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種田之棠梨葉落胭脂色_分節閱讀_92
宋籬進屋就轉身過來,看董武跟著進來,就瞪著他道,“真是的,你也不怕帶壞小孩子?!?/br> 董武卻只上前去摟著他笑,撫著他的背不說話。 宋籬也不好再說他了,從他懷里掙脫出來,就急急忙忙地去忙別的事,以減輕心中的那些說不出的羞窘又甜蜜的躁動滋味。 第十章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宋籬非常喜歡這句詩,覺得清明時候得下點小雨才好,但是這一年清明卻是非常晴朗的。 一大早起來,院子里的空氣帶著濕潤的涼氣,樹葉上,石板地上是點點露水,天空上卻沒有云彩,一看就覺得這一天是萬里無云的好天氣。 這一天出城掃墓的人很多。 董武老家祖籍在珧水,祖父去世后他父親有扶棺回老家安葬祖父,他父親去世時董武尚小,于是父母都是葬在珉陽縣里大姚村后山上的,董武想著等他再有錢一些,也是要把父母遷墳扶棺回老家合葬的。 因為并沒有時間回珉陽縣去掃墓,董武只是在家里院子后面擺了祭拜的桌案,把該燒的祭文紙錢之類燒了。 宋籬也和他一起拜了拜董武家里的仙去的長輩。 這已經成了定例,無論什么日子,只要祭拜長輩祖先的,董武都得讓宋籬一起。 宋籬不知道這里的風俗是媳婦并不一定要去祭拜,所以每次祭拜都覺得理所當然,也并沒有做他想。 董武卻是把宋籬不僅當成自家的媳婦,也當成他董家里的兒子來對待,所以宋籬才有此殊榮。 這天家里的傭仆張氏夫婦也要回鄉下去掃墓,故而是頭一天就告假回去了的。 清明這一天不用開火做飯,沒有傭人在,宋籬也并不怎么忙碌勞累。 一大早祭拜完,這才坐下來吃早餐。 這是頭一天就做好的米糕,小麻花,還有咸蛋,咸菜,米粥。 這里對于寒食節要求挺嚴格,大家并不僅僅是因為寒食節習慣使然就只能于這一日吃冷的東西,而是官方要求了不準生火,雖然依然有人家偏偏要生火的,別人也不能說什么,只是覺得這一家這一年兆頭會不太好而已。 宋籬先給端正坐在對面的汪君卿小朋友舀了粥,又拿一個咸雞蛋給他,汪君卿乖乖地坐在那里剝殼吃起來。 董武收拾了后面院子里祭拜的東西才過來吃早餐,宋籬看他坐下,才把他的粥舀好。 外面太陽剛升起來一點點,從大門看出去,院子里染上了一層淺金色。 董武坐下后就伸手扶了一下宋籬的手,道,“你坐下吃吧,我自己來就行?!?/br> 宋籬這才坐下來開始吃飯。 吃冷飯冷點心宋籬的胃上并不能習慣,故而也不敢吃太多,甚至董武不讓他吃冷咸蛋,說會傷了胃。 看宋籬只吃粥和米糕咸菜,汪君卿便又自己拿了個咸蛋剝好遞給宋籬,道,“你不吃咸蛋嗎?” 宋籬驚訝于汪君卿給他剝蛋的這種行為,覺得這個小孩兒真是太有禮貌太會照顧人了。 董武也對汪君卿柔和地笑了,道,“你自己吃吧,宋籬胃上不好,吃冷蛋傷胃?!?/br> 汪君卿這才“哦”一聲,有些失望地說道,“這個咸蛋很好吃,比我家的好吃,嫂嫂不能吃可惜了?!?/br> 董武把自己手里的咸蛋中的蛋黃用筷子挑出來放進宋籬的粥碗里,對宋籬說道,“這樣吃一點該是沒什么問題的?!?/br> 宋籬笑著把那咸蛋在粥里拌著吃了,笑得眉眼彎彎,道,“你們就別想我了,快吃吧!不就是咸蛋,平素什么時候想吃煮來吃就是,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東西,非要這時候嘗一口?!?/br> 說著又給汪君卿夾了一筷子新做的泡咸菜,道,“你嘗嘗這咸菜,也很好吃的。你要是喜歡吃我家的咸蛋,這幾天煮著你吃就是,要回家的時候也可以帶一些回去?!?/br> 汪君卿被宋籬的熱情說得臉色微紅,趕緊道了謝。 早飯剛吃完,半掩的院門就被推開了,跑進來穿著一身粉色新衣的宋家小女兒宋樂平,后面還跟著她家的一個丫鬟。 宋樂平這一天是好好打扮了的,頭上的雙髻梳得很是漂亮,還用了新的漂亮頭繩,臉上似乎還用了胭脂,紅撲撲的很可愛喜人。 她那個伺候她的丫鬟也是一身很漂亮的打扮,兩人進來,宋樂平就朝宋籬喊道,“嫂嫂,我來問你還有多久,我們那邊都做好了,就等著你去我家里,坐馬車出城?!?/br> 宋籬正在收拾碗筷,董武見宋樂平過來叫人,就讓宋籬趕緊換衣服去,自己來收拾東西。 汪君卿經過前兩天和宋樂平姐弟在一起玩,已經相熟了,就問宋樂平道,“宋jiejie,是去哪邊放風箏呢?” 宋樂平坐在董武家里堂屋里,拿董武家里的米糕吃,也沒什么淑女形象,道,“我家里每次都是去西門外面,那邊河邊有很寬的草地,而且草不深,用來放風箏正好,不想放風箏了,那邊的西亭湖還能夠劃船玩。出東門外就不行了,這邊幾乎全是農莊,別人不會讓在麥田里風箏的吧!踏青的人大多也是出西門去,要爬山的也從西門出去爬北邊的君亭山,那邊還有不少避暑的莊子,我家里在那邊就有,夏天的時候你也在這里的話,可以跟著我們去山上的莊子里玩,可以捉螢火蟲,裝在西瓜燈里,很漂亮……” 宋樂平說了這么多,口也渴了,又去倒了董武家里的清明茶來喝,喝了一口便贊嘆道,“我最喜歡來嫂嫂家里喝茶了,這里面放了冰糖的,甜絲絲的好喝?!?/br> 汪君卿倒沒覺得那茶好喝,只又問宋樂平道,“你們家山上的莊子里還能夠做什么呢?” 宋樂平來了精神,又說了一大堆可以在山野里玩的東西,不過之后卻耷拉了精神,道,“小時候大姐在的時候倒是有玩的,大姐嫁人了,我就再沒玩過,只能在莊子里面玩玩而已?!闭f著就問汪君卿道,“你們家在山上沒莊子嗎?” 宋樂平看到過汪君卿家里的馬車送汪君卿過來,在這里,養馬是很費錢的事情,而且一匹好馬更是價值連城,買幾個院子的錢也不一定能買下來一匹好馬,宋樂平對于相馬沒經驗,但是還是覺得汪君卿家里的馬很不錯,就認為他家是很有錢的,也該在北邊君亭山上有消暑別院才對。 汪君卿從小在京城的時間比較多,沒怎么在云州城住過,想來自家在山上并沒有莊子,就答道,“沒有吧,我沒去過?!?/br> 宋樂平很遺憾地道,“居然沒有啊?!?/br> 汪君卿看宋樂平那很遺憾的模樣,就覺得自家因為在這里沒有別院而被人瞧輕了一樣,就說道,“我家在京城里有別莊來著,夏天也過去住,只是我要讀書,沒法子出門玩罷了?!?/br> 聽他說他家在京城里有別院,宋樂平就很羨慕了,一番夸耀后又有些失落,說道,“過兩年我也去京城里了,到時候不知道會如何?!?/br> “京城里很好,很多好看的東西,也好多茶館酒樓,賣東西的人也多,想要什么都有?!蓖艟淇此?,便安慰道。 宋樂平卻依然沒太多精神,道,“你知道什么啊。我到時候是嫁過去,不知道婆婆讓不讓出門呢?!?/br> 說起嫁人,汪君卿就沒法子了,只得沉默起來。 這邊廂,宋籬換好了衣服,上面是豆綠繡著素雅花紋的右衽上衣,下面是一條深色的裙子,董武給他把頭發挽好,兩人這才從臥室里出來。 董武是不和宋籬一起去踏青放風箏的,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他把宋籬和汪君卿送到巷子東頭宋家里去,又和宋家的太太曾氏說了一番感激的言語,又交代了宋籬幾句讓他不要吹太多風下午早些回來的話,這才走了去做事。 宋籬提了一籃子踏青的吃食,汪君卿拿著那只大蝴蝶風箏。 他拿著風箏,宋家小兒子宋福明也拿著風箏去和他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兩個小朋友就湊在一起談話去了。 宋家的馬車算不小了,坐了曾氏、宋樂平、宋福明,還有宋籬和汪君卿五人,便也沒有了多少剩余的空間,在馬車里只能端端正正地坐著,想要亂動什么的是不現實的。 就因為馬車再坐不下更多的人,于是曾氏只帶了個跟著去的宋樂平那個十二三歲叫鳴兒的小丫鬟坐在車轅上,然后就是趕馬車的車夫了。 馬車穿過整個云州城,從城東到了城西,云州城西門修建得非常巍峨雄壯,還有守門的兩隊肅穆的衛兵,從城門過,宋籬還專門撩開車簾子看了,對這城門有一種說不出的莊重感覺。 宋籬他們出城后,馬車在外面沒行多遠就是官道的土路了,馬車便有些顛簸,加上馬車里人多,宋籬就覺得很難受,于是提出下馬車慢慢走,這樣才能叫做踏青,他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擁護,于是大家都下了馬車,沿著路邊往河邊走去。 一路上踏青的人不少,個個都精心打扮了,走在路上很是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