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郎威武_分節閱讀_351
俞晨對承恩公府只是隨口提了一句,顯然對他們的來意并不放在心上,而后君派來的嬤嬤也不想用這些糟心事污了縣主的耳朵。 早在這門親事定下來時,后君就跟嬤嬤提過自己的擔憂,在他看來英武侯的確是放眼滿京城最適合縣主的哥婿人選,但是縣主孕痣的顏色也讓后君擔心。 雖說無數年來已經證實,并非孕痣顏色淺淡就代表生育能力低下,也有那被斷定無法孕育孩子的夫郎,出人意料地生下了嬰孩,也有那被夫家嫌棄的哥兒,轉身改嫁旁人,來年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但長期以來,大家形成的認識便是如此。 后君說:“現在瞧著英武侯對晨哥兒十分上心,可要是過去幾年晨哥兒都不能懷上他們的孩子的話,英武侯就算感情不變又會不會因為子嗣的原因而納???晨哥兒那性子可不像是會妥協的人?!?/br> 現在瞧著一切都好,可沒一個漢子會不關心子嗣傳承問題,他就怕這小兩口最后因為這件事而鬧崩了。 嬤嬤遲疑道:“……不會吧,主子忘了縣主本身就是會醫的,只要能生,肯定會生得出來的?!?/br> 后君也希望如此,在俞晨成新前進宮幾趟,后君明里暗里提醒他要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還想將自己身邊的嬤嬤派到他身邊,俞晨當時聽了根本沒入心,開玩笑,他一個木系異能者還需要調理身體?一再地強調自己的身體非常好。 這又不是魂魄初進入這個身體的時候,木系異能早與這個身體融為一體不分彼此了,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得到了木氣的滋養,隨著異能等級的提高,身體各方面的素質也會進一步提升。 后君沒有直接說出生孩子的事,是想著俞晨還沒成親,說了可能會害臊,想著還是等著成親后再來與他分說清楚,讓他別以為成了親就可以萬事足矣,殊不知對于哥兒來說,越是成親過后越需要警惕,尤其是英武侯所處的位置以及他如今的相貌,正君的位置沒辦法下手了,但側君小侍同樣招人眼,正因為俞晨的出現,才讓人發現,原來駱晉源這個冷面煞神也會動情,也許這樣的人會讓人更加覺得有挑戰性。 后君有這樣的擔憂,而承恩公府的老主君也同樣打起了主意。 眼下他們和后君之間的關系簡直惡劣到了極點,后君根本不顧及往日的情分撕破了臉面,而后他們在京城所得到的禮遇明顯不及從前,承恩公府這塊招牌,似乎并沒有以前那般好用了,這讓承恩公與他主君開始有了危機意識。 他們雖然沒有看清不是后君需要依靠承恩公府而是承恩公府需要依靠后君這層關系,但也意識到,與后君關系惡劣,于他們并無益處,如今后君還活著,京城不少勛貴與宗室還看重后君的面子,所以才不會對承恩公府落井下石。 這樣的認知讓他們心中極為不滿,他們可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錯的是后君,若沒有承恩公府,后君又如何能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后君,結果就為了個來歷不明的哥兒如此打承恩公府的臉面! 承恩公沒見這俞晨,所有的話都是從他夫郎口中得知:“你說縣主孕痣淺淡,于生育不利?” “極是,若非靠著后君得了個縣君的頭銜,你瞧著京城這些權貴人家,有幾個愿意娶他進門的,沒有教養不說,還下不了蛋,也就后君挑中了英武侯這個同樣沒有家庭忤逆不孝的東西?!?/br> 老主君對英武侯也極不看中,而且在他看來,手握重權的武將最后又能落到一個什么樣的善終,還不是會被陛下和下任皇帝猜忌,最后可能連身家性命都不保。 眼下有多風光,日后就有多落魄。 承恩公沒將夫郎這話聽進去,兩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他看中英武侯現在權勢,以及縣主與后君這條線,他是漢子,自以為了解漢子的心態,有哪個人不關注自己的后代與香火的,斷子絕孫那可是最惡毒的詛咒,便說:“你在旁支里挑挑看,有沒有那種身份不高好拿捏,但顏色好孕痣顏色又亮的哥兒,提早準備著?!?/br> “你這是……準備了送進英武侯府的?想讓他生下孩子幫縣主固寵?”老主君轉眼就想通了承恩公的心思。 “不錯,也許到時后君看在我們一心為縣主著想的份上,會緩和與我們府里的關系,可惜,后君這么多年對宮里的公主和我們府里的小輩沒一個另眼相看的,偏偏看中了縣主,后君年紀也不小了,聽說縣主生得像當年的二殿下,想必后君是將縣主當成自己的兒孫來看待了吧,所以以后別再說什么有沒有教養的話。還有管管老二,這次禍事還不是他招來的,我看他是鬼迷了心竅,才會任由旁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你也別什么都聽他胡說八道,將來連累得整個府里都栽進去,你后悔都晚了!” 承恩公又哪里想得到后君會有后來這般大的造化,否則早年就不會因為父親的態度而疏離后君與后爹,想起往事心里又不免暗暗埋怨父親當年做的事連累了他。 老主君低眉順眼地應了下來,他可不會認為老二有什么錯,老二將人帶回來還不是為了府里,哪里想得到別人會撒這樣大的謊,老二就是太過天真容易被人利用了,他不看護著點行嗎? 至于挑人幫縣主固寵,老主君心里暗生一計,明著是固寵,但等縣主將來靠山沒了,哼,還不是由他說了算,之前縣主這個沒教養的跟后君如何打他的臉面,他會一一還回去! 他會好好挑選這個人選,他知道如何讓縣主看著人面上高興著心里卻在滴著血。 所以在英武侯府前去俞府催妝這一日,老主君沒出面,卻讓世子主君孫氏前去幫忙,他以為承恩公府都擺低了身姿,又當著京城眾多權貴的面,縣主總不能不給承恩公面子,否則被人指責的就只是不會做人的縣主了。 而且,他讓孫氏將他挑出的人選也帶了去,跟孫氏說是讓他帶族人去開開眼,瞧瞧縣主的富貴。 孫氏雖然心中懷疑,但老主君沒實話,他一個兒么也不能逼著老主君承認,只得帶著人出門,路上又仔細叮囑那人如今縣主有多受陛下與后君看重,讓他處處小心行事,不可給承恩公府招禍。 那人倒是一副柔順乖巧的模樣,孫氏瞧著也不像是會生事的人,只得按下心中的懷疑。 豈料他們這一行連門都還沒進,連縣主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后君身邊的嬤嬤給攔下了,直言縣主與承恩公府毫無瓜葛,讓承恩公府不必上門攀親,而且用的是后君的名義,當場讓孫氏鬧得個沒臉,不得不帶著人灰溜溜地又回去了。 嬤嬤也是當年從梅府里出來的,對府里有些什么人一清二楚,當看到跟著孫氏一起出現的陌生哥兒時,對于他們這些人精來說,腦子里轉上幾圈就瞧出孫氏和承恩公府打的主意了,心里不以為然了嗤笑一聲,決定回宮后跟后君好好說道。 換了旁人家,也許會真因為子嗣的問題被承恩公府掐著命門,可他們算計的二人是什么人?可不正是他們眼中“沒教養”和“忤逆不孝”的人么,既然都如此了,又怎會將旁人都會恪守的那一套準則套到自己身上。 否則后君也不會說滿京城里也只有英武侯這校招人最適合俞晨了,還不是看清了俞晨的性格,就算俞晨自己可能生不出,后君擔心的也只是兩人會因此事鬧崩。 俞晨試了試姜嬤嬤帶過來的常生做的鞋,他仍在長身體的階段,之前的鞋都有些小孩子,現在穿的是侯府針線房里的人做的,不知為何就是覺得沒有以前的鞋穿得舒服,這次生哥兒做的鞋居然意外地合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