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越之圈養影衛、和哥哥們的同居日常(NPH)、[韓娛VI]極品女也有春天、相伴憑欄看月生、永久的敵人、遇見席北城、BOSS都有??![快穿]、一條魚的都市生活、[名柯同人] 赤井他男朋友又失憶了、競劍之鋒[重生]
在殿外踹房子的時候還覺得好笑,現在到了殿內,放下鋪蓋,就覺得天旋地轉,乾坤位移,惴惴不安。 熬過剛開始數日的心驚膽戰,又聽著朱厚照幸福的小呼嚕聲,漸漸放下心來。 …… 關于吳瑜等‘宋高宗擁躉’試圖把南宋的問題,甩給南方人血性不足,生性軟弱,戰斗力不足的原因。 南方人對此非常不滿,本來南方文人就出的不少,當即開始編纂自己南方義士志,我們雖然州城之間互相內斗,互相瞧不起,但在國家大義上從來不含糊。 四川八柱這苦戰幾十年不敗、不投降的八座城中的人最為憤怒,紛紛破口大罵不止。 其他南方人,尤其是更南方的地方,紛紛表示憤懣,我們怎么就沒有血性了? 閑的沒事罵我們是百越蠻夷,兇殘無禮,現在打不贏了就說我們太軟弱? 再看看你們北方人,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所有北方人立刻挑出來應戰,憑什么罵北方人?秦檜老家在哪兒?蔡京老家在哪兒? 朱元璋就定都南京,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定都南京還能打回北方的皇帝吧?你們宋朝的皇帝就是不行。開國皇帝收服燕云十六州,打了那么多年沒有成功,洪武皇帝用了多久?是十年?五年?不,是一年。這說明了什么? 雙方立刻開始以長江為界,開始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互罵。 地域牽扯太廣泛了,雙方外加勸架勸和的第三方,吵的團花似錦,詩文佳作迭出,整個文壇一下子就變得很有活力,不再拘泥于寫漂亮的女鬼jiejie。 武曌:“很好?!?/br> “很好?” “這哪里好?” “學士,我看朝野之中議論紛紛,對咱們現在的爭論都很不滿,恐怕是……” 武曌不怕局勢亂起來,人們的議論算是什么?怕別人的議論,就別做事了! “朱熹生于宋高宗年間,成名于宋孝宗前后。他們理學門人常常說宋朝打壓理學,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又說明朝的太平和長久治安有他們理學士大夫的一份功勞。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有誤區。我認為不會有人以為,南宋推行理學能穩固住天下,但我聽說了一些事,有些人真是這樣認為的。讓人們看看,在什么環境下出現的理學,儒生不能富國強兵,只能約束自己。這本來不壞,管的太多,奉為圭臬,這就錯了。等到明朝覆滅之日,就是他們理學傾覆之時?!?/br> “理學認為道統高于治統,表面上的滅人欲,實際上為抑制君權。如果點明背景在宋朝,或許會有很多人贊同?!?/br> 吳瑜心中若擂鼓:“怎么會呢。宋高宗本想盡展所長,他也想收復河山,救回父兄。如果不是朝中那些文臣反反復復的勸和,對金人聞風喪膽,個個主和,又怎么會有這樣凌亂的局面。倘若朝廷上下一心,局勢尚未可知?!?/br> 不是南方人的錯,是主和派的錯,是理學想要抑制君權!像徽欽二宗那樣不講理的皇帝壓制不住,只能壓制住九哥那樣講理的皇帝。 唉,每每聽到則天皇后呼九郎,就覺得酸楚。同為高宗,同為九郎,怎這般的天地之別。 “但是……但是張居正現在執掌天下書院,正在壓制這件事?!?/br> 吳瑜:“哈哈哈,他如何壓制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且不說,我看到有不少人見了他痛哭流涕,生前被他封禁了書院,死后剛剛清凈了沒多久,又被他封禁了書院?!?/br> 庶士們都笑:“那些人還聯名上書閻君,說如果還讓張居正掌管天下書院,他們就要投胎去清平人間?!?/br> “閻君特許判官給他們加急辦了投胎的手續。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這地方可不興慎殺,哦,應該是慎生?!?/br> “張居正倒是比于謙多一份進取心,于大人現在還在歸隱田園?” “但也沒事事順從他的要求。沒有獨尊道家或是獨尊法家,也沒有給思想學派分級?!?/br> …… 閻君們正在給他講道理:“沒有明確的法條就沒有法律漏洞” “現在人們的思想很沉重,缺乏上古時期的天真爛漫,漢唐時期的瀟灑風流,就是因為想得太多了?!?/br> “秩序的產生導致了無可挽回的混亂。這個說起來有點復雜,古羅馬法學家寫的自然法,你看了嗎?” 張居正:“看了一些?!钡馗泻芏嗥嫫婀止值臅?,他看了一些,其中有些令人驚詫,是另一番道理,但也是道理。 “古羅馬這些法學家還研究過我們地府的秩序,可以類比為陪審團制。人間宗族開會可以類比為公民大會……我們但不會殺掉蘇格拉底?!?/br> 嬴政的態度很簡單:法治高于人治,人容易被左右,沒有統一標準,我除外。我就是法律本身。能長生不老永遠執政,真是快樂。 張居正:幸好我補了所有沒聽說過的歷史。 “這和不能獨尊某一學派有什么關系?如果不定下一個標準,拿什么教學生?” 嬴政:“都教。法道墨兵四家的思想,都應該學?,F在不會皓首窮經,耐心的學上幾十年,在入仕,也不晚?!眳物裟翘炜军c心失敗,就跟我說什么好飯不怕晚。我能等她從揉面開始重新做,學子們的時間不值什么,就應該學全了。誰讓他們不是天才。 白發閻君:“沒錯。道法墨兵四家的思想,鬼都應該懂。慈、儉、清凈;嚴明法紀;不辭勞苦;能戰能勝?!?/br> 其他閻君紛紛表示贊同,沒錯啊我們都會啊,這不難的。 張居正心說這個標準定的實在是有點高了,幸好不是考試標準:“這四學派的順序如何定奪?” 在閻君們爭論了小半個時辰之后,他走了。 又繼續爭論了很久。 第387章 為什么張居正總能混的這么好?為什么我們活的時候被他壓迫?死后還要被他壓迫? 這是很多明朝鬼魂的思想,還是那些能說善道, 能文能書的文人, 才感到了壓迫。地府一向自詡寬容自由, 卻讓他們在傳播理學思想時舉步維艱,真覺得舉步維艱。 “壓制了理學, 別人就都自由了?!?/br> “是因為他們不寬容才不能共存?!?/br> “話雖如此,張居正的確出奇,縱觀三千年歷史, 哪朝的官員不是等朝代結束之后再授官任用, 唯獨對明朝的官員高看了一眼, 于謙、陸炳、張居正他們幾個,匆匆忙忙就就任去了?!?/br> 發現這件事的何止是地府的官員們, 就連那些反對張居正的理學士大夫都讀過陰間選官的標準, 對另外兩位不敢說什么, 于謙真清廉近神仙, 陸炳暗中救護的文官不計其數,唯獨張居正, 是個公敵。 被他關閉的書院的院長, 在生前就寫文章罵他, 死后剛開了一個書院, 和人們一起探討文化道德, 結果又被關閉了書院,無事可做繼續罵他。 閻君們正在埋頭處理奏本,忽然看到其中有一份百姓上奏的奏本——各個部門貼在奏本上的標題小紙條顏色不同, 還會寫上部門的抬頭和大綱。只有普通百姓上奏時才會用白紙折子,也沒有抬頭。 里面問的就是為什么張居正生前奪情不必守孝,死后又奪情不必等明朝滅亡就可以出仕。他比別人究竟有什么不同?閻君制定的禮法,自己都不在意,如何服眾? 閻君們簡短的探討了一下:“說的有道理?!?/br> “沒錯,我們是不應該這么做?!?/br> “自己制定的規則,居然就這么忽視了?!?/br> 當即修改陰律:官員都要等朝代結束后才允許任職——這一條堅決不變。后附條款:該官員生平忠直但下場凄慘除外。像是這種生前被斬首示眾、或者死后被抄家差點滅門的,他們和皇帝的君臣恩義已經斷絕了,可以用。 即便是世受君恩,被殺這一點也已經結賬,一點都不擔心再有什么變故。在現在志同道合想要搭救宋高宗的人群中,肯定沒有岳飛,誰也不能對他道德綁架。 不合適所有人都知道閻君每隔一甲子都考慮微修陰律,就以為是專門為了張居正做出這樣的改變。知道內情的人死的時間長了,不復青年時的活潑跳脫,自己談笑一陣子也就罷了。 很多地位不上不下的鬼酸的不行:“真是的,張居正長得君王寵愛?!?/br> “也不知道萬歷皇帝知道這事兒有何感想,這要是洪武皇帝聽說了,非得弄死他不可” “張居正上輩子不會是楊貴妃吧?!?/br> “也有可能是馮道,聽說馮道輾轉諸帝之手,一點都沒被忌憚?!?/br> “他除了在人間狀元及第,長相英俊,為人風sao,嚴苛不近人情之外,還有什么好處?” “他雖然能干,可是他貪污受賄?!?/br> “張居正比起海瑞可差遠了?!?/br> “當年萬歷皇帝在他胃病發作時,親手煮面給他吃,到現在不掛念半點君臣恩義,就另覓高枝了?” 馮道:聽你們說的好像我在道德上有另類的問題。第一不要用君臣類比夫妻,還不如說是犬馬器皿呢,口頭上把自己的地位提高了,實際上還那樣。第二,改嫁怎么了?嗯?寡婦改嫁是好事,是天理,對國家也有好處。 張居正聽說了一些非議,但根本不在意,隨便如何議論,一死就擺脫了胃病的困擾,又陸續和家人團聚,還能得到堅定的支持,嚴格約束各地學校。地府沒有人間那樣的朝堂,也不舉行朝議,各人分管各自部門連朝見天子都沒準時候,,他在朝廷中也沒有阻礙。雷厲風行的關閉了所有的民間書院,剛剛完成依次審核所有學校的事,在明朝之前開辦的學校大多不推行理學,基本上都達標,尤其是唐朝人開辦的書院,文科和武科十幾個項目考完出綜合成績,于是繼續開門招生。 只有一件事是個心結,那就是不愿意回想皇帝在自己身后會有多失望……自己給皇帝看的,教的,都是些純粹干凈、清正廉潔的事,就好像張居正形同圣人一樣,引得他敬畏。自己這一死,滿朝文官搖唇鼓舌,一丁點的瑕疵都能放大數十倍,為了推行一條鞭法用了很多人,必然會被解釋成結黨營私。其實雖不是圣人,但就現在的情況和謠言來看,皇帝信了他們的話,震驚失望。 有些人想要彈劾張居正,找關羽岳飛,希望能借助他倆的影響力。 關羽:“滾。令人可惱?!?/br> 岳飛:“他住持軍務,增強邊關將領的權力。我絕不會彈劾一個看重軍事偏向于主戰派的官員?!?/br> …… 有很多人想讓朱元璋知道,張居正到底做了什么,很期待洪武爺可以把他根除了——按照洪武皇帝的標準,現在的朝廷之中,只有海瑞一個人合格。 就沒有一個人想到過,如果現在在地府執政的是明太*祖,在場的人,都得死。 海瑞自我約束以及約束他人的標準就是洪武朝當年的標準,他甚至幾次給萬歷皇帝上奏,希望能恢復剝皮楦草懲治貪官的舊制度。 他這種行為本該受人唾罵,奈何他罵過嘉靖、家中一貧如洗、衙門里還種著蔬菜,在道德方面無可挑剔,又完全不怕死。只能在背地里罵他頭腦不清,宛如苦行僧。 衛子夫最近商業上有些周轉不過來,賣祭品這條路也斷了,就和其他人商量了一番,攬下了賣消息這條路。重點三件:海瑞、官吏被廢了但一條鞭法還在實施、皇帝有兒子但似乎想立鄭貴妃所出第三子為太子。 朱元璋聽說這件事之后,深感欣慰,并教育那些婉轉的勸說他應該對別人寬容一點的混蛋子孫們:“你們為什么說沒人能做到呢?海瑞就做到了。如果人人都能像海瑞一樣,天下大安。他當為世人楷模?!?/br> 朱厚照直挺挺的往后一倒,直接倒在朱棣膝蓋上。 朱棣沒想到他真能砸下來,被一頭撞在肚子上,疼的揉了揉肚子,推開:“你太莽撞了?!?/br> 朱厚照幽幽怨怨:“我尋思您能接我一下。唉,是我想得太美?!?/br> 他這一摔,在袖子里摔出來一本書,一本又大又厚的書。 從裝幀上就能看出來,這不是本國的書,小羊皮封面,印刷的字體。 朱瞻基撿起來剛要翻看,朱元璋伸手,只得遞了過去。 這本書是用拉丁文寫的,別說所有明朝皇帝了,就連整個帝鎮里都沒有幾個人讀得懂。 “這是什么書?” 朱厚照:“是醫學和解刨、繪畫?!?/br> “老五朱橚的袖珍方大多是他周王府自家研制的秘制藥方,現在還是很興盛,幾十次翻印,他現在還在醫館里懸壺濟世,精研藥理。你看外國的書做什么,他們有什么過人之處?!?nbsp;朱元璋又翻了兩頁,坐在旁邊的馬秀英叫了一聲:“哎呀!” 那刻板印刷的圖畫上分明是解刨圖,人體四肢的肌rou筋骨、還有嬰兒在腹中蜷縮的樣子。 朱元璋拍桌:“這到底是什么鬼東西?莫非是用胎兒煉丹?朱厚熜!滾過來。人參果說的到底是不是你的罪過?” 朱厚熜本來在旁邊和朱祁鎮一起剝栗子,祖宗奶奶準備做栗子糕,這帶尖刺的栗子當然由他來剝。倆人各拿一只鐵筷子,互相幫助,輕易撬開開口,取出那些滾圓的栗子。 栗子糕做的麻煩,要用栗子蒸熟搗成泥,豆沙蒸熟搗成泥,還要有年糕,然后一片年糕、一層栗子泥、一片年糕、一層豆沙餡、一片年糕、又一層栗子泥的疊加起來。上面撒上些甜甜軟軟的青紅絲,中間也可以撒上一點松子,一起壓實,放涼了,切塊來吃。 年糕的柔韌米香、栗子泥的香美軟爛、豆沙略帶豆粒的香甜融為一體,切成小塊,一口一塊,又涼又甜,口感非常豐富,越嚼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