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雖然內閣首輔王洋算是池寧的忘年交,但在該下手搶功勞的時候,沒有誰會手軟。 池寧覺得自己肩頭的使命簡直重要到不可思議,他主動喊來了二師兄俞星垂幫忙,給他的頭銜里也多加了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兼職。 師兄弟二人就這么專心致志、如火如荼地搞起了事業。 然后…… 尚爾在觀察了數日,發現池寧真的是個天生就適合吃這碗政治飯的天才后,就揮一揮衣袖,瀟灑地離京走人了。等池寧知道的時候,尚爾帶著他的人都快到隔壁省了。尚爾能離京,走的還是那一套——自己寫奏折,自己批,然后自己替念平帝同意的流程。 念平帝:有被冒犯到,謝謝。 尚爾給池寧留了一封簡單的信,信上表示,勿念,他只是帶隊去找張精忠的尸骨了,什么時候找到,什么時候回來。 池寧:“???”總覺得自己被晃點了是怎么回事! 第81章 努力當爹第八十一天: 尚叔到底什么時候回來啊啊???! 坐在司禮監內和奏折海搏斗的池寧,發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哪怕有原君在一旁幫忙,池寧眼前這一堆又一堆的奏折也好像不見絲毫的減少。因為每時每刻都會有內閣新整理出來的奏折,被小內侍運送而來。 在這里就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大啟政治權力最高的兩個機構——內閣和司禮監——是如何在政事上通力合作的。 內閣票擬,司禮批紅。 票擬,說簡單點,就是先由內閣的大臣,代替天子批閱臣屬遞上的奏折,然后把擬定的批閱建議,用“小票墨書”附在奏本里,呈給天子定奪。實際上就是替天子打好“御批”的草稿,皇帝只需要跟著寫一遍就行。 而司禮監的任務,就是在這個呈送過程中,先一步替天子進行朱批。 內閣的權力到底能有多大,基本就要看票擬被參考選用的程度有多大了。畢竟票擬只是一個對奏折進行批閱時僅供參考的初步意見,真正決定到底要不要采用的還是天子。而大啟的天子,把這個決定的權力,下放給了司禮監的宦官們。 有非常厲害的首輔時,藍色的票擬內容,幾乎會全部直接轉換為最后的朱批結果。但也有時候內閣寫的意見,司禮監會一字不取,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說,內閣有議政權,而司禮監有決策權, 皇帝是最后一個環節,他會負責審閱一定量的票擬和朱批,在池寧看來就是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也就是傳說中的自由心證。 奏折被天子看到了,你的處理結果到底有沒有夾帶私貨,一目了然。 當然,有些天子明明看到了不對勁兒的批奏結果,也有可能會聽之任之。好比上輩子的聞宸,因為他看不懂這里面內閣和司禮監的博弈,索性就選擇了眼不見心不煩,不管了;也好比對宦官或者對某閣臣更加信重,明顯存在偏愛情緒的皇帝。 總之,整個流程差不多就是:內侍先負責接收各地方的奏折——送到內閣票擬——再送到司禮監朱批——最后皇帝可看可不看地宣布執行。 看出問題了嗎? 一旦內閣無法壓制住司禮監,或者皇帝給予了司禮監更大的權力,那么司禮監是完全可以架空內閣,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一言堂的。 當然了,如果皇帝給予了內閣更大的權力,那么他們也是有可能架空司禮監,把司禮監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抄寫機器的。 尚爾對于池寧和自己在人事調動上的cao作,基本就是直接越過內閣,獨立完成的。 這里倒不是尚爾監守自盜,省略了票擬的一步,而是在奏折剛被送入宮里的時候,就會進行第一步的粗略篩選?;鹿賯儠炎嗾郯凑詹煌膬热莘殖鰝€輕重緩急,好比池寧回京時對天子的拜帖,也好比各地單純的請安折、上報祥瑞的折子,這些就完全沒有必要經過票擬。而人事變動,也在司禮監的特權范圍內。 外朝官員的升遷降職,好歹還有吏部的共同參與;內廷宦官的調動,那就完全是司禮監的私事了。這也是為什么同為十二監,司禮監的掌印可以成為所有人的頭的原因,他掌握著你未來的升遷之路,你說你怕不怕? 池寧現在掌握著的,就是這樣可以一念決定別人在天堂還是地獄的龐大力量。 皇帝不能上朝,也就沒有了監督的環節,司禮監和內閣直接就是最高的權力機構。人人都想巴結上池寧,讓他動動神奇的小手,同意了自己的某個奏折。 但大人物的生活,和池寧當初想象的,卻有那么一點點出入。 是,池寧現在是大權在握了,每天也生活在了他一直向往的權力爭斗之中,但……沒有人告訴過他,有些權力斗爭不僅不刺激,還特別地雞毛蒜皮??! 首先,池寧需要機械地處理一堆又一堆的重復工作,池寧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了一遍看奏折,一遍下達任務的一心二用技能:“告訴鎮南巡撫,他要是再上這種一個奏折里有八成內容都是在請安、拍馬屁的折子,就讓他給我從他的位置上滾下去?。?!” 一天一封,沒話找話,是想死嗎?! 如果這位大兄弟折子里都是請安的內容,那池寧完全可以把這折子交給別人處理,再不去看。但,他不是啊。他在一堆屁話里,還真的會夾雜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匯報,而想要從密密麻麻的館閣體里,找到這些比珍稀動物還稀有的有用之言,真的很浪費腦力和眼力。