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穆安之向來不吃獨食,后頭孫嬤嬤她們也都一人分到倆焦圈兒,孫嬤嬤在車里捏著焦圈兒直著急:殿下啊娘娘啊,怎么在外頭就這么吃起來啦! 云雁在一邊兒笑,“嬤嬤,咱們也吃吧。殿下娘娘正年輕,孩子似的愛玩兒?!?/br> “你也不大,說話老氣橫秋的?!睂O嬤嬤也不禁笑了,咬一口還有些燙手的焦圈兒,自打入宮,她老人家也幾十年沒吃過這新炸出鍋的焦圈兒了。 吃完焦圈兒,穆安之眉宇間似都染上些市井的鮮活,與李玉華道,“明兒一早,咱們不在府里吃,咱們出來吃這街邊的晨食?!?/br> 李玉華一百個贊成。 倆人說著就騎馬出了內城,外城一樣繁華,與內城的差別就在于一道城門了。 晨間出城的人也不少,一直待進入京郊地界兒,李玉華放開馬兒歡暢的跑了一小段兒,穆安之驅使著大黑馬不緊不慢跟在李玉華身畔,東方金燦燦的朝陽,道路兩畔光禿禿的樹枝,土黃田隴里凍青的麥苗,還有李玉華偶爾回頭時比太陽星都要燦爛的笑臉。 小易小凡遠遠綴在后面一段距離,后面是侍衛與車隊,不知因何,他二人也有一種異樣的輕松與淡淡的說不出的喜悅,大概是今天天氣太好,天空湛藍,云淡風輕。 莊子在京郊,因下了官道路便不大好走,到莊子時也將將中午了。梅典簿上次來過,主動引路。遠遠能望見阡陌縱橫的田野間點綴著幾處房舍人家,極淡青色的煙從煙囪裊裊上升而后被微風吹散。 沿著鄉間小路一直到村子里,村頭有幾個裹著棉衣的孩童在玩耍,見有車隊行來都好奇的盯著車隊看,還有幾位上年紀的老人坐在朝陽的墻根兒下曬著太陽絮絮的閑聊天,此時也都瞇著打量車隊。有個大些的孩子清脆的喊著,“梅大人,爺爺,是梅大人!” 有個老漢拾起手邊兒竹杖起身,小孫子懂事的扶著老漢,梅典簿笑著打招呼,“是李老漢?!?/br> 李老漢拱手作揖,“大人駕到,還請家去歇腳,讓老漢盡一盡孝心?!?/br> “今兒個就不去了,我們得到莊子上去?!?/br> 幾個在墻根兒底下曬太陽的老頭兒們也都起身,過來給貴人們見禮。李玉華從袖中拿出個錢袋子扔給梅典簿,說,“今兒個見著就是有緣,老人兩個金豆子,孩子兩個銀豆子,殿下賞他們的?!?/br> 梅典簿接了過去給大家分賞賜,佃戶們哪里見過這等厚賞,他們給皇莊為佃已是運道不錯,皇莊抽傭厚道,趕上好年景還能攢下幾兩銀子,就是年景不好,今上也會減傭減稅,不致令人餓死。沒想到今日得此厚賞,李老漢立刻丟了竹杖磕頭謝賞,穆安之連忙道,“不必如此,都起來吧。待有空我來尋你們說話?!?/br> 穆安之見自己車隊都走遠了,那些老人孩子還在后頭送哪,不禁道,“真是民風淳樸?!?/br> 李玉華笑笑不說話。 民風淳不淳樸的,得了好處記著三哥的好就是。 農莊就建在村口,相較于佃戶們的黃泥坯的茅草屋,農莊正經青磚大瓦房,是個三進的院子,放在帝都城不算大,但在李佃村已是一等一的大宅院。 梅典簿原想先打發人去知會一聲,也使莊頭出迎,穆安之并未搞這些噱頭,直接就過去了。待叫開門,也不等人來迎,帶著李玉華驅馬進門,結果,迎頭就聽得一聲怒孔,“我是你老子,你就得聽我的!你敢奪你老子的差使,我不敲死你!” 穆安之挑眉看去,就見一個中年凸肚一身綢衣的胖子正追著個相貌清秀的青年追打,手里還拿著根雞毛撣子,此時已是跑的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小易上前一步,喝道,“放肆!殿下面前也敢如此胡言亂語!” 梅典簿也說,“程福,殿下駕到,你這是做什么?” 中年肥肚胖子登時嚇的臉色慘白,一哆嗦就跪地上了。一身青布衣袍的清秀青年大大方方的行一禮,不緊不慢的解釋道,“自從娘娘任命小為人田莊管事,小人不敢懈怠,因家父不做事不上心,小人想請他老人家回家享清福,他不大樂意,這才惱了要教訓小人。不知殿下娘娘駕到,家中瑣事,讓殿下娘娘見笑了?!?/br> 程福氣的忍不住,“我管幾十年的田莊,不比你小子有見識?!?/br> “好了,都起來吧?!?/br> 程家父子起身,程悠上前引路,“先時不知殿下娘娘駕臨,未做準備,小人的書房還算干凈整齊,請殿下娘娘暫做歇腳之用?!?/br> 先不說程家父子之爭,就看這見了穆安之之后一系列的表現,穆安之也把程胖子拋腦后去了,心下還想,這胖子瞧著蠢兮兮的,兒子倒是調理的不錯。 待到書房,程悠張羅著奉茶,還有幾樣粗點心,“鄉下地方,殿下娘娘就看得稀罕吧?!?/br> 一時,程太太過來磕頭,穆安之直接打發程太太下去了。程福在外頭跟家里婆娘商量著趕緊給殿下娘娘預備午飯,程太太平生第一次見到皇子皇子妃這樣的貴人,緊張的腿肚子直打哆嗦,搓著手小聲說,“咱們這里都是些粗俗飯食,可怎么招待殿下娘娘?!?/br> 程福一時也沒好主意,這里雖是皇莊,可自打程福在這莊子上當差也沒有皇親貴戚來過,他更沒招待過皇子。程福還是比程太太有主見一些,“這現往帝都城買精致飯食也來不及,你等著,我找殿下身邊兒的姑娘或是嬤嬤打聽一二?!?/br> 孫嬤嬤知道穆安之的性子,交待程福道,“有什么吃什么,殿下并不挑剔飲食,亦無需大作排場?!?/br> 程福連聲應著,“那小的就去安排了?!?/br> 孫嬤嬤示意云雁素霜,對程福道,“這倆丫頭也頗通廚藝,讓她們與你一道去吧?!?/br> 程福求之不得,連忙客客氣氣的請云雁素霜先行,他跟班兒一般的侍奉著二人去了。一時,外頭又有李佃村的幾個老漢過來送雞鴨之物,說是孝敬殿下娘娘的。 屋里李玉華吃兩口茶問程悠,“現在莊子上如何了?” 程悠道,“上番給殿下娘娘請安,小人與丁遠回來后也想做出改革弊端的法子,一則是如今牛馬刀鋤都是莊子所有,每到農忙時,佃戶過來取用。我們商量著,倒不如各家分下去,刀鋤車犁等物就由他們保管。牛馬也分各家飼養。我們商量了個保管細則,牛馬之事也商量好了,只要他們把牛馬喂好,若繁衍之后,得小牛兩頭,便給佃戶一頭。同樣,馬驢等牲口也是一個理。這樣就省了莊子上許多看館照料之功。二則現在我們兩處莊子,各莊子有管事十人,每位管事管哪些田地事務,都分到各人頭上,待明年夏天各人收成多寡算了,有賞有罰,都由娘娘殿下做主。三則以后每五天大家聚一聚,也說說莊子上的事。我跟丁遠商量著,也請幾個有威望的佃戶過來,畢竟咱們這村是因佃成村的,拋開佃戶不提,有時就可能疏漏了?!?/br> “那你們父子因何拌嘴???” “以前都是我爹管著莊子的事,莊子上的管事們也都是我叔伯一輩的。我剛接管,要改規矩,少不得有些沖突。大家都不愿意分包田地,離水渠近的都在搶,離水渠遠的就不樂意。我說干脆各分了塊,抓鬮就是。我二叔手臭,抓了塊不大好的,我爹不樂意說我凈出餿主意。也不只這一樁,都是小事?!背逃普f著頗是無可奈何,他還好,他爹的莊頭差使叫他得了。丁遠那邊更難弄,丁遠接的是他舅的差使。如今丁遠做了大管事要改規矩,他舅媽就一肚子的火,明里暗里不少酸話。 可叫程悠說,當初是皇子妃娘娘不滿莊子上的大管事,也不是他與丁遠搶班奪權。 當年他就勸他爹,莊子上的糧食不如晚些交,因為已經有信說他們這莊子分給了三殿下,介時待三殿下接手莊子再交秋糧,這糧食就是三殿下的??伤恢婪噶四母?,跟那邊兒大莊頭商量的,都把糧食交給了內務司。 內務司得了實惠,待到莊子劃給三殿下,一粒糧都沒有了。后來三殿下派梅典簿過來清點莊子事務,連佃戶都按人頭記錄清楚,程悠就覺著事情怕是不好。果然帶著孝敬進城給娘娘請安,娘娘根本沒見他爹跟丁遠他舅,直接就把莊頭的差使委派給了他和丁遠。 這還得說是留了情面,不然娘娘隨手另派他人,他們也一樣得磕頭謝恩。 故而程悠丁遠商量著,必要有一些作為方是。二人也正是年輕,回來就大刀闊斧的革除先時舊規矩,提攜自己這一輩的年輕人。 老人兒們自是不樂意,故而時有沖突。 李玉華笑,“我倒還沒看錯人?!?/br> 程悠心中一塊巨石落地,連忙道,“小人必不負娘娘所托!” 第93章 八一章 一時丁遠過來, 李玉華也問了丁遠幾句田莊的事, 大致與程悠管的這處莊子相似。 待用過午飯,李玉華與他二人商量建作坊的事,丁遠問,“娘娘的作坊大致多少人?” 李玉華虛虛一算,“前期人不多,百十人左右, 慢慢起碼會擴大到七八百人的大作坊?!倍藝樢惶?,莫說百十人,三五十人就是大作坊了,至于七八百人的作坊, 他二人還沒見過。 丁遠道,“百十人的作坊必得先建宅子, 眼下莊子的兩處宅院都是三進, 織布還要有織機等物,這宅院可做前期歇腳之用,待作坊張羅起來可就住不開了?!?/br> “是啊。等我打發人來劃地建宅, 不論作坊劃到哪塊莊子上, 你們都幫襯著把這事辦好。以后不論建作坊還是管理等事,少不得要倚仗你們?!崩钣袢A說。 二人齊聲應是, 他們都明白,倘是小作坊無需到郊外另建,帝都城就能張羅得開,既到郊外新建, 必是大作坊。娘娘這是要張羅生意了,把生意放到農莊,就說明娘娘信他們。 李玉華想凡事興利除弊最是不易,很親切的鼓勵了兩人幾句,“你們懂得革故鼎新,這就很好。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眼光與做為,你們若與先時的莊頭一般無二,我提攜你們做什么?提攜你們就是信得過你們,你們不辜負我,我必不辜負你們?!?/br> 穆安之還與李玉華到田間看了一遭,時時遇到攜老扶幼過來請安的佃戶,程悠丁遠二人對農莊之事也知之甚深,隨時在一畔給殿下娘娘介紹一二。 待得下晌,穆安之瞧著天色,就帶著李玉華回城了。 出城一趟,穆安之倒覺神清氣爽,李玉華心情亦是不錯。穆安之說,“你提攜的這倆莊頭不錯,聽說話就知道是個通事務的?!?/br> “先前那倆都是老油條,當初我不愿與他們計較,不然秋糧的事都不算完。趕上那會兒事忙,程悠丁遠瞧著像是能做事的,就委派了他二人?!崩钣袢A拆去頭上玉簪,“三哥,你到內務司給我尋個會看風水建作坊的先生?!?/br> “這事容易,跟姑丈說一聲就成?!?/br> 既是要在內務司請懂行的人,李玉華要建作坊的事,鳳陽長公主自然就知曉了。鳳陽長公主在家就說,“這人的運道真不好說?!?/br> “你這話中帶話?!碧岂€馬笑。 “不是話中帶話,是實話。就說安之吧,先時他這親事連我都氣惱一回,覺著許家真不實抬舉。不想這一娶真是娶著好姑娘,他這媳婦娶的,非但跟安之一條心,還這么會過日子?!兵P陽長公主道,“就那木香布,比一等湖綢不便宜。湖綢會織的人不知有多少,可這木香布,誰知道人家怎么織出來的?聽說是有自制的織機,這就是獨一份的生意?!?/br> 唐駙馬道,“這是三殿下的運道,母后不也一直說三殿下有媳婦福?!?/br> “母后看安之哪里都好?!兵P陽長公主鮮紅蔻丹染就的指甲輕輕撥弄著造型精美的銅手爐,“你不知道安之媳婦多精明,她還讓母后以慈恩會的名義入了一股?!?/br> 唐駙馬眉梢一挑,“母后答應了?” “這又不是尋常的商賈生意,與民爭利什么的。聽玉華說,以后作坊建成后還會把這技術傳播出去,以后招織工也會先招慈恩會的孩子,母后又一向喜歡她,自是應了的?!?/br> “要是真能把這棉織技術傳給百姓,倒真是件惠民好事?!?/br> 鳳陽長公主也是這么說。 李玉華在慈恩宮順風順水,穆安之卻是被穆宣帝訓斥一通。倒不為別個,衙門事務不忙,穆安之得華長史給出的餿主意,讓他不必像從前那樣勤勉。 也不知這是個什么主意,反正看華長史神叨叨的樣,穆安之自己琢磨琢磨,也就不急著衙門的事了。先是陪李玉華往莊子上去了一趟,接著倆人每天早上扮成尋常富戶出門吃些市井晨食,有些吃食雖不及宮里府里的味道精致,但就著開出鍋時那火辣辣熱騰騰的味道,硬是覺著更有滋味兒。 不過,穆安之也有自己的臭毛病,譬如,他出來吃早點都要用自家餐具,后頭跟著小易小凡還要提著食盒,里頭是自家的盤子碗。而且,他見不得李玉華嘴唇貼著碗邊兒喝豆腐腦的模樣,李玉華下巴往店里其他食客那邊兒一劃拉,“這叫入鄉隨俗,你看大家伙都這么喝?!?/br> 穆安之堅持,“呼嚕呼嚕的,像小豬?!?/br> 李玉華氣,“你見過豬么你就這么說?!?/br> “那天在農莊不就見著了?!?/br> 李玉華指著自己的臉,“有我這么漂亮的豬?!?/br> “反正不許那樣吃飯?!蹦掳仓詥栆黄眯?,“女孩子得有女孩子的樣子?!?/br> 李玉華白穆安之一眼,拿出跟孫嬤嬤學的文雅姿勢,穆安之笑,“也不會這樣拿腔作調的?!?/br> 李玉華舀著拌好的豆腐腦小聲威脅他,“你再說我,我就把豆腐腦扣你腦袋上?!?/br> 穆安之給她夾個甜焦圈兒,李玉華原本鼓起的唇角翹起一個微不可察的弧度,轉而吃甜焦圈兒了。 穆安之心里抹把汗:雖然脾氣暴,還是很好哄噠。 穆宣帝訓斥穆安之就是因穆安之當差不勤,如今越發連早朝都有一天沒一天了。穆安之原就與穆宣帝不睦,挨一頓訓,還被罰一月俸祿。穆安之滿腦袋晦氣,回府跟華長史說,“都是你給我出的好主意,讓我挨頓熱乎的?!?/br> 華長史還是那幅仙風道骨的模樣,眼神清明,“既是陛下訓示,殿下以后就如以往那般往衙門去吧?!?/br> “那搞這一出是為什么?”穆安之頗是不解。 華長史還不說,“凡事說出來,是點破。待殿下悟出來,這才是殿下自己的?!?/br> “真是個故弄懸虛的老狐貍?!蹦掳仓较峦钣袢A說起這事,“你說華長史這是什么個意思?!?/br> 李玉華一時也想不通,她道,“要叫我說,現在正是三哥你表現的時候?!?/br> “不說什么表現不表現的,我既在刑部當差,便當盡力。何故這樣故意懈???” 原本兩個極聰明之人竟都不能明白,主要是穆安之人生宗旨就是勤勉,便是有那樣的一個夢境,他也是想能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實事,也不負此生。至于李玉華,原是極通人情世故的,可此人也奇,甭看是在鄉下長大,李玉華以往為了發財也沒少巴結奉承旁人,可李玉華沒在別人手底下做過事,所以,李玉華擅揣摩對家的心思,會擅摩客人的心思,對合作者的心思也能說得上一二,偏偏也對上頭心意模糊不清。 要是李玉華自己說,做主家的,誰不喜歡能干的人哪。 偏偏皇室的皇子是個古怪的例外。 不過,李玉華道,“我看華長史也不是壞心,他都這把年紀了,還是五品。倘是那種為了升官不擇手段之人,現在官位不至如此低。他到底年紀長些,老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他既這樣說了,反正你罵也挨過了,就還同以往就是?!?/br> 穆安之漸漸自黎尚書那里有些感觸,先時他既掌刑部,單獨查案時黎尚書全力支持,一旦涉及到刑部整體的事務流程,穆安之能感覺到黎尚書透出的一絲敷衍。后來,他聽華長史的松散幾日,黎尚書對他甭多親熱客氣了。待穆安之挨罵回來,再過問刑部之事,黎尚書的抵觸似乎也少了些。 穆安之亦是極聰明穎悟之人,他尋思著,大概是黎尚書怕我奪他的權了。 對于刑部權力,穆安之還真沒太放在眼里。誰真正能將權力久持呢?成天被人三呼萬歲的又有誰真的萬歲了?而真正為人敬重的無不是用權力成就偉業之人。 既黎尚書這般,穆安之索性只是對刑部之事有個數,余者并不多加干涉,依舊讓黎尚書來處理。 如此一來,倒也奇異,黎尚書盡管依舊不看好穆安之的政治前途,卻對他產生一絲難以言喻的好感。偶有穆安之請教他一些刑部的事,他雖不說透,卻也有那么一二分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