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_分節閱讀_44
于是一番博弈之下,君長寧雖然要被變相的發配邊疆,卻也得到了實在的好處,直接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成了從五品的知州,而且可見,如果幾年之后皇帝能想起他來的話,肯定還有充分的好處。當然,這個美好前景的基本要求就是,皇帝能收拾了這些郡王爺們,不然的話,君長寧說不準就要在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待上一輩子。 大概皇帝是真的惱了,送君長寧出京城的時候給足了面子,郡王爺們也沒有在這個時候搗亂,反正給了君長寧面子,對他們來說毫無利害。就是帶兵的指揮使他們也沒有插手,倒是分外的順利,讓皇帝總算是出了一口氣,才不至于直接氣炸了。 這次帶隊的指揮使出生平民,原本只是東城兵馬指揮司的副指揮,正七品的職位,倒是跟君長寧原本的一樣,向來也是個被排擠的。這次皇帝直接把人提上了正六品,也是連生了兩級,可見也是對那些投靠了郡王們的指揮使恨慘了。 君長寧并不知道那些,第一眼看見這位即將成為同僚的指揮使心中就有些嘀咕,不是別的,而是這位指揮使長相那叫一個兇惡,據說早年的時候也是邊疆戰場上鍛煉過的人,臉上一道橫貫左右臉的大疤痕就是勛章,往那兒一站就能止少兒哭。穿著一身鎧甲看起來更是有幾分兇煞之氣,看起來并不太好打交道。 當然,這都只是表象,君長寧最擅長的是什么,那就是透過表象看實質。別看這尊大神長得兇悍,卻有著一雙跟齊家相似的,帶著幾分憨實的眼睛,只可惜他眉毛太過濃密,旁人一眼看去估計注意不到這點,尤其是那身氣質直接將這份憨實掩蓋住了。 看透了這一點,君長寧倒是露出一個帶著十二分善意的笑容,坐在馬上微微一拱手說道:“在下騎術不精,趕路的時候還請指揮使大人多多見諒?!?/br> 君長寧這話倒不是謙虛,還是實打實的,在寧邑的時候,他雖然也習得騎術,但畢竟只是做偶爾的消遣,就是進京趕考的時候也是坐馬車,平時騎馬的機會實在不多。 指揮使這會兒倒是微微有些驚訝,畢竟這些科舉出生的文人,向來都是有些看不起自己個兒這些武人的,而他也知道,自己的容貌粗俗,更是這些文人厭惡的對象,以往軍中也是有幾個軍事模樣的文人存在,對他向來都是不屑一顧,這會兒看著君長寧言笑晏晏的模樣,倒是有些受寵若驚起來,開口便道:“知州大人不用多里,我叫張大虎,以后叫我大虎就成了?!?/br> 說起來一個是正六品,一個是從五品,君長寧確實是比他官高了一級,但要知道去了秦關,到時候君長寧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要想站穩腳跟,最后依靠的就是張大虎手下的兵蛋子,也幸好這個張大虎看起來兇惡了一些,但為人處世似乎較為和善。 當然,那只是君長寧的感慨罷了,在旁邊齊家的眼中,這個叫做張大虎的指揮使不但長得兇惡,對著自家少爺說話的時候也是惡聲惡氣的,那聲音大的能震破人的耳朵。當然齊家也是誤會了張大虎,這位天生就是大嗓門,這會兒在被人眼中的惡聲惡氣,其實已經是他收斂了一些的結果了。 君長寧卻不在意,他倒是能察覺到張大虎略帶著幾分不安的和善,便露出最親和的笑容說道:“那我便不客氣了,叫你一聲大虎,大虎哥也不必叫我大人,在下君長寧,還未有字號,所以直接稱呼我名字就好了?!?/br> 君長寧的一番話說得漂亮,笑得更是春花燦爛,可憐張大虎因為長得丑,就是家里頭老娘也不敢跟他和聲和氣的講話,講了好幾個的媳婦,人家雖然看重他的官職,但一見人都不肯了,說是生怕自家閨女嫁過去活不過新婚之夜,氣得張大虎發誓就要找一個膽子大的老婆。這會兒瞧著君長寧熱乎乎的笑容,頓時覺得臉上一燙,幸好他黑臉皮看不出來,只是悶悶說道:“這不合規矩?!?/br> 君長寧暗暗覺得好笑,瞧著他耳朵微微一動的模樣,倒是跟齊家有幾分相似,當然齊家雖然身材魁梧,長相卻是端正白凈的,看起來憨實的感覺更濃一些。想到這里便更是帶了幾分善意:“哪里不合規矩,如果是在人前,自然是要以官職相稱,但私下相處的時候何必這般死板?!?/br> 其實張大虎看年紀像是三十出頭的人了,當然實際上也已經二十有五,君長寧稱呼他一聲哥哥倒是不吃虧。再說能跟指揮使打好關系,那可是自己以后在秦關的保障,君長寧自然是不遺余力的,齊家雖然不知道自家小少爺為何要討好這個家伙,但他向來不敢多嘴,只是悶不吭聲的在后頭守著,生怕小少爺受了委屈。 張大虎這般看似兇惡實則憨實的人物,哪里擋得住君長寧的一番糖衣炮彈,不得不說君長寧的皮相還是帶來巨大的好處,如果是個尖嘴猴腮的人物跟你攀親戚,第一個念頭就是諂媚的專營貨色,但人長得好看了,一些舉動做起來就帶著幾分理所當然,讓人忍不住想要接受。 果然一番話下來,張大虎心中對君長寧已經改觀。他自己是個武人,但對文人向來倒是有些尊敬,雖然有些看不起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家伙,但也知道有時候人家一句話,能讓軍隊少死許多人。這會兒見君長寧不但對自己真心實意的尊敬,又實在是個風度翩翩的小少年,心里頭自然樂意親近。 再有一個也是張大虎的小心思,在家的時候他娘沒少嘮叨要是他能長成新科狀元的模樣,那別說當了指揮使,就是個小兵也有人姑娘愿意送上門來,張大虎想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跟新科狀元待得久了,總能粘上幾分不是。 當然,君長寧是不知道這一點的,他遠遠的就看見原本秦關的同知趙明德,怎么看覺得那張帶著幾分異域風采的臉有些眼熟,要說這個同知也是個倒霉角色,看他的樣子就知道肯定有游牧族的血統,據說出身有幾分不堪,在當地很有名望才能當上了同知,這次秦關出了大事,連知州都在戰亂中死去,他能千里迢迢的趕來京城,可見一番忠心。 這次一起過去的不僅僅是一萬名的軍人,還有一批朝廷賑災用的糧草藥材,這些大概才是趙明德愿意遠遠趕來的原因之一,這些東西可以救秦關老百姓的性命。君長寧再一次看了一眼趙明德,比起看似兇悍的張大虎,這位樣貌深邃的同知眼神更加的冷厲。 驀地,君長寧似乎找到了一張相似的臉孔,再仔細一看,那趙明德可不就是自己在半路上救起來的那個外鄉人,再低頭去看他騎著的馬屁,次奧,居然還是他爹君老爺精心選擇的那一匹,齊家顯然也發現了這一點,臉色更加不善起來,真覺得他家小少爺那是前有虎后有狼。 52、決絕 話說君長寧這邊想著是不是要把那件事戳穿,但轉念一想便覺得不好,如果這位趙明德大人是個心胸開闊的還好,說不得惦記著他的一份救命之恩,但如果是個小肚雞腸的,誰知道會不會反過來覺得丟了面子,心里頭記恨。 此次前往秦關,君長寧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他雖然也看過一些風土人情的小志,但到底只是紙上談兵,再說人家書上也大部分樂意講一些江南美景,誰無聊到那窮苦潦倒的邊疆去。所以到時候少不得依靠本地人出生的趙明德。 估計皇帝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并沒有用失職之罪將趙明德下了大牢。但他一個外來著,還是年輕的嘴上無毛的小子,誰知道趙明德心中服氣不服氣。再想遠一些,他一個同知沒事,倒是知州直接殉職了,里頭有沒有貓膩也不知道。不是君長寧以己度人,而是將一切都要考慮清楚。 所以眼下看來,不管趙明德是不是個心懷叵測的,首先還是要交好,不然除非他直接把人宰了,不然到了地方人家一個地頭蛇想要給他下絆子那機會可多得是。再有一個,張大虎現在看起來對他似乎挺有好感,但好感可不能當飯吃,真的出事的時候誰知道會如何,張大虎難道一定就會站在他這邊。 君長寧一番心思倒是也有必要,畢竟張大虎如果真是個憨實的老實人,真不能坐到指揮使的位置。雖然一開始他是用性命拼出來的軍功,但后來坐得穩穩當當也是事實,就是前后左右給他下絆子,愣是沒有抓住他什么把柄。這其中一來是張大虎確實沒有什么不好的愛好,第二點也正是因為他雖然老實,卻是個謹慎的性子。 卻不料君長寧這邊還沒有打算過去套近乎,那邊趙明德卻帶著幾分笑意走了過來,首先就是深深的一鞠躬,君長寧連忙伸手要扶住,這位趙大人臉上閃過一絲笑意,卻還是扎扎實實的行了禮:“大人不必為難,屬下這一禮卻是為了當日的救命之恩,如果沒有大人的好心救助,恐怕來不及趕到京城報告秦關之事,屬下便要客死異鄉了?!?/br> 君長寧心中微微一動,再看那趙明德的眼神,倒是坦坦蕩蕩,看起來貌似謙謙君子,君長寧微微一笑,扶起那人說道:“趙大人客氣了,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倒是不知那時候趙大人身負重任,若是知曉的話,少不得害得送上一程?!?/br> 趙明德聽見這話卻哈哈大笑起來,再看君長寧的時候就帶著幾分興味,他也是沒想到自己當初的救命小恩人,會是新科狀元郎,更是因緣巧合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不過瞧著這個少年郎倒是沒有那些書生意氣,更加愿意放□段跟那位指揮使交好,雖然年紀是太年輕了一些,也不知道對秦關的老百姓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 “此時對君大人是舉手之勞,對我而言卻是雪中送炭?!壁w明德又指了指身下的馬屁,倒是有幾分不好意思的說道,“當時我卻是過分了,后來到了京城便病了大半個月,再想去找恩人的時候倒是不得法,誰知道倒是機緣巧合,在這里遇到了大人?!?/br> 君長寧微微帶著幾分笑意,心中也明白他這話肯定帶著幾分水分,如果真的有心找自己的話,怎么可能一直找不到。但這個人說話的時候倒是落落大方,就像是原本就該是這樣的樣子,君長寧心中有幾分忌憚,這樣的人要是朋友自然好,要是敵人的話可是大麻煩,嘴上卻只是笑道:“我瞧著這駿馬在大人身邊倒是更加精神,可見確實是寶劍配英雄。不如就送予大人,也算是一樁美談?!?/br> 君長寧卻不知道,趙明德的話倒是真的,當初他踏進京城就找門路面圣,其中遇到的困難不足為外人道,等終于做完了這些事情立刻就大病了一場。偏偏他一來沒錢,二來也沒權沒勢的,哪個愿意幫他做事情,一來二去就把事情耽擱了。等他終于康復的時候,科舉也已經塵埃落定,君長寧騎馬游街的事情自然也就沒趕上。 趙明德倒是不知道君長寧已經將他看錯了幾分,心中還想著這個小少爺看起來嬌嬌嫩嫩的,為人處世倒是有幾分老練,至少知道籠絡人心,他心中還記得之前的恩德,想著到時候自己少不了相幫,也期盼這個君長寧是有幾分真本事的,給秦關的老百姓有幾分生機。 兩個人各有各的心思,但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倒是其樂融融的,旁邊的張大虎聽不太懂他們的官司,但也知道這兩位沒有鬧起來,這對大家自然都有好處。雖然出發之前皇帝的意思,那就是全部聽君長寧的,但狀元郎畢竟年紀小,誰知道會不會想不通抽風,到時候他也得攔著不是。 現在這兩位關系好,至少不會到了那邊鬧分裂不是,他們三個人其實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要是秦關不好的話,誰都別想得了好處去。趙明德還好,他老家就在秦關,在那邊待上一輩子也無所謂,但君長寧肯定不行,真要是那樣的話君家可不得哭死。再有一個張大虎,他還想著回來娶媳婦照顧老娘呢。 君長寧左思右想平衡相互的關系,一路上事事親力親為,跟一群士兵倒是慢慢拉攏了關系,讓他們見識到這位有文化的狀元郎似乎也挺好親近,最重要的是這位從來不會看不起他們,對軍中的事情也不會貿貿然發表意見。而齊家這時候倒是發揮了作用,這位比他家少爺更加容易融入這個大環境,很快就跟下面的人打成一團。 君長寧到底是上面的官員,不得不有些忌諱,如果真的對待他們跟朋友一般無二的話,反倒是會被看低。齊家的出現倒是讓他松了口氣,既讓他跟軍隊的關系緊密了一些,又不會過于親密反倒是礙手礙腳,從而讓他以后施展不開。 這邊君長寧一切順利,那頭君家卻差點沒鬧了一個底朝天。原來收到自家小少爺如今是個狀元郎消息的時候,那君家的上上下下那叫一個高興,君老爺愣是沒有守住辦了幾天的流流水宴,全寧邑的人都知道了君家小玉郎如今更加出息了,上門提親的人能把門檻都踏斷了。 張氏心中得意,生活里頭更是沒有半點不滿意了,雖然還是覺得那顧家的丫頭有些配不上自家的十郎,但到底君長寧走之前給她透了氣,就是君老爺也說為人斷然不能背信棄義的,所以還是將那分不滿壓了下去,只等著過些日子就去下聘。 不說君老爺張氏,就是那九個已經出嫁的姑娘都覺得面上有光,君家就是再富貴畢竟也是商戶,平日里出去交際的時候,那些個官太太管小姐什么的,總是對她們有幾分不屑。這會兒君長寧卻是給他大大的爭了氣,她們現在可是狀元郎的jiejie了,還有誰敢看不起,還有誰敢誰君家是暴發戶沒學問。 誰知道順堂的日子沒過幾天,君長寧的第二封信就如同晴天霹靂,直接把君家給炸了。原本滿臉笑容的君老爺張氏看了信齊齊喘不過氣來,張氏直接撅了過去,如果不是齊嬤嬤機靈,可得摔一個跟頭,齊嬤嬤心中暗道不妙,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但肯定跟小少爺有關。 張氏一個不好,君老爺倒是沒辦法只能硬撐著,等請來大夫一看只說是受驚過度,肝火旺之類的話,張氏悠悠醒了過來,想到之前看到的內容頓時悲從中來,大聲哭道:“我可憐的十郎,怎么就遇上了這樣的事情,誰家狀元郎不是進翰林院,怎么偏偏讓他去了秦關,這一去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 君老爺雖然也心中悲痛,但好歹還有一些理智,一把捂住張氏的嘴,讓齊嬤嬤將人都趕了出去,才嘆了口氣說道:“快別說這話,圣上的命令,難道十郎還能抗旨不成,就是抱怨也是不能,被別人聽了去還以為我們對圣上心懷怨恨,反倒是給十郎惹禍?!?/br> 君老爺知道張氏平生最疼愛最重視的就是兒子,一聽這話果然停止了哀嚎,只是一雙眼睛帶著說不出的悲意,秦關是什么地方,就是她一個足不出戶的婦人也是知道的,十郎去了那邊一來一回都得大半年,其中更是要吃足了苦頭,想到自己嬌養了這么多年的兒子現在的處境,張氏真是恨不得自己也跟了去。 君老爺早些年走南闖北的,倒是知道不少事情,對這件事的看法雖然跟張氏大同小異,卻比她多了幾分踏實:“你先放下心來,十郎是皇帝派去的知州,還有一萬名的官兵在,秦關雖然貧苦,難道還能委屈了他?!?/br> 話雖如此,君老爺心中也是擔心的,兒子小時候身體差得很,幾乎是養不大的,后來雖然身體漸漸調養的好了,但畢竟底子虛,這些年都是精心調養著?,F在倒是好,去了秦關這地方別說是藥材什么的,就是吃的都跟不上,兒子少不得要吃一些苦頭。君老爺咬了咬牙卻說道:“早些年我有往秦關那邊走過商,等過些天收拾一番,我再去走一次,也能看看十郎好不好?!?/br> 張氏聽了這話更是大驚,連忙拉住他說道:“你以為自己還是小伙子嗎,哪里能吃得了當年的苦,你也不是說十郎如今好好的,有官兵保護著他,但你不同,誰知道會遇到什么事情,若你因為十郎出了事情,等將來他回來可不得自責,快快打消了這個念頭?!?/br> 君老爺也知道以自己的身體恐怕是走不了遠路,兩人商量了一番,只準備派了家里頭可靠的管家去走一趟,一來是可以走邊疆的皮革生意,二來自然是為了家里頭的寶貝兒子。等兩人商量定了,張氏又露出幾分苦澀來:“十郎信中只說不知歸期,怕耽誤了顧家的閨女,讓她自行婚假,我家十郎這般好,她就是等幾年也是應該的?!?/br> 張氏這話卻是犯了執拗,君老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他們家愿意顧家也不能夠讓女兒等一個不知道多少年吧。再說兩家壓根就沒有定親呢,不過是口頭上的約定罷了。他倒是覺得十郎說的有道理,又勸了張氏一回。 張氏到底是通透的太太,等回過神來就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雖然心中還有些別扭,到底是拿著東西去了顧家。顧家那邊卻還沒有接到消息,見她臉色不對心中暗道莫非看錯了人,君長寧在京城另有了苗頭。 等張氏將當初的信物拿出來,兩個顧氏夫人都是面色大變,大顧氏一拍桌子就要發怒,卻見張氏倒是先哭開了,等聽明白了事情,心中也是一聲咯噔,她對君長寧向來也是看好,即使不做女婿也是丈夫的學生不是,誰知道現在卻被派往秦關。 張氏在顧家又是哭了一場,再看顧氏的表情就知道,她肯定是不能讓女兒等著十郎回來的,心中又有些怨恨,她家十郎當初高中狀元的時候,可也從未想過退婚,現在倒好,不過是去秦關幾年,顧家就不想讓閨女等著了。又一想十郎這一去不知道多少年,顧家倒是情有可原,但心中到底是有些不忿,如果不是十郎來信提了,自家老爺又是堅持,張氏自己肯定是不會先主動來說的。 顧氏心中嘆了口氣,看張氏的表情便知道她肯定不是自愿來退信物的,少不得是十郎的主意,心中對那無緣分的女婿更是多了幾分好感。但君長寧這一去到底不知道多少年,若是一兩年自家閨女自然是能等得,但若是七八年的話,玉荷還不成了老姑娘,以后十郎就算是回來了,玉荷那都等成昨日黃花了。 再說顧氏的心中,男人哪有不貪鮮的,就是自家老爺也就是那么回事兒。君長寧畢竟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郎,現在好歹也是個知州,在秦關也是一手遮天的大官了,難道還能一直守身如玉不成。在那邊又沒有長輩管著,到回來的說不定已經有了庶子庶女了,那自家閨女嫁過去可就是現成的娘了。 顧氏心中考慮再多,卻不知道顧玉荷一心傾慕君長寧,之前又知道兩家暗地里已經訂了親,甚至上次知道君長寧高中狀元的時候,張氏可是滿臉笑容說過,只等挑一個好日子就過來下定。她心中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君長寧未過門的媳婦兒,這次見張氏上門,心中便知道肯定是長寧有事,便偷偷藏在了后頭偷聽。顧氏知道女兒的心思,對她這樣的行為倒是沒有阻止。 如果君長寧是背信棄義,被京城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睛,另找了一個高門高戶的媳婦,顧玉荷固然會傷心欲絕,但最后肯定也就妥協了,畢竟她還能讓君長寧回頭不成。但這會兒聽見了事情始末,知道那人并不是嫌棄自己,只因為被派往秦關怕耽誤了自己才有退親一事,心中頓時又甜又澀。 顧玉荷聽著自家母親有答應的意思,再也忍不住從后頭走了出來,兩眼含淚跪倒下來,只朝著顧氏和張氏磕了頭,開口說道:“母親,君夫人,玉荷雖然不是讀書人,卻也知道信義二字,父親已經為我跟十郎定下了親事,那我這輩子生就是君家的人,死也是君家的鬼,絕不會因為十郎的一時困境而退親另嫁,還請母親答應?!?/br> 顧玉荷一番話下來,差點沒讓顧氏也厥過去,她也知道玉荷對那君長寧一直心生愛慕,原本兩人有婚約自然是好的,但現在卻成了大麻煩。一看張氏有意動的臉色,連忙上前一步將顧玉荷拉在懷中說道:“傻姑娘,你君家大哥也是怕耽誤了你的花期,才好心好意讓人退親,你若是如此的話,豈不是辜負了他一片好心。再則夫妻之間也得講究一個緣分?!?/br> 顧玉荷哪里聽得進去,只咬緊牙關認死理,最后直接說道,顧氏要是想讓她二嫁的話,她寧愿自己絞了頭發去當姑子,也絕對不肯對不起君家。一番話下來,顧氏毫無辦法,只恨自己讓這傻丫頭聽了這段話去,不然的話她肯定能找到借口讓她答應下來?,F在倒好,這張氏也不再說退親的話,直接摟著顧玉荷大哭,倒像是她們才是母女倆。 有顧玉荷的決絕在,張氏原本心中就有幾分不愿,最后這親事自然就沒有退成。卻說故事拿自己的女兒沒辦法,自從發生了這件事,顧玉荷只把自己鎖在房中,似乎君長寧一輩子不回來,她也是要守住活寡的樣子。 顧氏無法,苦口婆心的話勸了一大簍子,顧玉荷只聽不松口,要是來硬的,她直接就拿了剪子絞頭發,弄得顧氏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后只好去找了顧庭興,將這件事情一說,誰知道顧庭興聽了女兒的志愿不但不心疼,反倒是贊揚了一番,只說女兒要是不愿意的話不要去逼迫,竟像是要讓她一直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