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青麥穗_分節閱讀_50
所以,西家自己打一口井,以后都不用去大井那里挑水喝了,村里其他人家都很羨慕。不用說別的,冬天凍的手都拿不出來,還要去井臺上挑水,有時趕上誰把水弄撒了,上面還會結冰,不小心就會滑到。轆轤在冬天搖起來冰冰涼,冰得手直發木,所以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一提起挑水都很怵頭。 什么時候自己家也能打一眼井呢?看來西家的確是發達了,不光蓋上了磚瓦房,還打了一眼井。大家或坐或站的一邊看,一邊聊兩句天,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每個人眼神中的羨慕是很明顯的。 收完秋,打好了井,又過了幾天,幾個匠人和栓子在領頭帶領下來了。他們回家后,家里有田的是緊著忙活,這樣好快點來西家干活,他們心里怕萬一拖拉著來晚了,西家等不及雇別人可就遭了。 離房子大框完成已經過去一個月時間,房子早已經干好,秋天嘛,本來就秋干物燥,風一吹,秋老虎一曬,干得很快。 這次動工就相當于現代的裝修,頂棚吊好,鋪上天花板;四壁抹上石灰,粉刷成白色,弄好后,又把屋子按照西遠設計的樣子隔了出來,此時給西家打制門窗家具的老木匠,也領著兒子過來了,和幾個匠人一起把門窗安上,家具擺放好。 新房正房五間,正房兩側又分別建了四間東西廂房。連著房子起了院墻,把房子和院子都圍上,在大門處用青磚修了門樓,門樓和院墻上都鋪了瓦片。 五間正房因為南北向有二十四尺(八米)寬,所以從中間隔了一下,但是一般都是南邊稍微寬一些,北面的稍微窄一點,正中間一進門是堂屋,相當于現在的客廳,是家里人干些活兒、吃飯或者招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正中間靠北墻的地方擺著一張八仙桌,兩側擺著兩把椅子,旁邊靠東西墻分別也放了四把椅子。堂屋北面的屋子用做廚房,不過因為家里廂房也單隔出一間做灶房用,所以主屋的廚房只靠東西墻分別搭了兩個磚砌的爐子,冬天把炒鍋或者燜飯用的鍋往上一放,爐子點燃,可以起到既做飯又取暖的作用。 家里以前的大鍋灶,如今被挪到了廂房的廚房,做量比較多的吃食的時候,可以來這里做,不過主要還是做以后往聚德樓送的吃食。 堂屋東面的兩間房,中間是爺爺奶奶的,最東邊是西明文兩口子的。這兩間房都有套間,南面是平時坐臥的地方,搭的北炕,炕上靠墻擺著炕廚,底下一層可以放衣服,上面一層放被褥用??贿叞らT的一側放著個小桌子,可以在它上邊放些小東西,跟現代床頭柜作用差不多。 炕下另外一面靠墻則放著一個大衣柜,有兩個雙開門,一個門打開上邊有一個隔層,可以把衣服疊起來放在上面,下一層比上面要長一些,上邊有個橫桿,可以把衣服掛在上邊。另外一個雙開門打開,除了下邊打成兩個隔層用來放衣服,上邊也被打出兩個隔層,不過中間加了抽屜,可以上鎖,家里有什么東西需要鎖起來的,可以放到里面。不過真正值錢寶貴的東西一定不會鎖在這么明目張膽的地方就是了。 往北去的小套間里,也盤著炕,這是準備家里來客人了可以當客房用,平時也可以放些東西??恐鴫[著炕廚,不過地上沒有衣柜,而是擺著一張小桌子。旁邊放著兩把椅子。 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房間是一樣的布局,連里邊的擺設都差不多。 堂屋西邊的兩間房則歸了小哥仨,靠堂屋的那間西遠住,不過北面的小半間沒有做成套間,而是單隔出來做了洗澡的地方。里面放著兩個大木桶,旁邊有一個小壁爐,冬天洗澡的時候把壁爐點燃,整個房間一會就會熱乎乎的。 最西面的一間給了西韋和衛成,衛成住南面,里面的套間西韋住,南面的搭成北炕,北面的搭成南炕。 三個有套間的房間,炕上三尺高的地方都打上隔扇,最中間的地方裝了一塊玻璃,四面的木制隔扇雕花,爺爺奶奶的房間雕刻的是富貴滿堂圖案,西明文夫婦的房間雕刻的是祥云圖案,衛成和西韋房間雕刻的是喜鵲登枝圖案。 最讓大家吃驚的就是西家在隔間、在正房朝南窗戶上,都安了一小塊長寬五十公分左右的玻璃。 要知道,現在雖然有玻璃,但是奇貴無比,除了有錢的富人家,貧苦人家窗戶上都糊的窗戶紙,雖然也透點亮,那點亮光只是比沒有強些,從外面進到屋里一下子就暗了許多,要適應一會才能瞅清楚東西。西家這一安玻璃,別看只是一小塊,而且因為制造工藝還很落伍,玻璃看上去不夠透明,稍微有些模糊,而且也很厚,但是怎么也比窗戶紙強啊, “喲,這不用開窗戶,從屋里就能瞅著外面了?!贝謇锶硕俭@訝地摸著窗戶,真好啊,外面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整個房間亮堂堂、暖洋洋的。 是好啊,錢也好啊,就這八塊小玻璃足足花了幾十兩銀子好不好!西遠實在忍受不了一到冬天窗戶一關,人在屋里跟住老鼠洞似的感覺,所以不管家里人支持還是反對,都先悄沒聲地請孫葉幫著從府城給買了幾塊玻璃,尺寸西遠當初設計房子的時候就想好了,打窗框地時候還特意和老木匠提了一下。 除了窗戶,西家屋里面的墻都粉刷成白色,棚頂訂的是暗紅色的天花板,和門窗一個顏色,地上都鋪著青磚。 當村里人暗嘆著西家屋里設施稀奇的時候,那些匠人卻感嘆著西家的有錢。西家的房子從外面看和別的磚瓦房沒什么大的區別,可是參與建房的這些匠人卻知道,西家的房子可是起的兩磚半的墻,這里的青磚比現代的紅磚要大一些,所以兩磚半的墻足有七十多公分厚,要知道這個厚度在現代北方的建筑中也是合格的。 而且西家蓋房子用的柁,打門窗用的木料都是純紅松的,紅松可是北地最好的木材了。不但正屋是這么建的,連廂房都是,這樣的屋子住起來,冬天估計不用燒炭火都能很暖和。而且人家西家的二層棚里還鋪上了草木灰,這也是為了防凍而采取的措施。這樣,屋子的頂上和四壁都扛風,屋子隔間之間的墻又做成了火墻,只要堂屋北邊的灶上一燒火,整個房間的火墻就會熱起來,這樣的屋子要再不暖和就見鬼了。 這可真趕上神仙住的地方好了。其實大家想說趕上皇帝住的地方好,不過怕引來麻煩,所以改成神仙,看來在人間神仙的威嚴的確不如皇帝大啊,所謂的縣官不如現管。 “大妹子,你這可是享福嘍?!蓖跞棠塘w慕地對奶奶說,她和老太太站在院子里說話,眼睛看著打量著西家的院落。 西家不管正屋還是廂房,房墻四周都鋪出了一米遠的青磚地,由正屋到大門之間也用青磚鋪成一條兩米寬的甬路,門樓下兩扇朱漆大門,一扇門上開著一個小門,平時人來人往開小門就可以,有車出來進去時再把兩扇大門都打開。 哎!人家都用青磚鋪院子了,自己家什么時候才能蓋上瓦房??!王三奶奶望著西家高高地門樓內心感慨到,這哪里還是普通的農家院,分明就和地主老財家的宅院一樣嘛! 是啊,西遠家房子蓋好,銀子過手的足足有三百兩,這些錢在彥綏城都夠買三個房子了。 不過西遠的意思,他家不可能沒事總蓋房子,蓋了這一次,可能就得住一輩子,一輩子生活的地方,當然要盡量弄得舒服些,所以能弄多好就弄多好。 一開始爺爺還有父親,包括二叔,瞧西遠的眼神都帶著不贊成,不過他們也攔不住,人家西遠不聲不響地把銀子拿回來,不聲不響地把一切安排好,他們只有照著干的份。 如今房子建好,里邊也收拾好,他們盡管還是心疼錢,也不得不承認建成后的新房子同自己當初想的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人家西遠想的是有錢人家的宅院,他們想的是農家院,兩相一對比,嗯,還是小遠的主意蓋出來的房子好,這住進去,睡覺都能笑醒嘍。 作者有話要說: 嗯,感覺是像現在的鄉間別墅,金垚要是住進去也能睡覺都笑醒嘍! 關于打井和蓋房子的事情,金垚都是請教的老家那邊的一位長輩,因為金垚也不懂,所以就依樣畫瓢的給寫下來了,可能有些生澀,只能說句抱歉了! 還有正房的布局也是參考了老家那邊的房子,如果因為地域的關系大家理解不能,就想象一下現在樓房室內設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樣。 ☆、搬家 等一切弄好,基本上已經進入初冬了,找人算了個好日子,西家正式搬家。本來家里東西就不多,除了糧食,生活用具、衣服被子什么的也沒多少,新房子和老房子又挨著,所以搬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新房子在西家老房子的西邊,那里空地很大,有兩個房基地的位置,當初打算蓋房子的時候,西明文就去找里正,把空地都買了過來,辦完相關手續,加上老房子的位置,西家現在的地方特別寬敞,西遠合計著以后西韋衛成大了,家里再加蓋房子的話,余出來的地方足夠了。 西明文搬完家后,二叔西明武也從楊家莊搬了回來。西明文親自趕著驢車去接的,西明武家東西也不多,而且西明文搬家的時候,因為新房子那邊什么都有,舊的家伙什西遠就主張別拿了,奶奶和爺爺摸摸這個舍不得,摸摸那個舍不得,西遠一看也不行啊,這舊家具什么的搬過去和新房子搭配也不協調啊,可是看老人的樣子,又不想丟下,連忙解釋,這些東西之所以不搬,就是等著二叔回來用。 是的,西明武并沒有搬到大哥家的新房子,而是搬到了老房子,本來大哥大嫂都說自己家現在地方大,房子也多,讓他們住東邊的廂房,房間都給留出來了,可是西明武和媳婦商量好后,說什么都沒干——他要搬新房子里去,西明全就消停不了,也得鬧著要往里搬,這不是給大哥家找事兒嗎? 所以他堅決要搬到老房子那去,這樣西明全瞅著不是滋味也說不出來啥,總不至于讓他回來找別人家的空屋子住吧? 西家原本的三間草房,就這樣給了西明武住,老太太心疼兩個小的,讓他們住自己新屋子的小套間,陽陽和小勇看爹娘也沒攔著,很高興地把自己那些破爛都搬到了奶奶那里。 小孩子搬家,東西看著就叫人可笑,衛成和西韋也是,什么小弓啊,這是上次在彥綏城做得,還有彈弓啊、雞毛毽子啊、做彈丸用的黃泥球啊、碗碟的碎片啊、木制的各種小東西啊……人家還鄭重其事的把東西放在自己房間的大抽屜里,然后用把鎖鎖上,鑰匙小心地藏起來,藏到自以為誰也不知道的地方。 而真正的衣服、被子什么的,人家壓根就沒想著,都是家里大人給拿過來放好的。西韋和衛成雖然有自己的房間,可是只睡了半個晚上。 搬家的第一天,西遠熄了燈,躺在炕上盤算家里以后的日子,迷迷糊糊地剛要睡著,就聽見門被輕輕推開的聲音,然后兩個小蘿卜頭在炕沿那低低的聲音喊哥哥,西遠一激靈馬上醒了過來,起身看見西韋和衛成抱著被子,看見哥哥醒了,二話沒說,馬上上炕自己鋪被子,自己一個房間什么的,等長大一點再說吧。所以現在兩個小家伙白天有各自的房間,晚上還是跟著哥哥睡。 老人一聽說東西得給二兒子留著,就不那么猶豫了,他們只是舍不得浪費東西,老太太和老爺子都是一直過得苦日子,如今家里的日子雖然好了許多,但是節儉的習慣一點也沒變,家里誰要是浪費一點糧食,把谷粒、玉米粒什么的弄到地上,都得馬上撿起來,不然被爺爺奶奶給看見,準得嘮叨半天,說不會過日子,糟踐東西。 用奶奶的話說,一個人一輩子老天爺給吃的糧食是有數的,人死了,就是他該吃的糧食吃完了,你浪費了多少,就得少吃多少,所以不能禍害糧食。因為老人的緣故,家里人對糧食也都很珍惜。 別的東西老人不堅持搬了,可是奶奶舍不得他和爺爺屋子里面的那對木箱,那還是她和爺爺成親時候辦置的呢,對于老人來講是個念想,家里別人也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人年紀大了,都比較念舊,所以把那兩口箱子給搬了過去,找木匠重新給漆了一下,看上去還是嶄新的。 搬完家,按照這里的習俗,要請村里有頭有臉的人和關系比較好的吃頓飯,而且,西明武回來,雖然跟村里里正早都說好了,但也有必要跟村里人打個招呼,所以這一頓是一定要好好請的。 別的東西都是事先搬過去的,等到搬家的那天,把鍋一挪,這才算是正是搬家。當天家里做了許多好吃的,該請誰早都在心里合計好了。 廂房的灶房里,西遠娘和二嬸還有王大娘一起忙著做飯做菜,堂屋里爺爺和奶奶忙著招待請來的客人,北面的爐子生著火,水壺里面滋滋地燒著熱水,不管誰來了,都會給沏上一杯茶,由西韋和衛成給端到面前。兩個小的也嘴甜,不管是誰都笑呵呵地喊叔叔大伯,然后再請人家喝茶。 村里人看著他們懂事勤快的樣子,都喜愛地摸摸他們的腦袋。旁邊西陽和西勇也幫著拿瓜子花生之類的招待客人,學著西韋衛成的樣子?;⒆雍凸返耙苍绺赣H來了,虎子和西明全一樣,一來就抓了一把零食裝到兜里,然后各個屋子亂串,摸摸這個扣扣那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