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雨田園箬笠新_分節閱讀_165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惡毒男配要上位!、太監兇猛[重生]、種田之何家哥兒、逆襲主人[快穿]、末世之拯救過全世界的那個男人、[軍閥]亂世章、主角總想捕捉我、情敵他哥不好當[重生]、重生之代價、穿越之地主難當
齊王山是金山,是沒錯。 不過,并不是齊王山上有金子。 啊,或許也不該這么輕率說沒金子。 怎么說呢? 齊王山,很多年前,并不是如今這個光禿禿的樣子。 在沒被人為的嚴重采伐之前,齊王山的蔥郁絕對不遜于平梁山,而且,那時的齊王山,卻是還有一個別號——就叫做金山。 沒有金礦是沒錯,可是齊王山上生長著一種比金子還貴重的植物,那就是一種叫做金茶花的茶花樹。 一到花開的月份,一整山一整山的金茶花綻放,金綠相嵌,遠遠望去就是一座堆滿金子的金山。 早在一兩百年前。 相傳有位九品官路去上任時,途經這一代,正好逢上金茶花開花的季節。 那官吏看到此種奇景,立刻讓轎夫原道轉回了京城,將此地的有一大座“金山”之說,稟告了皇帝。 皇帝不太信,派了一個欽差和那九品官吏一同再次來了齊王山,也目睹了這一山震撼的金色。本來欽差要和官吏一同進山,可是被當地的百姓阻攔,因為那時的齊王山在百姓心目中,已經是與雞冠山等同的“圣山”。 不得已,欽差帶著官吏一起回了京城,將這一現象告之皇帝,并加油添醋地在皇帝那里狀告了本地“刁民”一把。 皇帝自然不會和“刁民”一般見識,他要的是那一山的金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皇帝要在自家的地上搬金子,老百姓有什么資格阻撈? 于是。 皇帝派了幾萬軍隊,從京城出發,來到了齊王山。 作者有話要說:【茶的致歉書】 今天看了X點茶最喜歡的一個大神的訪談,突然間心生愧疚,感觸很多。 這才發現自己身為作者,是多么的不負責_||| 經常有作者說自己“在寂寞的寫文”,貌似茶幸運很多,除了《斜雨》之外,其他的坑文,還是有不少讀者親們支持著,就是茶本人心理承受素質太低,坑也就越來越多。 所謂做了作者是愛這個職業,不過茶卻很容易被一些直接的負面評論影響,經常因為這個就咣當一下坑了……因此近來茶盡可能地少看評論,也越來越少地去回復評論,十分抱歉。 啊,說來說去,貌似這些都是茶某人一種逃避的態度。 在此,茶道歉。 更為前些時候忙碌沒給大家請假,深深表示歉意。 往后茶會盡量抽出時間,不敢說還和以前一樣定時定點的日更吧,最少還和以前一樣保質保量(每章不低于五千字)的來個兩天一更之類,即便是沒有趕上,下一更之后,盡可能多加一些補齊。 太羅嗦了,今天再補上一更。 希望大家看得開心,周末愉快。(*^__^*) 嚴家宗祠的秘密 老爺子講述的故事,和千百個與本地傳說基本上都屬于千篇一律的范疇,無外乎就是神啊仙什么的。 因此,藤子都趁著大家不注意,悄悄扭過頭,撇了撇嘴,表示他的質疑:他還真不信。 相對于藤子都直接的反應,嚴澈默默地看了一眼聽得津津有味的老父親和叔叔,在瞥了一眼暗地里做完不屑的鬼動作后,再接再厲回頭認真地當成故事聽的藤子都,在他們都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開著小差,陷入了沉思……手,不自覺地摸向了額頭。 老爺子端起續了兩次的茶,抿了一口潤潤喉嚨,齊王山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著。 皇帝派來的軍隊里,由兩個人統領。 除了那個原本就屬于這個軍隊的將軍之外,還有個讓人無法信服的老頭子——老道士,當然,陪同的自然少不了那個九品官吏和心懷怨憎的欽差大人。 等這些人浩浩蕩蕩來到齊王山下,將軍準備命令將士直接上山“搬金子”時,老道士卻在這個時候伸手攔住了。 將軍不解,卻又因為這是皇帝欽點的人,不太好太過直接的質問,而是借著眾將士的忿忿,用“商量”的口氣詢問老道士何故。 老道士并沒有太多的跟將軍解釋,而是故弄玄虛地在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讓將軍將隨行的將士們都安排在那個大圈安營扎帳。 欽差大人見將軍還要說什么時,立刻諂著笑上前勸說。并不是這個欽差大人多么的好,而是這小肚雞腸的欽差大人發現扎營的地方,正好靠著嚴氏一族的嚴家灣。上次來此地,阻止他上山,害他完不成任務,并給他難堪的正是當時的嚴氏一族的族長。眼看扎營地靠近嚴家灣,欽差大人眼珠子一轉,也隨之在腦中有了如何整治嚴氏一族人的方法計劃。 軍隊按扎下來后,老道士就開始拿著他奇怪的羅盤,在小道童徒弟的陪同下,離開營地,開始對齊王山周邊進行“摸邊”調查去了。 而欽差大人正享受著拿九品官吏的阿諛奉承時,腦子也不停運轉,思討著如何讓軍隊對嚴氏一族“出手”。 就在這個時候,欽差大人聽到一個路過他的營帳,正罵罵咧咧的火頭軍,念頭一轉,喜上心來。 原來啊,如今的雞冠山,原本不叫雞冠山,而叫做玉冠山。 玉冠山與齊王山相連,相依相靠,本地人都傳說著玉冠山是齊王的玉冠幻化而成,因此置于齊王山跟前。 而當時的玉冠山與齊王山之間,還隔了一個湖泊,這個湖泊相傳正是因為齊王洗漱,才把玉冠解下來的——凈面湖。 說來道去,當時的凈面湖,其實就是如今雞冠山上的那汪小湖泊沒有“枯萎”之前的景象,因為湖泊干涸,玉冠山便變成了雞冠的形狀,成了雞冠山。 凈面湖很廣很闊,站在湖面最寬的地方,幾乎是看不到對岸的景象。而生活在這附近的嚴家人,也靠著這個湖泊打漁為生。 嚴家人因為靠著湖泊為生,他們景仰一切予以他們生機的東西,除了齊王山與玉冠山,自然少不了不讓他們餓肚子的凈面湖。因此,開明的嚴家灣人應該屬于最早一批環保執行者,也是最早一批懂得如何在大自然中有計劃地索取而不至于“湖涸魚竭”,更懂得索取之后,也要循序漸進地回饋大自然。 如同他們不會亂砍亂伐山上樹木一樣,他們也不會在凈面湖里貪婪的大量打漁,而是有計劃地每年只打四次漁,小魚一概重新放回湖里,為了給湖泊一個充足的靜養生息的時間。所以,每年那四次的打漁時,他們都弄得像過年一樣——那四次打漁正巧就是如今端午、中秋、重陽和入冬前的嚴氏宗祠祭拜。 其余的時間段,嚴家人幾乎把齊王山、凈面湖與玉冠山當成圣地一般膜拜,別說進去人亂采亂伐了,就是自家的家禽走進里面去了,他們也會崇敬地對著里面三叩九拜,一致認為這些家禽是“奉養”庇護他們的神仙了。 那欽差大人自然在再次回到齊王山時,早就把嚴家人這些習性摸了個透徹,這下聽說火頭軍為了在凈面湖弄點魚什么的改善軍隊伙食,想當然的肯定遭到了嚴家人不開化的阻止。 為此,欽差大人眼睛一亮,帶著那九品官吏找到了將軍的營帳。 在欽差大人的唆使下,九品官吏揪著凈面湖一事,加油添醋地對著將軍一番游說,欽差大人更是察言觀色,煽風點火……二人一番舌燦如蓮之后,嚴家灣的嚴家人從安分守己的平常老百姓自然就成了心懷不軌的“刁民”、“亂黨”。 那將軍本就是行軍打仗的一把好手,策馬疆場、馬革裹尸是他的夢想與歸宿,結果被皇帝奪了兵力軍權不說,還讓他帶著剩下的一干殘兵弱將出來“搬金子”,心底早就忿忿不平,認為皇帝輕賤了他不說,居然還讓個神叨叨的老道士“監督”。 如今聽到兩人的“真相”后,所有的憤怒群集而發:老子帶兵打仗,血染疆場你們才有了如今的安身生活,想吃你兩條魚,你們還不待見?要反了不是? 于是。 那個夜里。 嚴家灣尸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土地,更是血流成河,注入了嚴家灣前的挽頭溪……致使好幾年的挽頭溪溪水都不在清澈,而是帶著淡淡的腥與濁濁的紅。 次日。 已經步入平梁山的老道士突然發現晴朗的天空一片暗紅,太陽被遮得見不到光,天地間一片暗色。 老道士掐指一算,連忙帶著小道童往回走。 只不過,老道士回來之時,已經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