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為后不賢_分節閱讀_105
為了慶祝兩國睦好,天子欽定,宮中設最高規格的御宴,隆重地為暹羅世子踐行,同時,亦是為和親公主送行。 這些天,后宮忙的不可開交。 婉惠妃稱病,大手一撒,將這權力全部交給懿太后。 燃眉之急,是要解決和親人物的問題。 陛下答應了和親,但宮中卻并沒有合適的人選。 懿太后只有一子一女,長公主早已招了駙馬,自然第一個剔除。 鄭太妃年輕,膝下無子無嗣,珍太妃幽禁冷宮,德太妃的女兒才剛滿十歲。 一時令人作難。 為了群策群力,懿太后當即便招了后宮所有妃嬪到慈寧宮,共商此事。 皇上正好下了早朝,遂也過來湊個場子。 眾說紛紜,趙尚儀首先現出計策,“奴婢認為,不如從尚宮局選出一個身家清白、樣貌秀美的高等女官,封一個公主之名送去和親。既能完成任務,也不失體面?!?/br> 但這一提議,正是鉆了空子,看似聰明至極。 幾位太妃自然是首肯認同,懿太后也道,“你這辦法倒想的刁鉆,容哀家想想?!?/br> 但皇上淡淡飲茶,并未認同。 陳婠本是隨意聽著,不打算摻合,但趙尚儀這一提議,卻是太過草率。 難不成她熟讀萬卷,竟從不曾看過本朝史記? 再看趙尚儀笑意溫柔,一副宮中唯我才華橫溢的表情,陳婠便忍不住想殺一殺她的銳氣。 這還沒到高位,就已經有些翹了尾巴。 就在滿場贊同聲一片時,婉惠妃清麗的聲音卻顯得十分突兀,“古來有前車之鑒,□□年間,與烏蒙和親,送去的假公主被烏蒙國王當作祭品殺害,生殉祭天,更被視作毫無誠意,進而引發兩國交戰。至今與烏蒙國的關系仍尚未緩和,西北sao擾不斷。此次,怎能與暹羅重蹈覆轍?” 這史書上筆筆鮮血,想來這些后宮中出身高門的女子,定然是爛熟于心的,卻仍要口是心非地奉承,嘴臉可見一斑。 誰知她認為只是極平常的述說,可聲音落處,滿場驟然安靜下來,向她投來古怪的目光。 趙尚儀疑惑地開口,“婉惠妃這是從哪里看來的?奴婢怎么從不知還有這段記載…” 陳婠心中一虛,她自信記憶力過人,絕不會記錯的。 但周圍人的神情,亦不像是作假。 所有人都是一副疑惑而不以為然的模樣,仿佛她的話是天方夜譚一般。 但唯有上座的皇上,目光驟然變了,深深將她鎖住。 良久,天子發話,“婉惠妃所言確是屬實,但□□薨逝前,不想留下這一筆污點,遂命太史官除去了和親烏蒙的文字,是以如今的史記中,已經看不到這一段歷史?!?/br> 趙尚儀滿面羞紅,慚愧道,“是奴婢心切,思慮不周,多謝婉惠妃娘娘提點?!?/br> 皇上始終凝著陳婠,雖然面上云淡風輕,但心中卻是萬水千山的起伏不定。 她為何會知道這些根本不曾記載于書的歷史… “婉惠妃可否告訴朕,你從何處看來的?” 陳婠是如何聰明的人精兒,這一番察言觀色下來,已然明白事情絕不簡單。 她是預知了不該知曉的事情,遂緩和了神色,一副天真訝異的溫柔之態,“方才是臣妾唐突了,其實此是臣妾祖父在世時曾無意中說起過的,不知真假。當時臣妾年紀小便信以為真,至今還印象深刻,倒是教陛下見笑了?!?/br> 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了許久,封禛從她一派從容,不像是在說謊,便止住了話語。 陳婠此次長了教訓,才知道重活一世,很多事情已然不同于往日了,再不可輕易顯露。 回到正陽宮后,封禛第一件事便是找來史記,□□本紀中,的確不曾有任何關于烏蒙和親的記載。 但他可以肯定,上一世時,這些皆是清清楚楚地記載于書中。 陳婠,當真只是從祖父那里聽來的傳言么? 經過那日議事,懿太后只能從皇室宗族中甄選適齡女子。 眼看慈寧宮忙進忙出,毓秀宮中卻是安安穩穩,兩耳不聞窗外事。 皇上隔幾日便會過來一次,每每皆是極盡所能,要將她榨取的一絲也不剩的。 陳婠甚至懷疑,這男人是渴的久了,要在她這里全部補償回來。 但皇上并不留宿,只在毓秀宮待幾個時辰,宵禁之前皆會回正陽宮。 所以彤史上并未記載。 據皇上的枕邊風兒說,這日子皆是魏太醫算準的受孕時日,陳婠對于他的求子心切,只是表面上配合一下。 上一世爭寵爭位,機關算盡,卻惶惶度日,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今過慣了清閑日子,忽然發覺做個閑妃也是極好的。 看書種花養鳥兒,時不時還能去御馬場觀馬,繞著御花園賞花觀魚,悠閑至極,俸祿卻絲毫不減。 只是如今為了備孕,洛嬪在御馬場那便盯得緊,是決計不讓她騎馬,只能在外場瞧一瞧熱鬧。 沈青桑從慈寧宮回來,稟報說,懿太后選好了三名良家子,兩女為旁支遠親的封姓郡主,令一女乃是德太妃的親侄女封了外姓郡主,只待陛下最后的決定。 明日,就是踐行大宴,大宴過后按照祖制,需連賀三天,舉朝歡慶,然后暹羅國使臣一行人便該動身出發。 可到了如今緊要關頭,皇上的詔書卻遲遲未下,所以,明日的宴會,這新封的三名郡主皆要出席,不知最后花落誰家。 御宴設在正陽宮后的長樂殿。 寓意一世長樂,萬世長安。 御宴的規格,亦是前所未有之高,就連活了兩世的陳婠,也鮮少見過如此奢華的場面。 玉盞金盤,宮花禁柳,月殿蘭宮。 鳳仙臺上,佳人奏樂,伶人霓裳舞長袖。 絲竹悅耳,美酒流觴,萬里風云入壯懷。 暹羅世子頌汶納客居次位,緊臨著天子而坐。 三位新封的郡主皆是一身紅衣,坐在對面的珠簾之中,靜靜等待命運的最后判決。 陳婠入殿時,遠遠地瞧見了三人的神態,具是萬念已灰。 一出中土,故國便只在夢里,這一輩子就是流落異鄉,再無回來之期。 雖然她亦不贊同和親之舉,但權衡大局,為了江山穩固,犧牲一人的終身幸福也并無不妥,總好過千百萬將士的流血犧牲。 送別宴的氣氛格外熱烈,不似初來時的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