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古代奮斗計劃_分節閱讀_83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南明國皇帝心血來潮南下微服出巡剛巧來到了上虞縣這邊閑逛。 逛著逛著不知這皇帝怎么就看上了東晉鎮這邊這塊鳥不拉屎的窮地方風景,在這邊體察民情來了。 而就在這期間, 皇帝遇到了一個流浪小孩,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馮大木的親兒子, 馮小土! 馮家不是什么名門望族, 就是個很普通的鄉農,和村里大多數人一樣, 馮家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因為硤石村窮,村里種的田不像其他村子的村民一樣都是平地,而是山地, 作物全在山坡上,生活無比艱難,因此村里就有不少人想往外面跑, 想要脫離這種貧困。 而馮家就是其中一個, 少年時候的馮大木被父親送到了鎮上跟木匠學手藝,期望以后馮大木有個鐵飯碗。 馮大木人性格雖然老實,但其腦子十分聰明, 學東西很快,尤其是木工,他仿佛天生就在這方面有著天賦。 二十歲的時候馮大木就出師單做了,一手木匠活做的那是令人稱贊,是周圍有名的木匠工人,喜得馮家夫妻燒香拜祖宗說自家生了個好兒子。 可是后來馮大木的表現就讓大家大失所望,這倒不是說他跟傷仲永一般失去了木工的天賦。 而是,馮大木學會了木工后心思并沒有用在當木匠賺錢上,整天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若是現代人不難理解馮大木這是在搞創新,搞發明,可是古代人不懂啊,村里人包括他爹娘都只當他是游手好閑。 不過好在當時馮大木還知道除了他的研究外,抽空接些木活賺錢,可是讓馮家夫妻頭疼的是,馮大木仍舊迷戀他的研究,連老婆都不想娶了。 直到后來馮大木仿佛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徹底沉迷在了他的發明中,好像著魔一般,不管怎么勸都沒用。 馮父氣兒子不爭氣,沒多久就走了,馮母身體也不太好,后腳也跟著去了,臨死前,馮母擔心兒子沒人照顧,于是花光家底給馮大木娶了一門親事兒。 父母死后,娶了老婆,可馮大木對于研究發明的心思仍舊沒有減少,除了必要的接些木活養家,他的眼睛還是只有他的木頭。 最后他婆娘自然也受不了這不長進沒出息,整天只知道玩木頭的丈夫,拿著休書背著包袱丟下兒子和相公回娘家準備重新再嫁。 跟著馮大木這樣的男人一輩子都出不了頭,當寡婦也好過為這樣的男人cao勞受窮! 其實當時馮大木是想去將妻子挽回的,這個婆娘雖然兇,雖然潑辣,但嫁給他近十年一直勤懇的為他cao持家務,他還是很喜歡這個媳婦的。 可當時馮大木的發明正是最關鍵的時刻,再加上他心里也愧疚妻子,沒辦法給妻子想要的生活,到底沒有阻止,眼睜睜看著媳婦拿著休書回家沒兩月便重新說親又嫁人了。 妻子走后,馮大木便帶著兒子獨自生活了,但他仍舊沒有放棄研究自己的木頭,花了那么多時間,失去了那么多東西,要是現在放棄,那之前的付出就真的白費了! 不過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人了,還有個兒子要養,馮大木稍微清醒了點兒,放慢了研究的步伐,一邊做其他木工養兒子,一邊繼續研究他的木頭。 誰知之后沒過多久,花費了近十年時間的馮大木終于成功了,研究出了一個可以加快織布速度的木頭織布機,也就是現代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才出現的珍妮織布機,一種工業革命的偉大發明! 當然,這話有些夸張了,畢竟落后這么多年,馮大木研究出來的紡織機并沒有那么完善,還存在很多缺點,只能紡織比較粗糙的麻布。 但其卻實現了未來改變工業革命的珍妮織布機快速高效率的特點,織布速度是平??棽紮C的三倍。 就算這織布機只能紡織麻布又怎樣,絲綢棉布雖然是奢侈品,賺錢多,可要知道能享受這種昂貴奢侈品的人卻不多,大多數百姓能消費的只是麻布,這廣大的低消費人群利潤那是絕對不容小覷的。 這在生產落后的古代是種多么偉大和震驚的發明,馮大木的織布機研究出來后,像他這種理想性的人才肯定是要想辦法進獻給朝廷為馮家獲取榮譽和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