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有來有往
日子好過了。 李母就在大女兒李友桂的勸說下也大方了起來,因為李友桂年前就已經好好的給她普及了一下親戚之間如何維系關系的重要性。 特別是那種二話不說出錢出力的真心對自己好的親戚。比如,小姨姨父和舅舅舅媽,羅中華他們,以及來幫忙的親朋好友。 那么給力的親戚,當然要好好的愛護對待,可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哪。 于是,這年初二回娘家時,李母給自家侄子侄女的利是都是一元一個的。她小妹的一雙兒女也是一視同仁,一元一個利是的往外發,當然這錢是李友桂給的,足足給了她三十元專門用來過年的。 過年的時候的花銷,比如年初二買的鴨子和雞,一些年貨也是李友桂開銷的,不用花李母自己的錢。 現在,李母自己手里存下的足足有七八十元了,以后二兒子每月還給她十元,家里買啥都是大女兒花錢,李母完全就是凈存款。 李父也是給發的一元一個的過年利是,這錢也是李友桂給的,一個大男人利是能發這么多,李父的臉上也是有光的,非常的有面子,這還說明家里的條件很不錯,才能發得起這么大的利是呢。 所以,當奚樂民拆開姨媽姨父給的利是全是一元的大票時,嚇得連忙告訴了他爸。 奚文林看了就讓兒子好好的收起來,他不用去問女兒也知道肯定都是一元。沒想到大姐和姐夫這么大方,而且對自家這么好,他們不僅有心,還心里明白他家對他們的好,這就足夠了。 不得不說,奚文林覺得非常的滿意和高興,誰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感恩和回報?他絕對不想幫出一個白眼狼來。 這頭的梁紅也知道了利是的事情,連忙和自家男人說了:“大姐家剛起了房子,就給這么大的利是,要不我還是悄悄的退回去吧?” 奚文林搖搖頭:“你退回去讓大姐他們怎么想?本來這就是大姐他們表達對我們幫忙的感激,你不讓人家把感激送到,人家心里不難受?只怕還覺得人情難還呢。給了就拿著吧,以后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我們盡力就是了?!?/br> 自古以來,有來有往才是正道。 誰也不想,只付出不收獲吧?次數少還可以,多了還能沒想法?! 人心總是難測的。 男人這么一說,梁紅想想就算了,決定聽他的話,她大姐應該不是那種打臉充胖子的人。 何況,梁紅把自家大姐的新家逛了這么一圈下來,確實發現大姐的日子真的是過起來了,不必她擔心了呢。 等到晚上在娘家吃晚飯的時候,梁紅才深刻的認識到,不僅大姐家過得不錯了,連小弟家也開始紅火起來了呢。 梁言蘇的月工資也有四十二塊,何芳也下地掙七八個工分,就連梁家倆老也是掙工分的,只不過掙的不多基本上五六個工分而已,三兒一女雖然還小掙不上工分,但是吃的也不算多,基本上一家人一個月還能攢下近三十元錢來呢。 長年累月的話,那就是一筆不少的數目了。 然而,這還沒算生產隊發的錢呢。 “我還以為年前生產隊會發豬場雞鴨場的分紅呢,友桂,你知道我們生產隊什么時候發這個錢嗎?”何芳問著正在拌檸檬鴨的李友桂,她一心想知道自家能發多少分紅,一直盼著生產隊發錢呢。 李友桂邊干活邊搖頭:“舅媽,我也不知道,這事我沒問呢,應該會發的吧,不然大家不得有意見?” 發,肯定會發。 就是不知道羅中華這個生產隊隊長為什么不年前發,可能是怕年前大家有錢花了就大手大腳?! 這個可能性太高。 何芳想想也是,這個事兒大把人cao心著急,輪不到她上火呢。 一旁的梁紅也知道第七生產隊的副業搞得紅紅火火,第一次聽說還沒發這個分紅錢,還額外有錢發,一點都不比他們吃商糧的差了。 直到一盆盆的雞鴨魚rou蛋擺上滿滿的一桌時,梁紅和奚文林都不覺得驚訝了。 rou菜比素菜還多得多得多,這樣的飯菜夫妻倆還真沒有見過呢,頭次他們大開眼界了。 這一頓飯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個個都吃是非常的高興,吃得好吃得飽,飯后還有糖餅水果呢,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水果是李友桂拿過來的野果子,就是一些酸桔子,山梨之類的山里長的果子。 奚明娟晚上要過來和李友桂這個表妹一塊兒睡,奚樂民就先和父母在舅舅家住一晚,等大表哥回市里上班了,奚樂民也是要過來和李建文睡一塊的。 因為表姐要過來住,所以李友柳特別懂事的和李母弟弟們擠一張床,讓給表姐和大姐一塊睡。 奚明娟高興壞了,用過了李家的沖涼房和廁所,再睡上暖和的床鋪,再次覺得自己打算在這住幾天的決定是明智的。 年初三的這一天,奚文林和梁紅就要回去了,李建明也在今天要回市里去。 因此,早上在李友桂家殺了雞鴨吃了飯之后,奚文林和梁紅就各自騎著一輛自行車回去了,他們回去時,帶走了一只雞一只鴨,四封面條和一大包的蘑菇木耳,以及兩罐水果罐頭。 李建明回市里的東西是李母給收拾的,李友桂完全不插手,她也沒任何的表示。 反正,在家里時已經給他吃好喝好了,這個大哥的孝敬也不是給自己,李友桂就沒打算給李建明任何東西。 李友桂和奚明娟送走了梁紅和奚文林之后,就帶上了一串表弟表妹自家的弟弟meimei們去生產隊的地里玩兒去了。 玩什么呢?! 搭番薯窯。 烤蘑菇烤青菜。 一個下午就玩過去了,順便再撿些枯枝回家什么的,就是這年頭最好的節目了。 李友桂他們回到家時,李建明早就坐班車走了。李母后來說,她給準備了十斤米,一些青菜和蘑菇,三十來只雞蛋和一只雞,反正是家里年前準備好家里有的,也讓大兒子給帶去了。 對此,李友桂沒意見也不反對,這是她媽的親兒子,李母怎么做怎么分,她是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