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田園風光_分節閱讀_5
陳氏說道:“你能這樣想就最好了,我只是怕以防萬一罷了。畢竟男方家的身份不一樣,是很注重名聲的。我可不希望有朝一日,有人拿著婚約的事情到處亂說。呵呵,倒不是說你們家的人亂說,是怕別人嚼舌根子,所以往后遇到這樣的人,還請你們沈家人給他們說清楚。這人呢……” 薛鑫好歹還有點良心,拉著陳氏道:“事情說清楚就行了,賴在人家這里干什么,回去吧?!?/br> 沈家一家都沒有挽留他們,雖然只有沈君熙壞了嗓子,但是卻像全家都壞了嗓子似得,沒一個人說得出話來。 沈君熙一手拉著一個,強行將他們拉進屋里。然后放下背簍,轉身進廚房端出早飯來,慢慢擺上桌子,用堅定平和的眼神勸慰父母,給父母夾菜吃飯。 “熙哥兒……”楊氏紅了眼圈道,都是他們做父母的沒用啊,別人都欺負上門來了,他們卻只能裝啞巴,什么也做不了。 沈君熙搖搖頭,沒事的,不在意。 沈東明對兒子說道:“別難過,退了就退了,天下間又不是只有他家有女兒?!霸捳f這年代確實不好找姑娘,能遇到一個已經是幸運了,大多數父母都喜歡把女兒高嫁,能留在鄉下出嫁的少之又少,他心虛地看著沈君熙道:“沒有姑娘也沒什么大不了,咱們娶個俊俏的小子也行,你說是不是?” 不曉得他家熙哥兒喜歡不喜歡小子,這年頭姑娘難得,有些不喜歡小子的也只能娶個小子回家過日子。雖說孩子是生了,可是吵吵鬧鬧地不安生,看著不幸福。 沈君熙拍拍沈父的手,示意大家快些吃飯,飯菜涼了不好。娶媳婦的事情不急,說句令父母擔心的實話,他對娶媳婦什么念頭都沒有,一點都沒有了。 他眼下還不知道,馬上就會有一樁轟動整個茶山村,乃至轟動整個梨花鎮的親事砸在他頭上。 第三章 薛家姑娘要和縣令主薄家議親的事兒,在村里傳開了。說到薛家姑娘,便不能不提沈家大房的沈君熙,當初他們倆家議親有一部分人知道。 可能是陳氏在外面說了什么,那部分人議論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沈家和薛家也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當初人家姑娘還那么小,用不著急著訂出去,姑娘又不是沒人要,更何況薛家條件那么好,還擔心姑娘嫁不出去嗎?” 殊不知,當初薛家就是怕錯過了沈君熙這個會讀書的好苗子,才早早地定下來?,F在反口那么一說,眾人好像也很能接受,畢竟沈君熙落魄了,拿什么去娶薛家的姑娘? 不是沒人站出來幫沈家說話,說薛家人勢利眼,出爾反爾。 旁人馬上笑道,那你捫心自問,要是和沈家定親的是你的女兒,你樂意讓女兒嫁過去嗎? 那人訕訕地道,當初定親不就是圖人家好,現在人家不好了立刻拋棄,說來說去都是自作孽,關人家沈家什么事。 如今倒好了,沒人說薛家的不是,倒是人人都在笑話沈家的落魄。 沈家本家的老太太從晚輩的口中聽聞了此事,如今她跟著老三沈東英,老三的媳婦王氏問她,老大家的這事兒要不要插手?那薛家有點欺人太甚了,老大雖然分家出去了,可到底是姓沈的。 老太太就沒那么激動了,她做沈家媳婦的時候,上頭婆婆抱養了她第一個孩子,也就是老大沈東明。后來她又生了老二老三,自己都看顧不過來,哪還有心思去想老大沈東明。 在別人跟前養大的,當然比不上在自己跟前養大的。老太太和過世的婆婆關系不太好,連帶著看老大沈東明也不順眼。熬到婆婆吳氏過世后沈東明到了娶妻的年紀,娶的是吳氏給他定下的楊氏女。 老太太當家作主母之后,對沈東明夫婦處處漠視,她十分看不上這個被婆婆教得既不聰明又不會來事的大兒子。沈老爺做了一輩子讀書人,他和妻子一樣對老實愚鈍的大兒子不喜,反而偏愛能讀書的老三。 至于沈家老二沈東齊,他雖然不會讀書,但是他會經營。他家的茶園是整個茶山村最大的,賺的錢也是村里最多的。十年前,沈家老二聯合老三在村里開了一家沈氏私塾,將沈家在茶山村的地位勞勞奠定下來。 沈君熙就是在那時候顯露了讀書的才能,那幾年是他們家和本家關系最好的幾年,因為沈家老爺有幾分看重他。不過這一切在五年前全毀了,他們家和本家的關系一夜之間又回到了從前。 人生冷暖,也不過如此。沈東明再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張口到本家要一分錢,是他咬著牙到碼頭上扛貨物,一文錢一文錢攢下來,治好了妻子和兒子的病。無奈怎么努力,他們家熙哥兒還是落了不能說話的病根,這是沈東明最難以釋懷的地方。 經此一事之后,他對本家算是徹底絕了念想,什么父母兄弟,都沒有自己來得可靠,他不去肖想了。 沈母楊氏神情落寞地從菜地里回來,肩上扛著鋤頭,手里拎著一把青菜。進院里瞧見丈夫坐在門檻上抽煙,她輕聲勸道:“少抽點煙,你那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边@兩天夜里總是聽見丈夫咳嗽,她尋摸著上哪摘點枇杷葉子回來煮水給他喝。 “沒事?!鄙驏|明磕磕煙桿,問道:“咋啦?看你那副受氣包的模樣?!边@倆天外面風言風語呢,他叫妻兒不要聽不要聽,偏生妻子受不了半句閑話。 楊氏扭頭道:“我做飯去了?!狈畔落z頭和青菜,“熙哥兒呢?” 沈東明沖著廚房努努嘴,“炒茶?!?/br> 楊氏吃驚道:“熙哥兒會嗎?” 沈東明道:“你進去瞧瞧?!?/br> 廚房里頭,沈君熙動作熟練地翻炒著茶葉,偶爾撈點在嘴里嘗嘗,火太大了就除火,火太小了就添柴,做得挺穩當的。楊氏站在門口欣慰地想,有他爹的風范。 沈家炒茶的手藝一代傳一代,沈東明是他爺爺在世的時候手把手教的。這一代傳到沈君熙,他起初為了科舉幾乎沒怎么接觸炒茶,是后來發生了變故才撿起這門家傳的手藝。 學藝至今有三年了,今天算是第一次單獨動手。 沈父尾隨楊氏進來道:“怎么樣,我嘗嘗?!?/br> 沈君熙回頭發現父母,便笑了笑,把炒好的茶葉用竹子編織的簸箕端給沈父。 “看顏色還不錯?!鄙驏|明隨手扒了扒,拿起一小撮放進嘴里嘗嘗,他評價道:“過火了,太脆,下次注意點?!?/br> 沈君熙認真點頭,用手語表示明白了,下次會注意的。 楊氏也嘗了嘗,覺得跟丈夫炒出來的茶葉沒什么倆樣,說道:“這不是跟你炒的一樣嗎?”熙哥兒是第一次自己炒茶,她覺得能有這火候就已經很不錯。 沈東明道:“你是師傅還是我是師傅?”做師傅有做師傅的內行,徒弟第一次動手千萬不能贊得太滿,好也要說不好,還有進步的余地,那才行。 楊氏笑道:“我是外行人,您是師傅?!?/br> 一家子裂開嘴笑了有一會兒,沈東明拍拍手道:“今天的茶都交給你炒,等你炒好了我親自去賣?!彼椅醺鐑旱谝淮纬吹牟?,做父親的想聽聽客人的評價。 沈君熙點頭答應,回頭把剩下的茶葉炒完。 他們家的茶園不算大,每到清明前后這兩個月,月月都有不錯的進賬。清明茶過后就是夏茶,夏茶味重而偏苦澀,不如春茶細膩清香,賣得不是很好。到了秋天茶市又回暖,因為秋茶好喝,味醇而香遠。如果說春茶是位妙齡少女的話,秋茶就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婦。 就沈君熙自己而言,嗯,他家不喜歡喝少女也不喜歡喝少婦,他喝的都是夏茶。 沈東明說要親自去賣茶,沈君熙就不去了。對于梨花鎮,他的心情有點復雜。既想故地重游,又近鄉情怯,恐怕去了也無用。 ××××× 宋滿派心腹何三去茶山村打聽姓沈的人家,何三收了宋金梅不少好處,回來說了沈家不少好話。他說沈家是村里的大戶,家中有人經商,有人開私塾做先生,祖上一直都是讀書人,家風很是有口碑。 原先聽說是個貧窮的泥腿子,宋滿很不樂意結親。眼下情況又不同了,至少那個男人還是個秀才公。宋滿大字識得幾個,也是后來有錢了才學的,他最喜歡和讀書人打交道,那樣顯得他有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