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出風頭
一個多月后,戚雪在醫院里生產了。 男娃。 住了三天的院后,就被接到了娘家坐月子去了。 這三天來,李母是天天煲好了雞湯送過去的,還和戚母兩人上午班和下午班的分開伺候戚雪。 婆婆好,親媽也好。 戚雪在醫院里生產一回,深刻的體驗到了婆婆的好,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生產費不用掏,嬰兒車不用買,小衣服也不用買,連奶粉和麥乳精都有小叔和小姑子給送了。 生產一回,戚雪連一分錢都不用掏,反而還得到了一大堆的東西。 而且,婆婆還給了一塊金鎖送給孫兒,戚雪真的是賺大發了。 就連戚母都不得不服氣,這樣的親家上哪里找?! 雖然是在戚家坐月子,但是李母還是三天兩頭提著各種補品過來看望兒媳婦和孫子的。 李母經過了大女兒這些日子的洗腦,心里倒覺得自己不用伺候兒媳婦還落得輕松舒服呢。 伺候產婦和嬰兒可不是一件輕松簡單的事情,除了累,它還特別費精神。 要是產婦和嬰兒脾氣好那還可以,要是一大一小性子都不好的話,那真的是太受罪了。 理解,太理解了。 李母又不是沒照顧過孕婦,又不是沒生養過小孩子,個中的辛苦真的不用說。所以,在李友桂的引導和洗腦下,她還感激戚母呢。 感謝,感謝,太感謝了。 除了送好東西過來,李母還讓兒子給戚家拿生活費,畢竟吃住都在娘家,怎么也不能讓人出力又出錢,這種便宜李家是不占的。 戚雪舒舒服服的坐完了一個月的月子后,終于搬回了自己家。 滿月酒是在李家辦的,除了自家人外,還有戚家和羅家,足足坐了三桌。 請酒席都會給紅包的,一圈下來,戚雪的兒子又有了上千元的收入,讓她覺得這日子怎么這么好?! 等李家宏小朋友辦完了滿月酒后,李建環和霍意如的喜酒就擺上了日程。 小倆口的工作是很忙的,假期也很少,根本就挪不出時間回老家再擺一回喜酒了。最后,經過商量,喜酒就擺在京市了,然后通知老大老二兩家人,以及外公外婆舅舅小姨他們。 不管他們能不能過來,這個喜訊是必須要通知的。不過不能在老家擺喜酒,那就托李建明和李建華兄弟倆在南市買好喜餅喜糖花生瓜子什么的,老家的親戚一戶一份,一份大概三斤的樣子,就算是通知到了。 喜事是在年二十辦的,酒席在京市的酒樓里辦的,一共設了十桌。自家都占去了兩桌,霍家的親戚也占了兩桌,剩下的六桌人請的全是李建環和霍意如的同學同事。 婚禮辦得十分的隆重和熱鬧,新娘子的婚紗和禮服都是李友桂給送的呢,漂亮得很。反正霍意如是十分滿意的,因為她穿上之后,除了李家人外,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都忍不住問她身上的婚禮和禮服了。 這風頭出得真是太大了,頭一份呢,真的風光無限。 更不用說,李家給的聘禮了,李建環現在的房子是大姐早就買給的,就禮金而已都給了五千塊,進口手表一對,三套金首飾,一對玉鐲。 這手筆都看傻了霍家人了,自家人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擺喜酒的錢是李建環自己掏的,自然收到了紅包和茶錢也是夫妻倆自己收。 等夫妻倆登記清點時,發現他們又賺了,紅包茶錢都收到了近六千塊,扣掉請客的費用,還賺了近三千塊呢。 結一場婚而已,霍意如算了一下,自己就有上萬元的存款了。 李家人真的是好厚道呀,霍意如很滿意,霍家人是覺得太滿意了。 辦完酒席的第二天,李建明和李建華,梁言蘇和梁紅就馬上坐火車走了,年底是服裝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他們其實是舍不得離開的。 不過,自家人的婚事更重要,更不用說李建環和霍意如的職業和工作單位了,為自家人撐場面也得來啊。 這幾年來,李建明和李建華,梁紅和梁言蘇他們都已經深深的意識到了人脈的重要性。 關系不走動起來,就會越來越陌生了。別以為親戚就不用維系,如果遇上心胸寬廣脾氣好又不愛計較,還很重視親緣的人還好,遇上事兒了只要求到都會搭把手。 就怕遇上那些覺得你平日里也不來往也不過來巴結的,有事就找來沒事就失蹤的親戚,那就別指望了,那會更絕望的。 前一種人真的是很贊,人品性情那是沒得說的。上輩子李友桂就真的遇到了這樣的親戚,但是不多。其實也不是不想來往,而是相隔太遠,總覺得沒事登門麻煩人家實在不好,一般只有迫不及已才會厚著臉皮上門求人的,求人辦事手都是不能空的。 李友桂經歷過后,總是心懷感激,特別珍惜這樣的親戚,離得近的時候,節假日總會上親戚家坐坐,送送東西。 當然,有好的親戚,就會有那種不愿意幫忙的,如果修復不了,那就不冷不淡的維持著吧。 反正,上輩子李友桂真的學到了很多,這輩子她都有把這些例子給自家弟弟meimei們也說了。 其實,忘恩負義,白眼狼的極品親戚,上輩子她還真沒遇上過幾個,頂多就是有那么幾個人有點小氣而已。 因此,李建明和李建華他們送的紅包為什么都這么大?!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老大老二心里肯定都是明白的。 娶了媳婦好過年。 這一年家里又添丁進口,一下子多了兩口人,老人家心里是十分高興的。 下一代子孫出息,日子又過得這么好,李父李母是再滿意不過了,更愿意把大女兒的話聽進心里,兒女們的心是不管不插手的,不聾不啞不做家翁。 現在也只有李建業和小侄女在家里住了,一下子家里就冷清了許多,好在家里還有陸爺爺和陸奶奶,四個老人住在一起也就不覺得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