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_分節閱讀_73
這個世界上即將有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人,君長寧這般想著,心中便有些感動起來,隨即而來的又是一番感慨,到了外頭,他倒是將這件事第一個告訴了齊家,說實話,有時候君長寧甚至覺得,齊家是比張氏都要嘮叨自己,知道這件事必然是會高興的。 等到了書房,君長寧提筆寫了一封家書,他也是知道張氏跟君老爺的擔心,君家子嗣一向困難,在他之前還有九個jiejie,他跟顧玉荷的年歲都不算小了,在古代早該是幾歲孩子的爹娘,但一直卻沒有消息,家里頭能不急才怪了。想必如今有了消息,張氏也能放心一些。 正寫著,齊家卻進來通報道:“老爺,王大人來了?!?/br> 君長寧微微一怔,他在長海剛開始那一年實在是不好過,畢竟這里的官員可不是吃素的,但幸好當時這邊的海軍統領對自己分外的照顧,雖然不到言聽計從,但是卻有幾分重視,后來他才能借力打力,將長海收攏囊中。 只是那時候他卻是不知道,這位王統領卻是燕弘的人,如果不是去年的一件小事,恐怕到現在他也不會發現。這般一向,君長寧心中便有些悵然,燕弘對自己還有感情,這是他心中確定的,只是再多的感情也該是過去的事情了,君長寧絕對不可能勉強自己再去接受。如今倒是平白受了那個人的照顧。 君長寧很快放下心思,忍不住嘆了口氣,如今也不該稱呼燕弘這兩個字了。早在三年前,他離京之后不到三個月的功夫,朝廷便是一陣風起云涌,先是皇帝神來一筆,將醇親王世子燕弘定為儲君,一下子就捅了好幾個馬蜂窩。再是賢郡王、康郡王聯手醇親王居然想要起兵謀反,甚至將守護皇宮的禁軍宰殺了大半。 皇帝既然做了這一手,自然不可能毫無準備,在幾位郡王都未活過神來的時候,燕弘統領不知何時歸來的鎮北軍,直接用暴力的手段將這次謀反鎮壓,賢郡王、康郡王連帶著兩位世子死在戰亂之中,醇親王中箭下馬,雖然只是重傷,但一輩子都要躺在床上,更別說他現在身上還有一個謀反的罪名。 倒是敏親王一如既往的不摻和,連帶著燕祺都躲在家中,幾位郡王的主要目的就是皇帝,倒是并未對他們動手。事后一檢查倒是只死了幾個亂跑出去的仆人罷了。這一場戰役之中,皇帝大獲全勝,但也是元氣大傷,如果不是燕弘的軍隊及時趕到,最后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幾個儲君候選人一下子死了大半,燕祺又是爛泥扶不上墻的人物,他自己也沒有爭奪之心。理所當然的燕弘就成了眾人眼中的太子,再說皇帝原本也是屬意于他。等戰亂平定,皇帝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以李閣老為首的官員便開始推舉讓太子早日登基。 這時候的動作其實無異于逼宮,但皇帝之前自己下旨定了太子,如今這番的場面,他就是想要發作也是有心無力。再一看燕弘雖然掌握了生殺大權,但為人并不暴虐,雖然收拾了那幾個郡王爺,對燕祺卻十分禮遇,向來只要燕祺不要突發奇想的謀反,一輩子平平安安是逃不掉的,于是便在半推半就下宣布了退位。 如今回頭再看,卻覺得恍若夢中?,F在已經是永寧三年,燕弘上位之后,百姓只看到新帝勵精圖治,愛民如子,種種有利的政策一點點發布下來。君長寧卻能注意到,在盛名之下,醇親王府消失的無影無蹤。首先是兩年前先帝終于撐不住去了,燕弘趁機又是梳理了一番朝廷,無非是排除異己罷了。 而醇親王府,醇親王雖然有謀反的事情在先,但畢竟是新皇的親身父親,在情在理新帝都不該直接下手才是。所以一開始只是被圈禁起來,躺在床上生不如死的過了兩年,才對外號稱久病不治去了。一個已經過氣的謀反王爺,誰也不會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因為他有一個當今作為皇帝的兒子,恐怕連吊唁都無人會去。 醇親王一死,燕弘卻再也沒有了顧忌。首先是將醇親王的位置降了一等成了郡王,扔給了自己的庶出弟弟,當然這個庶弟不可能是燕祚,而是一向隱形人一般,不過是通房小妾所出的醇親王庶出第二子。這位新任的醇親王原本在醇親王府地位低下,就是良妃面前得力的小丫鬟都比他要強一些。他母親早早就病逝了,一向都是唯唯諾諾,只求自保,誰知道有朝一日一個大餡餅會砸在自己的頭上了。 燕祚良妃自然是不服,甚至還拿出醇親王早已寫下的遺書來,但皇帝的一句話將他們堵回去。誰讓醇親王謀反了呢,莫非皇帝還要聽他的話,再封一個會謀反的醇親王出來。燕弘之所以沒有將燕祚入獄,就是要他看著自己從天上掉落在地下,甚至還要在以往看不上眼,百般欺負的二個面前討生活,就是要他們母子過的生不如死。 新上任的醇郡王燕淮是個聰明人,不然的話也不能活到如今。他最擅長的即使看人眼色,跟新帝深談一次之后便知道自己要如何做。對于良妃,他就交給自家出生低心氣高,說話尖酸刻薄的老婆,這老婆當初還是良妃吹了耳旁風,讓醇親王給他挑的,如今一報還一報,醇親王王妃的刻薄都送給了良妃自己。 對付燕祚就更簡單了,先斷了他的財路,直截了當的分了家,一個庶子,有沒有醇親王的庇佑。燕淮要分家難道還要看誰的臉色不成。再說了,上次醇親王謀反,雖然沒有直接被剝奪爵位,但家產已經刪減了很多,為此他那位眼皮子淺的王妃已經嘮叨了許久,燕淮自然樂意給點銀錢就打發了燕祚,一來是省錢,二來就是討好皇帝。 燕祚向來都是心高氣傲的人物,這些年過得順風順水,幾乎是比皇子還要舒坦。那幾位郡王爺想要借助醇親王的力量,對他也都是客客氣氣,在京城都是可以一手遮天。誰知道野雞畢竟是野雞,有朝一日便原形畢露,當年的至交好友一個個避如蛇蝎,這也倒罷了,燕淮做人絕情的很,居然只給了他一萬兩就打發了。 一萬兩在百姓家看來是非常多,但對皇孫貴族來說那算是個屁。更別說燕淮壓根不準良妃離開,也就是說良妃的體己也不能離開,燕祚分家出去的時候,燕淮就派人在旁邊看著,多余的東西一樣不準帶著。良妃倒是想要鬧騰,但如今的醇郡王王妃也不是吃素的,不知道從哪里弄來良妃的嫁妝單子,要走也可以,只能帶走上面寫的。 良妃不過是小官之女,當年哪有多少的嫁妝,真要是這樣走的話豈不是虧死,她這些年的體己都要送給了別人,于是只能看著燕祚幾乎是被掃地出門。有皇帝的意思在,族親里頭沒有一個敢為了他們做主的,良妃的娘家要是給力的話,當年她也不至于坐不上王妃的位置。 不說那邊良妃跟燕祚多么痛苦掙扎,君長寧在這邊雖然知道的不詳細,但聽到的那些足以讓他猜測到其他的東西。對于當初燕弘的決定也有了幾分明白,只可惜明白是明白,他還是不能原諒,就算是燕弘擔心自己的安危而讓他離開,但如今跟已經登上王位,娶了皇后的燕弘,他們之間已經絕無可能。 燕弘不過是微微一愣便讓人去請王統領進來,這位王統領早前就是投靠在燕弘名下,只不過一開始就是暗棋,會被分到長海海軍倒是一件意外的事情,誰知道后來倒是這件意外,成了他青云而上的好辦法。 王統領雖然不知道皇帝跟君長寧的兩三事,但也知道皇帝跟君大人是多年相識,據說在孩童時期都在青山書院求學,當年在邊疆的時候,這位看起來瘦弱的君長寧還救過皇帝的命?;实鄣腔?,對君大人多有賞賜,幾乎每一年都要有大太監過來專門褒賞,甚至在廷議上也夸起過,這樣一來,王統領在君長寧面前自然是恭恭敬敬的。 君長寧已經放下了紙筆,看見王統領進來,笑著問道:“統領大人這時候過來,不知是為了何事?” 王統領微微一笑,他長得倒是也有幾分俊美,雖然在這位君大人面前不堪一擊,但比起其他的武人,倒是不像個當兵的:“卻是為了海關那邊的事情,如今長海附近倭寇已經被掃蕩干凈,但聽說往南邊去沿海的地方,還有倭寇活躍,近日邊有那邊的官員前來求助,不知道君大人心中如何打算?!?/br> 君長寧微微疊起眉頭,這種事情按道理自然是要幫忙的,畢竟長海的海軍力量不同一般,如果能過去南方的話,說不定能肅清沿海。但官場的事情并不好說,如果他貿貿然將這邊的海軍派遣過去,皇帝知道的話,說不定還以為他心大了。 雖然他跟燕弘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但正因為如此,他才應該更加的謹慎,畢竟感情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若是現在燕弘對他有情,自然是并不介意,但有朝一日無情了,翻出來便都是罪證。 君長寧壓根不想用整一個君家冒險,但南方的事情又不能一直耽擱下去,便嘆了口氣說道:“我明日便上書朝廷,請皇上定奪。相比皇上不會看著南方沿海一直受倭寇侵襲,到時候還要辛苦王統領了?!?/br> 王統領微微一笑,暗道只要君大人上書,皇上就沒有不答應的,就像這幾年開海關,增開港口之類的事情,那一次不是引起極大的非議,皇上卻是一力支持。事實上君大人也確實是個人才,這些年下來,長海的變化非同一般:“這是下官的職責所在,哪有辛苦一說?!?/br> 君長寧微微一笑,在他能力范圍之內,他也是希望能讓百姓活得更加輕松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他要是知道,適合燕朝現在的,自然都會拿出來用。有時候他也是感慨自己與燕弘的關系,正因為有曾經那些感情在,燕弘才會毫無保留的相信自己,但又是這份感情,每每都讓他有些恍然。 王統領看了一眼君長寧,心中暗嘆幸虧大人遠在長海,當初在秦關又是確實做出成績來的,不然以這副容貌在朝為官,并不是好事情?;实鄣膶櫺旁趧e人眼中恐怕就成了寵愛,成了旁人攻殲的理由。 君長寧并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見他略有閃神的樣子,便問道:“怎么了?” 王統領回過神來暗道不該,自己居然在君大人面前走神了,想了一下便說道:“倒是想問君大人之后的調任,不知道皇上會不會有讓大人回京的打算?!?/br> 君長寧微微一愣,想到自己的任期是快要到了,一般而言,在燕朝很少有做一個三年就馬上調任的事情,多有一些官員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一輩子,直到死在任上的,但燕弘與自己有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甚至派了這個王統領在這邊,這些年自己的消息,那個人估計是了若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