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暴君后懷了丞相的崽、嫁了個權傾朝野的病秧子、門后高能[無限]、在全息游戲里當一個無情的NPC、人類變性第71年[星際]、勸青山、在星際做美食直播爆紅了、別人都嫉妒我有條龍、我的貓草不見了、星際少年秦之黃金塔迷蹤
梁玄琛將從通州直入禁內的計劃告訴了韓允漴,這是他和顧長風、梁青鈺、常清河四個人一同密謀完成的,主事的也是他們四人。顧長風的那名“小廝”施肇達出身軍中,算是顧府的死士,他年紀輕輕封為百戶長,主仆二人與禁軍中不少兵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能調動的人馬總共一千有余。梁青鈺少年成名,出入東宮多年,加上風流倜儻,仗義疏財,出手闊綽,愿意為他開城門的宮廷內侍女官太監御前侍衛也不少,敢冒著殺頭的風險盜取門符令牌的人自然也物色妥當了。而常清河,曾官居遼東三關總兵,雖蟄伏數載,他手底下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征戰沙場的丘八,他們跟著常清河時嘗過甜頭,知道指揮使大人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正是用得著人馬的時候,他手里握過那一道兵符,當年預備放手兵權的時候,他就找能工巧匠秘密地復制過可以假亂真的兵符。等到那一天他突然出現在軍中,當年的老部下們并不會驗證那道兵符的真假,外有兵權,他近身的衛士里更有精挑細選的亡命之徒,這部分精銳在危難時刻會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血路。 最后,梁運城手下的陸炳文已經擦亮他的佩刀,他帶的人不多,只有十二個,這十二個身懷絕技的高手就護衛在儲君的身側。韓允漴是去繼位的,不是去謀反的,他不能帶著大軍殺入皇城,如果大行皇帝的遺詔上寫的繼位者不是他,那此舉乃是謀朝篡位的政變,絕無退路可言。 常清河說退回遼東上山當土匪,那是他的打算,真正事敗,韓允漴和皇城內的梁氏一脈必然得誅九族。 十五歲的少年負手而立,態度從容。 梁玄琛雖然看不見,然而從他的言語中能感受到這種從容,這樣的人,的確當得起九五至尊之位。 自通州打扮成運糧的商隊過齊化門,這是第一步。在東郊梁運城的至交家中藏匿行蹤,也可能在顧長風安排的宅子里藏匿,等待宮中傳出消息,選擇合適的時機進入皇城,這是第二步?;实鄞笮?,韓允漴以太子身份扶靈抬棺,叩永定門,呼太和門入宮,如果不能,只能讓門內的人接應,只要門開了,便可硬闖東華門直入禁中。 必須要選在皇帝大行的當晚,屆時,御前侍衛們都守在皇帝身側,新君若不立韓允漴,也必然是宮中的其他皇子。韓允漴率先披麻戴孝到得皇帝跟前,圣旨上寫什么就不重要了,內臣之中,文人不足為懼,最最頭疼的就是傅明暉。 梁玄琛問常清河,“如果你的對手是傅明暉,你有多少勝算?” 常清河跟傅明暉并沒有交過手。 他們都是傳說中的高手,從無敗績,都是尸山血海里過來的人,都活到了最后,終有一戰。 “以命相博,不在于勝負,只在于生死?!?/br> 梁玄琛斷然搖頭,“不,我總覺得不妥,得天下靠的是謀略,豈是匹夫之勇,武夫之力?” “謀略都是朝堂上的,宮廷內闈,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圖窮而匕首現,簡單直白?!?/br> 梁玄琛還是搖頭,“如果是以前我會讓你去,可是現在你的心沒那么簡單直白了,應該說,你從來不是心思單純的人,你和傅明暉拼命,如果死了,殘了,事成以后我活下來,榮華富貴不在話下,我很快會把你忘掉,和別人雙宿雙飛,你甘心嗎?” 梁玄琛說這話的時候帶著戲謔,常清河頗想一把掐死他,然而這個時候倒也是噴笑,“罷了,至少我帶走了你的眼睛,你想忘記我也忘不掉?!?/br> “不是說好不提了嗎?”梁玄琛口氣有些不耐煩。 “你是覺得我這邊最易生變?” 梁玄琛握緊他的手,“隨允漴入宮的有青鈺和老陸,你就不要跟著了?!?/br> “你擔心我的安危?” 梁玄琛搖頭,又點頭,“我擔心每一個人的安危,只是你得為我們留好后路,說好的,一旦失敗,我們一起去遼東,再圖后計。也并非要當土匪去,新皇年幼,位子沒坐穩,一切都還有回轉的余地,當年燕王也不是名正言順登上皇位的?!?/br> 常清河點頭,“如此甚好,我跟在你身邊,總是更心安一些?!?/br> “怎么叫跟在我身邊?你速去遼東籌備兵馬,我自然留在京城,雖然不入宮,但是我得與他們里應外合。這里面哪個環節上出了岔子都是滅門之災,光是安置允漴就是個難題,要隨時防止生變?!?/br> 常清河一早知道全盤計劃,護送他們甥舅到達京城只是開始,接下來要經歷充滿變數的等待,可能是明天,也可能皇帝突然病愈,龍體康復,那之前做的一切就全部白廢了,還要擔憂如何名正言順把韓允漴送回南宮,且打消皇帝的疑慮。 “南宮那邊還沒有進一步的動向?”梁玄琛問道。 “如你所料,沒有?!背G搴诱f話是公事公辦的口吻,但是手卻很想伸過去,他知道此時此地不妥當,但是他也知道他完全可以這么做。 梁玄琛看不見他,也猜不到常清河的心思,但是他卻自然而然地把常清河的手拉過來,有一搭沒一搭地輕輕拍打著手背?!翱词剞韧醯娜耸?,以至活不見人死不見尸,這是掉腦袋的大罪,他們眼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未必敢上報朝廷。你想,都知道皇帝馬上要不行了,現在上報是找死,如果皇帝駕崩,遺詔上寫的也不是韓允漴,誰還關心一個丟了的王爺?若遺詔上寫的是韓允漴,再領死也是一樣,國不能一日無君,換另一個人登基,新皇還能急著尋找生死未卜的兄長嗎?屆時找不到人未必是死罪。他們也在拖,頂好皇帝死前,不知道奕王丟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