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撕心裂肺的喊聲在下一秒,響徹雪夜。 第63章 你的選擇 青少年的荷爾蒙, 往往是在進入中學之后,開始蠢蠢欲動。 但葉晚不在這個行列中。 她第一次被異性示好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兒園,隨著長大, 這些事情就變得更為常見。 而升入初中之后, 對她產生好感的人已經不再局限于“異性”。 葉晚對此并沒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她習以為常,連情書上的落款人都從來不去看。 這不是因為她不懂風花雪月,相反,她完全知道這些是什么, 只是覺得無趣而已。 試想一下,向你求愛的人實際上在家里吃個飯還得mama哄, 在cao場上打球時摔了一跤就開始掉眼淚, 會因為“哆啦A夢到底有沒有手指頭”而跟人吵起來甚至大打出手,那么情書上再生動的措辭都讓人頓感索然無味。 葉晚和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是不同的。 她早就意識到了這點。 這個不同不單單是指“智商”、“美貌”、“家世”或者其他的表面因素。 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 比如,當父母帶著她出席某些聚會時, 在場的同齡孩子都在高談闊論著關于“奧數”、“鋼琴”、“西班牙語”以及從小到大拿到過的獎牌,他們的父母一邊笑瞇瞇地看著,一邊討論哪家補習班的老師才是真正的王牌教師。 而葉晚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聲不吭地喝著鮮榨西瓜汁。 因為她怕自己一開口,就會忍不住糾正他們用錯的公式。 那可就太招人討厭了。 葉晚明白自己隱藏的那一面不會有任何人喜歡, 所以她從不展露在別人面前。 這也就意味著,她不會有朋友, 更甚者,比那更親密的關系, 也不會有。 但愛慕者就如同撲火的飛蛾一樣, 揮之不去,前仆后繼。 大概, 青少年那旺盛的活力都消耗在這些春心萌動上面了,否則他們的成績不至于到那種程度。 葉晚一邊想著,一邊將抽屜里的一大盒巧克力拿出來,遞給她的同桌。 “沒吃早飯?吃點巧克力吧?!?/br> 不同于內心的淡漠,進行社交時的葉晚是個很有親和力的人。 別管是不是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反正她做得很成功。 同桌是個人緣不怎么好的女孩,因為她的父母是老師,跟班主任是同學,所以她總是受到一些無意識的關照。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 葉晚看著她有些發白的臉,下意識將另一張臉拿出來做比較。 這個叫陳惠茹的女孩,跟她的表妹文心蕾,有五分相像。 所以葉晚總是會不自覺地,對她多加照顧。然而實際上,對于葉晚來說那些都是舉手之勞。 但只有她自己這么認為。 女孩接過巧克力時,一雙眼睛亮晶晶的,很好看。 葉晚喜歡這種眼神,會讓她的心情也不由自主變得好一點。 這跟出門見到萬里無云的晴朗天氣,性質是同等的。 也跟普通人在街上偶遇大明星時獲得的喜悅感,是不相上下的。 一種枯燥生活的調劑品。 校園是個成年人無法融入的“小社會”,單純與惡意毫不沖突地交織在這個世界里,無論是誰,都得扮演一種角色,才可以生存下去。 多年后你一定不會記得,你初中時同班的那個成績中等,身高樣貌中等,不善言辭,沒有什么特長的同學,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子。 因為這就是對方的專屬角色,他只有扮演好這個角色,才不會被排擠在外。 葉晚扮演的角色,是品學兼優的學習委員。 與此同時,她還給自己加了很多設定。例如脾氣好,待人溫和,很有禮貌等諸如此類她本人完全沒有的品質。 但很多人都折服于她展露出的形象,然后一頭撞上來,上交自己的真心與信任。 葉晚照收不誤,只是從不回應,更不會給予同等的東西。 因為在她眼里,大多數人的所謂真心,不過是一時的迷戀罷了。 例如張婷,例如林巧,例如一些她已經不記得名字的人。 葉晚在不斷地與這些女孩的接觸中,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她們比男孩子更容易陷入“戀愛假象”中。 比起男生,女孩子對同性產生曖昧和好感的事情更為常見。 但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天生的感性與界限模糊所導致的,一種短暫性認知紊亂。 葉晚有的東西太多了,無論是家世還是美貌,又或者在學校里永遠占據最高地位的——成績,都是同齡學生們望塵莫及的。 這就會讓那些被她的親和溫柔所蒙蔽的女生,從崇拜感衍生出更多的情感。 很難說,這種崇拜的本質,是不是真實的渴望與向往。 她們懵懵懂懂,將自己的荷爾蒙浪費在一個無動于衷的人身上,等醒過來之后,便主動拉開距離,漸行漸遠。 葉晚看著她們來,又看著她們離開,卻始終站在最好的位置觀賞這些景色,波瀾不驚。 但有一個人跟她們產生了不同。 那就是陳惠茹。 在第二次被自己的同桌邀請去她家幫忙補習時,葉晚就隱隱察覺到了。 這個跟文心蕾長得很像的女孩,對自己有著不一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