息,臉色都發紫的時候,蕭山才放開他:“你怎么忽然退位了?” 趙瑗卻不肯放開蕭山,他緊緊的抱著他:“我考察了太子三年,認為他是合適的接班人。我……每天都在想你,想能夠見到你,今天總算是見到了?!?/br> 蕭山將趙瑗緊緊的摟在懷中,再也舍不得放開,他也在想他,每天,每時,每刻。 現在趙瑗已經退位,對于太上皇的喜好和取舍,已經不再是朝中大臣的關注對象,他們的目光將會嚴厲的放在新登基的趙愉身上。 兩人在房中呆了三天三夜,蕭山覺得盡管過了這么多年,盡管趙瑗今年已經四十一歲,但他卻覺得,將他摟在懷中的時候,和當年那個十六歲的少年沒有任何分別。 第四天的時候,蕭山帶著趙瑗前去塞外游玩,蒙古人十分熱情好客,聽說是宋朝來的游人,便主動的讓出了一頂蒙古包給他們兩個住。 一夜落雪,蕭山在蒙古包中,能夠聽得見外面的牛羊叫喚,他摟著趙瑗坐在炭火邊,兩人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一輩子也說不完。 趙瑗吻著他的面頰:“阿貓,我們以后,永遠在一起,不再分離好么?” 蕭山用力的點頭,他帶著趙瑗幾乎游遍了整個荒漠的草原,他策馬而行,昏黃的夕陽出現在地平線的那一邊,他的身邊是無盡的牛和羊,蒼茫的草原,人在里面根本看不到任何影子,遠處則是大漠上筆直的孤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