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
這場戰事來的令人氣惱,原本都挺好,盡管提的要求對彩云部很刻薄,彩云部的子民也表示出了不滿。但唐學士也有威懾人的本領,“汝等先謀害世子,妄圖王位,我勸你們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不然,蘇迪米爾部違逆殿下的結局,你們都看到了?!?/br> 前頭說的都是廢話,就蘇迪米爾部這句很有震懾作用。 現下彩云部的掌事人孟古出面接待唐學士,并不懼于唐學士提出的條款,而是一條一條細細的與唐學士解析起條款來,迎世子回部落,這一條暫且擱置。大家從第二條開始談,孟古直接問,“我若隨大人到新伊,不知親王殿下打算如何處置在下?” 唐學士緩一緩顏色,溫聲寬慰,“只要知錯認錯,殿下必會網開一面?!?/br> 孟古古銅色的面孔鎮定而沉靜,“大人可否與我細說一說?!?/br> 唐學士一時有些卡殼,到底怎么處置孟古,親王殿下也沒說啊。唐學士認真誠摯道,“我會為你進言,使你免于被問罪?!?/br> “那我們部落奉上鐵礦,以后部落子民所用武器刀槍由何而來,婦人們煮水做飯的鐵鍋由何而來?”孟古繼續問。 “你們亦是殿下子民,殿下愛民如子,自然會使你們生計無憂?!?/br> “我們部落無意與殿下對抗,我孟古亦不惜自身生死,便是迎回世子也無不可,但是,唐大人得給我一些具體的保證,而不是虛無承諾?!?/br> 孟古身量高大健壯,草原上的人面相剛毅,他瞧著比杜長史都年長些,其實不過二十出頭,端看這份氣度沉穩,比唐學士都要強上許多。 談判自然是以唐學士為主,眼見唐學士被問住,杜長史端起锃亮黃銅碗的奶茶喝一口,“這三個條件不能變,但細則可以談。孟古大人要一些具體的保證,具體到什么程度,不妨說說看?!?/br> 孟古這才看一眼來到部落就挑吃挑喝的小白臉官員,還以為是漢人不知哪個高官顯貴家的嬌少爺,即便有副使的名義,也該是這位唐正使的跟班,原來竟是個厲害人物。 大家的膠著點便在于,孟古要求不能觸動部落貴族的領兵之權,同時,鐵礦那里要有彩云部一半的份子。 這兩樣,唐學士杜長史都不答應。部落表示出臣服那就要交出兵權,親王殿下可以同意從部落貴族中選擇領兵之人,但兵權會有變更。第二,鐵礦必需全部歸屬于親王殿下,可以每年賞賜給他們足夠用的炊具,合格的將士也會派發相應的武器,但這一切要親王殿下決定。 唐學士是完全不將這些草原異族人放在眼里,他有一種文官的高傲與矜持,杜長史則是天生強硬,寸步不讓。 既談不下去,也就沒什么好談的。杜長史算著時日,提出告辭。原本這也沒什么,買賣不成仁義在,但大家心里有數,恃蘇迪米爾部之勝的親王殿下,下一次派來的可能是他驍勇善戰的鐵蹄與長刀了。 孟古與兩個弟弟阿古拉、□□商量,油燈微弱的光芒下,阿古拉的面容透出一股狠戾,“那帶兵的紀將軍看著有些年紀了,唐杜兩人都是書呆子,區區兩千兵馬,這茫茫草原戈壁,出些意外也正常?!?/br> □□道,“不能明著出手,我們到底名義上是臣服東穆朝廷的,何況親王派來的是使節,我們不能明晃晃殺掉使節?!薄安皇怯心切┕杀歼^來的中原人么,還有游蕩在外的蘇迪米爾部的叛軍,他們不會不愿意的?!泵瞎耪f。 孟古三兄弟這招借刀殺人做的很漂亮,但前提是,成功會很漂亮。杜長史一行離開彩云部,晚上便遭逢這一幫烏合之眾。杜長史早便防范彩云部會暗中偷襲,早有防范,何況,即便絕頂劍客在這種軍隊交戰中也起不到什么決定性作用。 杜長史把這些人宰完之后,沒費什么力氣就審出幕后主使――彩云部。立刻就帶兩千人馬掉頭到彩云部問罪,要求彩云部交出孟古的腦袋來! 彩云部一看,這些不爭氣的東西,明顯宰人不成功反被宰。阿古拉性情最是狂暴,帶著他手下勇士就沖出部落! 杜長史種種誘敵深入、包剿圍抄的手段便不提了,他要不是只帶區區兩千人過來,彩云部當真不會輕易便行借刀殺人之計。 不過,打都打了,這些話再提便遠了。 如唐學士還險被刺客一劍要了老命,所以給穆安之的手書也寫的格外硬氣。這位學士大人在自身安危受到威脅時,便再不肯講兵者不祥之事的話了。唐學士成天膽顫心驚,就擔心這仗不能打贏。 好在,新伊城在接到唐學士第一封急報后的第七天收到第二封急信,是一封捷報―― 彩云部叛軍投降,二位使官大人攜彩云部罪臣即將回到王城,此戰之勝,乃天時地利人和,亦是親王殿下仁義感動天地,故惡者得誅,北疆靖平。此捷報末尾,附帶了副使大人杜長史的簽名。 看著這些rou麻話,穆安之笑與諸臣道,“別看捷報是唐師傅的字跡,可這必是小杜的話,唐師傅一向矜持,再不肯這樣贊頌本王的?!?/br> 第318章 唐學士傳來捷報, 王城上下自然一派歡喜,唐學士不在年歲最長的唐安撫使都笑瞇瞇的拈著打理的油光水滑一把美須道,“陛下保佑殿下保佑, 總算有驚無險?!?/br> 姚緒秦廷兩個人卻是整個身心都不好了, 這簡直是顛覆人生觀世界觀啊, 在沒來北疆前,他倆對戰事的認知是,先由內閣定奪,兵部戶部籌備糧草, 然后方是大軍開拔, 過去打架。還有,他倆對談判的認知是, 使臣過去談判, 成不成的, 反正談過就回來唄。平生再未見過種, 帶著軍隊過去談,沒談成,然后,我把對方打趴下了,于是,啥條件對方都應了。 尤其兩次傳信回王宮的都是唐學士,不聽說唐學士為人最愛和平的么。而且, 姚緒也知道些風聲, 在帝都時, 三殿下與唐學士這對師徒來往便很普通, 三殿下府雖從不失禮,卻也沒有多出半點熱絡, 可見師徒關系平平。 甚至,姚緒私心惴度,朝廷著唐學士來北疆,未償沒有讓唐學士約束三殿下的意思。 不過,如今看來么…… 三殿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又平叛了一個部落,姚緒秦廷也只有恭喜的。秋風已起,倆人其實挺急著回帝都,可又很好奇這場戰事的內情,多詭異啊,明明是去談判的……于是,倆人決定待大兵還朝再走不遲。 好在,唐學士杜長史紀將軍回來的不晚,胡安黎被留在彩云部帶兵駐扎,安撫部落子民。與李將軍得勝回來的規格一樣,穆安之著陸侯唐安撫使代表自己到城門迎接將士凱旋,姚緒也拉著秦廷一起去湊熱鬧。 太平街兩畔高高的扎起彩棚,陸侯唐安撫使在一起閑聊說話,他們是迎接的一方,自然要早些到的。其實大軍昨晚便到城外了,就是等著今早進城,所以,未令陸侯唐安撫使久等,就見先是一陣戰旗飄搖,接著,戰旗之后是騎高頭大馬的三位英雄,杜長史俊俏風流,居左。紀將軍威風凜凜,居右。中間拱衛的是笑的一臉褶子似菊花的唐學士。 這是杜長史昨晚商量的,堅決不準唐學士坐車,杜長史說的,“明天是咱們得勝凱旋的好日子,今次得勝,全賴老大人幕后坐鎮,臨危不懼,我等方能生出無限作戰勇氣,又賴陛下保佑,方有此勝。老大人一定聽我的,不準坐車,明兒咱們都騎馬進城?!?/br> 唐學士笑的跟朵花兒似的,只得沒辦法的應下來了。 紀將軍對杜長史的本事是極佩服的,只是依舊受不了杜長史奉承人的rou麻,私下同杜長史道,“他有什么功勞?聽說你們那夜被突襲,險沒嚇掉他半條老命,這回最大功勞當屬杜大人你?!?/br> 杜長史笑瞇瞇地像只剛吃飽的狐貍,“功勞不功勞的,在朝中咱們是難請下功的,這回得的是實惠。咱們實惠都得了,就奉承奉承唐老頭兒吧。文人筆似刀,你尚不知他們的厲害?!?/br> “把他抬這么高,好么?”紀將軍倒不是爭功,他雖有作戰之功,但整盤謀略都是杜長史籌劃,杜長史尚且不爭功,他更不會提這個。只是這唐學士頗是討厭沒眼色,杜長史肯讓,那是杜長史的胸襟,這老頭兒倒真敢接。紀將軍不喜唐學士為人,卻也知他是親王殿下的先生,與殿下有師徒之名,這樣一個貪鄙小人得了高位,以后難保生事? “能把他抬上去,自然也能把他拽下來?!倍砰L史輕描淡寫中透著絲絲入骨寒意,他的眼眸在燈光下流轉至紀將軍的臉上,紀將軍的年紀與杜尚書相仿,硬是在杜長史的眼神下打了個突,就聽杜長史淡淡道,“放心,我心中有數?!?/br> 大家伙在城前相見,陸侯唐安撫使問候了大家辛苦,杜長史笑,“都是為殿下效力,不敢言苦。何況,此次出行,全賴唐大人之力,我等方有此凱旋之功?!?/br> 清晨陽光照在唐學士臉上,折射出唐學士滿臉笑意,謙遜道,“哪里哪里,全賴將士得力,老朽一書生耳,并無寸功?!?/br> 唐安撫使看一眼喜氣盈腮的唐學士,心說,以往真沒看出你竟還是個人才!陸侯的視線直接掠過正在假假謙遜的唐學士,落在紀將軍臉上,紀將軍眼珠朝杜長史那邊使個眼色,陸侯便明白了。陸侯是教過杜長史兵法的人,對杜長史的資質極為了解。 大家寒暄的差不離,陸侯道,“不如先去王宮,殿下還等著哪?!?/br> 于是,大家伙一起往王宮去。 回到王宮自然還有一套禮節,總之,穆安之也很誠摯的表揚了全體將士,既然都推首功是唐學士,穆安之的表揚也很誠摯,“學士真乃我北疆柱石。此次出使彩云部,臨危決斷,攜功而返,本王一定會為學士請功?!?/br> 然后對杜紀二人道,“你們也辛苦了?!?/br> 中午慶功宴亦是熱鬧至極,尤其穆安之執彩云世子的手道,“你是朝廷欽封世子,你的地位,是朝廷欽發詔書確定的。你不負本王,本王亦不負你?!卑巡试剖雷痈袆拥臒釡I橫流。 待慶功宴后,唐學士先去歇了,穆安之召杜長史、紀將軍說話。 穆安之倚著書房臨窗小炕的隱囊,端著一碗釅茶喝兩口,“說說這次戰事來龍去脈?!?/br> 紀將軍忍著笑,想咱們殿下真是什么都明白,根本就未宣召唐學士,知道那是個冒名頂替貪天之功的家伙。 紀將軍道,“這事就臣來說吧,杜大人謙遜,怕是不好為自己表功?!倍砰L史厚臉皮的認下“謙遜”的品質,連連點頭,“是這個理?!?/br> 紀將軍一樂,便將路上三人如何商量,如何分兵,而后如何聯絡,打了幾場戰事,凡自己親自經歷的都說了一遍,“杜大人帶兩千兵馬到彩云部的事,末將就不清楚了。在接到杜大人的訊號時,臣帶兵過去,杜大人已經在戰火之中?!?/br> “沒那么危險,當時在彩云部談條件談不攏,我與唐大人決定離開。雙方都心知肚明,即便再做拉扯,可能最終還是需要靠力量來決定條約。彩云部非常強硬,他們如果有商談之意,其實早該在知曉世子在王宮時就該派人來王宮給殿下請安了。離開的時候我已經有所防備,不過他們很聰明,把我行軍的消息遞給流亡在外的蘇迪米爾部的叛軍。叛軍夜間偷襲,我就發出訊號了。剿滅叛軍后先審出口供,我與唐大人決定回彩云部問罪,彩云部大概也是想掂掂我們的份量,就打了起來。紀將軍與安黎很快帶著大軍趕來,他二人都是作戰好手,不過,彩云部的確彪悍至極,我原以為交鋒后三五天就能見分曉,足拖了七日?!倍砰L史道,“我們損失也將三千將士,好在最后勝了,不然這一戰損失就大了。我們商量后,安黎帶兵留在彩云部駐扎,殿下這里商量出人選后再替他回來,彩云部那里也有不少庶務要交接?!?/br> “把戰亡名單與有功將士的名單給我,我令華長史準備撫恤賞賜?!蹦掳仓谶@上面素不小氣,他道,“有此兩戰,便可鎮懾北疆諸部,北疆能有一段長久的太平日子了?!?/br> “是?!倍砰L史道,“還有一事懇請殿下,此次戰事,還望以首功付唐學士。他畢竟是正使,我等甘居他后?!?/br> 穆安之有絲不情愿,轉而問紀將軍,“紀將軍也這么想?” 紀將軍實話實說,“首功當歸杜大人,不過,臣聽殿下的?!?/br> “費心的費力的都靠后,這是什么世道?”穆安之反問,紀將軍深以為然,杜長史則道,“殿下給我們記心里就行,朝廷是不愿北疆總有戰事的,唐學士是朝廷特意派來給殿下的,這些小節暫不計較亦無妨,大不了殿下厚賜我們?!?/br> “原也該厚賜你們?!比沼拔餍?,透過雕花窗棱給穆安之細致的臉頰鍍上橘紅色的鑲邊兒,穆安之道,“我都明白。我必不負你們?!?/br> 要說紀將軍對穆安之的宏圖遠志一點感覺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他雖面上忠厚,卻是個心細如發的人。 這一句話的份量,令紀將軍的心里沉甸甸的,與國同長的家族,明白這意味著什么。紀將軍沒有想得太多,甚至何時上的三殿下的船,以及他現在算不算在三殿下的船上,可有這么一句話,紀將軍對于唐學士居首功一事,突然就釋然了。 因為他心里深深的明白,三殿下都明白,都知道。 一場戰事結束,王宮忙的翻天覆地都是戰后撫恤封賞,以及更深層次的事,穆安之開始準備把彩云部的現存的生鐵運到新伊,打制新的甲胄兵器。當然,這得偷摸著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杜長史把胡安黎安排在彩云部的原因。 再者,還有送彩云世子回部落繼承族長之位的事。 再再者,亦有兩位駙馬辭行回帝都之事。 穆安之都是忙的腳不沾地,連說好的給杜長史的休息假期都推遲了,穆安之的話,“現在先別歇了,等閑了隨你歇去。新兵那邊是江替你管著哪,你有時間過去瞅一眼,還有你走后,老華一肩挑雙擔,他眼瞅累的不行,把你那份接過來,也讓老華喘口氣兒。對了,一會兒陸侯過來,你跟陸侯商量著,看要添哪些兵械,輕重緩急列出單子?!北惆讯砰L史打發走了,把杜長史郁悶的,都想問一句:啥時才是閑時候??! 杜長史一場大戰下來,真是氣兒都沒喘勻,就給使喚著當牛做馬了。要說最欣慰的就是葉管事,那簡直是一天六頓的給自家小爺做補品,支持自家小爺的工作,做好自家小爺堅實的后盾。 姚緒秦廷辭行時,穆安之給他們安排了護衛,也不必旁人,秦將軍就再跑一趟吧。二人連連推卻,先前要接收護送甲胄還罷了,如今他們不過是回帝都,哪好讓一位三品將軍相送。穆安之一擺手,“主要是我喜歡你們,你們若在北疆出事,我倒不怕麻煩,但會覺著可惜。就這么定了,入關后你們也小心點,注意自身安危吧?!?/br> 穆安之說的隨意,卻是真心,二人也便沒再推辭。待帶上滿車的土儀,以及穆安之夫婦孝敬給藍太后的東西,還有唐墨給家里人準備的禮物,兩位駙馬便辭過穆安之,一路大車小輛,浩浩蕩蕩的回帝都去了。 第319章 關于彩云部落的事, 穆安之給朝廷的奏章只是據實以報,畢竟,唐學士的奏折也一起送到, 而且, 唐學士忠心耿耿的請朝廷派人來接管彩云部鐵礦, 收彩云之鐵,馴化彩云之民,以此北疆方可長治久安。 穆安之見這奏章就是一陣惡心,遞給裴如玉看, 裴如玉波瀾不驚, 將奏折攤開重放回穆安之面前的書案上,“不這樣寫, 也就不是唐師傅了。殿下附議吧?!?/br> 要附議這么個惡心東西, 穆安之三次提筆都重新擱下, 實在太惡心了。唐學士此舉無非是向朝廷示忠, 先在穆安之這里得了個首功的名頭,轉頭又把彩云部鐵礦賣給朝廷,能這么兩面三刀的,也委實不多見。 裴如玉眼神中亦是透出厭惡,唇角翹起個譏誚的弧度,“就是讓朝廷接收,在北疆的地盤, 誰要是能把鐵礦接手, 那就是你我無能了。這鐵礦原也瞞不過朝廷, 咱們原就打算向朝廷挑明的。唐師傅永遠這樣, 他與殿下商量一聲又如何,難道殿下會不讓他發這道折子?一輩子改不了的先入為主、鬼鬼祟祟!” 裴如玉突然說, “如今看來,當時把唐學士指給你做先生,還真是英明之至?!蹦掳仓彩墙o這話氣笑了,穆安之面相屬文弱斯文那一類,不知是不是相由心生,而今隨著年紀漸長,氣質沉淀,便多出幾許硬朗彪悍。穆安之將唐學士的奏章往旁邊一推,自己隨手另起草一份。 說來這也是唐學士數年教導的功勞,旁的皇子師有可能斟酌的教弟子些帝王術,唐學士則是將儒家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傾囊相授,他教書教詩講琴論畫,做伴讀的裴如玉都能教成三元,穆安之不必科舉,但其人文采頗是不賴,如寫奏章一事,穆安之平時懶的寫,卻是提筆便能上手。文字進退,拿捏得當,不啻翰林功底。 一揮而就后,穆安之將奏章給裴如玉看,裴如玉見穆安之寫大致意思是:我們已經把彩云部世子送回部落繼承族長之位,彩云部也暫且太平了,彩云部落風氣兇悍,借鐵礦之利霸蠻北疆,往日對我也頗有失禮之處,此次竟敢劫殺使臣,兇戾難馴,實不虛傳。本王認為,鐵礦已不適合彩云部獨自管事,此礦處置,倘朝廷不接手,便請朝廷賜予本王處置。還有此次我們戰亡將士名單如下,有功將士名單如下。 北疆的奏章比兩位駙馬更早到達帝都,這次的戰事縱是朝中諸臣也挑不出毛病,彩云世子既是朝廷欽定的部落繼承人,族長死后,自然要世子繼位。穆安之派出使臣去彩云部談判,談判的內容在朝中看來也都在情理之中,談判不成,使臣并未強求,結果回新伊的途中被偷襲,這叫誰也忍不了啊。 至于平叛,都叫人偷襲了,也不能干坐著等人打,能打贏當然好。 而且,彩云部那是何等傲慢的部落,當年即便北疆靖平,彩云部向朝廷稱臣,他們部落的鐵礦朝廷也是半點都插不上手的。 如今,這樣的部族終于在三殿下面前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顱。 這是何等的功績。 只是,這鐵礦如何處置呢?那啥,反正是斷不能交給三殿下自己處置的?藩王倚鐵礦之利,倘私自鍛制兵械,必為禍端。 所以,如果朝廷想要去接手鐵礦,那這次戰事的賞賜……朝廷可不能小器。 至于那種酸溜溜的:三殿下未就藩前北疆太太平平,三殿下這一去就硝煙四起的話,在彩云部的鐵礦面前,一個嘴巴便將這酸話抽的不見了蹤影。 一層秋雨一層寒,雖尚未至中秋,寒意也漸漸重了。內閣值房的門口已經換上猩紅氈簾,映著門口幾株晨風中的翠竹愈顯蒼翠。伶俐的當值吏員殷勤的上前打起簾子,幾位閣臣成拱衛之勢,裴相也只是謙遜的略多個半步罷了。 尚未到生火的季節,不過屋子也提早用炭火熏的暖和,待服侍著各位大人去了身上披風,溫熱適口的香茶便捧了上來。 裴相是首輔,自然坐上首之位,呷兩口茶,裴相放下茶盞,“咱們得商量商量,彩云部鐵礦的事,依我說,還是得朝廷做主才好?!?/br> 刑部尚書黎尚書也跟著撂下茶盞,“是啊,不過,鐵礦交接不是小事,朝廷必得慎重,首先需要得到北疆的配合,其次派出的人得是個妥當能辦事的,北疆形勢復雜,得有個妥當人看著才行?!?/br> 自從三殿下就藩,黎尚書就時刻保持與裴相步伐一致。先前穆安之掌刑部,其實黎尚書與穆安之相處不錯,只是如今穆安之遠去北疆,與太子關系未見好轉,黎尚書跟緊裴相的原因就是,裴相那被逐出家門的三元孫子現在是三殿下的左膀右臂。 陸國公雙手抄在袖中,“要論對北疆的了解,誰也越不過平疆王去,若有平疆王的配合,朝廷在北疆便是如魚遇水一路順遂。若平疆王不肯相助,咱們縱是派了人去,怕也是寸步難行的?!?/br> 工部謝尚書手肘撐著坐椅扶手,微側著身子,“派一行人過去,也就知道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