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清穿]_分節閱讀_51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用老公的錢包養小奶狗(NPH)、小黏包、自縛、血色愛欲、夫人不正經、女配有病[快穿]、攻略男主白月光[快穿]、有恥之徒
“太子有所不知,七弟這人…”胤禛面上露出一絲苦笑,似乎有些無奈,但是察覺到自己話中不妥,便搖了搖頭。 “怎么?”太子落下一子,捧著茶杯看著胤禛,“自家兄弟,還有什么不能說的?” “胤祐性子向來跳脫,”胤禛嘆氣,“我與他向來交好,可是仍舊不放心他那耿直的性子,真不知道他以后辦差事若是出了差錯怎么辦?”說完,在白子旁落下了自己的黑子,緊隨其后,但是卻又留有余地。 “七弟的性子的確是爽直,”太子按下一粒白子,力道重了重,眉梢微皺,看來這個七弟的確不堪大用,也罷,拉到自己身邊就行,總比放到老大那邊要好。 此事便就這樣揭過,胤禛看了眼太子微皺的眉頭,慢慢放下心來。 只是此事后,大皇子勢力漸漸偃旗息鼓,朝堂上的天平漸漸朝太子傾斜。 康熙三十三年春,后宮變動,不過各宮主子仍舊面上仍舊安分守己,沒人想給自己找麻煩,然后便是五阿哥大婚,到禮部辦差,在一起學習的人,只剩下了七阿哥與八阿哥。 戴佳氏晉為成妃后,帝王并沒有多加寵愛,倒是大宴小宴上的位置有了變動,好在成妃一如往日的沉默寡言,安分守己,其他幾位妃子對她倒也是客客氣氣。 時光流逝,很快便到了康熙三十四年,胤祐身子也漸漸長開,身高體健,面貌英俊,舉止有度,就連那小小的毛病也在這舉止間顯得微不足道,端得是一個翩翩少年郎,前提是這位七阿哥別開口說話。 后宮眾人皆知,七阿哥為人溫和,待上有禮,待下親和,早早便跟學著四阿哥在戶部做事,只是此人性子稍顯耿直,即使在萬歲爺面前也是有什么說什么,說得好聽些是性子直爽,說得不好聽便是腦子里少了幾道彎。 一個不擅心計的阿哥雖說與帝位無緣,但是也仍舊是送入女子入宮選秀的那些滿蒙貴族看好的對象,此位阿哥身份不低,日后不是郡王便是親王,家里的女兒嫁給他,那也是樁好事。 于是康熙三十四年大選,不曾有嫡福晉的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③便是各宮娘娘為自家親戚盯著的香饃饃。 當然,某個悠閑的在自己住所練字習畫的人是不知道的,倒是另一個人憂心不已。 作者有話要說:我進來了?。。。?!我居然進來了??!我以為今晚進不來了?。?! ①這里與歷史是不同的,歷史上的戴佳氏與王氏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晉位為成妃與密嬪,而這里的佟佳氏是四四養母佟佳氏的meimei,歷史上晉位為貴妃的時間為康熙三十九年,當時晉位的還有八八的生母良氏。至于十三的生母章佳氏,歷史上是死后才追封為妃,雍正繼位后才追封為皇貴妃的。另外圣旨內容神馬的,意思到了就行,至于言辭神馬的,我也就是一廢材。 ②清朝規矩是一后,一皇貴妃,兩貴妃,四妃,但是此時沒有皇后皇貴妃,在妃位以上的人數是有空缺的。比如說康熙五十七年的時候,有七個活著的妃,但是沒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位也缺一個,所以我就猜想,這里有五個妃也是能行的。 ③此時九阿哥已經十三歲多,在清朝已經能指婚了。比如說歷史上的四四,與烏喇那拉氏成婚的時候才十三歲多來著。我為了讓小七長大點與四四發展JQ,所以往后延了兩年。 咳咳,大體情況就是這樣,各位愛好清史的童鞋請無視我扇個翅膀吧~(^_^)~ 34、倒霉的小七 戴佳氏晉位為妃后,胤祐的身份在幾位皇子中便水漲船高,至少九阿哥之流在見到他時,不會再露出直白的不尊敬。 胤祐有時候覺得很奇怪,九阿哥這種驕傲的人,怎么就會和八阿哥結黨了,難道是因為八阿哥有著一張格外親和的笑臉么?他看了眼鏡中的自己,自己這張臉在幾個兄弟里面,也不算是太難看吧? “主子,有消息說,萬歲爺準備把和碩額附的女兒指給八阿哥,這事兒據說還是宜妃促成的呢,”福多端著熱茶遞到胤祐手上,心里隱隱有些替自家主子擔憂,可是作為奴才,卻又不敢越了自己身份。 “明尚的女兒?”胤祐挑眉,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開口,“這些事情與我們無關,替爺更衣,爺去四哥府上溜溜?!?/br> “嗻,”福多就知道自家主子對這些事兒不上心,只好在心里暗自嘆氣,一邊為自家主子更衣。 出了宮門,胤祐覺得自己全身輕松,如今他不必日日去學堂,出入宮也方便許多,他本人實際上對工部的事情更感興趣,只是瞧著近一年大阿哥漸漸抬頭的趨勢,他也只好跟著康熙的意思走,別的心思,還是好好掩著。 坐在轎子里,胤祐瞇眼養神,想起近來八阿哥與大阿哥在一起的那些動作,不由得揉了揉眉心,自從前兩年大阿哥因為在自己身上吃了虧,明面上也沒有找自己麻煩?;蒎缃褚膊簧跏芸滴鯇檺?,加之康熙打壓大阿哥的勢頭,很少到惠妃那里去,自家額娘如今與惠妃位等,惠妃也不會在這當頭鬧出事來。 章佳氏近年身子虛弱,雖為貴妃,但是后宮之事卻很少插手,真正管事的卻是佟佳貴妃,宜妃,德妃與榮妃,自家額娘深居簡出,能不多話就絕對開口,倒是免了許多麻煩。 如今他們娘倆立場鮮明,麻煩自是少了。 只是他心里既是欣喜,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安,歷史若是拐了彎,是不是代表以后的事情還有變數?想到這,他眼神暗沉,他與胤禛相處十多年,自然明白胤禛有多適合那個位置。 大阿哥有勇無謀,太子雖說很有才華與一些治國之能,但是對民生了解不足,三阿哥更是不提,八阿哥心計有余,但是卻少了一份上位者的大氣,他可以做能臣,但是卻不一定能做明君。胤禛這幾年在戶部做得很好,而且心里裝著百姓,這樣一個人,是最適合那個位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