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紈绔_分節閱讀_119
“這是做什么呢?” “寫折子!” 康熙搖頭失笑,道:“成,你寫,寫完朕先看你的?!?/br> 除了胤禛那一封冒名頂替的折子,康熙還真沒見過胤祚正式的奏本呢。 胤祚寫字的速度很快,思維又敏捷,是以康熙案上的一摞折子還沒批完,他就已經寫完了。 康熙拿起第一張紙,搖頭失笑,這東西,說是折子,倒不如說是文章,居然有標題——關于奏章分類的建議。 不倫不類。 繼續看了下去,發現里面的內容還是值得一讀的,胤祚建議將奏章分為奏事折子、請安折子和直奏御前的密折三種。無論哪種折子,上折之人都需將奏折用封條密封,而后裝入朝廷所發皮匣封存上鎖,送交乾清宮內奏事處。由奏事處不識字的太監開鎖,而后根據封面所示類別、等級等送往各處。 奏事折子需用黃色封面奏章書寫,并在封面上用不同符號,區分輕重緩急等級,最重最急之事,直呈御前,其余分類后交內閣處置,經票擬后上呈皇上批閱,或發回各部。 請安折子、謝恩折子、賀壽折子等,皆用藍色封面,由內閣統計后,隨名冊一同呈上,皇上閑暇時預覽。 密折統一為黑色封面,湊事處一旦拆出,立刻原匣鎖回,直呈御前。 所有奏折需在御前或內閣大臣處當面拆封,如有封條破損、奏折丟失等情形,追查到底,嚴懲不貸。 再后面就看出胤祚這小子的私心了,什么奏事折子需言簡意賅,請安折子要文字優美,風土人情、油鹽米價、好詞佳句皆可呈報云云…… 說白了——就是廢話你都放到請安折子里寫吧!爺再也不要將散文詩歌賀卡祝詞什么的當閱讀理解來讀了! 看完康熙搖頭失笑,難為這小子眼睛一眨就是一個點子,為了偷懶也是拼了。 不過,法子確實是不錯,能在減輕他負擔的同時,讓急務要務第一時間得到處置,最重要的是,所有折子在呈到相應的人面前時,經手的都是不識字的太監,且折子一律不許開封,在拆封之前連折子是何人所奏都不知道,這就大大增加了保密性,也沒了底下那些奴才做手腳的機會。 還有風物人情,油鹽米價等放在請安折子里說說,也能看出許多端倪來,須知江南曹寅等人的密折中,說的也就是這些。 招手將梁九功叫來,道:“將太子的折子送到內閣,讓他們擬出章程來?!?/br> 里面還有許多東西過于籠統,如輕重緩急的等級如何劃分等等,有不少細節需用完善,另外還要看如何同如今在用的規矩結合。 梁九功去了,康熙又翻開胤祚的第二個折子。 這篇折子倒是格式標準,就是字數太少了點——說現在的文章,整篇都是密密圈圈,看得人困難不說,也缺乏美感,所以建議引入西洋的標點符號。 后面是一大篇“附件”,里面注明十多種標點符號的用法,里面除了西洋標點,也包含了漢語中一直用的句讀等符號。 不過這東西康熙卻覺得沒什么必要,他用了幾十年的句讀,也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想必其他人也一樣。而且這東西不像折子,讓他們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東西得讓天下讀書人都接受才行。 見康熙面露遲疑,胤祚忙道:“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好的東西咱們要學??!您看古時候,連句讀都沒有,有時候老祖宗說的一句話,硬是被解了十幾種意思出來——這不叫大有深意,這叫歧義!” 見康熙不為所動,胤祚再接再厲:“有了句讀,意思清晰,讀書的速度起碼可以快上兩成。您想,本來要看五個時辰的折子,四個時辰就看完,豈不省事?還有讀書人,本來看四本書的時間可以看五本書,還有……” 康熙嘆道:“若是滿文上用這個,沒什么好說的,朕一句話的事兒,可是漢人的讀書人,向來倔強,說句難聽的,就算咱們是皇家,他們照樣看不上——哪能由得了咱們在這上面指手畫腳?” “這還不容易!”胤祚道:“咱們找人用這玩意兒,寫上幾篇膾炙人口的好文,用漢人的名義流傳出去。只要文章夠好,能讓人人信服,他們自然也會接受這新東西,必會爭相效仿。這個時候,皇阿瑪再宣布,以后奏折、應試,都要用這個,那些人就會與有榮焉的想,看吧,咱們的東西,連朝廷都稀罕呢!于是水到渠成,萬事大吉!” 康熙沒好氣道:“你以為膾炙人口、人人信服的好文章隨隨便便就有?你寫一個給朕看看?” “我……” “我寫就我寫”幾個字差點脫口而出,幸好胤祚及時想到這個世界還有個劉氏,后世那些文章可不能用“西洋”兩個字掩過去——劉氏雖然沒什么壞心,但她那張嘴實在說不上嚴,而且身邊又有個人精胤禛,只要她知道了,分分鐘被胤禛詐出來。 “兒子寫不出來,不過兒子可以找人去寫?!蔽恼滤斎灰矔?,但水平按優良中差來排,也就在優良之間,至于傳世好文——除非抄襲。 康熙對這事兒顯然不太上心,道:“那好,等什么時候你的文章讓朕信服了,朕就相信它能讓人人信服?!?/br> 這個敷衍勁兒! 胤祚生氣了,道:“兒子這就去找人!” 于是逃之夭夭。 看著正大光明溜號的兒子,康熙無奈搖頭,揮揮手隨他去了。 起身坐到胤祚的位置上,細細看他批過的折子,不由嘆息:他這個兒子,資質尚在胤礽之上,若是能再勤勉些,心腸硬些,那么無論是國,還是家,交給他都是最好不過的——不過也沒關系,他現在還等得起,等再過幾年,或許他就不再那么愛玩愛鬧,也不再天真了。 出了乾清宮,胤祚照舊先去看了德妃——現在應該叫皇后,才出宮回府。 用了午飯,又美美睡了一覺,收拾好起來練了會字,管家進來稟道:“主子,外面有個少年,拿著您去年的香爐,說有要事求見,您看……” 香爐? 胤祚一愣后,點頭:“讓他進來?!?/br> 果然就是有過幾面之緣的少年,只是穿的比前幾次要整齊的多,收拾的也干凈,胤祚請他坐下,笑道:“我去過你們住的地方,還以為你們兄妹在火場中喪生,如今看來是逃過一劫,真是可喜可賀?!?/br> “小的知道,”少年低頭道:“小的那天躲在墻根下,遠遠的看見太子爺您了,就是沒敢靠近?!?/br> 胤祚點頭,又問:“如今那里不能住了,你們兄妹現在住在什么地方?” “還是在那里?!?/br> “嗯?”那里是哪里? “還是在六爺窩,外面冷得很,我們找地方縮了一晚上,實在熬不住,就又搬回去了,”少年頓了頓,道:“不光是我們,其他人也都回去了……太子爺您放心,以后我們一定會小心的,再不會胡亂生火了……誰要再犯,不用官差老爺發話,咱們自個兒就把他攆出去……” 胤祚張張嘴,卻不知道說什么好,擺擺手作罷,道:“你這次過來,可是有什么事?” “有!”少年噗通一聲跪下,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求太子爺,幫小的找找小的妹子吧!小的以后給您做牛做馬,報答您的恩德……” “起來說話,”胤祚皺眉道:“你meimei她怎么了?走失了?” 少年在旺財的攙扶下起身,抹著怎么都抹不完的眼淚,哭道:“我們兄妹三個,不想做一輩子的乞丐,所以我和大哥兩個,就在外面找活干。妹子覺得我們辛苦,也去找了個小丫頭的活兒,簽的是活契。我們說好了每個月回來一次,結果到了時間卻沒見人影,奴才去主家打聽,他們先說不準見,小的問的多了,又說小妹已經辭工了。若小妹真的是辭工了,哪有不回家的道理?所以小的在他們府外守了兩天,終于堵住了他們的管家,結果他們管家又說,小妹自己私自離開了。小的再問,他就吩咐家丁把小的趕走,再不許小人靠近?!?/br> “小人實在沒法子,就和大哥天天去外面找,結果半點蹤影也沒有,”少年道:“沒法子,小的就去順天府報了官,那些人隨隨便便記了下就打發了小的走,小的……” 他猶豫了一下,道:“小的怕他們不肯用心,就將太子爺您給的香爐亮了出來,然后順天府府尹大人親自見了小的,還說一定會好生查探。過了兩日,小的再去問,卻見不到府尹大人了,書辦老爺告訴小的,說已經查過,小的妹子的確已經不在那家了,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讓小的也別找了,還給了小的五十兩銀子……” “小的總覺得他有些言不由衷,可是無論小的怎么問,書辦老爺都不肯多說,只說讓小的別再找了?!鄙倌甑溃骸疤訝斢兴恢?,小的妹子年紀雖小,但是很漂亮,小的想,會不會被拐子拐了,賣去了臟地方,所以白天上大街找,晚上就去秦樓楚館看看……結果妹子沒找到,倒是逃過了那場大火?!?/br> 胤祚大致明白了事情的起末,吩咐旺財道:“你親自帶著他去見順天府尹,問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br> 旺財爽快應了,帶著少年離開。 胤祚還記得那個乖巧又倔強的小丫頭,心里有些堵的慌,起身推開窗子,外面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影。 胤祚微微皺眉,又想起交代給陳拙的事兒——都已經兩天了,以陳拙嫉惡如仇的性格,不應該到現在還沒動手,有他的安排,加上陳拙的身手,應該會很順利才對,怎么到現在還沒動靜呢? 那個人雖然是罪臣,但他的死,宗人府不敢不上報吧? 陳拙也不來說一聲,難不成是失手了,沒臉見人了? 正想著,外面傳來“給雍郡王”請安的聲音,胤禛比通報的下人還要快一步進門,揮手令下人退下,道:“索額圖死了?!?/br> 胤祚“哦”了一聲。 胤禛見他反應平平,皺眉道:“這事兒和你沒關系吧?” 胤祚道:“四哥問這個做什么?不過死了一個該死之人罷了?!?/br> 胤禛道:“八弟不在,這事兒皇阿瑪就交給了我。如果和你無關,我就好好查查,若是和你有關,我就給你找個替死鬼,就這么簡單?!?/br> 胤祚皺眉:“替死鬼?”他很不喜歡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