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月_分節閱讀_21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不戀愛就末日、[快穿]我只是來做任務的、重生為后不賢、重生之愛渣成病、[綜]美人天注定、前輩你不要臉、[綜]第一夫人、叛佛莽僧[重生]、警官,借個膽愛你+番外、[快穿]誰動了我的尾巴!
“你起來吧?!崩湫^后,康熙的表情不置可否。 “嗻?!?/br> “給朕詳細說說,今天胤禛胤禩他們出宮,都做了些什么?” 家宴 胤禩將胤禟送回翊坤宮,便去找良嬪。 誰知康熙也在那里,被逮了個正著。 見了胤禩,他一臉藹色?!奥犝f你今個兒出宮,買了兩個奴婢?” 胤禩肅立一旁?!盎鼗拾?,正是?!?/br> 康熙挑眉?!澳闾锰靡粋€皇阿哥,宮里不缺奴仆,怎的還到宮外去買?” “兒子見那兩人可憐,年長點的臉上有疤,沒人買下,便隨手將他們買下了?!?/br> “唔,你還沒開府,將人安置在佟府,倒也妥當,只是你想過沒有,你能救得下那兩人,卻救不了其余災民?” 胤禩一愣,不由腹誹,怎么又考校起我來了,這不是您要cao心的事么? 他垂下頭,一副恭聆圣訓的樣子:“皇阿瑪教訓得是,兒子沒想那么多,只是想能多救一人便是一人?!?/br> 能不出頭,就不出頭,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是胤禩這輩子的座右銘。 康熙見他啞口無言的模樣,沒有生氣,反而多了一絲笑意。 在他看來,這個兒子心地純良,若能好好培養,不失為棟梁之材,就是太拘謹了一點。 殊不知胤禩這輩子小心翼翼,要的就是一個拘謹。 不過這次應答,倒是多了個好處,那便是康熙也默許了他買下的這兩個奴婢,同意讓他成年開府之后帶過去伺候。 秋去冬來,轉眼又是年底將近。 過了年,三阿哥胤祉就十三歲了,四阿哥胤禛也有十二歲,再過一兩年便到了指婚的年紀,成婚開府,就象征著阿哥們成年獨立,所以康熙也開始讓他們二人熟悉朝政大事,以便將來可以和衷共濟,為國效力。 但太子卻因此逐漸感受到壓力。 原本他所要防備的,只有大阿哥一人,現在底下的弟弟們都漸漸長大,并且一個個看起來都非無能之輩,那么作為皇太子的他,又要如何自處? 大阿哥卻在一旁冷笑。 這下好了,當弟弟們長大,對那把椅子有了非分之想,你這個太子,還能坐得安穩么? 除夕這日,上書房放假,眾阿哥們都像出了籠子的鳥兒,興奮壞了。 晚上宮中有家宴,下午無事,各人便都各自回到自己的母妃處。 佟皇后不在,胤禛又不想去德妃那里,看著額娘與胤禎其樂融融,便怏怏地跟在別人身后,慢慢走著,心中有些悵然,又有些欣羨。 此時他已年紀漸長,不再動輒喜怒形于色,時常板著臉,看起來頗有威嚴,近身伺候的太監奴仆尚且有些畏懼他,更別提那些平日和他沒什么接觸的弟弟們,惟有胤禩從小與他玩到大,依舊待他如昔。 胤禩從后面追上來,察言觀色,已知胤禛心頭所想,便笑道:“四哥,時辰還早,不如同去我額娘那里坐坐?” 胤禛一看是他,緩了神色,點點頭:“也好,那就叨擾良嬪娘娘了?!?/br> 胤禩笑道:“四哥,你我一起長大,何必如此客氣?” 重生之后的怨恨與芥蒂,慢慢地轉化為現實。 胤禩很明白,自己不能將前世的雍正,與今生的胤禛重疊在一起,如果他想好好過日子,還是得拉攏這個四哥,只是人心始終是rou長的,這幾年相處下來,連他也弄不清楚,這其中究竟有幾分刻意,幾分真心。 胤禛看他眨眼的模樣,不由笑了起來,心中悵然也消散不少。 “就你這樣子,跟人家說同我一起長大,我還怕丟份了?!?/br> 月華初上,康熙在暢春園擺宴,太后,后妃,太子,諸位阿哥都到了,依照各自的位置落座,說笑寒暄,無論真心假意,彼此面上都帶了喜洋洋的笑意,連帶著氣氛也熱鬧起來。 太后最喜歡兒孫滿堂的熱鬧場面,宜妃又慣是會說話的,在一旁逗得她笑得前仰后合,德妃,榮妃等也陪著笑。 年方三歲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嬤嬤的幫助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十四阿哥胤禎太小,便沒有出席,所以胤祥倒成了席上最小的阿哥,只見他戴著虎頭帽,吮著小手指,東張西望的模樣,就像年畫里的娃娃似的,看得胤禩撲哧一笑。 “你笑什么?”四阿哥轉過頭來。 “十三弟很可愛?!必范T笑瞇瞇地望著,也許是這輩子不再抱著無望的野心,連帶著周圍的人事也感覺美好起來,原本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現在卻都能收入眼中,放在心里。 他不知道胤祥和胤禛是何時走近的,縱使上輩子跟胤禛斗得你死我活,對于這個古道熱腸,直爽仗義的拼命十三郎,他也沒有過什么反感。 胤禛卻只看了一眼,卻是想起另一樁事情,眉眼俱都柔和下來。 “我記得你三歲的時候,比他要可愛多了,拽著我的袖子喊哥哥,連精奇嬤嬤也拉不開?!?/br> 胤禩奇道:“哪有這回事,我怎么不記得?” “你當然不記得,三歲的事情怎么會有記憶?”胤禛忍不住伸出手掐住他的臉頰往外拉了一下?!澳阈r候也比現在這副老成的樣子可愛多了?!?/br> “哎喲,四哥!” 兩兄弟正玩鬧至興頭上,那邊太子的眼睛掃了過來,卻是帶了些許陰霾。 康熙姍姍來遲,眾人自是起身跪拜相迎。 太后是個好脾氣的,只是薄責了幾句:“怎的來得這么遲,孩子們都等急了?!?/br> 康熙孝順,與這嫡母又素來相處融洽,聞言忙道:“是兒子的錯,正好朝政有些事情,耽擱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