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華年[胤礽重生]_分節閱讀_132
胤礽喝了兩口放下茶盞,點了點頭:“嗯,還不錯?!?/br> “那就好,這茶連著喝個幾日你的胃口就能好上不少,我會每日派人把沏好的茶送來?!?/br> “……” 胤禔看胤礽表情怪異,有些不明所以:“怎么了?” “無事?!?/br> 只是胤禔太過熱情了讓他有些吃不消而已。 天氣炎熱,胤礽的心情也有些浮躁,胤禔似是看出了他的不適,繞到了他身邊去,隨手拿起一旁擺著的扇子給他輕打起扇子來。 胤礽輕吁了口氣,向后靠近椅子里,閉上了眼睛。 胤禔看著他慵懶的模樣,心下一動,手伸過去摩挲上了他的臉:“保成……” “嗯?!必返i懶懶應著,沒有睜開眼。 “那份彈劾的折子,不是我讓佛倫上的,你別誤會,不過我想著這事遲早得揭出來,而且私吞賑災銀兩也確實不是個好事,也就沒有阻止……” 胤礽的唇角浮起,說得漫不在乎:“跟爺有什么關系?” “吳赫和布喀不是你的人?你……” 話沒說完便被胤礽打斷,胤礽終于是睜開了眼睛,似笑非笑地瞅著他:“誰跟你說陜西的總督和巡撫都是爺的人的?” “難道不是?” “難道是?” 胤礽不承認,但胤禔卻也不信。 胤礽微搖了搖頭,不以為然道:“你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做過什么,都用不著跟我解釋?!?/br> “我說過你可以試著信我的?!?/br> 胤礽一哂:“你這話的意思是愿意幫我?” “如果你愿意讓我幫我可以……” “那好你去把納蘭明珠弄垮了,爺不想再見到他,讓他從此消失在爺的眼前,做得到嗎?” 胤禔一怔,隨即無奈道:“保成,你又何必……” “怎么?做不到?做不到你說要爺相信你?你這話里頭有幾分誠意在?” “明珠他沒有……” “沒有什么?你當真以為我不知道翰林院的那份折子是誰在后面搞得鬼?他都想置爺于死地了爺要你幫爺料理了他很過分嗎?還是你舍不得?哦,爺都快忘了,當初你自個也是三番兩次地恨不得爺死了痛快?!?/br> 胤礽越說越咄咄逼人,到最后還翻起了舊賬,胤禔詫異之下又覺得心中難受,動著嘴唇看著胤礽一時竟是不知該說什么好了。 翰林院上的那份聯名求情的折子最后就那么不了了之了,湯斌流放,帶頭鼓動的兩個被革了職事情就了了,但扎在胤礽心里的刺卻是顯然不會這么容易就拔除的。 “對不起……保成,我……” 胤礽不耐煩地打斷他:“爺不想聽你說這個,你要是做不到就算了?!?/br> “這個真的不行……但是我保證,他以后不會再做針對你的事情,你相信我?!?/br> 胤禔不是舍不得明珠,但好歹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他身邊的人脈勢力大都是通過明珠培植起來的,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明珠也從來都是幫著他的,就沖這一層,他也決計不能對明珠下手,否則且不說下頭那些人得怎么看他,他自己這關也過不去。 聞言,胤礽輕蔑一笑:“嘴上說說誰不會,不過你這沒有半點誠意的話,還是趁早省省吧?!?/br> “……” 算了,這種恩恩怨怨也不是一下兩下能說得清楚的,胤禔決定不再與他爭辯,重新幫他倒了杯茶,輕聲道:“再多喝兩口吧?!?/br> 胤礽沒好氣,狠狠白了他一眼,到底也就算了。 原本,他也就壓根沒指望過他。 陜西災情才剛緩和,佛倫的彈劾奏折一上,再次在朝堂上投下掀然大/波,從總督巡撫到府縣官員,個個榜上有名,康熙看過氣得當場就摔了折子,當下就下了圣旨,命三司會審徹查。 書房里,胤礽淡定自若地看著手里的名冊,握著筆自一眾人名上一一劃過,最后將其中一個畫了個圈,勾了出來。 川陜總督也該換人了……瓜爾佳氏永泰? 作者有話要說:不好意思,這個瓜爾佳氏的名字搞錯了,搞錯了一個輩分,我給改了,前文的也一并改了 ☆、請罪 陜西官員貪墨賑災銀兩一案在康熙的高壓之下很快就查了個清楚,戶部撥下的四十萬兩銀子被吞了一大半,涉案的各府縣官員包括川陜總督吳赫在內俱如實將所犯罪行交代了個一清二楚。 出人意料的是,佛倫在彈劾奏折里頭重點提及的陜西巡撫布喀并不在此列當中,更出人意料的是,被吞的三十萬兩據涉案官員交代,能對上賬的只有堪堪二十七萬,另有三萬兩銀子卻是不翼而飛,派去查案的欽差掘地三尺也未將其給翻出來,一時惹來猜測抨擊無數。 就在康熙惱火不已雷霆震怒之時,山西道監察御史接著上奏彈劾山西新任巡撫佛倫甫一赴任就在太原府巡撫衙門后街購得豪宅府院一座,舉家遷入,疑其居官不清,為政不廉,實有虧公之嫌。 在這風口浪尖上,很自然地就有人提出懷疑是否佛倫這在山西購買府宅的銀子就是陜西貪污案中那不翼而飛了的三萬兩賑災銀,隨即康熙下令清查,很快將房契及佛倫購屋之時一次性付給的二萬五千兩銀票等一應物證給翻了出來,還包括了一口咬定與這位新任巡撫大人府上管家做交易的前任屋主給的‘證供’。 面對鐵證如山,佛倫卻是大喊冤枉,拒不承認貪公之舉,直言愿以死表清白,但無論如何,才剛剛上任不過半個月的新一任山西巡撫就又要下臺了。 山西巡撫的位置,果然是個不祥的。 胤礽進到春暉堂給康熙請安之時,三法司的官員正在與他稟報案情的進展,胤礽請過安見康熙沒有反對,就站到了一旁去聽他們說。 佛倫依舊不肯認罪,在審問之下招供宅子是他在陜西之時上門拜訪的山西商人以晉商行會的名義送給他,恭賀他新官上任的賀禮,還言送賀禮是晉商行會一直以來的定例,而他一時沒有經受得起誘惑,這才收了下來,但絕對,他沒有動過賑災銀兩哪怕半個銅板,否則他也不會還沒來得及回京復命就將這事呈奏皇上了。 “按佛倫所說,臣等也將晉商行會的負責人及他說的上門給他送禮的商賈找了來問話,而根據他們所言,行會確實有給每一任新到任的巡撫送禮的慣例,但送的都是些花草盆栽不值幾個錢的東西,只是聊表心意而已,絕無出手就送宅子府院這般闊綽之事,實有賄賂官員之嫌,他們都是本分的商人,絕不敢做下這等置國法于無物之舉,還望皇上明察,還他們一個清白和公道?!?/br> “除了佛倫還有其他人有嫌疑嗎?”康熙問道。 “沒有,臣等將經手過賑災事宜的一應官員全部盤查了一遍,該認罪的都已經俱是坦白交代過了,除了佛倫,確實再無其他人有嫌疑?!?/br> 等到稟報事情的官員都退了出去,胤礽才上前一步跪了下去,道:“兒臣向皇上請罪?!?/br> 康熙詫異看他:“你請什么罪?” “是兒臣考慮不周,輕易聽信了明珠的保舉之言,錯信佛倫已經改過自新了,才想著給他個機會,沒想到他竟如此膽大,竟敢與陜西官員串通一氣,私吞了賑災銀兩,是兒臣識人不清?!?/br> “罷了罷了,這事也不怨得你,”康熙擺擺手,想了片刻,又懷疑地看向他:“你也認為是佛倫在說謊,他那宅子不是那些山西商人送的,而是他貪了賑災銀子自個買的?” “皇上以為呢?”胤礽自若反問,又接著道:“若要兒臣來說,兒臣自然是相信晉商行會那些商人的話,畢竟,他們也才借了三萬石的糧食給朝廷賑災不是,何況晉商行會里頭不少人都是為皇上為內務府辦差的,有朝廷的蔭庇,按他們說的,只要他們本分做生意,皇上您也自會向著他們,實在犯不著背下這賄賂朝廷命官的罪名,就為去討好一個才上任的新任巡撫?!?/br> 頓了頓,見康熙似在沉思,胤礽繼續道:“再者,佛倫是有前科的,當初他為了開脫自己私吞河銀的罪名,做過的事情皇上想必也還記得,這一次若說他故意編出這么個理由來脫罪便也不奇怪了,畢竟,接受一份貴重點的賀禮,即使有受賄之嫌,也遠比貪墨賑災銀兩的罪名要輕得多?!?/br> 康熙皺起眉:“上奏彈劾陜西官員瓜分賑災銀兩的也是佛倫,如若他真牽涉其中,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胤礽嘴角微勾起,他就是故意叮囑布喀不要參與其中,又讓他裝著不經意地將事情透露給佛倫等著他上奏彈劾的,否則,換了他的人來做,針對設計佛倫的痕跡未免太重,就要這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捉摸不透才顯得自然。 “皇上,佛倫他是朝廷派去的欽差,兒臣聽說他與吳赫等人私下似乎有些嫌隙,吳赫一人就吞了十萬兩銀子,而他只分得區區三萬兩,比那些縣官都不如,想必心里也不舒坦,兒臣以為他的心思也不難猜,一時起了貪念拿了銀子,過后也會擔心一旦事發陜西的那些官員一個通氣指不定就把罪名全栽到他身上去了,于是如此不如先發制人,這樣別人也很難猜到他是在賊喊捉賊,必然也不會懷疑到他的身上去?!?/br> 康熙皺著眉想了想,又看了胤礽一眼,卻是突然轉而問道:“你……似乎跟那些晉商走得挺近?朕記得之前他們向朝廷討要洋銅采買權還有提議幫朝廷運送軍糧,包括這次借糧給朝廷賑災都是你與朕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