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103
在燕軍中,孟清和的地位再次悄然發生變化。 不再只因世子對他的賞識,而是直接來自于燕王,最大的大佬。 大家可以不買世子的賬,卻不能無視燕王的態度。 同級和下級自不必說,連指揮一級都開始同孟十二郎稱兄道弟。面對這種情況,受寵若驚不至于,小心應付卻是必須,孟清和也算駕輕就熟。 張玉正在北平外圍防守要地,身為副將的沈瑄和鄭亨暫代其指揮中軍。 鄭亨不只一次在沈瑄帳中見到孟清和,眼見沈瑄對孟清和照顧有加,不免思量,沈瑄此人著實不凡,或許非是有意,但孟僉事得王爺賞識,感激于沈瑄往日的幫扶,必定有所回報。 必須承認,鄭亨得出的結論也代表了軍中大部分人的想法。 只可惜,問題的答案往往距離所謂的“真相”相當遙遠。 被沈瑄的舉動啟發,各軍主將副將紛紛開始禮賢下士,關心士兵。 不好意思到他的帳篷里睡,因為呼嚕聲大? 沒關系,他呼嚕聲更大。 有汗臭? 更沒關系,他有汗腳! 軍漢還想掙扎,上官一瞪眼,一切為了王爺,必須到老子的帳篷里睡! 被抓著領子的軍漢頓時淚流滿面。 動靜太大驚動了燕王,得知前因后果,燕王特地表揚了沈指揮,“做得好!如此上下一心,何愁大事不成?!?/br> 將官串聯必須小心,關心士兵,時刻訓導要效忠于自己則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遭到表揚的沈副將沒說話,表情十分微妙。 該解釋嗎? 還是繼續誤會下去吧。 自此,孟十二郎徹底在沈瑄的帳中扎根,想挪個地方,根本不可能了。 燕王回師途中,北平城的攻防戰即將進入尾聲。 朱高熾的夜襲計劃險些導致被南軍破城,年輕的世子著實心跳了一把。 幸好李景隆同部下爭功,拖了瞿能的后腿,否則,這員曾跟隨藍玉作戰的猛將怕已攻進了城內。 突來的大雪迫使南軍撤退之后,朱高熾不敢繼續托大,請示過王妃并征詢了道衍的意見,連夜汲水運上城頭,借助大雪和冷風,在城墻上凍了厚厚一層冰。 只是一夜的時間,城墻就變了一個樣。 這么厚的冰,架上云梯也只能往下滑,還攻城?不被凍在城墻上做冰雕就該感謝老天了。 在一次試探性攻擊之后,南軍徹底見識到了守軍的陰險毒辣。 城頭的守軍不再推落檑木巨石,也不再射箭,而是每人提著一桶水,攻城的士兵爬到一半,帶著冰碴的水嘩啦啦澆下去,冷風吹過,人形冰雕瞬間出爐。 戰爭不再血腥,守軍都變成了藝術家。被迫充當藝術品的南軍有苦說不出,被凍在了云梯上還能想辦法,掛在城墻上的怎么辦? 鏟下來? 等到冰雪融化? 焉有命在! 李景隆氣得咬牙,仍毫無辦法。 瞿能等人也憋了一肚子火氣,差點攻進北平城卻功虧一簣,遇上這樣一個主帥,想打勝仗怕是比登天還難! 聽到燕王回師救援北平的消息,李景隆不再猶豫,立刻下達撤軍的命令。北平一時半會是攻不下來了,還是先撤回鄭村壩的大營,免得朱棣大軍一到被內外夾攻。 這個決定還是比較明智的,撤軍的過程中,李景隆下令都督陳暉率領騎兵去半路上阻截燕王,為大軍爭取時間。 接到命令,陳暉先是點頭,主帥難得果斷一回。 緊接著,他卻皺起了眉頭。 阻截燕王?到哪里阻截? 李景隆搖頭,“不知道?!?/br> 陳暉:“……”敢情要打仗,還得先找到人再說? 咬咬牙,找人也行!當年隨軍北征沙漠,不也是從找人開始的嗎?咱不懼! 不過既然要找人,人手總要多給點吧? 李景隆繼續搖頭,“一萬人,多了沒有。保衛大營更加重要?!?/br> 陳暉徹底無語了。 只給他一萬人去阻截燕王的大軍,當他是常遇春附體還是藍玉再世? 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陳都督當真很想暴起給李景隆一頓老拳。他算是體會到瞿能被李景隆拉后腿的心情。 但命令都已經下了,陳暉還能怎么辦? 只能帶著一萬人,頂風冒雪的出發。 能找到就打,找不到也怪不得他。 此時此刻,陳暉也說不清自己的想法,是想快點找到燕王的軍隊,還是壓根不想同朱棣碰面。 或許,后一種可能更多些。 嘆了口氣,換成他是朱棣,遇上李景隆這樣的對手,怕是也要樂得直蹦高了吧? 第六十一章 不怕揍的孟僉事 都督陳暉率領一萬騎兵出發后的第二天,連日的大雪突然停了。 碧藍的天空一望無際,寒風吹過廣袤的北方大地,帶著塞北獨有的粗獷與豪情。 燕軍,尤其是駐守塞北的邊軍,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天氣。 厚實的棉衣,用皮囊盛裝的烈酒,架起的篝火滾著熱湯。哪怕今年比往年都要寒冷,也有應對的辦法。 燕王妃親自下令開倉放糧,將王府儲備的糧食和禽rou取出大部分發給守城的將士。在麗正門擋住了南軍的城內婦女,以及夜襲戰中拼死阻攔瞿能進攻的巡檢和兵馬司諸人,也得了獎賞下的糧食和羊rou。 “人心可用,得道多助?!?/br> 燕王妃將朱高熾叫到身邊,語重心長的告訴他,此次能夠守住北平,一來是上天相助,二來是城內眾人齊心,三來是朝廷大軍有個不靠譜的主帥。 “朝廷軍中不乏驍勇善戰之人,以都督瞿能及其二子,趁我軍出城擾敵,竟能窺得戰機,險些破城而入。若非后力不繼且主帥貪部下之功,下令大軍集結再行進攻,又借上天助我,今日,你我母子二人恐已成階下之囚?!?/br> 朱高熾垂首而立,表情嚴肅而恭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