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302
盛庸的死給平安等人敲響了警鐘。 今日的盛庸,會否就是明日的自己? 耿炳文和平安私下里都在琢磨,是不是也預備根繩子,準備一壺毒酒,再磨磨刀,選個良道吉日去見太祖高皇帝??蔁o緣無故的自盡,同樣會成為御史彈劾的借口。 沒犯罪,不心虛,上什么吊,抹什么脖子? 活夠了?不管旁人信不信,反正陳瑛不信!天子也未必會相信。 活著提心吊膽,想死也沒那么容易,耿炳文和平安愁得眉毛能夾死蒼蠅。唯一活得還算滋潤的,大概只有絕食十天都沒上西天的曹國公。 耿炳文的長子仍在詔獄關著,托了錦衣衛指揮使楊鐸,父子倆才見上一面。 耿璇沒受太多罪,大寧行刺一事本就同他無關。但抓人的命令是天子親自下的,不等朱棣松口,人是不可能放出來的。 耿炳文歷經三朝,從種種跡象,隱約猜出今上此舉恐怕另有深意。若他猜測屬實,兒子最好的下場就是被發邊塞充軍。最壞的結果,耿炳文不愿意去想。 但事情是不想就不會發生的? 耿炳文捏緊酒杯,力氣大得幾乎能把杯壁捏碎。 殿中的氣氛陷入僵窒。這次,皇長孫沒能及時出現,卻有徐皇后身邊的宮人迤行入殿。 宮人手中托著精美的菜肴,依次奉到朱棣面前。 三盤菜,全部出自世子妃和兩位親王妃之手,徐皇后特意令宮人奉上。 “哦?” 朱棣放下酒壺,拿起筷子,一盤盤嘗過,指著最先奉上的一盤,道:“這是世子妃做的?” “回陛下,正是?!?/br> “送去給世子?!?/br> “是?!?/br> 三個兒媳手藝都不錯,朱棣的臉色總算有了些許緩和,夸贊了三個兒媳的孝順,額外夸獎了世子妃的賢德。 聽著老爹的夸獎,朱高熾的額頭卻在冒汗。心中打鼓,也得起身代妻子謝過父皇夸獎,坐回去,拿起筷子,將盤子里的菜全部吃凈。 天子心情好轉,終于大發慈悲,沒有叫人把罰站中的幾個翰林拖下去。對此,殿外的大漢將軍很是失望。 幾個翰林回到座位,內袍已被汗水打濕了。 奉天殿中發生的事很快傳入坤寧宮。 徐皇后看向端坐在側的三個兒媳,目光最后落在世子妃身上,溫和中帶著一絲復雜。比起幾個月前,世子妃的確是長進了不少。 宮宴結束后,朱棣擺駕坤寧宮。 心中有事,朱棣總是會找徐皇后商量。宮中美人不少,真正能被朱棣放在心中的永遠只有徐皇后一個。 朱高熾回到文華殿,沒去見世子妃,而是去了側妃的偏殿。 “下去吧?!?/br> 聽到宮人回報,世子妃坐在梳妝鏡前,取下九翚四鳳冠,撫著冠后七翟,沉吟不語。 何時,她才能戴上九翟的九翚四鳳冠,甚至是,象征皇后的雙鳳翊龍冠? 宮燈映亮內殿,世子妃獨坐許久。 看著銅鏡中依舊年輕的面孔,面上的笑容端莊而嫻靜。 永樂二年正月癸卯,天子敕諭天下文武諸司,惟事天以誠敬為本,愛民以實惠為先。 令京內外各府州縣宣明教化,以春時農作方興,宜各究心務實,申明教術,勸課農桑,問其疾苦,恤其饑寒,革苛刻之風,崇寬厚之政。 敕令下達,又召六部天官西暖閣問話。 等人到齊,沒有一點過渡,開口第一句就是,“朕近聞六部弊政甚多,此皆官屬不職所致?!?/br> 奉旨聽宣的六部天官頓時面如土色。 不是一個部門,而是六個部門“弊政甚多”“官屬不職”,看來戶部的事情只是開始,連殺雞儆猴都算不上。天子是打算朝南京六部一起下刀子! “臣等慚愧?!?/br> 吏部尚書蹇義反應最快,知道辯解無用,馬上承認錯誤,爭取寬大處理。 兵部尚書鄭賜緊隨其后,其后是刑部尚,禮部尚書落在最后。戶部尚書還在蘇州治水,加上戶部左右侍郎都被革除,要問罪,暫時也輪不到戶部。 蹇義等人心中忐忑,朱棣卻沒有如預料一般當場發作,反而表示,他宣卿等前來說話的,不是問罪,認識到錯誤就好,不用跪著,都起來,快點起來。 聽到這番話,蹇義等人更不敢起來,跪在地上,淚如泉涌,堅決認錯。 “陛下,臣有罪!” “請陛下重罰!” 降職下放都沒問題,千萬別這樣。 給個痛快,至少心里有底,這么不上不下的吊著,好像有把刀子架在脖子上,能感受到刀鋒的涼意,可就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六部天官認錯態度良好,一切都是臣的錯,陛下要怎么罰就怎么罰,臣絕不敢有絲毫怨言。 朱棣負著雙手,點頭表示,大家的認錯態度很好,朕也不是不講理的人。 既然認識到了錯誤,大家就參考一下北京行部同僚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時刻以圣人之言提醒自己,秉持高皇帝教誨,做不到一日三省吾身,也要三日一省。 “爾宜戒飭所屬務,知民情,更知民之利病,以恤民為心?!?/br> “臣遵旨?!?/br> “都起來吧?!?/br> 眾人這才敢起身,下定決心,回去一定自省吾身,好好工作! 錘子砸了,決心表了,天子該放人了吧? 朱棣卻在搖頭,朕還有事。 六部天官只能拱手,陛下,有事您盡管吩咐。 是讓禮部去治水,還是讓工部去打仗,就算讓兵部派人充當會試考官,大家都沒二話。 永樂帝搖頭,都不是。 眾人互相看看,那陛下您想干嘛? “造船?!?/br> “造船?” “出使西洋,威儀萬邦?!?/br> 八個字出口,永樂帝很是淡定,六部天官卻有點懵。 最后,是專業對口的工部尚書開口詢問,“陛下要造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