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雍正嫡長子_分節閱讀_91
這也就是四爺為何終于點頭,默認了弘暉倒騰出一個并列于六部的商務部,更是縱容了弘暉將一介商者推上了從一品的同尚之位。 雍正十年,四爺下旨由商務部著手商討,開通沿海港口之事,將來與他國行貿易之便。 這幾年,滿朝上下、宮里宮外,甚至是整個大清朝,都感受到了巨變之初,有人心惶惶,也有振奮人心,時代更替,新老交接,總有人不甘被淘汰,而正在這個矛盾越發尖銳的當口,大清朝萬萬人之上的雍正爺,竟然第一個宣布退位讓賢了! 四爺頗有那么一股子架勢,天下,是年輕人的天下。當然,四爺究竟是否服老,其實是有待考究的。 四爺,這位才四十出頭的帝王明君,然正值壯年博發的時刻,選擇了激流勇退,他愛新覺羅胤禛,已是站在制高點,當然不是什么怕了功高震主之類緣由而為了自保不得不推出政治權利忠心。 雍正十年的除夕夜,四爺一紙詔,為自己的帝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替兒子弘暉的華元功績,翻開第一篇章。 華元元年春天,已是太上皇的四爺,登上了西游的商船,這個決定,是讓弘暉都措手不及的,像是個玩笑,卻又不得不承認,四爺的這份魄力,誰也比不上! 弘暉在金鑾殿上,瞧著底下三呼萬歲的百官臣子,心底無比思念著紫禁城中曾經四爺的味道。 91、十年雍正十年華元(5) 華元元年,華元帝,愛新覺羅弘暉,年僅二十五,膝下暫無皇嗣,后宮唯皇貴妃鈕鈷祿氏與成妃兆佳氏二人,新帝登位,有臣子屢屢上書勸諫皇上廣納妃嬪、以延子嗣,弘暉皆無視之。 華元帝在位十年,偌大的后宮,任憑朝里朝外風聲浪起,甚至閑言蜚語不曾間斷,弘暉都未再納過一個女子,而直到退位,當初的嫡福晉鈕鈷祿氏也不曾能坐上皇后的位子。 此番,四爺出京西游,不僅把剛剛回京還沒歇上幾日的胤褆胤礽再一次打包帶走,更是將胤禩胤禟胤俄三人一并擄去……紫禁城,倒也再難鬧騰出什么! 忙于新帝登基事宜,弘暉卻還是擠出時間私下見了胤佑這個七叔一面,“還要勞煩七叔一回,有您從旁照顧著,弘暉才能安心留在京中,只是,阿瑪這一走,必是時日不少,一切有勞七叔費心?!闭f著,給胤佑彎腰行了個大禮。 胤佑倒也并不推脫,坦然自若受了弘暉這一禮,“放心,老八雖然心思不小,但如今大勢已定,他是個聰明人,再鬧不出什么來。何況,妻妾子嗣都在京城,皇家雖自古薄情,他們幾人中卻也未必能出一個拋妻棄子之人?!?/br> 不過,既然弘暉你小子有這番心意,讓爺再次跟著四哥出行護駕,呵呵,胤佑心底是滿意的,四哥畢生心血,如今都交給了這個嫡長子,該是值得的。 原本,四爺的意思,是讓老七胤佑留在京中輔佐弘暉穩定局勢,然而,弘暉何嘗不是將心比心,四爺有了這番魄力退位、西游,那做兒子的,總也得為阿瑪的安好盡一份心思……是父子也好,是情人也罷,總之,愿彼此再見都能安好! 其實,四爺是好奇的,暉兒先前私底下連番見了老七老八兩人,也不知都說了些什么?只是,直到離開京城,四爺也沒有向弘暉開口詢問。 這次出行,排場自然比之先前兩次更是浩大不少,老八胤禩自打離京,就一直沉默著,任是九弟十弟如何逗樂,胤禩臉上總是少了往日里的溫和,只是,這些,除了胤禟胤俄關心著八哥,同行的四爺等人,索性都是只字未提。. 胤禩早些年就已經漸漸放下執念了,斗不過老四父子,還能如何?不甘心,也只能俯首稱臣。然而,心底里,到底是有些不服氣的。對此,胤禩相信,任何一個經歷了奪嫡的皇子,都是如此。 就不知,總覺得前番歸來的胤褆胤礽兩個,有了顯然的變化,究竟是為何? 還不懂,之前弘暉如此篤定地與自己打賭,說是一番游歷,會徹底讓人變了從前的心思……究竟是何意? 面對未知,胤禩倒不是說怕了,只是隱隱感覺有一股沉重壓向自己,以至難以呼吸。 這個世界,其實,很廣闊。 …… 然而,得償心愿,離開紫禁城,終于能夠遨游江湖的景郡王小四卿和,卻在離京后的第十天,忍不住仰天長嘆,此處江湖,從來不是前世那個能夠恣意縱然的江湖了。 卿和想起出京前大哥的吩咐,突然打了個冷顫,記起肩上所負的重任,卿和也就沒了玩樂的心思。滿漢紛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且不說前朝黨羽三天兩頭地鬧一出反清復明的戲碼,就是許多滿人欺壓漢族百姓的行為,將心比心,難以容忍。卿和在這短短的十天,就看得分明,哪怕是離紫禁城如此之近地兒,任是皇帝向來主張滿漢一家,卻實在難以真正瞧見,如此,其他地方呢? 其實,卿和是想岔了,正是因為離紫禁城近了些,也就是滿洲權貴多了些,才導致階級矛盾更多一些,畢竟,滿人入關做主,這種高人一等的想法,不是輕易能夠從這些大爺們腦子里摘除的。 弘暉知道卿和這小子呆不住,早想著溜出紫禁城,又對西洋的東西實在沒興趣,所以,索性放任了弟弟,卻也少不了一番語重心長,囑托卿和在游歷江湖之余,能夠從旁辦差,早日將滿漢一家給順利推行開。 卿和不是個尋常的皇家阿哥,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觀念,在卿和看來,永遠都是強者為尊,所以,以滿漢區分貴賤,卿和向來是嗤之以鼻,而這樣的卿和,確實并不適合在朝中按部就班、摸爬滾打。 把這個弟弟放飛出紫禁城的金籠,弘暉相信,卿和一定能夠飛得更高、更好! “大哥,你偏心,為什么四哥可以笑傲江湖去,為什么我就不可以???”弘意撇嘴抱怨,這小子打小聰敏機靈,更是膽子不小,不怕四爺的黑臉,而弘暉板著臉色做嚴肅狀,也效果不大,“都是您的嫡親弟弟,您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有失公道,這可不是帝王氣度……” 最初的時候,若是弘暉聽到這小子如此大言不慚,定是黑了臉教訓一頓,然而,對這屢教不改的小子,如今,弘暉已經能夠淡然以對了,與弘意這小子計較這些個言語不妥,簡直就是自尋苦惱,所以,弘暉依然揮筆自若批著奏折,任由弘意嘰里咕嚕裝腔作勢。 七歲的娃兒,一張酷似四爺的臉上,神態多礀,“大哥……”說了好半天,口都干了,誰想大哥竟是連眼皮子都沒抬一下,弘意越發覺得挫敗,笑臉垮了下來,“真沒勁兒!”說著,認命似的扭頭就要離開,這也是長久以來第n次“戰敗”而退了。 弘意心說,好歹同樣的招數逗著四爺的時候,阿瑪也常常被挑動了情緒,怎么找也是有些反應的,偏偏這個大哥,從前就是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現在當了皇帝,就更加不可捉摸了。當然,弘意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大不了明天后天再接再厲唄,今日,不過是暫時撤退而已,這叫策略。 哪知,就在小家伙垂頭轉身的這一刻,弘暉終于抬頭了,“回來!”輕喝了一聲,眼神看著這個弟弟,有些幽深的樣子。 弘意一臉詫異,“大哥?”居然有反應了?“大哥,你終于答應我去找四哥一起去江……” 瞧著小家伙滿臉的期待,弘暉突然嘴角上揚,笑了,“今兒在我這里耽擱了這么久,瞧著都快用晚膳的時候了,意兒就留下一起用膳吧?!?/br> “???”弘意不明白,大哥為何顧左右而言他?不過,小家伙天生敏銳,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小步,實在覺得大哥笑得有些駭人,卻又琢磨不透大哥的意思? 弘暉從來不覺得和這個小娃計較是有**份的事兒,實在是弘意這孩子太過聰慧、甚至狡猾,“若是我記得沒錯,我們約定的,三日一問,正好是今晚吧?等晚膳過后,我把你兩位師傅請來,考校幾題,相信,意兒一如既往不會讓大哥我失望的?!?/br> 果然,弘意的小臉頃刻間漲紅了,雙眸直愣愣瞪著大哥,不一會兒,頭也不回地跑了,“我是不會被你打敗的!”資治通鑒什么的,最討厭了!我才七歲啊七歲!大哥什么的,最討厭了! 弘暉當然知道,弟弟是不會輕易認輸的,也相信,弘意的表現不會讓自己失望。至于資治通鑒什么的,自然難不倒這小子,只是,弘意仗著天資聰穎,從來都是秉持“臨時抱佛腳”的原則,一頓晚膳的功夫,的確能夠應付三日的功課,到時候對答如流也不難,卻……今日怕是難免要餓著肚子了! 這宮里誰都知曉,弘意阿哥已經七歲了,早過了入上的年紀,只是,不論是從前的雍正爺、還是現在的華元帝,特許了這位小阿哥可以自由安排功課的時間,甚至弘意阿哥的兩位老師如何授課、何時授課,也都是這位小阿哥自己定奪的。平日里,卻幾乎瞧不見小阿哥念書的時候,整日里拉著固倫公主在宮里玩鬧。 晚膳過后,弘暉果然把弘意的兩位老師叫了來,而弘意的表現也是意料之中令人無可挑剔,其實,對于資治通鑒之類的,弘暉倒也讀過,卻瞧著弘意這小娃領會貫通的功力,不得不承認,弘暉汗顏慚愧了。 不過,瞧小家伙高昂著小腦袋得意的模樣,弘暉認真考慮著,是時候該給這小子加壓了…… 92、十年雍正十年華元(6) 華元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