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這時候幾個有野心的皇子在此事上非常有默契認同燕王的說辭,的把太子逼死了,只要最名正言順一死,誰都有機會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可是誰又都不服誰。燕王最有勢力,要當皇帝,但是這時候,其他皇子又聯合在一起,反咬燕王一口,認定燕王害死皇帝,陷害的太子的,幾個皇子又聯合起來反對燕王,朝廷亂成了一鍋粥。 消息傳到獨孤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后的事情。 “連天都幫我們?!笔捑懦僧惓i_心的說道,老皇帝終還是老了,他身邊的人,大概見老皇帝快不行了,便開始向年輕氣壯的皇子們投誠了。老皇帝提早駕崩,蕭九成有些意外,又完全不意外,但是無論如何,這對獨孤家來說,這都為獨孤家提供了最好的時機。 千雅早已經沒辦法用上一世的事情判斷未來走勢了,這一世,老皇帝竟然還提早了幾天死的,想到朝廷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千雅就有種躍躍欲試的興奮和期待感,終于要開始了嗎? “千雅現在應該馬上帶兵去寧王封地,把寧王安全的接過來?!笔捑懦勺屒а湃グ褜幫踅舆^來,這事,蕭九成還不放。他們手中必須握一顆留有皇族的血統的棋子,才能師出有名。之所以選寧王,只是因為寧王沒有爭奪皇位的野心,也沒有爭奪皇位的勢力,他是宮婢所生,沒有母族勢力,又不受皇帝重視,所以封了封地之后,就很識相的離開的京城,回封地了。又正好他的封地離獨孤家的封地不算太遠。 “沒有問題,我這就帶五千精兵去寧王封地?!鼻а耪f道。 寧王因為母親身份卑微,雖然貴為皇子,卻從小看其他皇族的臉色長大,封了封地就藩之后,才過上兩三年的逍遙日子,如今看到無數的精兵把寧王府圍住,都嚇傻了,有種天降橫禍的感覺。 千雅到了寧王封地,軟硬兼施,把膽小的寧王請回獨孤家的封地。 獨孤家打著寧王的旗號,開始招兵買馬,卻一直按兵不動。 朝廷還是魏王當上了皇帝,但是因為得位不正,難以服眾,在京城的皇子有部分被他殺害,還有部分逃回到藩地開始舉兵起事,而且其他一直蟄伏的蠢蠢欲動的勢力也開始各自占地為王,爭奪地盤互相廝殺,天下始亂。 這時候,天下的旱情加重,已經到秋收時節,百姓們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收成,便被各路的勢力掠奪一空,百姓無以為食,只能變成流民,開始到處流竄。 獨孤家九城大概算是最為安定的九城,一直在吸收流民,卻還未開始起兵。 第136章 “流民越來越多,我們為什么不像其他勢力一樣,只收壯漢,這么多老弱婦孺,再多的糧食,也不能這么耗啊?!豹毠抡\問道,知道獨孤家九城收流民,不管老弱婦孺都收,城中都快沒有更多地方安置了。 “要得天下,就要得民心,獨孤家仁義的名聲,傳遍天下,到時候才能天下歸心?!笔捑懦蓪Κ毠抡\說道。 “話是沒錯,雖然五年來,我們的糧食備得十分充裕,但是流民的數量,越來越多,確實經不起這么耗法,而且必須要保證軍隊的糧草,得做出一些限制才行?!豹毠聲x覺得蕭九成的想法沒錯,但是還是必須對流民做出一些限制,而且各種各樣的流民混雜其中,怕是不好管理。 “那么多壯漢,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我們連他們的親人都收留,他們才能對我們忠心耿耿,上戰場,才能沒有顧忌,不怕死的將士,才能成為精悍的軍隊,一戶一戶的,更好管制。放多少流民進來,都沒有關系,前提是要做好流民管制和安排。從流民進來那天起,我就已經在思考如何安置。這是我目前的設想,每個流民進來,都編排入號,搭草棚,安置住處。城裝不下這么多人,就再次擴城興建,九城都按京城的的規模來擴建。這時候,擴城就不需要任何一個壯漢,都由這些都由吸收進來的老弱婦孺的流民來建。也就是以工代賑,按工分來分糧,就算一個五歲孩子,能搬一塊磚也有工分,積累的到一定的工分,便可以去換糧。到時候必定會大規模擴建,到時候里面的為內城,外面擴建的便為外城。等九城的規模都有京城那么大之后,容納了這么多人之后,再考慮不用吸收流民,父親和千雅覺得如何?”蕭九成問道獨孤晉和千雅。 “京城足足有百萬人口,九個京城那么大,近千萬能扣,那豈不是把天下五分一的人口都聚集在這里,我們哪有那么多的糧養得起九百萬人,其實九成根本是沒打算停止收納流民,不過關于流民安置的方法倒是極好,先安置流民,總之先把軍隊要用的糧餉先預留著,其他的糧,你能安置多少流民,你看著辦吧?!豹毠聲x說道,他就怕蕭九成在這個節骨眼上婦人之仁。 “父親,我相信九成?!鼻а艑κ捑懦傻哪芰€是很信任的。 蕭九成看向千雅微微笑了,千雅最近越來越懂得夫唱婦隨了,基本上自己提議的,千雅都會遵從照辦,這樣無條件被千雅信任的感覺真好。 “軍隊用的糧,我已經預留好了,父親盡管放心吧?!笔捑懦蓪Κ毠聲x說道。 “九成辦事,父親自然放心,流民的問題上,都由你來決定吧。 “父親,那么多勢力都起兵了,為什么我們還一直按兵不動呢?”獨孤誠已經恨不得馬上上戰場殺敵,等等等,他等得都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