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節閱讀_156
蕭山派出去的jian細活動頻繁,有的被完顏亮抓住,有的卻弄回了消息。眨眼間一年過去,又到盛夏,這日蕭山正在查看這個月的練兵記錄的時候,忽然收到消息,抓到了可疑的jian細! 這些天因為蕭山查的嚴,本著寧可錯傷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他已經處理過十多個jian細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蕭山并沒有過多的驚訝,只是命人帶進來。 被帶到營中的人和往常一樣,雙手被縛,頭上罩了頭罩,蕭山抬頭看了一眼,只見來人是兩個,一個五大三粗,身材彪悍,皮膚黝黑,是個中年漢子,另外一個卻只有十三四歲,雖然長的高,卻因為在發育期,顯得有些單薄。 蕭山照例問道:“叫什么名字,過來做什么?” 那個中年漢子卻答非所問,雖然頭上帶著頭罩,但聲音卻有兩分熟悉:“蕭山,你是不是就是那個秦家油鋪的蕭山?” 蕭山的身世并不是什么秘密,知道的人也多,蕭山不以為意:“是!” 那個中年漢子便激動起來,語調也變了:“你不認識我了?我是張志雄??!” 蕭山開始努力的回憶,名字有點熟,聲音也有點熟,但張志雄是誰? 張志雄身邊的少年有些不太高興的開口:“張大哥,跟他廢話這么多干什么,還以為南邊有英雄,原來是個連人都不敢見的懦夫!” 蕭山并沒有被少年的話說激怒,他只是揮了揮手,營中侍立在兩旁的士兵便上前,將張志雄的頭罩摘了下來。 蕭山一看到張志雄的臉,就登時呆住了,張志雄咧著嘴朝蕭山呵呵的笑。 兩人對視了三秒鐘,蕭山從椅子上跳起來,沖到張志雄面前,搖著他的肩膀:“三哥!是你!”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蕭山年幼的時候在京城油鋪里所認識的油鋪中的伙計張三!當年張三離開臨安北上,渡江之后就再也沒有半點音訊,臨走的時候兩人商量名字,張三改名張志雄,現在故人突然出現在這里,蕭山心中激動不已,忙上前給他松綁,又請他坐下,招呼人看茶。 蕭山營中的侍衛一見狀,就知道自己抓了蕭統制的朋友,便也上前,七手八腳將跟著張志雄一同前來的那個少年松開。 那少年松綁后卻并不坐,只是四處張望查看,臉上一股勃勃英氣。 蕭山指著那少年問道:“三哥,這是……你兒子?” 張志雄哈哈大笑起來:“我哪里來的這么大的兒子?這位是我新認識的小朋友,我在江北山東一帶占山為王,趁機殺些金人出氣,有一次下山遇到這個小朋友,他說聽聞我的名聲,要跟我上山。他在山上住了兩個月后,我們就聽說了建康府的統制叫做蕭山,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認識的那個,就過來瞧瞧,果然是你??!” 蕭山和張志雄握手而笑,張志雄招呼那個少年:“來,過來,我給你介紹認識一下,這一位就是我跟你提過的蕭山?!蹦巧倌昃蛯χ捝缴舷麓蛄?。 張志雄又指著那少年道:“他的祖父辛贊,現在是開封府的知府?!?/br> 蕭山臉色微變,開封府現在是金人的地盤,開封府的知府,那不就是金人的官吏么?而且看起來官職還不小,這個少年恐怕是有些貓膩。 張志雄卻沒有察覺到蕭山心中所想,接著說:“他的祖父雖然是金朝的官,但這個小朋友卻志向不凡,想要回復河山,是個好樣的!” 蕭山朝著那個少年看去,與此同時,少年也在打量蕭山。 蕭山開口:“這位小朋友怎么稱呼?” 少年昂首挺胸:“在下姓辛,名棄疾,見過蕭統制?!?/br> 蕭山在心中默默的念了一邊少年的名字——辛棄疾,辛棄疾??! 這可是蕭山在小學就知道的名人了,小時候考試他的詩詞可是不少,蕭山隨口就能背上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br> 辛棄疾歪著腦袋看蕭山,隔了一會兒說:“你想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倒是不錯,可你這么年輕,哪里來的白頭發?詞不達意?!?/br> 蕭山哈哈大笑起來,今天一下來來了兩個朋友,實在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他當即設宴款待,只不過他平時和士兵同吃同住,用度都是一樣,現在來了客人,款待也拿不出什么山珍海味,不過是打來的野兔,江里釣起來的魚,以及一些白菜地瓜之類的時蔬。 蕭山和張志雄敘說別情,吃的不算多,辛棄疾時不時插嘴,聽到蕭山干掉秦檜的時候一邊拍手叫好,一邊往嘴巴里塞兔腿,十分爽快。 等到酒席撤去的時候,張志雄才說:“這次前來,可不單單是認親,我們在金國,打探到了一些消息,所以趕著過來報信的?!笔捝降奶阶右泊蛱降搅艘恍┙饑漠悇?,這說起來都是機密的事情了,蕭山看了辛棄疾一眼,雖然這個人歷史上大大有名,可現在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害怕他口風不緊,泄露了出去。 張志雄看到了蕭山的眼神,道:“這也是我這次帶他來的目的,有些消息還是他打探來的?!?/br> 蕭山正色道:“請講?!?/br> 張志雄嘆了口氣,看了辛棄疾一眼,辛棄疾就開口將自己得到的消息緩緩的說了出來。他的祖父是開封府的知府,能夠知道的也比蕭山派去的探子要知道的多一些。 原來完顏亮近日下令征調全國各地的所有工匠,大造戰船,以增強金朝一直處于劣勢的水師;并且規定各路猛安謀克凡25歲以上50歲一下男子,一律編入軍籍;督促各路總兵府制造兵器,其費用分攤百姓承擔;并且強行預征五年的賦稅,充作軍用。 還著令辛贊加緊修建開封的宮殿,似乎是有意將開封定位新都。按照開封宮殿修建的工期,秋九月就會完工,完顏亮必然遷都南下。 這一次完顏亮挑選了對金兵作戰有利的時間動手,恐怕是要決心南下了。 蕭山在張志雄這里,又印證了自己所得到的消息,他掰著指頭算了算,歷史上完顏亮大舉南下的時候趙瑗已經三十六歲,現在看這架勢,似乎又有一些什么東西被自己的蝴蝶翅膀扇的亂七八糟了。 蕭山所不知的是,完顏亮自從上次在襄陽吃了大虧之后,回去便咬牙切齒外加心驚膽顫,派人多方進入襄陽城打探,雖然沒有弄到什么機密,卻也知道了那些殺傷自己厲害的武器,是蕭山臨時趕制的。 這個臨時趕制四個字,讓完顏亮徹夜難眠。臨時趕造就這么厲害,如果給了南宋喘息的機會,讓他們大規模的生產制造,豈不是自己要江山不保? 完顏亮坐不住了,先前的試探性攻擊激起了他徹底動手的欲望,越快動手越好! 蕭山和張志雄辛棄疾說完,又問他們準備怎么辦,張志雄現在占山為王,隊伍有兩三千之眾,可謂聲勢浩大。張志雄的意思是自己回去,等到打起來的時候,自己帶人聯絡中原各處義軍,sao擾完顏亮的后方。 蕭山覺得這個做法倒是很不錯,張志雄在蕭山這里呆了三天之后便要回去,因為對方有正事要辦,自己也不變過于挽留,他只是邀請辛棄疾多玩兒兩天。這個少年豪爽大方,又雄心勃勃,很對自己的胃口。 豈料辛棄疾聽說張志雄要回去,也要跟著一起回去:“我要跟張大哥走,他去哪里我去哪里!” 張志雄伸手摸了摸辛棄疾的腦袋,對蕭山道:“他這次跟我出來的也夠久了,他家的大人恐怕要四處去找他,棄疾年紀小,不便離家太久?!?/br> 蕭山便命人送兩人過江,回頭又給趙瑗寫信,并且也寫上了自己的推測:“若無意外,今年秋天,完顏亮恐怕要大舉南下,陛下當早做準備?!?/br> 趙瑗收到蕭山的信后,亦從其它的將領和前去金國的使臣那里,收到了這個消息,完顏亮南下只是時間問題,而自己則應該及早備戰,給他一個迎頭痛擊。 趙瑗在一天早朝的時候,和眾臣說出了自己的意思,歷代南朝,建都之處都選擇建康,不僅因為其是軍事經濟重城,還因為其攻防一體的獨特優勢,并且靠近前線,更夠對前線的戰況做出迅速的反應。是當恢復中原的意思。而臨安地處南邊,靠近出???,建都于此純粹是趙構為了逃跑方便?,F在完顏亮準備南侵,并且想要遷都靠近前線的開封,自己也有意前去建康駐蹕,金人不滅,誓不歸還。 這個意見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贊同,特別是恢復官職,現任樞密使,已經五十多歲的張浚更是大力支持。有人贊同就必然會有人反對,趙構聽說趙瑗居然要在金國還沒動的時候想要遷都建康,肺都快急腫了。 趙瑗前去建康,必然會帶走大臣和軍隊,那自己在臨安豈不是危險?如果自己跟他一起去建康,想都別想,更加危險! 和趙構意見其它大臣并不能影響趙瑗的決定,但有一個人,卻讓趙瑗覺得非常為難。 反對趙瑗遷都的人中,史浩是反對的最激烈的,比趙構還要激烈:“陛下若遷都建康,就無退路,前年太上官家御駕親征,沿路花費巨大,虧空到現在才勉強補上。且建康宮殿簡陋,眾臣前去住在何處?重新修建還是住在府衙?陛下前去建康,大軍駐蹕,太上官家搬是不搬?若搬又是一大筆話費,不搬的話,也要派兵守臨安。若是不派兵,完顏亮直破臨安,太上官家,太后,太皇太后又該怎么辦?” 一系列的問題并沒有能夠讓趙瑗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堅持不松口,并且已經派張浚先去建康府,騰出一些房屋和住處了。 趙構見勸說沒用,急的跳腳罵也沒用,連趙瑗平時尊敬的丞相史浩勸說都不能改變趙瑗的心意,急的天天在家里怒罵。 病急亂投醫之中,趙構靈光一閃,忽然想起一個人或許能夠勸動趙瑗改變主意。他當即親自寫信,洋洋灑灑十幾頁,命人快馬加鞭給蕭山送去。 蕭山接到趙構的信時候,實在是納悶的很,他在建康,并不太清楚臨安到底都發生了什么事情,趙構的十幾頁信,翻來覆去都是在講述當年自己當皇帝的時候,對蕭山怎么照顧,現在又對蕭山如何思念。有些用詞rou麻至極,搞的蕭山渾身都是雞皮疙瘩。 十幾頁信紙下來,趙構對自己的上述內容總結:“馬上回京一趟,一個人回來,越快越好,再不回來就要出大事了!” 蕭山莫名其妙,但最近也有些事情要跟趙瑗商量,兩人老是寫信并不太方便,于是便上了一封折子,懇請能夠讓自己回京一趟。 折子馬上就批復了下來,蕭山將自己手上的事情交給副統制打理,自己一騎回京。 他本來是準備回來先見趙瑗,豈料他的馬剛到城門口,便被趙構截了去。 趙構麟德宮的太監四五個都在城門外等候蕭山,一見他來便擁了上來:“蕭統制,太上官家等你多時了。早已備好酒菜,日日盼望?!?/br> 蕭山這些天總算是聽到了些風聲,知道趙瑗準備遷都建康,他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十分高興,趙瑗遷都建康,就意味著自己每天都能夠見到他了。但隨即細細一想,又覺得有很多不妥,但他怎么也沒想到,趙構半路把自己截了過去,竟然是說這件事情。 趙構這兩年只顧自己享受,也不管那些煩心的朝政,兒子又三天兩頭的過來問安陪伴,生活過得非常滋潤,比他在皇帝位上看起來年輕了不少。 蕭山開門見山:“太上官家詔臣前來,不知有何事要交代?” 趙構嘆了一口氣,拉過蕭山的手做親熱狀:“老朽是有件事情,想讓你去做。他一向最聽你的勸,老朽想來想去,也只有你才能夠勸動他了?!?/br> 蕭山被趙構的親熱搞的有些不能適應:“太上官家想讓臣勸說陛下做什么事情?” 趙構搖頭:“是不要做什么事情,你在建康也去了一年了,應該知道那里是什么情況,官家想要建都建康,簡直是異想天開!” 蕭山道:“現在的確不是很適合,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而且完顏亮一旦打來,建康也太危險了?!?/br> 趙構聽到蕭山這番話,簡直就像是見到了知己一般,用力的拍著蕭山的肩膀:“正平,勸說官家這件事情,就交在你身上了!辦好這件事,老朽必有重賞!” 蕭山背后冒出冷汗,趙構也不再留他,親自派人送他前去皇宮。 蕭山走在路上的時候,心就開始有些不規則的跳了起來,整整一年,沒有見過趙瑗了。這一年,他有沒有變化,是胖了還是受了,過的開不開心呢? 蕭山等在趙瑗辦公的崇政殿外,有小太監進去通傳。 片刻之后,里面便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著建康統制官,四品忠武將軍蕭山覲見! 作者有話要說:嗷,我又回來了~乃們對于蟲子的評論太有愛了,決定不改這個蟲了~ 111、野炮 片刻之后,里面便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著建康統制官四品忠武將軍蕭山覲見!” 蕭山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走入殿中,向趙瑗躬身行禮:“臣見過陛下?!?/br> 上面的人聲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變化,語調平穩:“平身?!?/br> 蕭山緩緩抬起自己的頭,朝著坐在龍椅上的趙瑗看去。對方穿的是皇帝常朝所用的通天冠絳紗袍。黑色的帽子上綴著青白色的串珠,帽邊的兩根帶子柔順的垂下,黃色玉石所做的耳聽正在他的耳邊輕輕的晃動。紅色的紗袍上用金線繡著云龍的圖案,白色的中衣領子將他的脖子圍住,映襯得他的面色白皙紅潤。趙瑗的雙眼平視著蕭山,嘴角微微翹起,雍容華貴之極。 這副打扮蕭山從未見過,紅袍穿在有些男人身上,未免顯得有些女氣,或者穿在一些彪形大漢身上,有些滑稽可笑,但用在趙瑗身上,卻是妥帖適合不過。他一時之間看呆了,眼睛都忘記眨了。 趙瑗從御座上站起,對著蕭山微笑:“朕有一年沒見你了,蕭卿風采依舊?!?/br> 蕭山亦笑了起來,盡管知道他下面說的話會被起居郎記錄下來,但還是笑道:“臣倒是常常見到陛下,只不過夢中的人和面前的人比起來,遜色不少?!?/br> 趙瑗的臉上微微的紅了紅,在蕭山面前五步開外的位置停下:“這次回來多留些日子再走,朕有很多話想跟你說?!?/br> 蕭山躬身:“臣遵旨。但凡陛下有令,臣不敢不從?!?/br> 趙瑗的眼中滑過一絲狡黠的神色,一向沉穩的他稍有這種表情,看的蕭山心中一陣狂跳,呼吸也有些急促了起來。 趙瑗便問蕭山這一年來的情況,因為旁邊有人跟著,蕭山也只是說些軍中的情況,只是討論公事,可一雙眼睛卻好似長了根一樣一直落在趙瑗身上。 趙瑗將今日尚未批閱完的折子丟開,邀請蕭山前去游園,皇宮并不大,也沒什么好逛的,趙瑗便換了一套常服,策馬和蕭山并肩而行,前去西湖邊的聚景園。蕭山看見趙瑗案頭的折子都堆得和小山似的,很擔心他這么跟自己出去一天,回來后要忙到半夜,便道:“陛下似乎還有公務尚未處理完,臣也不急在一時,等一等無妨的?!?/br> 趙瑗微微揚了揚眉:“這些事情每天都很多,日日如此。蕭卿可不是每天都能在朕身邊?!?/br> 蕭山也就知情識趣的不再多說,隨著趙瑗一起出行。 雖說是微服出巡,但兩人身后的侍衛太監還是跟了一大群,起居郎倒是沒有跟來,只是記錄了:上幸聚景園,忠武將軍蕭山作陪。 一行人從城中南邊的清波門而出,門外就是西園南門,內有會芳殿、瀛春堂、攬遠堂、芳華亭等近二十座殿堂亭榭,蕭山見到亭宇的匾額都是趙瑗提的字,便笑道:“陛下還有心情做這些?” 趙瑗笑了笑:“太上皇喜歡過來,便讓人將這里重新整飾了一翻,朕平時來到來的少?!?/br> 蕭山步入園中,只見垂柳依依,鮮花繞堤,開鑿了人工河道,引西湖之水入內,樹下芳草鮮美,河道上還有兩座石橋,幽靜之中,又帶著生氣。 偶爾有太監宮女路過,便朝著趙瑗曲膝行禮,趙瑗今天看起來心情非常好,拉著蕭山觀花玩水,笑語晏晏。蕭山覺得這個時候不該說煞風景的話,卻沒想到趙瑗自己提出來了:“此處雖美,但朕卻想去建康?!?/br> 蕭山不得不煞風景的道:“今日臣剛回京,就被太上官家叫了去,也說到此事?!?/br> 趙瑗笑嘻嘻的看著蕭山:“朕知道他說些什么,不過蕭卿肯定不會反對的,是么?” 蕭山道:“臣和太上官家一個意思,陛下現在去建康,恐怕不是什么好時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