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臺下的人又是一陣驚呼,尤其兩側座位上的“觀眾”,有不少逛微博玩游戲的,多多少少也聽過這個名字,難免議論紛紛。 “是那個禹周嗎?” “好像是,我看過他出軍爺的圖,網名就是周君,是他沒錯了吧?” “我的天,他居然也是化工系的嗎?” “你是聾了還是健忘,人家是理學院的。人和人的差距還真是大啊?!?/br> 龔姚堯聽得心中升起幾分自豪,但是又不敢轉過去說話,打破現在的氛圍。他現在最該做的,就是盡情欣賞演講臺上的禹周。 禹周已經開始了匯報,他們日常整理的混亂不堪的資料,被禹周分門別類系統地分成了多個門科,按照小組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進度和目前取得的成果一一說明。龔姚堯雖然對他口中的許多專業名詞不是很明白,可只是單單看著講臺上多束燈光聚集在禹周身上,聽著禹周的侃侃而談,龔姚堯就看出了,禹周比許多之前說得語無倫次的人好了不是一星半點。 盡管龔姚堯坐在階梯狀座位的中排,盡管他的位置是高于禹周的,可他卻覺得自己在仰視著禹周,看著面前身材高大胸有成竹的禹周,龔姚堯心中突然生出了許多敬意。 現場很多人最開始贊嘆的是禹周的樣貌和氣度,可是在他不斷介紹著僅有四個人的項目做出的實驗和數據,以及近期剛剛突破的難關后,全場年輕人的議論聲漸漸低了下去,越來越多的教授副教授眼睛卻亮了起來。 “謝謝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匯報內容?!?/br> 龔姚堯完全被禹周的氣度迷住,剛想鼓掌時,突然聽到后面的椅子聲?;仡^看去,居然有不少人原地站起激動地鼓掌。 這意思是禹周的匯報非常成功嗎?龔姚堯茫然,也跟著大家一起拍手。 主持被大家帶動起了情緒,剛一問有沒有問題時,臺下霎時舉起了許多手臂。 “沒想到禹周這么受歡迎?!敝鞒秩苏{侃,算是為之前的冷清做了合理的解釋,他看了看下方的人群,正好看到龔姚堯的方向,“這位外國朋友有問題是嗎?對,就是那位黃頭發的男生?!?/br> 居然點了坐在龔姚堯前面的黃毛?龔姚堯忍不住皺眉,目光就被站起來的黃毛擋住了。 直到前方的人,嘰里咕嚕說了一連串帶口音的英文后,龔姚堯才恍然大悟——禹周沒有翻譯耳機啊,怎么回答? 龔姚堯有些著急地看向講臺,果然主持人也發現了禹周耳朵上的空空如也,他主動拿起話筒:“禹周好像沒有翻譯機,有哪位朋友借一下……” 站在一旁的禹周卻淡定地招了招手:“沒關系,我聽懂了。這位朋友,你提出的問題與我今天的匯報的內容聯系其實不大,不過我還是可以回答。你疑問我一個本科理學院的學生,怎么有資格站在這里,中華有個成語叫‘學無止境’,我們是一個好學的民族,相信你也聽過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童故事,我的年齡在這個講臺上,在中華廣袤的土地上,不是最大的,也自然不會是最小的。 “至于學科問題,我想借用一下今年五月時,張希院士在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的講話。他向我們展示了化學的新動態和趨勢,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化學內部各個二級學科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化學與其它學科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強,一些新興交叉學科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大學期間的學科,更多的是為學生展示各領域的入門學識,而一旦學習下去,我個人一直認為,學術界是沒有學科邊緣的?!?/br> 禹周巧妙地為大家解釋了問題的核心,接著禮貌又嚴肅的回答,更是給他贏來了第二次掌聲。 主持默默松了口氣,幸好禹周會說,不然他這個點名提問,下場后怕不是要挨罵。之后他就不敢亂點了,目光掃過前排的幾位院士和教授,驚訝地發現一直不怎么提問的龐教授居然舉手了。 主持急忙把話筒遞給了龐教授。?“禹周是嗎?你今天的論點很有趣,其實和我手邊的一個項目研究方向有共通之處……” 龐教授的話說得很是淡然,卻驚了在場的不少人,別看這句話不多,代表的意義卻非同凡響,這是一支拋向禹周的橄欖枝啊——龐教授是誰?在國內乃至世界的化工界,說話都有一定的分量,今天能當眾招賢,只要禹周點點頭,他后半生就順風順水了。 多少人,排幾個月的隊,拿著自己的項目方案,龐教授可能只看個開頭就會把人趕走。 和禹周一起來的同校導師和校友,有羨慕也有感嘆,可卻沒有感到出乎意料。 “謝謝龐院士,可是今天的內容不是我一個人的成果。我的導師謝超凡、學姐陳淼、學長秦志勇、助理楊嘉和龔姚堯,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br> 龐教授笑,很是滿意禹周的回答:“很好,上善若水虛懷若谷。來,我向你請教幾個問題?!?/br> “請教不敢當,龐院士請?!?/br> 其他的組提問環節可能兩分鐘就結束了,可龐教授和禹周卻聊了整整十五分鐘,聰明人與聰明人之間的對話,聽著就讓人覺得舒服,沒有任何多余的口頭禪和牛頭不對馬嘴的問答,簡明扼要地找到問題關鍵,短短時間包含的信息量卻極大。 龐教授身邊的人碰了碰他的胳膊,提醒他可以私下再聊,終于為禹周的匯報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