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不會?!?/br> 楊小葉聳了聳肩, 絲毫沒有在意。 “你甘心一輩子窩在這個小地方!” 宋詞真的急了。 “不甘心啊,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br> 楊小葉不明白了, 難不成就非要是大部分人認為的好才是真的好。 別人就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人與人之間相處,求存同異,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難不成和你不一樣觀點的, 就是不對嗎? 楊小葉從來沒想改變過宋詞的想法。 當然,她也很討厭別人來改變她的。 “行了,你不用說了,我要回去了, 以后有緣再見?!?/br> 說完話,也算是給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劃上了一個句號。 楊小葉頭也不回的扭頭進屋了。 她這句有緣再見, 也算是給原身和宋詞劃上了一個句號。 以后真的是橋歸橋, 路歸路,大家沒什么聯系了。 宋詞仿佛是明白了楊小葉的意思, 他呆在原地停留了好久都沒有動。 他一瞬間仿佛感覺到, 自己其實早就和楊小葉的關系越來越遠了。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那個單純的丫頭已經變成了他不認識的模樣。 不去參加高考... 宋詞握了握拳。 他可是一定要考大學的,而且要考的很好。 以后他和楊小葉就只是大學生和鄉下丫頭的關系了。 終究是可惜了。 宋詞惋惜的嘆了口氣。 他以后可是要飛黃騰達的, 斷斷是不能在這樣的丫頭身上浪費時間了。 宋詞終于決定了。 他回到知青點,打包好東西,第二天一早就離開了青山村。 沒過多久, 吳青青也離開了。 青山村村民沒什么太大的波動,就好像他們兩個來到村里,鬧的那些事情,都是沒發生過的一樣。 總之,他們走了。 青山村的人們一如既往的生活著,沒有一個人再提他們,甚至懷念他們。 就連知青點的人們也都一樣。 蔣毅表面上也閉口不提,內心卻多多少少松了口氣。 只是他們為什么離開。 卻除了楊小葉,沒有一個人清楚。 夏忙終于過去了。 緊接著就是緊鑼密鼓的秋收。 秋收楊小葉也參與了,沒辦法這種事情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參加。 她也沒辦法偷懶。 好在印刷廠那邊有陳一凡盯著,也沒什么問題。 她也就只能認命的跟著干活。 親自下地,楊小葉這才知道干活的不容易。 之前看書的時候,男主人公不愿意種地,拼了命的想要讀書。 楊小葉其實一直不是很理解,那種拼命的勁頭是怎么來的。 但是現在她知道了。 為什么會有人說出,讀書快樂,這種話來了。 因為干活,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一個秋收下來,楊小葉瘦了好多,其實要不是因為有靈泉水,她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黑丫頭。 好在有外掛再身,她還是那么白,皮膚絲毫沒有因為曬而受傷。 因為這個,宋苗酸了好多次呢。 畢竟沒有哪個女孩子是不想變美的。 秋收結束了。 楊小葉攤在家里休息了好幾天,甚至還萌生出了要不然還是去參加高考的念頭。 畢竟做生意干活都不如躲在象牙塔里面舒服。 到時候出來國家分配工作,多美滋滋。 可是一想到馬上恢復的生產制度,經濟騰飛。 楊小葉就舍不得那些鈔票。 可能她天生就不是研究型人才,還是賺錢更實際一些。 秋收完了。 整個青山村的人也能歇一歇。 知青點累的也不行,宋苗都好幾天沒有來蹭飯了。 蔣毅帶著大家揮淚干活,倒是勉強跟上了大家的進度。 可是到底是不如村子里干活好。 交完公糧,就是等著分糧食的日子。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 一個巨大的消息在青山村炸開了。 “什么,恢復高考了!真的假的?!?/br> 村支書瞪大了一雙眼睛,一臉不敢相信的樣子。 “是真的,整個縣里都傳遍了,據說是首都那邊過來的消息,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見報了?!?/br> 一個年輕人滿臉通紅,神采飛揚的道。 “原來是縣里傳來的消息,我說怎么報紙上沒寫?!?/br> 村支書定了定神。 “別不是什么假消息吧,這么多年了,也不是沒有傳過這樣的消息,每次傳來那幫知青就熱血沸騰的,但是過了好久也就那樣?!?/br> 村支書吧嗒了口煙,一點都不意外。 “支書這次不一樣,聽說這消息在首都都傳遍了,只是報紙還沒有發售到我們這邊,有人拿了一份首都的報紙給大家看過,是真的?!?/br> 青年人越說也激動。 恢復高考對于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就是恢復一個走出村子,走向首都的機會。 “真的,還有報紙,哪兒呢,給我看看?!?/br> 村支書也激動了。 他不信什么道聽途說,小道消息。 他就信那個實打實的報紙。 “那么精貴的報紙我這怎么可能有,但是縣里真的有人看的了,還不是一個,叔!看來高考是真的要恢復了?!?/br> 年輕人拍了拍村支書的手。 說著說著差點落下淚來。 “那快,快去通知村子里的娃娃,還有知青點,這咱們村子里要是出了一大學生,那可是祖宗臉上有光啊?!?/br> 村支書也淡定不下來了,他扔下手里的煙袋桿。 就要穿鞋出門,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全村的人。 楊小葉知道消息的時候,她正在和陳一凡核算材料呢。 陳一凡不知道這個消息,聽到的時候還愣了一下。 以前他是不敢想,當真的聽到恢復高考的時候,到底心里還是非常震驚的。 楊小葉示意他淡定,并且告訴他,這個消息其實是她傳出去的。 沒錯。 就是楊小葉在背后推動的。 首都那邊,她一直都盯著,只要消息一出,就立刻在縣里傳來。 畢竟這邊離著首都還遠著呢,消息閉塞,少一天就是影響她賣書的一天。 所以她才在首都一下發的時候,就立刻在縣里傳開。 為了讓大家相信,她還搞出了報紙一說。 為的就是讓村支書這樣的老人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