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節閱讀_158
當年岳飛遇害后,看守他的獄卒不忍其尸骨受損,便將其偷出,埋在大理寺的樹下,此刻皇榜懸賞,那名獄卒的兒子便前來揭榜,重新挖掘岳飛的尸體下葬。岳飛尸體出土的時候,rou身不腐,宛若生時,身旁別無它物,唯有一枚白玉環。 岳云張憲的尸體亦在其后被挖掘出來,這兩人的尸體隔了這么多年,都已經被蟲蟻所食,僅留下兩具白骨。只是讓人奇怪的是,那兩具白骨口中各含著一枚玉扳指,令人稱奇。 挖掘尸體的那天,趙瑗和蕭山都在現場,當年兩人埋骨,到今天已經整整十一年,蕭山上前,將兩枚做記號用的玉扳指收回,緊緊的攥在手中。趙瑗的眼眶微紅,親自主持岳飛父子和張憲的葬禮,就安葬在西湖邊的棲霞嶺處,上香禱告:“愿忠武在天之靈,保佑大宋?!?/br> 群臣亦跟著鞠躬行禮,蕭山也在其中。 后世的岳云張憲墓都是衣冠冢,而這一次,卻有了真人的尸骨。 一切都在改變,歷史的車輪已經偏離的原本的軌跡,越駛越遠,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在趙瑗的這一系列行動中,反應最大的就是趙構。趙構現在快要郁悶而死了,當初趙瑗當皇子,當太子的時候,都一直是個聽話的乖寶寶。趙構原本以為他登基之后,依舊會是一個聽爹話的好孩子,豈料趙瑗剛登基的那個把月還是很聽話的,趙構說的都一一照辦,但是隨著時間一點點的推移,現在趙瑗卻越來越不聽話,雖然平日里請安探望一樣不少,但一旦趙構說到對金政策的時候,趙瑗不是顧左右而言它,就是軟底硬抗,現在更是變本加厲,趙構連跳腳叫罵尋死覓活都不管用了。 當聽說趙瑗已經絕對拋下自己要御駕親征的時候,趙構徹底的坐不住了,當初他之所以肯退位,完全是指望兒子能夠保存半壁江山,自己好享清福??涩F在一切事情的發展,完全朝著他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去的。 當趙構打聽到張憲岳云出土的時候,口中所含玉扳指的樣式時,多年前的往事浮現在他的眼前。 那一年趙瑗還剛剛十六歲,正式岳云張憲被腰斬于市的時候,趙瑗當天晚上回來的非常晚,而且手上有一枚常帶的玉扳指不翼而飛。趙構本來都已經忘記這件事情了,可現在細細想來,終于恍然大悟——這個養子原來是早有預謀的,十六年前就有預謀,裝作一副乖寶寶的樣子隱忍不發,直到自己手握大權,便一發不可收拾。 趙構心中是又急又氣,不論趙瑗這一戰是勝是負,都是一件對自己非常不妙的事情。勝了,趙瑗的威望將無人能夠撼動,自己說的話將會連一個屁也不值;敗了就會更加糟糕,完顏亮提兵南下,自己又要逃跑不說,還會更加狼狽。趙構覺得自己年紀大了,經不起這么折騰,也非常不想折騰。 他開始或公開,或秘密的聯絡朝中反對親征的保守派,議和派,并且開始考慮廢帝的問題。 趙構這一切的活動,當然瞞不過趙瑗的耳目,太上皇要見幾個官員,沒道理不讓他見。如果戰勝,那么一切好說,如果失敗,必然會萬劫不復。 因為給岳飛平反一事,父子兩個已經徹底翻臉。更不用趙構聽說趙瑗居然啟用自己最討厭的張浚了。趙構在一天趙瑗上朝的時候,大搖大擺的來到崇政殿,直斥趙瑗:想要對金國用兵,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再想吧! 趙瑗當時并沒有說什么話,只是敷衍過趙構之后,又和顏悅色的將其送走,當時蕭山也在,見到趙瑗態度曖昧,心中不免有些擔心。 等到周圍人不多的時候,蕭山有些擔心的問:“太上官家如此,陛下打算怎么辦呢?” 趙瑗過了半晌,頗有深意的道:“國事為重?!彼闶菑氐椎谋砻鲬B度,趙構哪怕就是現在上吊自殺,自己絕不會為之所動。 趙瑗開始著手朝中的人事調動,他首先將陳俊卿調派去了建康,協助已經在那里的張浚安排相關事宜,又將趙構的鐵桿親信楊存忠封王,奪了他的三衙長官之職位,換成了自己的親信余漠,命余漠呆在臨安,如果有變,該動手時就動手。又將虞允文留下,安排臨安的一些瑣碎事宜,讓其管理各地送上來的稅收和監督各處的糧草運送。 安排好這一切之后,已經過了一個月,江北的消息也已經傳了過來,完顏亮簽軍六十萬,號稱百萬,兵分三路,分別從關陜,荊襄,和淮西三路南下。 關陜和荊襄地區非別由金國的另外兩位大將率領,而完顏亮則遷都汴梁,親率東路軍,抵達淮西。 趙瑗昭告天下,討伐完顏亮的倒行逆施,并且將朝中主戰派的官員和保守派的重要官員史浩帶走,前去建康,御駕親征。 原先駐蹕臨安保衛京城的約莫三萬軍隊,趙瑗帶走了一萬,留下了兩萬。雖然他知道趙構可能會有一些動作,但給他留下的官員都是一些搞后勤的,又有虞允文和余漠兩人坐鎮,趙構就算是有什么行動,也難以有大氣候。 御駕出發的時候,由蕭山統帥京城帶走的一萬御林軍,隊伍浩浩蕩蕩的開赴建康。 這一次出發,和趙構上次的“御駕親征”全然不同,臨安的百姓在皇帝出宮的時候紛紛駐足觀看,有些年輕人不勝向往,覺得這個新上臺的皇帝比老皇帝有志氣多了。卻也有一些人在心中默默的嘆息:皇帝這是要拋棄臨安了?萬一金兵打來,我們的商鋪,財產怎么辦? 蕭山策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開路,清晨的朝陽照射在他的身上,顯得分外奪目,趙瑗沒有坐車,亦全身戎裝,策馬而行。沒有人知道這一次大戰最后的結果,甚至連“先知”蕭山也不能。 歷史上,完顏亮在這里南侵中被自己的人殺死,斃于江中,南侵失敗,金國有小堯舜之稱的一帶明君完顏雍上臺,宋金再次陷入膠鬲對峙的局面。 但是這一次,完顏亮上臺時間并不算太長,倒行逆施還未到極致,他手下的將領尚未對他痛恨入骨,內部叛亂的情形不見得會出現。而歷史上接替完顏亮的完顏雍,現在三十一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目前為東京留守,其妻烏林荅氏尚未被完顏亮覬覦美貌而侮辱自殺,完顏雍和完顏亮的關系并未抵達冰點,是不是會在完顏亮南征的時候廢帝自立還是兩說。 金國發兵六十萬,南宋所組織起來抵擋的兵力尚且不到二十萬,這一場大戰的結果到底如何,難以預料。 御駕一路上并未去過多的sao擾當地的官府,甚至在途中為了盡快抵達臨安,趙瑗亦將這次出發的隊伍分為三股,讓其策馬急行,半個月后,御駕抵達建康,前前后后抵達建康城的官員,都出城迎接,蕭山亦下馬,命隊伍分列兩側,在山呼萬歲的呼喊聲中,趙瑗正式抵達建康城。 建康的情況比趙瑗想象中的要糟糕。趙構在二十多年前曾經來這里暫時住過一段時間,當時張浚為丞相,城中也經過金兵的洗劫,沒有宮殿,所辦公的房間地面上甚至還是土地。 這一次雖然比上次好一點,但和臨安的皇宮相比卻差的太遠,趙瑗住在臨安府衙,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都在一起,他并未帶后宮女眷同行,太監也只帶了幾個負責日常事物的,新來的官員很多都住在臨時租下的房間內,當日抵達后,趙瑗來不及更換衣服,便召集眾人,詢問前線的情況。 完顏亮已經率軍抵達對岸的泗洲,并且旗開得勝,占了泗州城,城中原本駐守的軍士都丟盔棄甲而逃,渡過長江,抵達了建康,鎮江這些地方,索性趙瑗來的即時,這些前線潰散下來的兵將又重新的聚集起來,兩軍隔著大江安營扎寨,趙瑗登上建康的城樓,甚至能夠看得到對岸的完顏亮營寨連綿不斷,好似一條巨大的蟒蛇一般,盤踞在對岸,黑暗中對岸的火把甚至照亮了江面,江面上來往的斥候船不絕,有敵人前來打探消息的,也有宋軍派去打探情況的,時常會在江中相遇發生摩擦。一夜之間,甚至能夠發生短促的戰斗十多次不止。 隨著趙瑗的到來,宋軍也在不斷的從各地調派兵力,集中于此。 大戰一觸即發。 113第一更 爭辯 趙瑗登基之后,即改年號為隆興,隆興2年秋九月望日,駐守建康的蕭山所部在當天早上的一次小規模沖突中,抓獲了五名簽軍俘虜,稍加審問后,便得知建康府對面完顏亮所派兵力并不多,不足萬余人。 那完顏亮的六十萬大軍準備怎么調派,其戰略意圖又是什么? 趙瑗的面前攤著各處送來的戰報,樞密使兼都督中外軍事張浚、宰相陳康柏、參知政事史浩、同知樞密院事張燾、建康府統制蕭山、以及新任的御史王十朋和帥本部兵馬趕到的京湖制置使成閔等人,圍在趙瑗旁邊,共同參詳。 張浚是歷經了靖康之變,后又主持過多場戰役,并且在宋金交戰初期,曾經江山督師的文官首領,今年五十七歲,是趙瑗上臺后將其啟用的。此刻他首先開口道:“根據近日戰報,完顏亮麾下兩大將分別帥軍西上東下,其意圖已經十分明顯,無非是因為建康府江面寬闊,守備森嚴,不易攻破。故此想要從上游的采石和下游的瓜洲同時強渡,準備合擊建康?!?/br> 他的這個看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采石瓜洲兩處是長江下游兩處重要的渡口,從這里渡過長江可謂是歷來北邊南下的首選。 趙瑗道:“依張相公所見,我軍當如何迎戰為好?” 張浚不加思索道:“完顏亮前些日子占了泗州,大量戰船都聚集在洪澤湖一帶,想必其是要準備順流而下進入長江,兵貴在搶占先機,臣以為不如出騎兵渡江,進入洪澤湖,趁其戰艦尚未出發,便將其一擊摧毀?!?/br> 蕭山在一開始聽張浚說的時候,還在心中默默的點頭,覺得其分析準確,但聽到后面的應對方法,特別是最后一句“渡江北上,進入洪澤湖”的時候,眉頭便不由的微蹙。他朝周圍的人看了看,只見除了御史王十朋以外,其它人的臉上都有些不以為然的顏色。 蕭山心中覺得這個提議有些不妥,但并未吭聲,心想既然這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太妥當,總歸是有人要出來反駁的,自己犯不著一上來就和這位統領軍事的大都督唱反調。 果然,早年和張浚合作過多次的大將成閔首先開口,語氣有些遲疑:“張相公,洪澤雖是金人屯兵訓水師之處,但其守備必然森嚴,如果冒然前行,是不是有些不妥?” 張浚朝著成閔看了一眼,毫不客氣的問:“有什么不妥?吾統帥中外軍事,此時和陛下商議戰略部署,豈有你說話的份?” 成閔便閉嘴不說話了,陳康柏亦開口:“張相公,金兵善陸戰,如果派兵渡江倒是沒什么問題,可是如果要去千里奔襲,會不會……” 張浚尚未等陳康柏說完,便打斷他的話,道:“吾當年督師江上時,你還是個奶娃。汝可曾和金兵交過手,打過仗?” 陳康柏也不說話了,只是向史浩使眼色。史浩朝著張??戳艘谎酆?,就轉頭去看蕭山,一個勁的向蕭山使眼色。 張浚顯然也看到史浩的動作了,便朝著蕭山道:“聽說蕭將軍在襄陽曾經大敗完顏亮,定然有點本事。蕭將軍認為呢?” 蕭山早就聽說張浚脾氣剛烈,喜歡剛愎自用,現在一見,才覺得這位主戰派的首領雖然民望高,但有些具體的軍事方針并不怎么符合實際。他本不想當面和張浚起沖突,但現在對方既然點名問道自己,也躲不過,便盡量用商量的語氣道:“末將以為,張相公再考慮考慮吧?!?/br> 張浚便有些不高興起來,問道:“考慮什么?” 蕭山道:“其一,我軍優勢在于水軍,若是渡過長江千里奔襲,肯定是要用騎兵的,水軍優勢便難以施展;其二,洪澤一帶州縣盡數被金兵占領,周圍也沒有可以依憑的據點,奇兵進退有些困難;其三,完顏亮既然將趕制的戰艦都放在洪澤湖,守備必然森嚴,能不能得手還是一說,萬一能夠得手,軍隊撤退也有困難,若是到時候完顏亮派人圍堵,恐怕要損失慘重。其四……” 張浚在聽到蕭山說讓自己考慮的時候,臉色就已經不是太好了,等到蕭山說出一二三,還要準備說四的時候,張浚就毫不客氣的打斷他的話,寒著臉問道:“依蕭將軍看來,這場仗是打不得了?” 蕭山道:“末將以為當三思而后行!” 張浚猛然拉下臉來:“不用三思了,蕭將軍怕死的話,現在就向完顏亮遞表請和好了!他百萬大軍見到蕭將軍的求和書,必然后退不敢南犯,還打什么?” 蕭山被張浚一頓搶白,心情也不是很好,但看著趙瑗在,而張浚又是趙瑗上臺之后特意請出來,便壓著心中的不滿,道:“末將不是這個意思,金人和我大宋有不共戴天之仇,現又犯疆土,怎能退讓?末將的意思是,還是從長計議的好?!?/br> 張浚甩袖道:“那依蕭將軍說,該當如何從長計議?” 蕭山見周圍這么多人都不和張浚去爭辯,自然是其它人都或對其不滿,或怕他厲害,自己也不想做這個出頭鳥,無奈已經上了陣,中途敗退可是不行,況且張浚的建議也的確不是很妥當,便道:“依末將之見,當以幾之長,攻敵之短。我軍目前不善陸戰,水軍倒是可以和完顏亮一較長短,到不如引起入江,大江之上我軍盡可發揮優勢,且從洪澤入江的水路復雜,金人初來也不一定熟悉,可以趁機攻擊,必然事半功倍?!?/br> 張浚卻根本不聽,只是盯著蕭山,冷笑數聲:“這分明是害怕和敵人交戰的退避之策!什么從長計議,根本就是畏敵投降!” 蕭山被張浚連番斥責,心中也漸漸有氣,說出的話口氣便不免加重了幾分:“張相公要拿著我軍去白白送死,這才是為完顏亮南侵掃平障礙!” 張浚呵的笑了一聲,將蕭山上下打量數眼,道:“我聽說蕭將軍以前不姓蕭,姓秦,是秦老賊的兒子!后來秦賊事發,才忙不迭的改了姓,真是無恥之極,有其父必有其子。當年秦賊說什么議和蓄積國力,弄得天下民不聊生,現在秦將軍又說什么誘敵深入,是要將建康和陛下,送到完顏亮手中才甘心吧!” 蕭山被張浚一句話刺痛心窩,不由的怒喝道:“你胡說什么!陛下在此,當年的是非曲直,自由官家評判!” 張浚反唇相譏:“不就是仗著早年托了秦賊的關系在王府當侍讀,才青云直上么?襄陽一戰皆是因為劉錡相公經營多時,你鉆了空子占了便宜,才僥幸獲勝,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嗎?別說是你,就是岳飛在此,也當聽我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