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華年[胤礽重生]_分節閱讀_397
那四年的時間,胤禔和胤礽之間的關系仿佛又回到了上輩子,但只有胤禔自己知道,他曾經和胤礽說過的放棄就是真的放棄,他燒了明珠發配出京是給自己留下的人脈名冊,暗地里幫助胤礽對付他想對付的人,就像是有某種默契一般,他們各自壓抑著感情,即使午夜夢回,胤禔想胤礽想到心疼到無法呼吸,面上卻從來不說。 胤礽沒了他鍥而不舍的糾纏似乎確實比從前過得更好了,娶了太子妃,有了龍鳳胎的兒女,從毓慶宮搬去了東宮,太子地位越加穩固,只是,卻也只是表象而已。 在山西五臺山的腳下,那場地動作之中,當胤礽終于不再掩飾情緒抱著他無聲哽咽的時候,胤禔也才終于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他喜歡胤礽,過了這么多年也還是喜歡,且越來越喜歡,既然胤礽也舍不得,又為何要分開,人活一輩子也就這么幾十年,他既然連死都不怕,又何必要懼怕其它。 所以他們和好,這一次把所有的話都說清楚,在胤礽終于鄭重其事說出那句“以后不管發生什么,我都相信你,也只相信你”時,胤禔的鼻頭一酸,就欺身狠狠吻上了他。 他何德何能,能得胤礽這樣全心全意的愛意回報,無論如何,這一次,他都不會再放手。 他們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從胤礽代康熙親征,到回來之后遇上的康熙各種偏執刁難,再到他們之間的事情被發現,胤禔被發配盛京,到最后胤禔私下回京助胤礽謀得帝位,那些年的時光,他們始終一起,即使分隔兩地心也在一起,他們的感情經歷過磨難和時間洗滌,如今才更能彼此堅守。 到了這一刻,胤禔才真正明白,老天爺對他當真是厚待的,他得以重生一次,重新認識胤礽,逐漸發現自己的心意,愛上胤礽并得到他的愛,是他三生有幸,即使放棄那些曾經以為割舍不掉的執念,也因為有胤礽而變得如此如此理所應當。 這一輩子,他所選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胤礽,因為那個他愛著,同時也愛著他的人。 番外十六:不負相思 胤礽在重新睜開眼面對人生重來的那一刻想過很多的事情,他要得到前世所失去的一切,他要靠自己將皇位搶到手,他要把那些曾經那些背叛過他的人通通踩在腳底……胤礽從不怨天尤人,上輩子失敗了就是失敗了,重來一次再重新謀劃便是,只是他計算來計算去,卻唯獨沒有計算到,他會跟從前最不對付的那個人走到一起。 胤礽其實一直不明白怎么就會被胤禔這么給纏上了,要說他們之間上輩子的關系,就算一刀子捅死對方怕也是眼皮子都不會多眨一下,也所以,在自己遇到險境,對方眼睜睜地看著打算見死不救的時候,胤礽雖然有些惱火,卻又覺得理所當然,或許換了他也會這么做,他惱火的只是一開始誤以為是他誠心搭救時說的那聲謝謝和心里些微的波動而已,到頭來卻顯得如此可笑。 對這種根本不值得自己動氣的人,胤礽也對自己說,不用搭理他,離得遠遠的就好。 但對方卻又厚著臉皮繼續嬉皮笑臉地貼上來。 不管胤礽怎么給難看臉色,胤禔就仿佛沒看見,一再地親近,甚至于討好,用那些曖昧不清的話來挑逗,時間長了,胤礽對他的戒備難免就松了,他本不是心硬之人,只是從前太多的教訓讓他不得不變得冷漠對人而已。 真正的轉變是從太皇太后病重臥榻時開始,那段日子胤礽幾乎日日在病榻前親自伺藥,雖然是明知道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但對兩輩子唯一只有這么一個待他不曾變過分毫的曾祖母,胤礽看著她病重難受的模樣心里依舊是十分之不好受,那是他心里最后的一點溫情,烏庫瑪嬤崩逝之后怕是再沒人能給的了他,所以在被胤禔看出他的心情,第一次笨拙地安慰他不要難過時,胤礽終于是再掩飾不下去,讓他背過身,額頭抵在他的肩背,無聲地哽咽了起來。 那一次在慈寧宮的院子角落里,他第一次在人前釋放了自己全部的情緒,卻只有胤禔一人看到。 在他最難過的時候,是胤禔給了他安慰,即使只是最簡單的一句話,也便就足夠了,何況他也并不喜歡別人對他流露出太多的同情。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胤礽不再從心里抗拒胤禔的親近,甚至在看出他對自己的心思且聽他親口承認之后也沒有覺得半點不適,雖然是將信將疑,甚至不明白他怎么就突然會有了這樣的念頭,但這輩子這些年倆人之間的相處其實一直都帶著些超越了兄弟之情的曖昧,走到這一步倒也算順其自然。 而他自己對胤禔,也說不上討厭或者反感,即使從前關系最惡劣的時候,胤禔正大光明地跟自己爭,他也覺得比那些陽奉陰違背地里捅刀子的要更能叫他高看一眼。他和胤禔之間一直都有某種默契,即是對手又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很多時候往往只是一眼,幾乎就能洞穿對方的心思,更因為他們之間共同的秘密,又比旁人多了一份參插不進的牽扯,所以在胤禔說出那句喜歡的時候,胤礽心里不單不反感,反而是有些高興的,即使那個時候他還看不清楚自己的心思。 只是試一試而已,胤礽也覺得未嘗不可,上輩子他沒有試過動情的滋味,內寵很多,真正放在心上的人卻沒有,兒女情長風花雪月于他幾乎是不能想象的事情,當然也從來沒有人敢奢求他的真心,世人都說太子爺風流涼薄,又豈知從未有人真心相待過,又如何能求得他的真心。 而胤禔是第一個,認真與他說喜歡,想要他交出真心一試的人,于胤礽而言,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確實叫他難以拒絕。 所以他們開始試探著彼此的底線磕磕碰碰地深交,于胤礽而言,從一開始的可有可無,到漸漸被他打動,所有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胤禔對他的喜歡比他之前所想的還要強烈得多,從前看不順眼的時候不遺余力地找他的麻煩,如今動了心又是熱情得幾乎叫人招架不住,胤禔就是這樣的人,直率又強勢,卻又因為胤礽而變得包容和體貼,旁人眼里大大咧咧不解風情的兵痞子其實有著比別人更多的溫柔小心思,而他的這些心思,也全部都用在了胤礽的身上,水滴還能石穿,何況胤礽的心并不是石頭做的,等到意識到自己漸漸淪陷時,便似乎已經回不了頭了。 當然原本胤礽并不這么認為,在多倫諾爾草原時,哲布尊丹巴活佛告誡他的話胤礽當時聽的時候不以為然,卻其實一直都記在心上,對胤禔一點一點慢慢侵蝕他的心想要他毫無保留地交出全部的行為胤礽是有所顧慮的,但同時他也相信,只要自己記得他們之間不過是一場試一試的消遣,不要真正的動心動情,他就可以隨時抽身,不傷自己分毫,但結果,他還是想錯了。 在胤禔因為在大雨中跪太久又受了喪子打擊病倒之后,胤礽擔憂之下前去探望,聽到那些冷淡的話語,對上他漠然的雙眼時,他還是難過了,從前的教訓太多,他不敢全心全意相信任何人,這一次又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不遺余力地回擊那些針對過自己的人,胤礽并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或許從他動手的那一刻起就預想到了和胤禔會走到這一步,但他確實沒想到,在對上胤禔一如上輩子那般看著自己不帶半點溫度的眼睛,他會受不了會難過,而且是這般難過。 之后的那幾年,胤礽一直都覺得很憋屈,明明一開始是他主動纏上來說要試一試,為何到最后說算了說到此為止的人也是他,他憑什么這么隨便地決定自己的感情,憑什么這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胤礽從來沒有這么憤恨過,即使從前屢次被人算計一廢二廢也沒有這么讓他覺得憤怒,而越是想忘記做回從前那個瀟灑的自己就越是忘不掉,到最后他還是輸給了自己,說了不動心結果還是徹底淪陷,以為可以獨善其身到頭來傷的那個卻也還是自己。 很多次胤礽甚至想過如果自己主動一點,去跟他道歉是不是就能和好重新來過,但是他的驕傲不允許他這么做,所以寧可在別人身上找尋他的影子,故意在他面前與他人親近看他隱忍難受的目光,品嘗著報復的快感,也就是不能主動低頭,他是大清的皇太子,從前即使被廢被圈他也沒有向任何人低過頭,胤禔他又何德何能,僅憑著那荒謬淺薄所謂的感情就想要自己為之改變。 但到最后,所有在心理建設起來的自我保護還是在生死關頭,在胤禔不顧一切撲上來將他撲倒在地盡全力護住他的時候徹底崩塌,被胤禔護在身下,黑暗中摸索到他被鮮血染紅了的腿時,胤礽的心理防線終于崩潰,到了這一刻,他才終于明白,他們是互相喜歡的,再去計較誰先低頭算計著誰會失了自我其實都毫無意義,既然放不下,倒不如就交出全部信他一回,從來他就不是畏首畏尾的人,又何必在這件事情上如此放不開。 從那一天起,胤禔就徹底被胤礽劃入了自己人的范疇,敞開心扉之后的太子爺遠比旁人想象得要熱情主動得多,這是胤礽愿意給的,也是胤禔值得他給的,交出全部不是失了自我,而是贏回一個全心全意真心相待的人,于他并非負擔,反是一大幸事。 從前胤礽不懂情為何物,但是現在他懂了,他喜歡的人也喜歡他,他們互相信賴相互包容,用身體述說感情,用眼神表達愛意,即使人前不能光明正大與他一起,但只要一想到還有這么一個人,是完完全全屬于自己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便就不自覺間連眼角眉梢都沾染上笑意,即使他們還要一起經歷很多艱難的磨難,但是兩個人一起,便似乎所有的困難都變得無所畏懼。 在胤禔搬出宮開府之時,胤礽送了個同心結給他,意思不言而喻,他們才是彼此真正意義上的另一半,從身體到靈魂都是契合的,除了彼此,誰也給不了他們這份不可替代的感情。 胤礽確實沒有信錯人,在他們的事情被康熙發現之后,胤禔主動扛下了全部的罪責被革去爵位發配盛京,若不是因為他,胤禔這輩子本不該重復這樣的遭遇,而就是因為他,胤禔即使面對這些,也沒有半分抱怨,自從他們在一起那天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 在胤禔離京之前他們整夜纏綿過后的清早,胤礽在回宮的馬車上便在心中暗暗發誓,今生今世,他都定不負這份深情。 從一開始,是胤禔選擇的他,但從今以后,他會用一切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