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暴君后懷了丞相的崽、嫁了個權傾朝野的病秧子、門后高能[無限]、在全息游戲里當一個無情的NPC、人類變性第71年[星際]、勸青山、在星際做美食直播爆紅了、別人都嫉妒我有條龍、我的貓草不見了、星際少年秦之黃金塔迷蹤
顧老侯爺將兩個孩子一起抱入懷里,不禁悲從中來,抬頭望天,他言辭懇切地乞求上蒼,自太祖創業至今,腥風血雨這么多年,顧家得以幸存至今,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遭逢滅門之災。 百花弄沈宅。 沈緣,徽州人士,祖籍南嶺,光武十二年進士,洪熙二年任欽州下轄澤縣縣丞,洪熙八年入京,任詹事府主簿。 詹事府主簿是個從七品的小官,卻身為太子師,教導四書五經?;实鄯獾哪切┮黄范返木┏谴髥T,太子太傅,太子少保之類的,都不過是名義上的虛職,這些達官貴人平日里出入宮廷,并不真正給太子上課。詹事府主簿品階雖低,但一般都是從翰林院選拔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能者當之。洪熙八年,經人舉薦,年屆五十的沈緣被一紙調令,從欽州澤縣調入京城,到詹事府任職,教太子韓允漴讀書認字。沒錯,彼時韓允漴流落民間多年,剛剛回東宮,斗大的字不認識一籮筐,每個毛孔里都透著野性,仿佛未開化的小獸。 沈緣是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自認天分不高,但勤能補拙,所以人到中年才考中進士,此后一直兢兢業業在地方上當個連品階都沒有的芝麻官。本來他這輩子大概也就這樣了,升遷無門無路也無才,可是那一年陽春三月,澤縣來了一位神仙樣的少年郎,面貌俊美,學富五車,該少年游山玩水途經此地,幫官府智擒了一名狹路相逢的江洋大盜。兩人機緣巧合之下成了忘年之交,此人便是梁青鈺。 梁青鈺對他有知遇之恩,說起來還挺好笑,一般都是年長的人對后輩多有提攜,偏偏這世上有些人就是這樣,不僅比你出身高貴,才學品貌還樣樣比你出色,簡直教人望塵莫及。沈緣入了京又入了宮以后,才算真正開了眼界,接近了以前在話本史書里才有的核心人物。 現在,泱泱中華未來的命運就掌握在他的手中,史書里將濃墨重彩地留下自己寫就的這一筆。 一念及此,沈緣就心潮澎湃。 抖抖索索地從袖中掏出絹帕,擦了擦額角的冷汗,沈緣強自鎮定,立在廊下準備迎客。 他這私宅里,灑掃烹煮縫縫補補的全靠自家人,一個老仆都請不起,上有瞎眼老母,下有總角幼童,真正做到兩袖清風,無愧于心。便是這處宅子,也是當年梁家贈與,他心中一千一萬個不愿意,最后只說是借住,房契到底不肯收下。也幸好如此,當年梁家被牽連時,他未因結黨營私而下獄。 太子被廢以后遷往南宮,詹事府各人也閑下來,平日里領著一份微薄的俸祿,沈緣在京城里閉門度日,專心修書,連私塾里請他去當教書先生都婉拒了。 他一直在等,等太子回來的一天。 “沈大人!”來人未入其門,已經拱手作揖,老遠地搖晃著手腕胳膊大步流星地走過來。 “孫大人!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孫虎一身飛魚服還未及脫下,就這么穿著當差的官袍來了,不似拜訪,倒似公務,況且這人與自己也并無私交。沈緣之所以認識他,是因為差不多一個月前他已經來過了,當時御前侍衛們沖入沈宅,將里里外外搜了個底朝天,什么也沒搜到,便悻悻而去了。 搜查的當時,沈緣和孫虎也像這樣坐在廳堂里,孫虎的手下們氣焰囂張,宛如兇神惡煞,孫虎本人卻客客氣氣,恭恭敬敬地和他聊起了一個話題——士為知己者死。 沈緣非常干脆利落地說:“沈某平生并無什么知己?!?/br> 孫虎笑笑:“這就聊不下去啦!”說罷又換了個話題,“當年奕王殺妻,咱們下頭人也不敢嚼舌根。沈大人是詹事府的先生,你能想到奕王竟能做出這種事來嗎?什么樣的人,竟能對結發妻子下此毒手?嗨呀,聽說那吳氏才十四歲,吳家歡歡喜喜地把女兒送進宮當太子妃,以為從此光耀門楣,結果兩口子哭哭啼啼地來替女兒收尸。不對,連尸首都沒見上?!?/br> 沈緣面色平常,淡淡道:“天家私事,沈某不敢妄自揣測。今上也未曾給奕王按上謀殺的罪名,想來另有隱情?!?/br> 說了半天,沈宅什么都沒搜出來,孫虎帶著人悻悻而去。 今日孫虎再次登門拜訪,熱情得仿佛兩人是生死之交一般,而沈緣一改之前的沉著冷靜,腦門上的汗不住地淌下來,連手絹都要兜不住了。 孫虎開門見山,“沈大人,你可聽說南宮那邊出大事了?!?/br> “哦?愿聞其詳?!鄙蚓壟阒δ?。 “奕王不見了!” “哦?真的???” “可不是,傅大人才得的消息,還不敢稟明皇上呢?!睂O虎一雙利眼盯著沈緣,不放過臉上一絲一毫的表情變化。 “我聽說,奕王在你這里?!?/br> “???” 未等沈緣解釋,孫虎面色一凜,即刻派人搜查。 “你一個月前就知道了吧?當時我來,沒搜到,你以為這邊就安全了,把人一直藏在家里?!睂O虎拔下手套,搓了搓手指,“你可知,私藏奕王該當何罪?” 沈緣臉色鐵青,一語未發。 孫虎左右看看,沈家的小孩不過七八歲光景,還不是孫子輩,而是他中年得子所生,一邊搖頭一邊嘆息,孫虎道:“你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家里的老老小小想想,這種事,豈是沾得的?” 孫虎的手下撲向一間廂房,沈緣撲上去要阻止,卻被當胸踹了一腳,他覺得胸口仿佛壓了一塊大石,一下子就把他砸得跌落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