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紈绔_分節閱讀_51
胤禛給康熙和太子各送一碗,道:“額娘難得出門,兒臣便過去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正好額娘在弄這個,知道兒臣要過來給皇阿瑪請安,便讓兒臣帶了點過來。額娘說,這是西瓜、葡萄合著石榴榨的,不知道合不合皇阿瑪的口味,若是喝不慣,下次便換一種?!?/br> 這種酷熱的天氣,穿的整整齊齊的趕了半日的路,喝上這么一盞酸酸甜甜涼絲絲的果汁,且不說味道如何,就那股清涼冰爽,也能讓人從頭舒服到腳。 唯一的遺憾就是——太少了??! “到底是女人,”康熙三口就將一小碗果汁喝完,道:“路上還有閑心弄這個?!?/br> 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瑣碎的很,因康熙并未表現出這方面的喜好,是以御膳房平時也不弄它,路上就更沒時間拾掇這個了,也就是用冰鎮酸梅湯對付著喝。 不過現在一嘗,倒是難得的美味,以后也可以讓他們經常預備一點。 “也不費什么事兒,”胤禛道:“額娘和皇祖母這會兒正弄的好玩,找了一堆人在試味兒,皇阿瑪要喜歡,隨時找人去取就是?!?/br> 好玩? 見康熙目露疑惑,胤禛道:“前兒六弟去逛琉璃廠,正好看見好大一塊剛玉,可惜品相差的很,別說當寶石,連玉都算不上,壓根就賣不出去。六弟覺得好玩就買下來,用它做軸,做了個榨汁的小玩意兒給額娘玩,聽說不管什么水果蔬菜扔進去,轉幾圈就出汁,便宜的很。額娘這次出門便帶上了?!?/br> 康熙笑罵一聲:“這不務正業的小子!” 真不知道這小子腦袋瓜子是怎么長的,一會一個稀奇主意。 又問道:“他現在人在哪兒呢?” “兒子過來的時候,旺財正找地方支床,這會兒大約在睡覺吧?” 胤祚沒在睡覺,他只是靠在床上看書而已,陳拙坐在一邊的小馬扎上給他扇扇子。 陳大俠硬要跟著,胤祚沒法子,拒絕又怕他用別的法子混進來惹什么亂子,索性就將他帶在身邊當小廝使喚,反正半點權限沒給,還私下找人盯著他,不怕他鬧出什么幺蛾子。 “朕聽你四哥說了還不信,你果然是把床都帶來了??!”康熙道:“朕的所有兒子里,就數你最會享受!” 胤祚不情愿的起身,半點兒被罵的自覺性也沒有,理直氣壯道:“兒子生來就是享受的,不然怎么會有皇阿瑪您當阿瑪呢?” 自從上次事件之后,他很少主動去找康熙,可康熙卻像是玩突然襲擊玩上癮了似得,老時不時的自己摸上門來找他。 康熙被他拍的心懷大暢,正要說話,旺財過來,請過安,道:“六阿哥,那邊菜備好了,您看……” 康熙微楞,這才多大會呢,菜就備好了?朕的御廚還沒這么快呢! 胤祚問道:“皇阿瑪和太子殿下要不要留下來一起吃?” 最好不要,我那鍋子才一點點大,菜也備的不夠多……就夠我和四哥吃的! 結果自然是事與愿違,趕上飯點兒的康熙還能趕走不成? 于是,這一個中午,胤祚損失熬了兩個時辰的湯底一份,特質的不怕顛簸方便易攜帶自制炭火鍋爐一個,折疊床一張,還有食材無數…… 康熙沒收的振振有詞:從南懷仁那兒學來的東西盡放在這歪門邪道上了! 丫的,說我歪門邪道就別搶我的東西??! “沒事,”旺財安慰道:“主子,沒了折疊床,咱還有吊床,沒了火鍋爐子,咱還有燒烤架子……” “……” 被兒子郁悶表情逗樂的康熙,等看見一塊塊干裂的土地的時候,好心情才戛然而止。 “散吏馳驅踏旱丘,沙塵泥土掩雙眸。山中樹木減顏色,澗畔泉源絕細流。處處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無收……”胤祚從樹上扯下一片葉子,道:“這是南宋時任平江主簿的王夢雷寫的《勘災詩》,是不是很形象?” “你居然還笑的出來!”陳拙冷哼道:“百姓生活無依,你卻頓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今兒建園子,明兒賞字畫,連做把椅子都窮極奢靡!你少買一個花瓶,便可供一家子吃喝不盡!若清廷都是你這般模樣,亡國之日不遠!” 胤祚嗤笑道:“爺買一個花瓶的銀子的確可以買一家子一輩子吃喝不盡的糧食……可是花瓶到底不能吃??!若我不花銀子把它買回來,別人怎么把它變成糧食吃掉呢?” “額……”陳拙有點暈,這是什么鬼道理? 胤祚繼續道:“爺每頓吃的是精致,可是爺也只吃飽了肚子而已吧?沒有令‘酒rou臭’??!爺將將填飽肚子,可是花出去的銀子,卻讓好多個人餓不著呢——按你的說法,爺每頓窩頭咸菜,老百姓就有飯吃了?” “狡辯!” “是啊,狡辯?!必缝衤柭柤?,將葉子湊到唇邊嗚嗚咽咽的吹,怪兮兮的調子,卻不難聽。 微微泛黃的葉子橫在凈白修長的指間,仿佛散發著美玉般的光彩,映得那雙略顯淺淡的唇也嬌嫩起來,還有那低垂的眉眼,密長的睫毛,玉雕似得容顏,看得陳拙忽然煩躁起來,指向低處田間那群人,道:“他們在干什么?” 胤祚隨意看了眼,答道:“皇阿瑪在勘測土質,看旱情到底有多嚴重。接下來,就要見本地的官吏、鄉老,問問具體情況,看看如何挽救。該免稅免稅,該放糧放糧,不過現在各家應該都還有存糧,還不到放糧的時候?!?/br> “干成這樣,還能挽救?” “如果運氣好這個月能下點兒雨,補種點大豆、番薯、甜菜什么的,也能多少有點收成?!?/br> “你說……會下雨嗎?” 胤祚白了他一眼,道:“你當爺是百科全書呢,沒完沒了的問?!?/br> 到底還是答了:“起碼今明兩天不會下雨……別問后天,爺能看出這兩天的天氣就很不錯了。我說,爺怎么覺得你比爺還像不識人間疾苦的大少爺呢?” 陳拙噎了噎,又道:“你不是說你皇阿瑪是明君嗎?怎么就拿旱災沒法子?” 胤祚瞪了他一眼,道:“你們要拿它有法子,明朝也不會亡的那么快?!?/br> 也是流年不利,崇禎年間那場旱災,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大,為五百年所未見。數個省市連續五年甚至七年大旱,后又轉至北澇南旱,在這期間瘟疫、蝗災又陸續發生。 禾草皆枯,江河斷絕,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饑死,餓殍載道,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這便是當時慘狀。 原本百姓已經到了這般境地,可當時的朝廷不僅不賑災,還苛以重稅,國焉能不亡? 陳拙嘆了口氣,不說話了。 胤祚又開始嗚嗚咽咽的吹,心卻靜不下來。 有些事,不看才可以不想,不問。 古代這種環境該如何抗旱? 胤祚能記得起來的,不過是深挖井,廣積糧六個字罷了。 ****** 因為出現了旱災,康熙便在這里多呆了一晚,處理好了各方事宜之后,準備再四處轉轉。 他找人將幾個兒子都叫來,一起去看看民間疾苦,不想胤禛、胤祚、胤禎三個,再加一個胤祥都不在,一問說一早就出去了,康熙只得帶了另外幾個兒子及隨行的官員一道出去。 外面的情形不容樂觀,除了少許占了地利,周圍有深井或水塘的,靠著人力澆水,境況稍微好些,其余幾近于絕收。 “就看這半個月能不能下雨了,若是能下場雨……” 忽然一陣歡呼聲傳來,打斷了張廷玉的話,幾人一愣,這種時候會有什么好事,能讓他們笑的這般高興? 康熙腳步一錯,向著人群走去。 “小兄弟?!笨滴跖呐囊蝗思绨?,道:“什么事兒這么高興???” “出水了!”被問到的少年興奮不已:“看到沒,出水了!真的有水!真的有水??!菩薩顯靈了!我們有救了??!” 康熙靠近看了眼,果然是在挖井,挖了快兩丈深,底部有薄薄的一層水,這種時候,最好的消息莫過于有水二字了,難怪這個高興。 胤褆問道:“既然有水,怎么現在才知道打井呢!” 少年看白癡一般瞅了他一眼,道:“要早知道這兒有水,誰會等到現在呢?” 見胤褆眼睛一瞪怪嚇人的,忙又解釋道:“那不是剛剛來了幾個外鄉人,拿著奇怪的東西捅了捅,說這兒有水,咱們才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