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但實際上,真到了議親的時候,挑選的標準就成了家世。 司馬相如是卓文君的第二任丈夫,在那之前,她已經嫁過一次,對方與卓家門當戶對,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只是與卓文君想要的相去甚遠。 后來那個人病死,她就選擇回娘家居住,這在蜀中是很尋常的事。 第一次婚姻,她順從了父母的安排,所以第二次,她要自己做決定。 她選擇了司馬相如,那時他們都還年輕,他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在蜀中也的確是挑不出第二個的出色。一曲《鳳求凰》驚心動魄,讓她不惜拋下一切也要跟他在一起。 此際回頭去看,卓文君承認當時的自己或許考量不周,沒有看透司馬相如此人的本性。但他們在蜀中共同生活的那些年,卻也的確是快樂的。那個人可以理解她的一切想法,永遠能跟上她的節奏。 惟其如此,背叛才格外令人無法接受。 只是過了兩千多年,那些深刻的感情早已磨滅,只剩下一點懷念與惆悵。 游覽完成都,她們又轉道去了臨邛。卓家仍舊是那個蜀中巨富的卓家,每日里賓客盈門,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只是父母都已經垂老,現在家中做主的已經變成了兄弟們。 卓文君并沒有現身去見他們。 按照年齡來說,這一年她應該已經五十多歲了,但自從進入那本書里,她的外貌似乎被凝固在了青春最盛的年紀,看起來十分年輕。這個樣子,自然不適合出現在熟悉自己的家人身邊。 但袁宵還是代替卓文君,為卓家奉上了一份禮物:她們這幾年鉆研出來的改進冶鐵工藝流程,以及合金制作配方。 卓家本來就是靠冶鐵發家,直到現在,這一項也仍舊是他們家的支柱產業。有了這份資料,相信他們還能夠領先這個時代的冶鐵技術,繼續保持眼下的優勢,而不至于被時代落下。 這也是她唯一能為家人做的了。 在蜀中盤桓了兩個月,長安那邊的消息陸陸續續地傳過來。 據說大將軍獻上了馬蹄和馬鐙兩樣騎兵利器,得到陛下的嘉賞;據說韓夫人所出的小皇子不到一歲就能開口說話,是神童一流的人物,得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盛贊,就連皇帝也有改立太子之意;據說宮中皇后和韓夫人數次沖突,甚至威脅到了太子的性命;據說皇帝重病,已經兩日未曾早朝…… 聽到最后這個消息,袁宵立刻意識到,衛子夫應該已經動手了。 她和卓文君商量了一番,覺得也是時候回去了。路上慢慢走,等回到長安時,想必一切已經塵埃落定。 …… 劉徹是真的病了。 這幾年來,他在女色上沒什么節制,再加上朝中諸多雜務需要處理,還有衛氏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林林總總,讓他消耗了許多心血,一朝爆發出來,便倒在病床上起不來了。 當然,這其中衛皇后有沒有用某些手段,那只有她自己知道。 皇帝不能理政,只能由太子監國。因為太子年幼,又由皇后代理朝政,再命朝中幾位重臣輔佐。 所有人都以為,衛子夫只能坐在一邊當一個擺設。但現實卻是,她在上位的第一時間,便施展出雷霆手段,壓制住了朝堂上不同的聲音,讓皇太子的位置越發穩固。 劉徹旁觀著這一切的發生,才發現當年那個柔弱無依、讓自己萬分憐惜的謳者,不知不覺間已經變成了現在這樣子。 她強大而有智慧,毫無疑問是個合格的皇后,不失母儀天下的風姿氣度。 但她身上他所喜歡的那種特質,早已消失無蹤。甚至在某些時候,衛子夫從朝堂上回來,盛裝華服地站在他的床邊時,劉徹偶爾會想起陳阿嬌來。 現在的衛子夫,就有些像當年的阿嬌。 不同的是,那時的阿嬌不失天真,又對他一片深情,劉徹總能左右她的情緒和想法。而衛子夫的眼中,已經只剩下一片公事公辦的冷漠。 她動作輕柔地照料著劉徹,卻讓他心下發寒。 這種感覺并沒有錯,劉徹能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手中的權柄正在一點點流失,全都轉移到衛子夫手上。曾經唯他馬首是瞻的朝臣們,現在已經極少到未央宮來了,因為皇后和太子可以處理所有政事。 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衛子夫在掌控朝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將長門宮中的阿嬌放了出來。 這位前任皇后這些年來一直低調地生活在長門宮中,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便她的母親館陶大長公主仍舊在朝中活躍著,但也很少有人會再想起她。 此刻衛子夫把阿嬌放出來,他們才倏然意識到,這原本水火不容的兩人之間,似乎建立起了某種人所不知的聯系。 再想想衛皇后掌權的過程中,館陶大長公主和她身后的堂邑侯府竟始終沒給她使過絆子,甚至偶爾還會提供一些幫助。再加上大將軍衛青,有這樣兩股勢力支持,也難怪她能那么快就將局面穩定下來。 不過,兩任皇后握手言和,其中的深意就不免讓人又將視線放在未央宮中的帝王身上。 不知他現在是什么感覺? 劉徹的心情很復雜。 過了這么多年,再見到阿嬌,他發現自己不喜歡她簡直是理所當然的。她身上有一種很特別的氣質,從前因為她本性飛揚跳脫而不明顯,但現在,她整個人沉靜下來,那種氣質就很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