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認命吧_分節閱讀_61
但從這里向西北不過數十里,便是從前西戎的土地,而眼下這片草原是由宣帝前世愛將李世貞父子鎮守。虧得他當初決意攻打百越后便下旨調了殷正去南方,少了這名猛將支持,又有李氏父子阻撓,至少不必擔心朱煊分疆裂土自立為帝,與他的皇孫爭天下…… 濕熱的包覆感忽然從他耳廓上傳來,宣帝的思考猝然中斷,回過頭來只見朱煊挑眉看向他:“七郎不用再想了,西北我已經營多年,就是朝中真有人找到了你,我也不會這樣輕易放手的。你離開之日,必定是我喪身之時?!?/br> 宣帝按著他的手試探道:“朕愿斷盡和旁人的關系,封你為并肩王,共享江山,你可滿足么?” 朱煊緩緩搖頭:“江山我并不在意,我只想和七郎過些平淡安寧的生活?!?/br> 他放開手向外走去,推開門時回頭笑道:“七郎且休息會兒,我去打些水來給你沐浴。咱們可以在這里休息幾天,我派了人回京去弄合你用的寢具和其他器物,待東西采買齊了再出關?!?/br> 宣帝大步走到門口,那門卻已從外頭砰地關上,還反鎖了起來。他一股無名火起,狠狠撞向那兩扇木門,只聽到幾聲吱呀聲,門卻紋絲不動。宣帝的力氣也xiele大半,順著木門坐了下去,雖是臀間火辣辣地十分難受,卻也再沒力氣站起來,就這么環臂坐在門內發呆。 待到朱煊回來開門時,宣帝就順著門縫向外倒去,若非朱煊反應及時,險些直接摔到地上。朱煊又心疼又無奈,將他抱回房中洗浴,順便清理昨夜自己留在他體內的種子。 宣帝柔順地倚在他懷中,由著他替自己洗凈身體,換了身普通的平民服色。有朱煊寸步不離地守著,宣帝一連幾天也不曾找到離開的機會,只得安心住下,等著到草原后想法找到能替他傳信與李世貞的人。 朱煊雖然出身世家又少年得志,看著不像會干活的人,但這幾日倒照顧得煊帝無微不致,連飯也做得相當能入口,也不知是之前練過多久。宣帝日夜都被他熱情地喂飽,平常也和在宮中一般連根手指都不必動,漸漸心生感慨——若是朱煊不反,留在宮中這么伺候他,倒比從前那些愛妃也不差了。 轉念之間卻又想到,自己如今未必還是皇帝,怕是以后要當朱煊的愛妃也不一定了。他自嘲地笑了笑,暗下決心:真有那么一天,他還是毀容自盡的好,免得列祖列宗都要為他蒙羞——更免得朱煊造反時以他性命尸骨要攜新君。 既有了這打算,他倒安下心過日子,和朱煊也越發親近,就如民間一對普通夫妻,比在宮中時偷偷摸摸地更適意許多。 心中焦急時,一刻鐘都如數日般漫長,但舒適的日子卻是如流水飛逝。四五日后,朱煊便替宣帝備了一套略厚些的新衣,又給他戴了帷帽,牽著他的手上了一輛馬車。 那車外還跟著幾騎馬,宣帝自面幕下看去,個個都十分精悍。這幾人對朱煊都十分忠誠,說話間隱隱透露身份,卻似是朱煊的親兵之類,對他連看也不曾看過一眼,恐怕就算知道了他的身份,也不會背著朱煊救他出去。 宣帝最后看了一眼這座住了數日的農舍,又向南方深深看了一眼。走得越遠,離開時間越長,他重歸京中的機會就越渺茫,若再無人來救援,待到朱煊再有什么異動,他也就只好尋機會殉國了。 也只能盼著鳳玄早日逃脫那些人的毒手,將他失蹤的真相揭開,再占算出他的下落,帶兵來救他。 朱煊如何能不明白他想回宮,只是不想多刺激他,并不提及京中之事。其實自從那日見到宣帝和鳳玄在殿中行事,他就已有心將宣帝禁錮在自己身邊。而此事既難成功,對旁人也毫無意義,絕不會有人支持。所以他并未和任何人提過這番打算,只是叫心腹手下布置陷井誘了宣帝出來,先把人弄到身邊再做打算。 出了西涼衛再向西北不遠,便是楊清駐守的涼州,再向北些,就是他堂弟朱恒所在的亦不剌山。只要到了那邊,宣帝也就該死了心,即便不死心,也再無機會離開他了。 他在西北一帶的威嚴比君威還重幾分,軍中這些漢子又沒幾個見過皇帝,就是他回到營中,也絕不會有人敢問他為何詐死,更不會有人猜到他身邊之人就是宣帝。只要等到新皇登基,他再擁兵自立,到時候就算宣帝的身份叫人知道了,那些人也只能跟他一起瞞著—— 可是時至今日已有半個多月,為何朝中既未傳來宣帝駕崩的消息,更未迎立新君 65、第章 越往北走天氣越涼,仿佛倒回了二月間,宣帝身上甚至披了羔裘,仍難擋住寒氣。這些日子他和外界幾乎沒有聯系,自是不知京中鬧到了哪一步,不過到了朱恒軍中他就已看出了一點——朱氏暫時還沒有稱帝的打算,反正在這草原之上天高皇帝遠,朱家倒也和土皇帝并無差別。 他出入時都戴著帷帽,也不輕易和人說話,駐守亦不剌這些人也只把他當成朱煊的男寵,連個冷眼都吝于給。宣帝倒不大在乎這樣的處境,反而更覺放心了許多,畢竟他如今還是皇帝,身在反賊之間,若有人知曉他的身份,為策萬全暗殺了他也不一定。 朱煊也并不成日留在他身邊,不時就要去朱恒軍中商議軍務。宣帝雖看不見他在做什么,大體也能猜到,不過是謀反而已,兩人在一起時也都心照不宣,并不提他白天在外頭做什么。又過了數日,宣帝估摸著皇孫登基的邸報也該傳至塞外了,便趁親兵進來送飯時問道:“這位兄弟,不知新皇可曾行了登基大典?” 那親兵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心急,我們大將軍并無稱帝的打算,就是稱帝你一個男人也當不上皇后……”說到半途又住了口,放下食案便急匆匆往外走。 宣帝“哎”了一聲,想告訴他自己問的并非此事,而是朝中是否換了新帝,但那親兵已頭也不回地出了帳門。宣帝默默坐回氈毯上,細細回想方才聽到的那句話——他的皇孫還不曾登基,那京里現在是什么情形? 他這回失蹤可不只一天兩天,朝中是瞞不住的。而且依著朱煊所說,已布下迷局,就算有人找到那間小院也只能看到三具尸骨和他隨身之物。到那時候,就算還有人不信他已死,為了穩定大局,也該扶持皇孫登基,除非—— 除非是鳳玄回去了。 晚上朱煊回到帳中,便含笑問道:“七郎擔心京里的事了么?你想知道什么,直接問我就是,何必私下問人,他們都不知道你的身份,萬一沖撞了你就不好了?!?/br> 宣帝無謂地答道:“我已經沒有身份了,何必提什么沖撞不沖撞。阿煊,皇太孫還不曾登基么?朝中可是還未發現你的布置,以為我只是微服私訪去了?” 朱煊坐到他身邊,籠住他微涼的手?!熬├餂]有什么動靜,我也派人回去打探過,連你我失蹤之事都已被瞞得嚴嚴的,別的消息更難打探出來。你想知道什么只管問我,不必試探,也不必委屈自己討好我,我曾發過誓,永不負你,這一世也要將你捧在手中的?!?/br> 宣帝微微一笑,抬手與朱煊十指交握。 朱煊對他的確是一心一意,別無所圖,此時再追究前事也無用,不如把握當下,好生享受兩人之間僅剩的這點時間。 朱煊在宣帝面前雖然一貫從容,但身上所受的壓力卻是極重。京中越是沒有消息,他就越擔心自己之前的布置已被人看穿,更擔心朝廷會知曉自己帶著宣帝奔至西北之事,派兵來向他索人。 若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反也要反了,而他和宣帝之間就連眼下這點面子情也難維持……最無可挽回的事都做了,還計較這點旁枝末節做什么!他狠狠將這點念頭甩出腦海,叫了朱恒與徐文昭過來,商議如何戍守邊境,防備朝廷兵馬。 就在眾人商議如何布防時,帳外忽有探子上報,有一隊朝廷使者穿過涼州衛往軍帳方向行來,領頭的那位天使說是有新調令予朱恒,要他出去接旨。 朱恒看了朱煊一眼,得他點了頭才問道:“來的是哪位大人,離大帳還有多遠?派些人手在帳外布置,待將使者迎到帳內后聽我號令?!?/br> 那探子應道:“小人知道了,這回來的使者只有十余人,皆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領頭的是中書侍郎淳于嘉……” 朱煊吃了一驚,失口道:“是他!” 朱恒連忙把探子打發下去,皺著眉問朱煊:“堂兄,這位淳于大人可有什么特別之處,能讓你這么在乎?皇上此時下了調令,會不會是對我們已經有了疑心?” 皇上哪還用疑心,他知道得比他這個弟弟還要多。只是宣帝不在京中,不可能有人下旨調朱恒離職,而且即便有人假傳圣旨,也不會派淳于嘉來傳旨,這其中定有蹊蹺??删退愦居诩尾鲁鲎约簬ё吡诵?,憑著這樣文弱之軀單槍匹馬地找到草原上,也不過是送死而已。 他一時想不出緣故,便干脆放開:“管他有什么古怪,你叫他進來,我在屏風后看著,到時候隨機應變就是了?!?/br> 又等了約有一頓飯工夫,淳于嘉一行終于施施然到了帳外。朱恒親自到寨外相迎,與他敘過禮,便引著他到帳內宣旨。進帳之時他手下親兵就攔住了使團中其他人,只許淳于嘉一人進帳。淳于嘉對這非難視若無睹,吩咐眾人在外等候,談笑風聲地跨入帳門。 進到帳中朱恒身上神色便是一整,不像在外頭那樣爽朗,而是帶了絲絲戒備,有意無意地站在屏風前頭,遮擋住淳于嘉的視線:“草原苦寒,勞大人遠來宣旨,不知陛下有何旨意給我?” 淳于嘉笑道:“朱將軍說笑了,嘉何來的旨意予你?嘉的旨意是要給朱‘大將軍’的?!?/br> 朱恒的瞳孔猛然收縮,殺氣微溢,面上卻還帶著幾分淡淡笑意:“說笑的是淳于大人,家兄人在京中,大人怎會到這里來宣旨?” 淳于嘉泰然自若地答道:“朱將軍與大將軍手足情深,可不要阻了他的前程。嘉在京中時,曾無意聽人說過,前些日子大將軍借嫁妹之名將父母和meimei送往寧夏衛??上沁呌行┎惶?,我聽說前兩天那里鬧了沙盜,朝廷派大軍圍剿時……” 朱恒急怒道:“你什么意思!” 淳于嘉神色不動,淡然答道:“我自然沒什么意思,只是朝廷如今要請大將軍出山剿匪,所以我才來傳旨。朱將軍放心,嘉一介文臣,手無縛雞之力,絕不能把大將軍怎么樣。我身負圣旨,只想與大將軍當面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