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皇帝深吸口氣:“天熱易燥,送母后回去休息,傳太醫來?!?/br> 太后卻不肯走:“今日索性把話說清楚,沈宣和是不是你兒子,如今哀家的孫子叫你廢了,你便是要給他鋪路?” 宣和著實有些震驚,隨即反應過來,應該不是的,皇帝是真的很愛貴妃,他也真的不是貴妃的兒子。 太后瘋了嗎?什么都敢說,真給皇帝扣上這么一頂帽子,別的不說,他就有繼承權了啊。 “母后這是說的什么話,朕的兒子,哪一個不是您的孫子?宣和若是朕親子,自然也是您的孫子?!?/br> “你不要同哀家說這些廢話,如今皇帝已是大權在握,用不上周家了,可他是哀家的親大哥,你的親舅舅啊,你就要因為這些許小事奪了他的爵,周家上下四代一百零六口人,如今要怎么活?” “朕沒有抄家,理國公府積累數十載,想來是餓不死的?!?/br> 皇帝軟硬不吃,太后便要一頭撞向殿中的柱子,還沒邁出兩步就被人攔了下來,哀哀戚戚地掉起了了眼淚,哭先帝為何走得這樣早。 太醫到了。 宣和有些好奇這事要怎么收場,貴妃替他解惑:“太后年歲已高,一時受不得刺激,有些神志不清了?!?/br> 這是要人“瘋”啊。 第43章 貴妃說完見宣和看著正殿方向出神:“心軟了?” 宣和搖搖頭:“自小她就不待見我,我心軟什么呢?拎不清的老太太罷了。我只是想不明白,她為何放著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不做,非要扶著周家,蹚這渾水?!?/br> 自古外戚干政是大忌,何況是理國公這樣曾掌著大半兵力的將軍。 貴妃雖也顧著慕家,卻極有分寸,知道他們需要什么能要什么,即便是對宣和也沒有一味的縱容。 宣和嚴格意義上來講也算是外戚,他是貴妃的外甥,卻又不完全是,他上了皇家玉碟,是正兒八經的可以和幾位皇子稱兄道弟的王爺。 宣和忽然想到原書中城破之后沈宣和趁亂進宮,死在奉先殿,謝淳下令將他的尸首葬進了老五的墓中。 這也說來,按照《君臨》的劇情,沈宣和是沒有封王的,不然封王的圣旨一下,和王府同時開建的還有陵墓。 建陵墓比建府費事些,但花上幾年也差不多了,照時間算,六年之后怎么也該建好了。 他當年是和老六一起受封出宮的,同老五差不多的時間。既然六年之后老五的修好了,沒道理他的沒有,沒有提前修好可以直接下葬的陵墓只能是因為沒有修。 他對劇情的改變不是從恢復記憶才開始的。 照宣和對皇帝的了解,原書中,皇帝對沈宣和好應該只是因為貴妃,愛屋及烏。 他們卻有父子真情在。 除了皇帝,謝淳也不一樣,他沒有像書中寫的那樣給謝淳桂花糕,卻有更多更深的交集。 謝淳,皇帝,老二老三,小白大人,乃至理國公、周太后…… 不知不覺,他已經改變了許多。 只是這些說到底都還只是人事,天災,會因他而變嗎?若是按照書中劇情,今年冬天就該有大雪。 理國公的罪定下,小白大人就無罪釋放了。 宣和帶著百里匯去接他出獄,原書中這兩個人一直都合不來,甚至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偏偏謝淳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愛把他倆放一起,有人猜測是防止他們結黨營私,宣和卻覺得這兩個人關系并不想表現出來的那么差。 趙誠和孔明是謝淳身邊的文武能臣,趙誠適合作個服從命令的副將,孔明有謀略但心中有綱法。 百里匯和白修遠就是常年被外派的組合,百里匯善領兵,白修遠不按常理出牌,堪稱詭譎,為謝淳南征北戰平了不少戰事。 而如今,這兩個人都在他身邊。 宣和沒有直接去那邊,而是去了一趟理國公府或者說如今是周府。 原本氣派威嚴的府邸如今愁云慘淡,依稀可以聽見里頭傳來的哭聲。 宮中派來的人在清點御賜之物,這些東西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持有,自然要收回,還有人駕著梯子在拆理國公府上的牌匾。 固安的事,由周家家主擔下,連累周家全族被清算,周家因理國公而起,也因他而落。 理國公府沒了這爵位,這宅邸便是違制的,需要改建,這樣大的改動比重造也差不了多少了。 皇上沒有下旨收回宅子,理國公府可以自行處置。除了理國公一脈,周家全族被抄家流放,此時自然沒法提供什么資助。 如今最好的選擇便是將宅子賣了,另在皇城外買便宜的莊子住下。 宣和是來買宅子的,他沒有壓價,偏偏有人覺得他給的少。 周沛一臉怒容,指著宣和:“沈宣和,果然是你?!?/br> 宣和笑道:“我向來說話算數,我當初說了不追究就不會再追究?!彼舷麓蛄苛艘环芘妫骸澳愫蔚潞文?,能叫整個周家陪你?” 周沛一時無言,只要祖父在一日,誰也動不得周家,如今這樣的大動干戈,只能是因為,出事的祖父。 宣和瞧他的反應,問道:“你莫不是到如今都不知道理國公的罪名?豢養私兵,通敵叛國。我沒有這樣大的能耐栽贓?!?/br> 周沛眼眶發紅,聲音都有些顫抖:“你胡說,不可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