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商戶妨克仕途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總裁大叔,咸魚少女要翻身、新婚第1天,總裁先生難招架、妖君在上:小仙哪里跑
“當真是不行,戶長講究地多,我家是開鋪子的,并沒有地咋個能當戶長,不中,不中!”葉貴明依然推卻。 葉貴明說的這話,也不無道理,這戶長頗有些鄉紳的意味在里頭,多是些坐擁不少田產的大戶。畢竟村民只認重地,誰得地多誰便說得上話,這也是個簡單法子。 宜河村乃至周邊的幾個村子,例來都是如此,尚且還沒有名下沒有一畝正經水田的人當戶長。 葉海正聽他這樣說,也不好再往深里說,他這輩子最重的就是宜河村的名聲,如今推舉葉貴明當戶長,也是因為葉杏嬌如今在縣上名氣大,能給宜河村帶來不少光。 可若沒有一畝地的的葉貴明當了戶長,怕得有些人說是名不副實,反倒不美了。 “那便罷了,戶長這事往后再說吧?!比~海正嘆了一口氣,便不再提。 可商議這事時,是在祠堂里,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在,沒多久這事便傳了開來。 一時間又引起一波討論的熱潮,人人都道葉貴明謙卑的很,捧得人便更多了。 只如今這滿村子都夸葉杏嬌,以往人家提起她時,說得是何小秀才的媳婦,如今卻是不一樣了,人人只道何小秀才是葉杏嬌的上門女婿。 以前說葉杏嬌家貧,只靠巴著何小秀才的人,如今也都不再說酸話,而是說男才女貌般配的很。 這話自然也傳到了李寡婦耳朵里,沒想到她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兒子,如今竟然被人將他與葉杏嬌放做一道作比,心里直覺嘔得慌——一個鄉下村婦,憑甚與他兒子男才女貌。 更何況‘士農工商’,商原就是最底層的,滿身銅臭萬莫妨克了她兒子。 一想到這,李寡婦更愁了,只想著寫封信給何炎,可一想到何炎如今對她的態度,這信便不知如何寫。 說來,因著之前的事,李寡婦如今何炎找了兩個婆子看管起來,不敢再作妖,可動不了手腳也總歸要提上一提。 只說李寡婦尋機了好久,才趁那兩看管婆子不注意,去找了一趟村里老好人——田嬸子。 這田嬸子與葉杏嬌家里交情頗厚,是個說得上話的。 可惜李寡婦知道的也不算詳盡,只能委婉的告訴了田嬸子——經商妨克仕途…… 不論是哪朝哪代,最重視的都是讀書,任誰家供出一個讀書人都是極其不容易的事,妨克讀書那可是比天大的事,不用李寡婦囑咐,這田嬸子便匆匆去找了葉貴明。 葉貴明是村里的老實頭,哪知道這個事,被田嬸子轉述“士農工商”的道理,說得一愣一愣,當下飯都不吃就雇車去了縣上。 他與別的村民一樣,最重的也是讀書的事…… 只這任憑村里風吹草動,唯有最不怕事大的老葉家如今半點動靜都無,就連最愛說酸話的三嬸楊氏,如今都沒傳送出半點話了,真真是奇怪的很…… 這葉貴明去了縣里,連口水都沒喝,便將錢氏和葉杏嬌拉到一旁說道:“田嬸子聽人說哩,說咱們如今開鋪子是商戶,商戶不讓科舉哩,何小秀才往后來了咱家變成商戶,可就妨礙了他前程,這可咋辦哩?” 葉貴明一臉愁容,錢氏聽得也是一愣:“咋個?商戶不能科舉?那可不中,往后咱家還指著何小秀才出人頭地哩!啥事比得上讀書?再說了往后杏嬌跟他生了娃娃,也不能科舉?那可不中,我還想要讀書的孫孫哩……當家的,你說得的這事可準不準?” “咋個能不準,人家說‘士農工商’,商在最底層,最沒地位,最讓人瞧不起?!比~貴明接著說道。 “還比不上種地?那些有錢人還比得種地的?”錢氏接著問道。 “可不,人家說‘耕讀傳家’是正道,就是一邊讀書一邊種地的意思?!比~貴明也不知打哪聽得成語,連手帶腳的筆畫。 “不讀書可不中!”錢氏被唬得不行,只拉著葉杏嬌說道:“杏嬌啊,往后等你和何小秀才結了親,咱就關了鋪子,回村里種地去,這鋪子雖然掙錢,可掙得再多也不如讀書是正理哩……” 葉杏嬌聽得這話,也陷入了沉思,‘士農工商’這個說法她也聽說過,確是商戶為最底層的,有些朝代確有商戶不得科舉的規定,只她平日對這些事不大上心,穿越來這樣久,也搞不清楚這大周朝究竟是不是也有這個規定。 她身邊讀書人少,想知道這事,除了問何炎再無他人。 所以第二日何炎來時,葉杏嬌特地幫她盛了一碗酸梅湯雙手奉上,欲言又止的看著他。 “有事?”何炎挑眼看了她一眼。 “確是有一事,你需的一五一十告訴我,不能隱瞞?!比~杏嬌如是說,生怕何炎誆了她去。 “商戶妨克仕途,不讓科舉可是真的?”隔了好一會子,葉杏嬌才又問。 何炎看著她那一臉凝重,生怕一不小心妨克她的模樣,直覺身心舒暢的很,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酸梅湯,才悠哉悠哉開口:“你,這是怕往后耽誤了我?” 他臉上那副表情,仿佛寫著“哎呦,我這還沒進門呢,你便考慮起婚后的生活了?真壞,真壞……” “何三歲……”葉杏嬌又小聲嘟囔一聲,才板起臉說:“你快說實話,我沒與你玩笑!” 何炎看著她又生氣又著急的模樣,這才收起那副悠然模樣,不咸不淡的說道:“一派胡言罷了?!?/br> “當真如此?!比~杏嬌卻是有些不信,葉貴明從村里聽來的話,雖說都沒得大準頭,可也萬不可能是空xue來風,這種事可不是胡謅就能糊弄住人的。 “自然!”何炎見他不信,這才開始慢慢解釋:“商戶不得科舉,這事在前朝到是真的!只到了我朝便沒這條規定了,到了今上這,更是廣施推恩令,招納四方才子,莫說是商戶,就連乞丐只要是有真才實學也能科舉……不過前朝的舊歷傳了百年,有些地方耳目閉塞,依舊這傳罷了,當真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