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曾經嫁過我_分節閱讀_1
書名:陛下曾經嫁過我 作者:戀人未醒 文案 君無戲言。 只因一句玩笑,前朝昏君就把戚云恒指婚給歐陽,迫使兩名男子拜堂成親。 戚云恒忍無可忍,終是舉兵造反,推翻前朝,自己當了皇帝。 曾經三書六禮把戚云恒娶過門的歐陽懵逼了。 內容標簽:靈魂轉換 宮廷侯爵 爽文 搜索關鍵字:主角:歐陽 ┃ 配角:戚云恒 ┃ 其它:主受,非宮斗,大殺四方 編輯評價: 歐家老祖重返人世,接手了溺死在池塘的曾孫之身,替其報仇雪恨后,本想以曾孫歐陽的身份享受人世繁華,不曾想,正趕上王朝更迭,先是在前朝末代皇帝的旨意下娶了一名男子為妻,之后,該男子竟又舉起造反大旗,推翻前朝,自己做了皇帝。就在世人以為新皇會抹殺歐陽以雪前恥的時候,新皇卻將歐陽封為皇夫,接入皇宮。該文自主角入宮后開始,構建了一個玄幻與封建相疊合的時代,在講述主角經歷的同時,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剖析了封建王朝的男權本質,帝王之家的冷血殘酷,引人批判,發人深思。 ================== 第1章 大廈將傾 天色已晚,富麗堂皇的永泰宮卻不像往日那樣燈火通明。 好在白天下了一場雪,這會兒雪停天晴,月亮也露了臉,與地上的皚皚白雪交相輝映,總算沒讓這座宮殿暗得伸手不見五指。然而月光映照之下,昏暗的建筑也將雪色映成一片慘白,使得此地的氣氛愈發地陰冷可怖。 歐陽嘎吱嘎吱地踩著雪,一步步走上臺階。 此時此刻,叛亂者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將京城圍了三天。城內人心惶惶,宮內更是早已沒了生氣,但凡有些門路的太監和宮女都已經跑了,余下的也龜縮在皇宮的角落里垂淚,哪還會記得當值這種小事。而僅剩的一些侍衛全都駐守在宮門處,就等著亂軍逼宮的時候與其一絕死戰。 歐陽一路順暢地進了內殿,看到了正在龍椅上呆坐的興和帝。 七八年沒見,興和帝明顯老了許多,兩鬢均已染了寒霜,臉上也多了枯萎之像,原本只是不惑之年,如今看著卻像是已知天命的老朽。 當然了,劊子手都已經站在了門外,要是到這會兒還認不清局勢,那這人也真是蠢得沒藥可醫了。 “好久不見?!?/br> 歐陽輕咳一聲,將興和帝從靈魂出竅的狀態中叫醒。 大殿里沒有點燈,興和帝微微一怔,瞇了瞇眼,明顯沒看清歐陽的臉龐,更沒認出他是何許人也。 “你……”興和帝遲疑了一下。 歐陽嘆了口氣,一邊打了個響指,用法術將大殿里的油燈點燃,一邊故作不快地抱怨道:“不過就是幾年沒見,就算你看不清我的人,可聽到我的聲音也該記得我是誰吧?陛下——” “歐陽?!”燈光一亮,興和帝終于看清了歐陽的面容,隨即大吃一驚,“你……你怎么一點都沒變?!” 雖然整整十年不曾見面,但歐陽比興和帝也就小了不到十歲,如今也是而立之年,可他的模樣,竟與十年前最后一次見面時一般無二。 “無事一身輕,駐顏有術,天生娃娃臉?!睔W陽微微一笑,信口答道,“你想要什么答案,我可以繼續講給你聽?!?/br> “……你還真是一點沒變?!迸d和帝怔怔地看著歐陽,隨即恍然驚覺,“對了,你怎么會在這里?!朕的皇宮,已經頹敗到任何人都能隨意進出了嗎?” “應該還不至于吧?宮門口把門的那幾個還是挺盡職盡責的?!睔W陽撓了撓眉梢,“我能進來,其實是使了些手段的?!?/br> 興和帝深吸了口氣,沒有追問歐陽所謂的手段到底是什么,反而沉下臉,冷冷問道:“那么,你是來做說客的?” “???”歐陽愣了一下才明白興和帝的意思,立刻搖頭道,“不不不,我和外面的亂軍可是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只是一時興起,過來見你最后一面——唔,應該是最后一面了吧?” 興和帝并沒有因為歐陽的話而生氣,反而意味不明地笑了起來,“你說,你與外面的亂軍一點關系都沒有?” “當然啊?!睔W陽肯定地點頭,“我自己做了什么我還不清楚嗎?這幾年,我雖然離開了京城,卻也沒去摻和外面的瑣事,不過就是找了處桃源之地,修身養性。外面再怎么紛亂,與我卻是毫不相干?!?/br> “呵呵呵……”興和帝低低地笑了起來,越笑聲音越高,最后竟變成了捧腹大笑。 歐陽被笑得滿頭霧水,疑惑地打量了興和帝幾眼,蹙眉道:“我的話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嗎?我可是難得講了真話哦!” “歐愛卿啊,難道你真不知道這城外的亂軍是何來歷?”興和帝停了笑聲,意味深長地看向歐陽,“他們的首領,又是何許人也?” “據說是個自稱東山王的家伙,取自東山再起之意?!睔W陽瞇了瞇眼,“難道這人是我認識的?” “看來你是真不知道呢!”興和帝的臉上再次露出笑容,“這位東山王,就是我賜給你的結發之妻——戚云恒??!” ——戚云恒?! 歐陽的表情立刻僵在了臉上。 戚云恒是鎮北將軍衛國公的獨子。 衛國公在北疆戰死之后,戚云恒沒有等來承爵的旨意,卻被一紙婚書下嫁給了慶陽伯家不成器的三兒子歐陽。 將一個男子賜婚給另一個男子,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賜婚的旨意一出,舉國嘩然。 然而無論百官怎么勸誡,興和帝就是不肯收回旨意,而衛國公府和慶陽伯府也沒有抗旨不遵,很快就給二人定下婚期,禮數周全地舉行了婚禮。 那時候,成國的政局已經出現崩壞之象。 各地暴亂頻發,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而朝中官員卻是得過且過,尸位素餐。 興和帝在這種局勢下發布了這樣一道莫名其妙的旨意,自然成了其昏庸妄為的最佳佐證,不少大臣就是因為這道旨意才對興和帝失了信心,轉身投向各地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