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但她沒有打斷老莫的回憶,讓他繼續往下講。 c2行政樓距離單位東門,要經過三個辦公樓,再穿過一個大花壇,到達升旗臺,再往前走兩百米左右。 老莫為了節省時間,沒有走這條大路,而是選擇從行政樓旁的停車場抄小道。 那里有一間年后待修的舊辦公樓,灰大,沒什么人往這兒走,只要穿過去,拐個彎,就能直接到升旗臺。 這條路老莫走過幾次,他知道路線。 可那天晚上,老莫在那間舊樓里轉了十幾圈,都找不到出口。 當時天黑了,視線不清,他用的手機沒有手電筒功能,只能依靠手機屏幕那一點微弱的光亮照路。 其實這條路,哪怕是憑借本能,他都能輕松走出去。 那天晚上偏偏像是碰到了鬼打墻,明明該是出口的位置,卻是一堵墻,好像方位都發生了變動。 對于那晚的經歷,老莫的講述有些語焉不詳,因為他自己也鬧不明白,更不可能對別人解釋清楚。 他莫名其妙地在里面兜了幾圈,煩躁不已,忽然踩到一個類似鋼管的東西,摔了一跤。 等他爬起來,又莫名其妙地找到了出口。 他從樓里出來,心里就不大舒服。 老莫對姜未說,他走到升旗臺的位置,忍不住回頭看了那棟舊樓一眼。 那時候,他心里莫名有個詭異的感覺,望著那棟夜色中孤獨陰森的樓宇,仿佛他自己的一部分永遠地留在了里面。 姜未看到這句話,心里猛地跳了一下。 他本是無神論者,也從不怕神神鬼鬼的東西,那天心中卻被一股說不出的恐懼牽引,直到開車回家,心里都籠罩著一層陰影。 那天,因為那支小插曲,老莫回家的時間比平時得晚了半小時。 奇怪的是,他在樓下看見自家屋子里的燈光,那時老莫還以為家里進了賊,匆忙上樓開門,卻聞到一陣飯菜香氣。 妻子迎著他詫異的目光,埋怨地解下圍裙,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到家,飯菜都要涼了。 老莫很莫名其妙,不知道她為什么會突然出現在這里。 他和妻子早在一周前就開始分居,兩人感情破裂,約定好下周就去辦離婚手續。 可眼前這個“妻子”,忙前忙后,仿佛換了一個人,不記得那場離婚談判,不記得所有事情。 老莫委婉地提醒她,可妻子仍然還是那副樣子。 他十分苦惱,想尋個空隙和她說清楚,可妻子一直顯得異常興奮,絮叨個沒完,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 很快,老莫迎來了他今天的第三個打擊。 妻子告訴他,她懷孕了,寶寶已經有一個月大。 老莫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不可置信地盯著眼前的妻子。 她不可能會懷上他的孩子,老莫告訴姜未,因為在結婚最初,他們就約定好以后不要孩子,為了不傷害妻子的身體,老莫到醫院做了結扎手術。 無論他怎么阻止,都無法避免妻子堅決要生下兩個孩子的心,老莫眼看著孩子生下來,很快帶著他們去做了親子鑒定。 結果出來后,老莫徹底傻眼了:這兩個孩子就是他的親生孩子。 他怎么也想不通,感覺上天像是跟他開了個玩笑。 姜未也感覺太荒唐了:怎么會這樣? 是啊,老莫當初也這么想,他不相信,還以為是當初的結扎手術出了問題,可到醫院檢查后,這個想法也被推翻了。 不止是這兩個“憑空冒出”的孩子,妻子也好似和以前不同。 將他們夫妻感情已破裂的事實完全忘記了,還多了許多從前沒有的習慣,父母、朋友、同事,看起來都那么熟悉,卻又處處都透著陌生感。 不可能發生的事,偏偏發生了;明明已經發生的事,又像水一樣銷聲匿跡。 姜未緊張地手指都在顫抖,她也是這樣! 從醒來到現在,她數不清已經經歷了多少個這樣的時刻,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被身邊的人都當做異類,唯獨今天,她找到了“同類”的感覺。 我和你有同樣的經歷,姜未告訴老莫。 她明明記得自己有穩定職業,和即將結婚的男友,可在這個世界里,她的男朋友是別人的未婚夫,從未登過雪山,更加不曾失蹤。 而姜未卻連高中都沒讀完,沒有工作,沒有駕照,更不可能撞到人。 姜未對老莫說:所有人都說她病了。 老莫很快回復:一個有病的人,是不會懷疑自己有病的,懂得自省和懷疑,這恰恰是正常人的表現。 他又問:你是希望自己有病,還是這個世界有問題? 姜未:都不希望,有第三種選項嗎? 很遺憾,沒有,又或許有,但老莫暫時沒研究出來。 他在跟妻子離婚后,請了段長假,搬到郊區一套房子里,過了一段頹廢,又離群索居的生活。 不同于姜未已確診的精神疾病,他也懷疑過自己有病,但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起懷疑自己,他更傾向于向外尋找原因。 和姜未一樣,老莫也嘗試過一些方法,例如催眠、冥想,他遇到過一個催眠師,對方懷疑他是與自己前世的記憶混淆了,老莫從此以后再也沒有找過這個催眠師。 什么前世今生,靈魂轉換的,都太扯了,冥想也沒用,反而更加重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懷疑。 他甚至想過放棄,反正現在的自己沒病沒災,事業財富都和以前差不多。 就這么盲目的尋找一個未知的結果,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啊。 直到老莫在無意中,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話題的討論,事情才開始發生轉折。 有個女孩發帖,講述最近發生的一個奇怪事情,她很喜歡一個脫口秀演員,還和男友一起買票,親自去看了他的告別秀。 那是演員最后的一場show,之后幾年都沒有復出,盡管粉絲呼聲很高。 最近,該演員忽然上了熱搜,他竟然開了一場新show,“門票一夜售罄”。 女孩很驚訝,演員明明已經辦過告別show了呀,什么時候復出的?她欣喜又疑惑,到超話里發帖,卻沒一個人和她有相同經歷。 大家都說她記錯了,搞混了,這個演員從來沒有說過退出,更沒辦過告別show,相反,這幾年一直都有辦脫口秀演出。 姜未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詞: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指的是一次集體記憶混亂事件。 曼德拉在2013年去世后,全世界都有很多人聲稱曼德拉在很久以前就去世了,他們看過相關報道、自傳以及紀念電影,可那些通通不存在。 這種集體性記憶混亂事件不止這一樁,但都被稱為是“曼德拉效應”。 老莫說:可以這么說,唯一特殊的是,這是一場僅針對她個人的“曼德拉效應”,就連和她一起看過告別show的男朋友,也說她記錯了。 這個女孩或許是旁人眼中的異類。 但卻是姜未,和老莫的同類,他們正在經歷的,不也是一場個人的“曼德拉效應”嗎? 那是老莫頭一回接觸到這個名詞,他很感興趣,在那篇帖子里,有一個回帖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個id叫萊布尼茲的人說:有什么好奇怪的,說不定你經歷的,是你在另一個世界經歷過的,你竄頻了而已,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沒聽說過嗎? 這句話聽起來只是句不負責任的調侃,老莫卻如同被雷電擊中那樣,在電腦前愣了很久。 他是理科出身,對于這類理論當然不陌生,可姜未卻有些難以相信。 姜未:你說的是平行宇宙? 她只在科幻小說和電影里見過這類情節,從來只當它是虛構的概念。 對于姜未的質疑,老莫并不介意,事實上,他很樂意向一個有相同體驗的人解釋這件事。 因為現在肯耐心跟他聊這個話題的人寥寥無幾。 老莫: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你肯定聽說過,這個物理學家是為了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如果你不排斥,有時間可以去了解一下雙縫干涉實驗。 姜未:你簡單跟我講講,雖然我的文科頭腦不一定能懂。 老莫:簡單來講,這個實驗是為了驗證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或者波粒二象,科學家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用激光器發射光子,通過狹縫,在屏上留下圖案,就知道是波還是粒子……中間過程你自己查資料,總之結論就是——沒有結論! 姜未忽然有點想像他前妻那樣,拿煙灰缸砸他一腦袋。 沒有結論是什么意思?! 還好老莫很快就解釋了,還讓姜未少安毋躁。 “最后經過好幾次的實驗,人們發現,光在屏上留下的圖案,并不取決于實驗的方式,而取決于是否進行觀測?!?/br> 姜未:觀測? 老莫說:延伸到平行宇宙的概念里,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每一次做選擇的瞬間。 站在一個分叉路口,你決定向左還是向右; 面對同事的邀約,你決定上他的車,還是不上他的車…… 每做一個決定,這個世界就在這個決定上分叉,產生新的分支,而你毫無察覺,也感覺不到另一個自己。 你們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又或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就這樣互不知情的獨立生活,原本世界可以這樣正常的運轉下去。 直到有一天,你因為某種原因,無意中穿過兩個世界的縫隙,最開始你毫無察覺,依然有條不紊地繼續工作生活,直到被一件類似“曼德拉效應”的事件打破平衡。 你終于開始發覺這個世界不對。 老莫說:我們很幸運,穿越的剛好是和原來截然不同的世界,才會一直懷疑。 因為太多事不一樣了,生存和死亡,健康與病態,足以顛覆人的認知。 可這,真的是幸運嗎? 姜未不知道該不該相信老莫的話,但她不得不承認,她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仿佛在黑暗里待久了的人,忽然拉開窗簾,眼睛會被劇烈的陽光刺痛。 他說的話聽上去那么無稽,也無法論證,姜未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世界本就是在一個個假設中不斷推進的。 她和老莫,很有默契地互相沉默了十多分鐘,他知道,需要給一點時間讓她消化。 等到差不多了,老莫才說:六年了,我已經“瘋”了六年了,我知道可能這輩子都沒辦法回到過去的世界,但至少我要知道為什么,我要給自己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