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李父醒悟了
蜂蜜是裝不上了。 可惜,罐子家里沒幾只,而且還土得掉渣。 李友桂看了一下家里那兩個土燒的罐子,絕對不是送禮該有的包裝。 因為決定了明天要去市里,所以李友桂就收拾了一下要去市里的東西,二十斤大米,二十個雞蛋,三十斤蘑菇木耳,以及十斤左右的各種蔬菜。 另外…… “建文,你明天和我們一起去市里,下周學校就要開學了,你去市里照顧爸,順便去長長見識?!崩钣压鹣肓讼?,決定把李建文給叫上。 現在的李建華這么照顧家里,她也不能耽誤了這個二哥的工作,就讓大弟去幫忙,又能讓這孩子去看看城市的樣子,回來之后才更有信心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好的大學留在大城市。 有動力才有壓力,有壓力才能更努力,努力就能成功。 而,李建文一聽自己也要去市里,頓時激動得不行,他長這么大還沒去過市里呢。 天啊。 他也可以去市里了?! 太好了。 “姐,我一定照顧好爸,你放心吧?!崩罱ㄎ募泵ε男靥疟WC道,生怕慢一點大姐就后悔了。 李友桂當然不會改變主意,去市里而已,又不是去其他省。就算是去其他的地方,她也是不怕的,前世她自己一個人連英語都不太會的情況下還獨自走了好幾個國家呢,現在武力值爆棚的她,簡直是可以一個人走遍全世界好嗎? 此時,一旁的李友柳聽到三哥可以跟大姐他們去市里,頓時一臉的羨慕,大眼睛渴望的看著她大姐。 李友桂被她強烈的無法忽視的可憐巴巴的目光和表情給弄笑了,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的腦袋上的頭發。 “這次建文是過去照顧爸的,等過年時,我們全家都去市里玩兩天怎么樣?!” 不過是去市里玩兩天而已,這個事兒對李友桂來說一點也不難,一家人一年到頭也該輕松輕松一下了,不能老是下地養豬掙工分賺錢,沒有欲望就沒有上進心。 只有見識過了繁華和廣闊的世界,知道了外面的不同和精彩,才會有更多的見識和想法,才不會困守誠墨,眼界就不會受到局限。 友柳和小建環一聽過年可以去市里玩,頓時眼睛都亮了,一下子高興得不行。 就連李建文聽了同樣的興奮,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去兩次了,比弟弟meimei還多一次呢。 只有小建業啥也不懂的聽不明白,只知道跟著傻笑傻高興。 一旁的李母和李父滿臉無可奈何的看著這些年幼的兒女們開心的樣子,心里也高興得很,反正天天覺得過得真好啊。 李父的心態也在這大半年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他是親眼看著女兒一步步的把家里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他也把李母的辛苦看在了眼里,知道從前靠她一個弱女人是活得該有多艱難多不容易,幾個孩子小小年紀就懂事了,個個都會幫家里干活,一點也不吵鬧。 他一個廢人還有什么臉在家里又打又罵,作威作福?!他是個男人,卻撐不起一個家,就應該有這樣的自覺,既然沒有建設和能力,那不應該拖后腿。 李父一個人的心里十分的不平靜,在無人發現,在微弱昏黃的燈光下,眼眶都濕潤了。 現在,醒悟應該還是來得及的。 第二天早上,李建文竟然起得比李友桂和李母還要早,他自己一個人起來先把粥給煮了,再摘洗青菜和剁豬食,然后李友桂和李母才起床。 李友桂見到勤勞得好像蜜蜂一樣的大弟,有些不忍直視,好吧,這種心情她是很理解的。 誰都有頭一回嘛。 習慣就好。 李友桂就先去把水給挑滿了,再劈柴,把這兩天不在家的活先做完了。 而李母則給李父收拾了一套衣服,毛巾牙刷牙膏,再帶上一個搪瓷杯,一個鋁飯盒。 李建文自己的東西他昨晚就收拾好了,和李父一樣,多帶了一套換洗的衣服,除了沒有搪瓷杯和飯盒。 搪瓷杯他可以和李父共用,帶上飯盒是怕李建華那邊不夠,到時就有一個人沒有碗吃飯了。 吃過了早飯,和友柳及兩個小弟弟揮手道別,李友桂背著李父,李母和李建文則各提著行李和一半個大麻包袋的東西一起去路邊等車。 等李友桂他們上了車之后,李母才回家把最小的建業帶在身邊去放牛,而小建環則跟著jiejie一起去菜地和自留地找菜和找豬食。 李友桂閉著眼睛都對這條通往市里的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李建文和李父卻蠻有興致的一路欣賞著風景。 到了市里的車站,因為沒有通知李建華,所以自然是沒有人接車的。 李友桂還是背著李父,因為李建文一個人抬不動這么一大包的東西,所以李友桂騰出一只手來抓住麻包袋的底部,扎口袋的那一頭由李建文抬著。 倆姐弟就這樣又抬又背人的直奔罐頭廠,一路上只休息了三次,就到達了罐頭廠了。 李建華此時還在上班呢,不過好在門衛室的人全都認識李友桂和李父,所以只讓他們登記了一下就放進去了。 先把李父一直背到了李建華的宿舍樓下,又把一大包的東西放下來,李友桂才去廠里找人。 很快,兄妹倆就匆匆忙忙的走回來了,李建華見到李父和大弟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李建華還要繼續上班,所以他趕緊打開了宿舍的門,讓大家先進去放東西,上個廁所,喝水解渴。 “二哥,這里有米和雞蛋,一些菜,你中午看著煮,我先帶爸和大弟去醫院?!?/br> 李友桂見時間還早著呢,醫院這會兒也沒下班,當然不愿意浪費時間,她連水都不喝了,沖李建華這樣交代了一聲,就領著建文背著李父出門去。 于是,李建華又看著弟妹一起匆匆的背著李父又走了,他也不得不趕緊去車間上班。 他們仨趕到醫院的時候,正好趕得上醫院給看病,而那醫生也顯然還記得李父的病情,看到他情況這么好轉,相當的高興。 “那再吃藥針灸十天,應該會越來越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