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_分節閱讀_31
君長寧走進門,就瞧見有個面生的丫頭在打著扇子,看見他進來就要行禮,君十郎連忙阻止,走過去接過扇子慢慢給老太太扇起來,那丫頭也是個機靈的搬來了一個繡墩讓他坐著。君長寧這才細細打量老太太,現在天氣已經有些發涼,但老太太似乎還是覺得熱,身上時不時有些虛汗。 越是看得仔細越是顯得蒼老,君長寧在心中嘆了口氣,暗暗給自己鼓勁這次至少要考到一個秀才,不然的話再等三年,老太太卻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個時候了。正想著,床上的人卻悠悠醒了過來,在看清楚給自己打扇子的人時,老太太露出一個欣慰的笑容,又帶著幾分舍不得說道:“十郎怎么在這里,這些活讓丫頭們做就行啦,奶奶知道你孝順,但也不該累著自己?!?/br> 君長寧扶著她喂了丫頭端來的蜂蜜水,這才笑著說道:“服侍奶奶怎么會累,這些年十郎求學在外,一天都未在奶奶面前盡孝,這才是大大的不該?!?/br> 君老太太原本就疼愛他跟疼眼珠子似的,這會兒見十郎孝順更是滿意的不得了,想著那么多的老太太,最幸運的就是自己了:“誰敢說我的十郎不孝順,世界上那就沒有孝順的孩子啦,乖,聽奶奶的話,過幾天就要考試啦,你就好好歇著去?!?/br> 君長寧也知道老太太不可能讓自己一直服侍她,笑著放下了扇子,微微靠在老太太的懷中說道:“奶奶你就放心吧,十郎肯定能拿一個功名回來,等將來十郎考中了狀元當了官,就給奶奶博一個誥命回來?!?/br> 老太太心里頭開心的不行,她似乎想到了君老太爺,那人也是才華橫溢,只可惜命運弄人投到了商家,再好也沒有參加科舉的可能,后來更是英年早逝,而現在這份遺憾是要在十郎的身上結束了。一時間老太太覺得自己有力氣了許多,又摟著孩子說了好一會兒的話。 因為要備考,張氏生怕自小體弱的兒子撐不住,心里頭有些怨怪老爺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參加科考。沒瞧見人家至少也都是十五六歲的。但她向來不插嘴君老爺已經定下的事情,只是每天準備一些補身體又不會過火的東西給兒子送去,托了十郎的福,高明義和顧山峰也好好的補了一回。 很快就到了科舉的時候,寧邑縣說大不大,說小卻也是不小,尤其是他下屬的鎮、村之類的地方許多,這回各地來的童生不可謂少。顧山峰、高明義都是通過了縣試已經是童生的,君長寧卻從未參加過,在此之前要先參加縣試才行,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個月,幸好是在一個地方,倒是不麻煩。 縣試其實十分簡單,君家跟主持縣試的林大人又交好,只要君長寧有點本事就能拿到童生的名額。別看說是童生,其實里頭七老八十的人都有,也真有幾個小蘿卜頭,不過看那架勢倒像是要先試試看的。 君長寧自然是無驚無險的通過了。很快就到了院試的時候,全家人頓時緊張起來。院試跟縣試可不同,院試要是過了那就是秀才,到了這一步才算是有了進一步參加科舉的資格。秀才有著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不用跪拜、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資格,甚至還能向朝廷領取生活津貼,可謂是好處多多。 古代人向往讀人,也是因為讀書人在很多地方擁有普通人所沒有的優勢。君長寧做好了準備,跟在高明義兩人身后走向考場,君老爺心中有些擔心,這會兒又是滿頭大汗,但只是站在遠處沒有走進,院試比縣試嚴格很多,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孩子反倒是招了忌諱。 進考場是要搜身的,以防他們作弊,站在門口的衙役顯然知道君長寧這個人物,對他不過是輕輕放過,可見君老爺私下里沒少花功夫。等進了考場,君長寧分到的位置又是最好的那一批,不僅光線充足,而且通風良好,基本上不用擔心衛生問題。高明義跟顧山峰的運氣也還不錯,至少沒有被分到茅廁附近。 早在進考場之前,君老爺已經將打聽到的,主考官的喜好告訴了他。君長寧年紀小,院試又不是封了卷名的,說不準會有人因為這個將他打壓下去。幸好這一屆的主考官雖然有些古板,卻是出了名的正直,如果他文章足夠好的話肯定不會有問題。 等卷子發下,君長寧連忙收起那些有的沒的想法,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在草稿上寫一遍,估摸著那大人的口味再修改了一遍,這才再一次下筆謄寫起來,院試是不用在考場里頭待上三天的,只是分為正場一場,復試一場。說起來也十分考校人的心理素質。君長寧到底是經過高考的人,有最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倒是并沒有多少緊張。 那邊高明義已經落第過一次,這次的狀態顯然也不怎么好,從一開始就顯得緊張。正場結束的時候就跟虛脫了似的,讓人沒由來的緊張。倒是顧山峰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大概是年歲小的緣故倒是并不是很看重,顯得輕松一些。 他們三個這還是好的,院試一年一次,甚至有人考了幾十次愣是沒過的,一進考場就暈了的,種種不一而論??纪曛缶鸵戎?,君長寧暗暗想著自己的卷子,對自己倒是有幾分信心,但成績還沒出來不敢亂說,不知道因為他閉口不言,倒是讓一家人跟著擔心起來,張氏更是每天跪在佛壇面前,就指望著上天保佑。 一家人倒是君幼宣最懂同胞弟弟的心思,安慰了老太太張氏,端著小點心過來找還有心情畫畫的家伙了,一進門就笑道:“弟弟倒是輕松,太太那邊都急得上火啦?!?/br> 君長寧摸了摸鼻子說道:“我也說過啦,她們自己不能安心,等待會兒成績出來就好了?!?/br> 君幼宣微微一笑,將點心放在桌上,過去一瞧桌上的畫兒倒是有些喜歡,開口說道:“還不知道弟弟畫得一手好畫,這花兒跟真的似的,不如送了我當花樣子吧?!?/br> 君長寧想著自己常年在外,回家的時候更多也是陪著老太太張氏,跟這些jiejie相處的時間實在不多,不過是一幅畫自然不會心疼,便說道:“jiejie隨便拿去吧,要是用得好的話再來拿?!?/br> 君幼宣抿著嘴一笑,倒是有幾分少女的風采,小心翼翼的將畫兒收起來才說道:“繡好了的話送你一個荷包?!?/br> “那弟弟就等著用啦?!本L寧笑了笑,其實他身上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張氏連帶著一群姑娘親手做的,里頭甚至有老太太硬撐著身體給他做的一個荷包,要知道老太太都幾十年沒有動針線了,就是君老爺也沒有這個待遇的。 兩人正說笑著,外頭有噼里啪啦的聲音傳來,君幼宣最是機靈,眼神微微一閃站起來就說道:“定是去看榜的人回來啦,走,快跟我去前頭看看?!?/br> 君長寧心中也有些牽掛,跟著君幼宣往前走去。 32、傷逝 等君長寧隨著君幼宣走到前廳,就瞧見君老爺笑得合不攏嘴,手底下的人正拿著一個大荷包送給報信的官差。寧邑縣的人都知道君家的富貴,在知道君長寧中了秀才之后就爭搶報信的差事,當然就是因為知道來了之后絕對會有大收獲。 瞧見君長寧走進來,君老爺哈哈笑道,走過來伸手拍了拍兒子的手,只是臉上的喜氣怎么都掩蓋不?。骸昂脙鹤?,你中了秀才,以后也算是有功名的人啦?!?/br> 君長寧心中也有些高興,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秀才才是功名之路的第一步,所以雖然面露喜色,倒也好事鎮定,只是問道:“不知道高兄和顧兄有沒有消息?” 君老爺下意識的看向那個報信的官差,結果他也不是很清楚,幸好這會兒去看榜的下人也回來了,瞧見官差已經進門心中有些不樂意,想著這些家伙就會搶走好差事,但還是笑著回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咱家少爺可是案首呢,小人也瞧見了顧少爺和高少爺的名字,都是榜上有名?!?/br> 這話一出,站在旁邊原先有些忐忑的兩人倒是大大松了口氣,畢竟雖然他們跟君長寧的關系不錯,但要是小了許多歲數的小弟弟中了秀才,他們卻落第的話總是不好看的。雖然長寧是案首,但他們也不會空手而歸不是。 君老爺在賞錢的時候從來不吝嗇,又是大手一揮,家里頭上上下下都多了一個月的月錢,又說要大宴賓客,看得君長寧哭笑不得,等官差走后拉著他說道:“爹爹,這才只是院試,秀才功名的人可不少,不如等兒子真的博得功名的時候再說吧?!?/br> 君老爺其實也是一時之間太興奮了,哪里不知道出頭椽子的壞處,自然不會在中了秀才之后就大肆宴客,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家多么眼皮子淺呢。只是鄉試三年一次,最近的一次也得是明年秋天,君老爺這會兒有些心癢難耐。 這邊顧山峰跟高明義倒是下定了決心,等這次科舉的成績出來了就返鄉,他們在君家已經打擾了不少時日,雖然君家上上下下都沒有說什么,但終歸不是很好。這會兒便出來辭行,君老爺自然是多番挽留,但兩人還想著早日將好消息傳回去,君老爺無法,只好給他們安排好了馬車,送了兩人離開。 等前頭熱鬧完了,君長寧才發現君幼宣不知何時消失了,大概是往后頭報信去了,當下拉著君老爺往后頭走,一邊笑道:“奶奶跟娘親大概已經知道消息了,這會兒肯定會高興?!?/br> 君老爺也想到了老太太的事情,有些欣慰的拍了拍身邊的兒子,十郎現在才十歲,不過是到他胸口的高低,卻已經有了功名,為君家大大的爭了口氣:“十郎做的很好?!?/br> 這邊兩人剛進了老太太的榮福堂,里頭又是一連串的賀喜,君十郎只覺得耳邊閃過無數人的聲音,到最后就是君老太太直接把人摟在懷中,又是一番心肝寶貝的疼愛,張氏倒是也想這般做,只是她畢竟不能跟老太太爭,只是看著小兒子的眼神幾乎要柔的出水了。 “十郎,我的好十郎,以后咱們君家也是有門第的人家啦,以前你爺爺天天念叨著科舉,只可惜造化弄人,誰知道現在我的十郎圓了老爺子一輩子的夢?!痹诶咸磥?,秀才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至于以后能不能考中舉人什么的,要是可以她自然開心,要是不行的話,一個秀才也能讓老爺子在地下瞑目了不是。 君老太太這會兒十分欣慰自己當初的決定,如果不是自己看中了書香門第出生的張氏,想盡了辦法將她娶了回來,也不能生出這般聰慧的孩子,要是像其他商家娶一個沒見識的女人回來,整天就知道寵孩子,那十郎哪里能小小的年紀就博得了功名。老太太這會兒倒是不記得自己以前還曾經怪過張氏逼得緊,那個小小的孩子就開始讀書認字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就是那些個姨娘小姐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霉頭,事實上十郎要是取得了功名,以后青云直上的話,對她們也只有好處的。家里頭六個姨娘,這么多年過去,聰明的都知道君老爺的心思都被張氏抓的緊緊的,她們這輩子別想再有孩子了,唯一的指望就是女兒,而女兒在夫家的地位,可不就是要靠著十郎來撐著。 唯一一個腦袋有些拎不清的七姨娘,這些年沒少被張氏敲打,偏偏不管是君老太太還是君老爺,對她都是不冷不熱的,有時候還要幫著敲打兩句,讓她不得不收斂了脾氣。幸好張氏在感情少吝嗇,在物質上從來不會虧待了這群姨娘小姐,畢竟她們走出門也是代表了君家的面子,君家有的是錢,用不著在這種地方給別人看了笑話。 這會兒七小姐八小姐九小姐都在,她們早就準備好了賀喜的禮物,這會兒倒是都拿了出來,都是一些喜慶的帕子荷包什么的,總是讓張氏看一個滿意,讓她知道自己惦記著兄弟,以后嫁人的時候也能多幾分好處。 倒是張氏看著有了惆悵,要是十郎不是幼子而是長子,家里頭絕對不會有這些個鶯鶯燕燕,十郎年紀要是大一些,在大姐出門之前得到了功名,君玉宣說不準還能嫁的更好一些。 當然這一切都是張氏心里頭想想罷了,十郎已經再好沒有了,她還能再求什么。君玉宣跟君怡宣嫁的人家雖然說不上高門子弟,但總歸日子也都是和和美美。她這一輩子除了這些姨娘礙眼之外,實在已經是再好沒有了。 老太太畢竟年紀大了精神不濟,一會兒功夫就開始瞇眼了,張氏做主讓大家都散了,回頭晚上自家人一起吃頓飯熱熱鬧鬧,又給幾個姑娘都送了消息過去,嫡女庶女都一樣,這一點上張氏可不會讓人挑刺兒。 等回到自己的房中,張氏總算是舒舒服服的出了口氣,又吩咐人將一些珍貴禮物送去前頭,那是給君長寧帶去給主考官的禮品,君老爺會親自帶著他走一趟,君家不缺好東西,這會兒張氏可是非常大方。 等一切安排好,張氏才有空坐下來,齊嬤嬤有眼色的上前給她捏了捏肩膀,笑著說道:“夫人這可是放心了,小人早就說過,十郎小少爺是個懂事聰慧的,這不是不用別人cao心,自己就考中了功名,這可才十歲,誰家十歲的孩子能這般出色的?!?/br> 張氏嘴角的笑容也拿不下來,拍了拍齊嬤嬤的手說道:“就你會說話,其實我哪里不知道十郎的懂事,只是想到當初大夫的話,痛恨那句慧極必傷罷了。只是這些年十郎身體越發好了,并不曾生病,倒是讓我放心不少。不然的話我可不能答應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受累?!?/br> 齊嬤嬤也露出了笑容,又皺了皺眉問道:“太太,那舅老爺那邊是不是也要報個信,十郎小少爺畢竟是他的親外甥,舅老爺雖然說官位不高,但到底比君家多幾分人脈,小少爺以后真的要進京趕考的話,舅老爺還能不照應著?!?/br> 張氏一想覺得也是,雖然這些年因為弟媳李氏的緣故,他們兩家走的并不近,只是一般年節的往來罷了,但到底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弟,這個弟弟還幾乎是自己帶著長大的,要說沒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前些年的時候張氏自覺被傷了心,這才淡了往來,現在一想倒是覺得是有必要熟悉一些,那李氏看不起自己,無非是因為他們家是商人,身份低下的緣故,現在十郎有出息了,她總不至于還是那副嘴臉。 張氏一番計較,到底還是派人過去報喜,卻不知道就是因為她這些年對家里頭十分冷淡,銀票事件之后,她弟弟張杰人是個要面子的人,嚴令家里頭的李氏再問君家要錢,以至于李氏對張氏更為不滿,這個不滿在看見壓根沒有以往豐厚的年禮時達到了極點。 也是李氏壓根沒有想到,自己送給君家的那都是什么東西,以前張氏愿意添補娘家,那誰也沒話說,張杰人壓根不是會賺錢的料,每年不過是那些俸祿,以前有張氏的大手筆供應,李氏連帶著一家子的孩子都穿金戴銀的,后來張氏發了狠,剛開始李氏還想等著那邊低頭,誰知道張家的日子卻越發不好過起來。 在接到張氏報信的時候,李氏心想著到底還是要求到她的手中,哼,不過是個秀才,誰都知道君家在寧邑有錢有勢的,買通一兩個考官誰知道。秀才的考試可不是非常嚴格,十歲的小孩能靠著自己的本事中秀才,她才不會相信,要知道她兩個兒子都還沒有考中呢。再一看張氏居然沒有奉上銀票,心中更是不痛快,直接隱瞞了這個消息,以至于將來兩家越行越遠,再也沒有了復原的可能性。 張氏這會兒還不知道弟媳李氏的手段,畢竟寧邑雖然跟京城不過是幾天的路程,這十年來兩家的關系疏遠,她并不是很清楚張家的事情。要是知道李氏不但不為十郎高興,還猜忌十郎是買來的秀才,估計會直接斷絕兩家的關系也不一定。 這邊張氏剛把消息傳出去,那邊卻又小丫頭匆匆忙忙的走進來,齊嬤嬤眉頭一皺,厲聲喝道:“毛毛躁躁的做什么,太太的屋子也是你能亂闖的嗎?” 小丫頭兩眼含淚,連聲說道:“奴婢該死,太太,是老太太放里頭的翡翠姑娘讓我過來的,說,說老太太可能不好了?!?/br> 張氏心中一驚,暗道老太太雖然身體一直不好,但剛才精神頭還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好了。不行,今天可是十郎的好日子,要是老太太直接出事的話,觸霉頭還是小事,以后十郎進了官場,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拿這件事說話,指著十郎不孝順呢! 張氏聽了這話顧不得整理行頭就急急忙忙的過去,這會兒君老爺兩人都不在,那群姨娘也都會了院子。翡翠雖然是老太太身邊的人,但跟張氏的關系一直不錯,這會兒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太妙,當下只通知了張氏,拘著一屋子的丫頭不準伸張,留著明珠在里頭伺候。 張氏一看情況心中就是一聲咯噔,咬了咬牙還是開口說道:“讓人去請大夫,就說老太太高興有些上了頭,讓他來看看?!?/br> 翡翠聽了這話倒是松了口氣,忙不迭的出去了。其實也是君老太太跟張氏的關系一直不錯,君老爺又是頂頂孝順的人,張氏怎么樣也不至于為了隱瞞消息而不準請大夫的。 等張氏進了屋子,明珠正扶著老太太喂了一口水,見老太太能喝下去張氏便松了口氣,至少情況沒有太壞:“老太太,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媳婦已經讓人請了大夫,老太太可千萬不能有事?!?/br> 君老太太也是剛剛清醒過來了一些,想到自己居然在孫子大喜的日子昏了過去,也是有些痛恨自己不爭氣的身板,她比張氏年紀大,看的也更多一些,自然知道自己若是真的這時候去了,對十郎就只有壞處的。 老太太對十郎的疼愛那是張氏也比不上的,這會兒靠著一股子精神氣倒是撐了過來,反倒是比剛才精神頭更好了一些,等到那大夫來了之后一看,只說老太太需要靜養。等出了屋子張氏再問,才告訴老太太的身體恐怕就是這幾個月的事情了。 張氏與老太太雖然年輕的時候有過隔閡,但那都是因為子嗣的事情,自從十郎降生,兩人的關系就跟親母女似的,這會兒臉上忍不住帶出一些來。老太太倒是知道自己的身子骨,反過來安慰道:“有什么好擔心的,我老都老了,也活夠了,只盼著多活一些時候,可不能因為我的事情耽誤了十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