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大皇子出聲言道:“過兩日?!?/br> 三個孩子立馬跑回屋里收拾東西。 大皇子看向高縣令,淡笑著言道:“多謝?!?/br> 高縣令對大皇子說道:“諸位離開時,本官送諸位?!?/br> 大皇子頷首。 第145章 東宮什么時候多了一頭豬? 刑部尚書已經從勝州回來了。 單于都護府的長史與司馬, 一口咬定是晏道書逼隴王借兵。 皇帝沉著臉,面色莫測地盯著刑部尚書。 “其他人怎么說?” 刑部尚書回答道:“其他人并不清楚此事。臣問過其他小兵。其他小兵都不知道廢太子的身份,諸位都稱呼他為二郎君。除了招攬的人與使用的兵械來路不正之外, 臣還發現軍糧是由錢氏商行提供的。那些軍糧,錢氏商行并沒有收到訂貨單子, 據調查, 是錢氏商行的東家親自調動?!?/br> “錢氏商行的東家是哪位?”皇帝沉聲詢問。 刑部尚書拿出了畫像,遞給皇帝看。 “是這位。這位兩年前曾經來過京城?!?/br> 皇帝看了錢三郎的畫像,不認識這個人, 把畫像放下??戳寺芬? 發現錢三郎來京城的時間, 是在晏道書讓劉侍郎揭發軍器監與兵部尚書貪污打造兵械??钜皇轮?。 皇帝若頭所思,他對刑部尚書說道:“辛苦你了。先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刑部尚書離開了。 秦統領望著皇帝, 出聲問道:“陛下,單于都護府的長史與司馬,與隴王所言一致, 會不會是廢太子在欺君……” 皇帝目光冷冽地盯著秦統領。 皇帝冷聲言道:“他圖什么?圖這個位置?若是圖這個位置,直接在這些菊花茶里給朕下毒即可?!?/br> 就晏道書那個態度, 皇帝覺得, 如果放晏道書離開。晏道書一定快速消失得無影無蹤! 秦統領連忙改口說道:“是臣說錯了!隴王與單于都護府的長史、司馬聯合欺君, 污蔑他人,罪加一等!” 皇帝寒著臉, 聲音冷然地言道:“將隴王流放。單于都護府的長史與司馬, 全都革職查辦!讓大郎領單于大都護!” 秦統領詫異:“讓慶王領單于大都護?” 皇帝斜視秦統領:“你有何意見?” 秦統領連忙搖頭:“臣不敢有意見!” 皇帝呼了口氣, 起身言道:“去東宮看看?!?/br> 來到東宮,皇帝看到晏道書坐在樹下乘涼,趙大郎在一旁種菜,他的眼角微微抽搐。 皇帝轉頭看向秦統領。 秦統領出聲咳了咳:“咳咳!” 趙大郎抬頭望向那邊,看到皇帝來了,他朝皇帝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阿翁!” 正在走路的皇帝險些滑倒。 左相家的傻兒子瞎叫什么! 秦統領出聲說道:“大膽!豈能對陛下不敬!” 趙大郎詫異地說道:“我阿耶是廢太子,他管陛下叫阿耶。我管廢太子叫阿耶,陛下不就是我的阿翁?有何不對?” 秦統領:…… 秦統領突然懷疑趙大郎可能是在故意裝傻。 當太子的兒子,當陛下的皇孫,可比當左相的兒子身份高貴多了! 這趙大郎哪里傻了? 皇帝走到了晏道書的身邊,晏道書用布蓋著臉,正在睡覺。 皇帝不悅地說道:“東宮什么時候多了一頭豬?” 身邊無人敢回應皇帝。 趙大郎放下鋤頭,老實地回答道:“哪有豬?我怎么沒看到?” 皇帝指著晏道書:“好吃懶做,不務正業,這不是豬是什么?” 皇帝沒想到晏道書竟然在睡懶覺!他還以為晏道書正在認真批閱奏疏。 看到晏道書睡得這么香,皇帝心里越發惱怒。 趙大郎伸手搖了搖晏道書:“阿耶,阿翁說你是豬?!?/br> 晏道書拿開臉上的布,瞇著眼睛望著皇帝。 “茶喝完了?” 皇帝:…… “你個孽子,朕就知道指望不上你!”皇帝指著晏道書罵道。 晏道書爬起來,他揉了揉臉,對皇帝說道:“坐下來喝杯茶吧?!?/br> 晏道書給皇帝倒了一杯茶,遞給皇帝。 皇帝冷著臉說道:“朕問你,你何時認識錢氏商行的東家?” 趙大郎驚訝地看著晏道書:“阿耶,你何時認識錢氏商行的人?我怎么不知道?” 晏道書告訴趙大郎:“錢三郎就是錢氏商行的東家?!?/br> 見晏道書先回答趙大郎,而沒有回答他,皇帝的臉色越發不好看。 趙大郎大吃一驚:“錢三郎竟然就是錢氏商行的東家!他為何從未提起過此事?” 趙大郎還以為是晏道書出錢跟錢氏商鋪購買軍糧,錢三郎負責訂貨。沒想到那些軍糧竟然是錢三郎白送的! 晏道書笑著言道:“我也是在勝州的時候,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錢三郎是個好人,打仗時需要的軍糧,都是他提供的?!?/br> 轉頭,晏道書對皇帝說道:“朝廷要補償錢氏商行?!?/br> 皇帝神色冷冰冰的。他語氣冷淡地問道:“你與他何時相識?” “兩年前。當時他拿著塞北小兵的口供,來到京城求我幫忙?!标痰罆牧伺纳磉叺能泬|,讓皇帝坐下。 皇帝這回坐了下來,他的臉上沒有情緒波動,面無表情地接過茶杯。 晏道書對趙大郎說道:“將屋里的東西搬出來?!?/br> 趙大郎望著秦統領:“這么多,我一個人搬不動?!?/br> 秦統領:…… 皇帝抬頭看著秦統領。 秦統領出聲言道:“秦某愿意幫忙?!?/br> 趙大郎起身,穿上鞋子,帶秦統領回屋,將那些奏疏搬出來。 皇帝正在喝茶,一副漫不經心地模樣,語氣隨意地問道:“近來天氣有些涼了?!?/br> 晏道書點頭:“嗯。注意添衣?!?/br> 皇帝:…… 皇帝又說道:“再過些天,就要入秋了?!?/br> 晏道書望著那片菜地,他告訴皇帝:“到時候我會搭個棚子,防止蔬菜被凍壞?!?/br> 皇帝:…… 這時候,秦統領幫忙將那些奏疏搬出來了。 看到那些奏疏,皇帝想起了正事,他沉著臉問道:“這些奏疏,你看過沒有?” 趙大郎告訴皇帝:“阿耶全都批過了!” 皇帝愕然,不敢相信。他拿了一份奏疏,這是今日送來的。翻開一看,上面的確有晏道書的批注,還有晏道書寫的建議。晏道書還是用皇帝的口吻,回復奏疏的。 皇帝又拿起一本奏疏,翻開一看,也批過了。 皇帝問晏道書:“這是今早送來的奏疏,你什么時候批閱的?” 這才晌午,晏道書就把今日的奏疏批閱完了! 以前也沒見晏道書這么勤勞能干。 一份奏疏,有時候需要思考很久,才能下筆回復。遇到大事,還要與其他大臣商議。 皇帝連續看了十幾份奏疏,沒想到晏道書思路靈活,處理方法簡單有效。 晏道書的政治想法,與以前截然不同。 皇帝滿意地點頭。這兩年晏道書變化很大,或許是見識多了,想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禁衛軍忽然跑進東宮,告訴秦統領:“慶王回宮了?!?/br> 秦統領看向皇帝,正準備開口說話。 晏道書出聲言道:“讓大郎直接來我這里吧!” 皇帝瞥了眼晏道書,他問道:“你與大郎有聯系?” 晏道書點頭:“嗯。在外面遇到他了?!?/br> 皇帝不冷不熱地言道:“你們兄弟三人在外面過得不錯?!?/br> 晏道書給皇帝添茶,笑著說道:“多喝些菊花茶?!?/br> 皇帝冷哼一聲,繼續喝茶。 好久沒有回宮了,幾個孩子覺得這個地方既陌生又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