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蘇仙為證
走在前頭的內侍徑直走過蘇憶,向文帝行禮道:“陛下,襄王的驛站并未搜出什么,只是在東宮搜出了一些信件,但是起初這位姑娘攔著不讓搜,奴才覺得奇怪,就帶過來了?!?/br> 蘇仙一身白衣站在大殿中央,從一出現就牢牢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畢竟那樣的容貌,那身氣度,走到哪都會被人多看兩眼。 當然,文帝也不例外。 文后在看到蘇仙的時候就覺得心里一酸,雖說她對文帝死了心,但是看到蘇仙,她還是想知道文帝是什么反應。 偏頭看去,果然見文帝一雙眼牢牢的粘附在蘇仙身上,眼中是化不開的柔情。 文后手指蜷縮,盡力讓自己表現的得體一些,道:“你為何阻攔內侍搜宮?” 蘇仙搖了搖頭,不停的比劃著,但是在場的除了蘇憶,沒人能看得懂。 文帝皺眉道:“她不會說話,來人,拿筆墨來,讓她寫出來?!?/br> 宮里是不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很快就呈了上來。 蘇仙從容的拿起毛筆,在鋪開的宣紙上寫道:“太子妃不在,當然不能隨意搜宮?!?/br> 蘇憶看著蘇仙泰然自若的樣子,怎么也沒辦法把她和從前膽小唯唯諾諾的樣子重合起來。 文后在蘇仙寫字的時候拿起那些書信,翻看了兩下便道:“凈是些污言穢語!這些從東宮搜出來,你怎么說?” 蘇仙面不改色,提筆寫道:“詩句傳情,是情詩?!?/br> “好一個詩句傳情!”文后盯著蘇仙道:“莫非奴才隨主子,也跟著與別人有私情不成?” “請皇后娘娘慎言?!碧K憶見不得蘇仙受委屈,上前道:“一切都還未有定數,母后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太子妃說的是,皇后不要妄加揣測?!蔽牡蹖μK仙的維護,這下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來了。 文后原本已經死心,可是事情擺在面前,她怎么都管不住自己,文帝對蘇仙越是維護,她就越是想要治蘇仙的罪,高聲道:“臣妾不過是詢問罷了,況且她自己都承認是情詩了,可見她知情?!?/br> 蘇仙繼續寫道:“這是……”,頓了許久,直到筆尖滴出墨來,才又往下寫,“是襄王寫給太子妃的信件?!?/br> 蘇憶親眼看著蘇仙一筆一劃的寫出,白紙黑字,刺目的可怕。 “仙仙,為什么?”蘇憶眼里幾乎要沁出水來,她知道今天會有人來指認她,但是她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蘇仙。 或者說她知道可能會是蘇仙,但沒想到真的是蘇仙。 如果是蘇仙指認她,那她要怎么證明她是清白的,那樣蘇仙會沒命的,誣陷太子妃,多大的罪名! 之前布置的一切都白費了! 郁承君一見蘇憶臉上的表情變換就知曉她面對蘇仙下不去手,可他不同,無論如何,他都不會讓任何人傷害蘇憶,就連她自己,也不可以。 蘇仙放下來筆,比劃道:“等你認了罪名,我就告訴你?!?/br> 文后哼道:“沒想到堂堂太子妃竟然這般不知廉恥,事到如今,你還有什么好辯駁的?” 文后是后宮之首,就算是文帝也不能在文后想要處置蘇憶的事情上說什么。 “這就定罪了?有人問過本王嗎?”林寒蕭桃花眼里泛著森然的冷意,他也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蘇仙,“玉佩是本王送的,詩是本王寫的,太子妃可沒有任何回應,說不定是本王單相思呢?” 他說的可笑至極,卻又十分諷刺,因為驛站林寒蕭防的嚴實,所以只能從蘇憶這里下手。 文后道:“襄王是使臣,做事周密,信件燒了也說不定,但太子妃畢竟是女子,難免思慮不周,這才露了馬腳,否則,你二人還不知要瞞天過海到何時!” 林寒蕭道:“這都是皇后娘娘的揣測罷了,況且太子妃也不是什么絕世美人,本王為何要冒險與她有私情?” “這本宮如何知道,本宮只知道襄王三翻四次去東宮,就連太子妃回門都要跟著,顯然不同尋常?!蔽暮蟋F在一心只想給蘇憶治罪,到時候牽連蘇仙再定一個知情不報的包庇之罪,完全斷了文帝的心思。 但是林寒蕭說的也是實情,畢竟蘇憶長的并不是絕色,在林寒蕭的位置上要什么樣的女人沒有,為何要冒險行事。 此刻蘇憶正站在蘇仙面前,倆人無聲對峙,對殿內發生的一切都充耳不聞,看著眼前蘇仙一身仙氣飄飄的氣質,蘇憶總覺得方才誣陷的話不是出自她手,可事實就是如此,蘇憶只覺得心口堵著一團棉花,喘不上來,咽不下去。 周圍的一切慢慢變得模糊,天旋地轉的就要倒下去。 可是蘇憶不覺得疼,好似倒在了一個人懷里,費力的掙開眼睛,卻看到了神色焦急的郁承君,還有旁邊同樣焦急的林寒蕭。 轉頭去看蘇仙,看到的是對方事不關己的樣子,只是蘇憶了解她,看到她眼睛的余光在瞟向她,道:“仙仙,你還是關心我的對不對?” 蘇仙沒有說話,文后卻道:“太子妃莫不是見事情敗露,故意裝病,想逃過一劫吧?” 文帝皺了皺眉道:“先請太醫過來看看再說”。 程全已經給了東宮,所以內侍去請的也是程全,等到了一把脈,恭喜道:“太子妃有孕了,恭喜陛下,恭喜太子?!?/br> 但是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跟著他一起道喜,程全覺得不對勁,剛好看到蘇仙,余光也掃到了旁邊蘇仙寫的那些字,情詩,太子妃和襄王來往,頓時,心中大駭。 原本應該是喜慶的事,可是卻無一人敢站起來道喜,更是心里有了一個極大的猜測,襄王莫不是要勾引太子妃,偷梁換柱,李代桃僵,他人南唐天下就是拱手送于他人了! 文帝自然也想到了,臉色陰晴不定,如果說一開始他不贊同幕后之人拿兩國邦交做筏子,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如果他們真的有什么決不能輕饒,皇室血脈也絕不容混淆! “如今也算人證物證俱全,襄王還有什么要說的?”文帝忽然轉了態度,林寒蕭大概也猜到了,便道:“那不是我寫的?!?/br> “但是比對過,的確是襄王的筆跡?!眱仁棠贸隽趾捴暗臅藕瓦@次的書信,果然筆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