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文君的表演自然離不開古琴,袁宵本來以為她會彈高雅有格調的古琴曲,那個比較符合她的氣質。 然而前奏一響起來,她不由微微一愣。太輕快了,不像是袁宵聽過的古琴曲。 她沒想到的是,這曲子竟然還是帶詞的。 臺上的卓文君素手弄弦,口中唱道,“輕輕楊柳風,悠悠桃花水,小船兒飄來了,俊俏的小阿妹……” 竟然還帶著幾分民歌的風格,清靈又甜美。袁宵原以為這種風格和卓文君會不搭配,但看到臺上的人,她才意識到,現在卓文君的身體也才不到二十歲,青春正少,再適合不過。 毫無疑問,這是一首情歌。但是它又不同于大部分流行的情歌,顯得含蓄又溫柔,仿佛柔柔的水波,又像淡淡的暗香,直沁入人的心里去。 袁宵不知道她從哪里找來的這么一首歌,但聽著就讓人心情輕快起來,仿佛世界上只剩那些令人歡喜的情緒。 或許,這才是戀愛中應該有的狀態吧?所以才能唱出這樣一首歌。 中間過場時,袁宵被身邊的同學推了一下,才恍然驚醒,連忙抱著花束上臺。九十九朵玫瑰在燈光的照耀下十分奪目,臺下是轟鳴般的掌聲和起哄聲,袁宵沒有打擾彈琴的卓文君,將花束輕輕擱在琴凳邊。 就像把自己的一顆心,也放在了她身側。 第128章 番外·王寶釧 作為女皇的生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戲劇世界,在禮教方面,反倒沒有真實的歷史世界那么嚴格,加上大唐本就民風開放,王寶釧成為女皇受到的阻力并不大。 尤其是在她拿出自己從現代帶來的那些書籍之后。 這個時候,大唐的國力已經相當衰微,否則也不會被一個西涼國逼得狼狽不堪。 朝中皇帝昏庸,jian臣當道,而民間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萬分艱難。 王寶釧自己在民間生活過十八年,對這種艱難深有體會,也更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革。所以,在跟代戰公主簽訂停戰協議之后,她便立刻借著這個勢頭,開始在朝中推行新政。 jian臣已經被除去,朝中雖然人才略有些凋零,但做實事卻是夠了。 而在新政推行之后,王寶釧在民間的聲望便節節攀升,反過來又增加了她對朝廷的掌控,畢竟那些來自民間的有才之士紛紛科舉入仕,他們天然就對讓整個大唐氣象一新的王寶釧抱有好感,自然會站在她這一邊。 于是除了開頭受到了一點阻礙,之后的改革推行得非常順利。 但即便如此,想要改變整個國家的局勢,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即使王寶釧有從現代帶回來的各種知識,有開了掛一般的便利,但還是花費了整整五年時間,才總算是讓大唐徹底安定下來。 國庫殷實,百姓安樂。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歷史上的大唐不曾見過的新氣象,那就是女子開始走出家門,進入各行各業,頂起了半邊天。 連年征戰,讓民間男丁數量急劇減少,本來許多人家都是女子當家。在需要人口的時候,要讓女子走出家門的阻力自然就沒有那么大了。再加上王寶釧身為女皇,也為天下女子做出了最好的表率,這項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這個時候,王寶釧也終于可以喘一口氣,停下來休息一番了。 這五年來,王寶釧也時常想起袁宵、十娘和小玉,想起自己在現代生活過的短暫時光。雖然那一個多月的日子,在她漫長的人生中算不了什么,但給她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卻是至深至遠。 老實說,做出回來這個決定,對王寶釧而言,是很艱難的。 但最終,在個人和天下無數與自己一般的女子之間,她選擇了大義,把個人之事置之度外。 所以偶爾得了空閑,王寶釧不會留在宮里休息,而是會領著人出來,在街上逛一逛,看看新政為京城,為這個國家帶來的種種變化。這會讓她實實在在地意識到,自己留下來是如此有意義。 隨著朝政步入正軌,王寶釧不需要再事必躬親,能出宮閑逛的時間自然也多了。 但是被分派了種種事務的朝臣們,或許是看女皇如此悠閑,心里不平衡,又開始提起了另一件叫王寶釧萬分頭痛的事:皇儲。 一個國家,想要長久安定,繼承人是非常重要的。 王寶釧登基的時候,情況特殊,一時半會兒也顧不上這事。但是隨著新政推行,盡管百事待興,但朝臣們還是會時不時從百忙之中抽出空閑來,催一催她這件事。 她自己結婚生個孩子也好,從親姐妹那邊過繼一個孩子也罷,總歸要有那么一個人在,才能讓大家安下心來。 那時王寶釧自己也是每日連軸轉,連睡覺時間都大幅壓縮,自然也顧不上這些,只將各種議論壓下去就算了。反正大家也只是例行催一催,并沒有報太大希望。 但現在不一樣了,不管是她自己還是大臣們,都能抽出更多時間來處理這件事。 而且,過了今年,王寶釧就四十歲了,在這個時代來看,怎么都算不上年輕,這個問題已經不能再拖。 甚至還有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棒槌,聽說了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提出要將這位駙馬爺接回來,好“一家團聚”。 薛平貴此時還真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