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以至于唐瑜微抬了頭看他時,整張臉蒙上一層陰影,他沉聲說道:“那你就告訴我,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為何突然就和葉云揚走得這么近?!?/br> 李青山心知唐瑜對南晉諸人恨得徹底,便更不能將葉蕭的事情說給他聽了,思來想去,只道:“帝位之事我不會把他扯進來?!?/br> 唐瑜盯著李青山認真的神色看了許久,動了動唇本想說些什么,但不知怎的,突然就沒了這個興致,李青山今夜的態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他嘆了口氣,撥開擋在眼前的李青山,垂著頭頹然往外走去,關門時,他腳步一頓,忽道:“無論如何,我絕不贊成你與葉云揚結交?!缰獣薪袢?,你當初就該早日與公主成親?!贝撕蟊惝斦骖^也不回地走了。 李青山看一眼被“嘭”一聲關上門,站在原地愣了愣,臉色難看地嘟囔:“這都他娘的什么破事兒!” 隨后吹滅燭火,重新將自己摔回床上,這次他將一切煩心事拋出腦海,沒過多久便傳出了鼾聲。 第22章 唐 李青山這邊在呼呼大睡,回到房里的唐瑜遠沒有他這么好過。 反手關上門后,他背靠木門,整個人滑落下來,腦袋深深埋進雙臂間,整個人顯得落寞而孤寂,腦海中再度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父親性情耿介,在朝中無意間得罪了不少人,先帝大興土木興建幽云臺時,旁的大臣雖有勸諫,不被采納便歇了這份心,唯有父親在宮門口長跪三日三夜死諫,終于觸怒先帝,給臨江唐氏帶來滿門抄斬的滅頂之災。 唐家雖非頂級門閥,卻也不是小門小戶,出事時他還只是個不到十歲的少年郎,家中幾位兄長跑遍了各大世家求助,他跟在大哥身后,也受盡了冷眼。 樹倒猢猻散,往日各有往來的世家,有幾家連門都不讓進,有些雖進了門,言談間還是敷衍推諉,到頭來竟沒有一家肯出言相助。 后來全家被下獄,他被忠心的老家仆用自己的孫子頂替,僥幸保住一條性命。 公開行刑那天,他也擠在圍觀人群中,他清清楚楚地記得,唐家上下五十七條人命,全部葬送在劊子手的屠刀之下,刑場上至親的頭顱滾落一地,鋪天蓋地的血紅色成了他此生夢魘。 他隱姓埋名,遠離京師,不敢表露真實身份,直到民怨沸騰,各地起義軍四起,他機緣巧合加入李氏這一支,自此跟隨部隊東奔西走,彼時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支最后竟會壯大到如斯地步。 李楚立國時他已經跟隨在李青山身邊好幾年了,他終于表露身份,懇求李青山幫忙,在新朝為他們唐家五十七條人命正名。 他知道此事不好辦,起義軍中大多是仇恨舊朝與世家之人,而唐家雖得罪了先帝遭到滅頂之災,曾經也是不折不扣的世家,如今翻身做了主人,誰會愿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李青山卻一口答應,他雖是少主,辦妥這件與舊朝有牽扯的事情,也是廢了大功夫,先將新任的奉常、廷尉等官員一個個說通,大家給新帝聯名上書,一番運作之下,竟給唐家掙了個配享太廟的名頭,哀榮無限。 此事過后,李青山牽頭,約一眾出力的官員聚首慶賀,一幫大老爺們兒就約在了京師最有名的倚紅樓,酒后自然有不少人順勢留在樓里過夜。 李青山不行,他和小公主的婚事已經定下,私底下出格幾次沒有多大關系,堂而皇之地留宿青樓卻是給新帝沒臉,因此只能連夜回府。 哪知青樓里的酒都是加了料的,喝得少倒無妨,李青山作為聚會的牽頭人,被眾人灌得酩酊大醉,回到府中這股邪火怎么也壓不下去,就讓唐瑜悄悄給他找個人來泄火。 唐瑜多年心愿一朝得償,對李青山感激得不得了,不知怎的一時鬼迷心竅,竟然就用自己去報了這份恩。 那夜黑燈瞎火,李青山又是爛醉如泥,邪火上頭,只求泄火的人根本就不懂憐香惜玉,他的體驗一點也不好,無意識地摸摸眼角,觸手一片濕意,事后他及時離開,不留一點痕跡。 等李青山問起時,他只說那人已經拿夠了銀兩自行離去,李青山也沒有多問,此事就當是過去了。 此后大家還是如原來那般相處,他也只當那件事情沒有發生過,若說有什么不同,那也有,他從前一直謹言慎行,不敢行差踏錯一步,如今李青山犯渾時,他氣急了也敢與李青山硬頂著來。 李青山并不知那夜的人就是他,對于這般態度的轉變,只當他是了卻心愿,解開心結之故,因此適應良好,也并無責怪之意,有時還念叨著相處久了,再持身守正的人也要被自己影響幾分,甚至還頗有幾分自得。 唐瑜怔怔地想著這些事情,一時心里五味雜陳,也說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了,突然就生出了這許多感慨。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他很不喜歡葉蕭這個人。 除了兩軍交鋒時折損的將士,被劫走和搗毀的糧草以外,此人甚至親手重傷了李青山! 李青山胸膛上的傷還是他親自上藥包扎的,幸好傷得不深,要是再深上幾分,又被沖入激流,還真不知道有沒有命回來。 今日察覺到他們之間的暗流洶涌,他便覺得很不舒服,此后又見他們并肩而立的背影,便愈發覺得礙眼。 敵人就是敵人,哪有生死相拼之后還能和平共處的道理,李青山往日也從不會做這種事情,唯獨對這個葉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